第九十八章 林百万
林风来到田边的时候,收割机正轰鸣着,张文中和农科院的技术员都齐集在田边,脸上带着期盼的神情。穆河农科院成立了好几年,倾注了他们不少的心血,只留下穆河一号这么一个孩子。今天就是他们孩子的**礼,也难怪他们会有点激动。
林风倒是显得比较平静,他站在田埂上,看着雇工们忙活着,忽然有一种错觉。他好像不是这片田地的主人,而是一个旁观者。他在俯瞰着这个世界的一举一动,每一个细微的变化,他在看着一个个梦想照进现实。这样的感觉很奇怪,却让他保持着冷静和清醒的头脑,不至于头脑发热,也不会妄自菲薄。=
“小林老板。”蒋忠恒气喘吁吁的跑过来,他一大早就爬起来,给林风安排了好几辆收割机。现在全穆河都在忙着收割,收割机的活非常的好,若不是有蒋忠恒这个农委主任出面,恐怕还要排队等着。
“蒋主任,辛苦你了。”林风忙道。这回蒋忠恒可是帮了大忙,虽然他更多是为了政绩打算,但林风也非常的感谢他。
“只要能突破六百五,我就不辛苦。”蒋忠恒说,他激动的看着稻田,两眼放光。
“有人可是和我打赌,说亩产能过七百。==”林风想起那一条玉溪烟的赌约,顺口道。
他本是当作个玩笑说的,没想到蒋忠恒却很有感触的点头道:“没准啊。我觉得单亩的产量有可能有超过七百的,但是平均应该很难超过。咱们穆河的土壤和气候只能说是不错,可想超过七百太难了。黑龙江的亩产记录也不过是七百四十多。”
蒋忠恒口是心非,他嘴上说不可能超过七百,其实心怦怦跳。参加工作三十多年,蒋忠恒一直都在搞农业。土地里地东西见的太多了,无论是水稻也好小麦也好甚至烟叶,他都非常清楚。\\\
这一个月他一直都在跟踪东鲜村这块田,也就等于是在跟踪穆河一号的长势,以他多年的经验来看,穆河一号的产量至少能达到亩产六百五。可七百是个很难的数字,他并没有太大地信
不过蒋忠恒内心里确实希望穆河一号的平均亩产能过七百,而且这种愿望随着收割机的启动变得更加的强烈起来。
收割机开动了,轰隆隆的作响,那巨大的机械让林风想起变形金刚来。他完全忘记产量的事情,一边研究着收割机地外型,一边在想要是设计一个收割机外型的变形金刚。^^那头应该藏在什么地方呢。
想了好一阵子,林风才觉得自己真是无聊。其实他最初还略微有点紧张,这样胡思乱想一会,反倒轻松下来,完全没有压力了。
林风看着那庞然大物,心想以后要是把农业基地建立起来。这样的农机是一定要大量配备的。他还记得在国外看过的经验,上百公顷的土地,在全机械化地管理下,只需要少量的几个人就能够应付沉重的农业任务。
中国现在当然还没有国外那么先进,也没有那种条件。****之前收割稻子都是要先靠人工用镰刀收割,在稻田里晒干后捆好,肩挑背扛的挑回家,再把稻子放到家里的晒场上用石磙碾或是用打谷机打,把稻谷碾出来或打出来之后扬去灰尘。才能放到晒场上晒干。等晒干之后。农民再把稻谷收藏起来或者加工成大米。
在穆河,一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期还有这样子收割的,不过随着收割机的应用,机械化越来越多,到了二零零九年,穆河这样的农业县早就完全采用机械化种植了。很多农民凑钱购买收割机,到了收割的旺季,收一亩地七八十元。****几年就能收回成本。还能帮助自家收割,可谓一举两得。
有了收割机之后。农民种田都是用收割机收割了,收割机直接到田里把稻谷收割好,然后拖到晒场上晒干,根本不需要太多地人力。要卖稻谷就装起来堆在家里,等粮贩子来收购。要吃大米就送到大米加工厂加工成大米,方便快捷又省力,用机械取代了人力,可谓是农业上地一大进步。
不过那是林风的理想,他希望能把更多的人从重体力的劳动中解脱出来,让他们去从事更有意义更有创造力的产业。
想到农机,他就又想到在兴凯湖畔看到的大米加工机器了。==一旦他的计划能够成功,他准备把第一笔钱就投入到购买机器设备和建造产房上,先把大米加工厂给建设起来,然后以水稻种植,贩卖良种和大米加工为主要产业,以养殖和山野菜加工为辅助,由浅入深的向着高科技农业发展。
而花卉种植地项目也在林风地脑海里渐渐的成型,他把眼前地稻田都想象成玫瑰花田,等到花朵烂漫时,漫山遍野都是各种颜色的花儿,穿梭在其中,一定如同梦境一般吧。
一百八十亩的田可不是短时间能收割完的,尤其是林风的田都是一块一块的,每一块田都要单独的收割,这就更要麻烦一点。=
一台手扶拖拉机轰隆隆的开上田埂,晃晃悠悠的。林风真佩服那个拖拉机手,这么崎岖的路他也能开的如履平地,如果好好培训一下,去参加个达喀尔越野赛应该没什么问题。
手扶拖拉机开到收割机经过的地方就停了下来,上面堆满了麻袋。雇工们一拥而上,把麻袋卸下来。等收割机一停下来,雇工们就一人拿一个麻袋到收割机跟前装谷子,然后往拖拉机上搬。
这样一亩地一亩地的收割,计量就会比较的准确,很快一大块稻田就被收割完了,拖拉机上装满了粮食,又晃晃悠悠的冒着黑烟,沿着田埂开下去。**蒋忠恒和张文中立刻跟过去,指挥着拖拉机跟他们走。
林风干脆也跟了过去,他想看看亩产到底是多少。
拖拉机一路开到村口,这里有个地磅,方才拖拉机已经过了磅,现在再过一次,减去原本的重量,就是基本的亩产量了。不过从这个毛重再换算到实际的出米率,还有一套比较复杂的公式,对数学不好的林风来说,实在有点勉为其难,所以他只能看其他人在忙碌的计算,自己只能一边看热闹。\
蒋忠恒手里握着个计算器,得到一个数字之后就敲在上面,而张文中则是心算,两人的眉头开始因为紧张而紧紧的皱着,到后来慢慢的就舒展开,从他们的表情上,林风就能得出个大概的结论,他估计产量要远远的超出预计。
“林风!”张文中兴奋的冲林风招手,示意他过去。
“多少?”林风带着一点点的紧张问。
“目前的数字是七百一。”张文中报出了一个让林风畅快无比的数字。
林风忍不住的挥了一下拳头,七百一的亩产,这个数字可以去全省各地炫耀了。
蒋忠恒一旁一边嘟囔着一边开始给林风计算他的收益:“一市斤的良种现在是10元左右,亩产七百公斤,也就是一万四千元……”
林风听了蒋忠恒的话,脑海里飞快的转过一串串的数字,基本的得出了结果,他舔了舔嘴唇,有一丝的兴奋。
蒋忠恒噼里啪啦的一阵敲打计算器之后,兴奋不已的对林风说:“如果你真的能把种子都卖出去,你就是百万富翁了!”
“百万富翁。”林风呵呵笑起来,他记得袁宝就是靠着倒卖黑小麦的种子,用了一年时间就转了两百万,然后又靠着那两百万的第一桶金去炒股票,成了叱咤风云的大富豪。
可惜他后来没有能把干净的第一桶金的故事持续下去,雇凶杀人结束了传奇的一生。
“百万?”张文中也算着,当他也得出大概的数字之后,有点不敢置信。
林风的心思已经飘去了另外一个地方,广告该开始打了,想要取得好的效果,就得长时间的轰炸。从刚刚丰收一直轰炸到明年春耕,他坚信穆河一号能卖上一个非常好的价钱。“小林老板……不对,以后得叫你林百万了。”蒋忠恒心情大好,还跟林风开起玩笑来。
林风苦笑着,林百万这名字听起来象是路上捡了几个大元宝发财的暴发户,要是被人这么叫,他还是找块豆腐撞死算了。
林风来到田边的时候,收割机正轰鸣着,张文中和农科院的技术员都齐集在田边,脸上带着期盼的神情。穆河农科院成立了好几年,倾注了他们不少的心血,只留下穆河一号这么一个孩子。今天就是他们孩子的**礼,也难怪他们会有点激动。
林风倒是显得比较平静,他站在田埂上,看着雇工们忙活着,忽然有一种错觉。他好像不是这片田地的主人,而是一个旁观者。他在俯瞰着这个世界的一举一动,每一个细微的变化,他在看着一个个梦想照进现实。这样的感觉很奇怪,却让他保持着冷静和清醒的头脑,不至于头脑发热,也不会妄自菲薄。=
“小林老板。”蒋忠恒气喘吁吁的跑过来,他一大早就爬起来,给林风安排了好几辆收割机。现在全穆河都在忙着收割,收割机的活非常的好,若不是有蒋忠恒这个农委主任出面,恐怕还要排队等着。
“蒋主任,辛苦你了。”林风忙道。这回蒋忠恒可是帮了大忙,虽然他更多是为了政绩打算,但林风也非常的感谢他。
“只要能突破六百五,我就不辛苦。”蒋忠恒说,他激动的看着稻田,两眼放光。
“有人可是和我打赌,说亩产能过七百。==”林风想起那一条玉溪烟的赌约,顺口道。
他本是当作个玩笑说的,没想到蒋忠恒却很有感触的点头道:“没准啊。我觉得单亩的产量有可能有超过七百的,但是平均应该很难超过。咱们穆河的土壤和气候只能说是不错,可想超过七百太难了。黑龙江的亩产记录也不过是七百四十多。”
蒋忠恒口是心非,他嘴上说不可能超过七百,其实心怦怦跳。参加工作三十多年,蒋忠恒一直都在搞农业。土地里地东西见的太多了,无论是水稻也好小麦也好甚至烟叶,他都非常清楚。\\\
这一个月他一直都在跟踪东鲜村这块田,也就等于是在跟踪穆河一号的长势,以他多年的经验来看,穆河一号的产量至少能达到亩产六百五。可七百是个很难的数字,他并没有太大地信
不过蒋忠恒内心里确实希望穆河一号的平均亩产能过七百,而且这种愿望随着收割机的启动变得更加的强烈起来。
收割机开动了,轰隆隆的作响,那巨大的机械让林风想起变形金刚来。他完全忘记产量的事情,一边研究着收割机地外型,一边在想要是设计一个收割机外型的变形金刚。^^那头应该藏在什么地方呢。
想了好一阵子,林风才觉得自己真是无聊。其实他最初还略微有点紧张,这样胡思乱想一会,反倒轻松下来,完全没有压力了。
林风看着那庞然大物,心想以后要是把农业基地建立起来。这样的农机是一定要大量配备的。他还记得在国外看过的经验,上百公顷的土地,在全机械化地管理下,只需要少量的几个人就能够应付沉重的农业任务。
中国现在当然还没有国外那么先进,也没有那种条件。****之前收割稻子都是要先靠人工用镰刀收割,在稻田里晒干后捆好,肩挑背扛的挑回家,再把稻子放到家里的晒场上用石磙碾或是用打谷机打,把稻谷碾出来或打出来之后扬去灰尘。才能放到晒场上晒干。等晒干之后。农民再把稻谷收藏起来或者加工成大米。
在穆河,一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期还有这样子收割的,不过随着收割机的应用,机械化越来越多,到了二零零九年,穆河这样的农业县早就完全采用机械化种植了。很多农民凑钱购买收割机,到了收割的旺季,收一亩地七八十元。****几年就能收回成本。还能帮助自家收割,可谓一举两得。
有了收割机之后。农民种田都是用收割机收割了,收割机直接到田里把稻谷收割好,然后拖到晒场上晒干,根本不需要太多地人力。要卖稻谷就装起来堆在家里,等粮贩子来收购。要吃大米就送到大米加工厂加工成大米,方便快捷又省力,用机械取代了人力,可谓是农业上地一大进步。
不过那是林风的理想,他希望能把更多的人从重体力的劳动中解脱出来,让他们去从事更有意义更有创造力的产业。
想到农机,他就又想到在兴凯湖畔看到的大米加工机器了。==一旦他的计划能够成功,他准备把第一笔钱就投入到购买机器设备和建造产房上,先把大米加工厂给建设起来,然后以水稻种植,贩卖良种和大米加工为主要产业,以养殖和山野菜加工为辅助,由浅入深的向着高科技农业发展。
而花卉种植地项目也在林风地脑海里渐渐的成型,他把眼前地稻田都想象成玫瑰花田,等到花朵烂漫时,漫山遍野都是各种颜色的花儿,穿梭在其中,一定如同梦境一般吧。
一百八十亩的田可不是短时间能收割完的,尤其是林风的田都是一块一块的,每一块田都要单独的收割,这就更要麻烦一点。=
一台手扶拖拉机轰隆隆的开上田埂,晃晃悠悠的。林风真佩服那个拖拉机手,这么崎岖的路他也能开的如履平地,如果好好培训一下,去参加个达喀尔越野赛应该没什么问题。
手扶拖拉机开到收割机经过的地方就停了下来,上面堆满了麻袋。雇工们一拥而上,把麻袋卸下来。等收割机一停下来,雇工们就一人拿一个麻袋到收割机跟前装谷子,然后往拖拉机上搬。
这样一亩地一亩地的收割,计量就会比较的准确,很快一大块稻田就被收割完了,拖拉机上装满了粮食,又晃晃悠悠的冒着黑烟,沿着田埂开下去。**蒋忠恒和张文中立刻跟过去,指挥着拖拉机跟他们走。
林风干脆也跟了过去,他想看看亩产到底是多少。
拖拉机一路开到村口,这里有个地磅,方才拖拉机已经过了磅,现在再过一次,减去原本的重量,就是基本的亩产量了。不过从这个毛重再换算到实际的出米率,还有一套比较复杂的公式,对数学不好的林风来说,实在有点勉为其难,所以他只能看其他人在忙碌的计算,自己只能一边看热闹。\
蒋忠恒手里握着个计算器,得到一个数字之后就敲在上面,而张文中则是心算,两人的眉头开始因为紧张而紧紧的皱着,到后来慢慢的就舒展开,从他们的表情上,林风就能得出个大概的结论,他估计产量要远远的超出预计。
“林风!”张文中兴奋的冲林风招手,示意他过去。
“多少?”林风带着一点点的紧张问。
“目前的数字是七百一。”张文中报出了一个让林风畅快无比的数字。
林风忍不住的挥了一下拳头,七百一的亩产,这个数字可以去全省各地炫耀了。
蒋忠恒一旁一边嘟囔着一边开始给林风计算他的收益:“一市斤的良种现在是10元左右,亩产七百公斤,也就是一万四千元……”
林风听了蒋忠恒的话,脑海里飞快的转过一串串的数字,基本的得出了结果,他舔了舔嘴唇,有一丝的兴奋。
蒋忠恒噼里啪啦的一阵敲打计算器之后,兴奋不已的对林风说:“如果你真的能把种子都卖出去,你就是百万富翁了!”
“百万富翁。”林风呵呵笑起来,他记得袁宝就是靠着倒卖黑小麦的种子,用了一年时间就转了两百万,然后又靠着那两百万的第一桶金去炒股票,成了叱咤风云的大富豪。
可惜他后来没有能把干净的第一桶金的故事持续下去,雇凶杀人结束了传奇的一生。
“百万?”张文中也算着,当他也得出大概的数字之后,有点不敢置信。
林风的心思已经飘去了另外一个地方,广告该开始打了,想要取得好的效果,就得长时间的轰炸。从刚刚丰收一直轰炸到明年春耕,他坚信穆河一号能卖上一个非常好的价钱。“小林老板……不对,以后得叫你林百万了。”蒋忠恒心情大好,还跟林风开起玩笑来。
林风苦笑着,林百万这名字听起来象是路上捡了几个大元宝发财的暴发户,要是被人这么叫,他还是找块豆腐撞死算了。
林风来到田边的时候,收割机正轰鸣着,张文中和农科院的技术员都齐集在田边,脸上带着期盼的神情。穆河农科院成立了好几年,倾注了他们不少的心血,只留下穆河一号这么一个孩子。今天就是他们孩子的**礼,也难怪他们会有点激动。
林风倒是显得比较平静,他站在田埂上,看着雇工们忙活着,忽然有一种错觉。他好像不是这片田地的主人,而是一个旁观者。他在俯瞰着这个世界的一举一动,每一个细微的变化,他在看着一个个梦想照进现实。这样的感觉很奇怪,却让他保持着冷静和清醒的头脑,不至于头脑发热,也不会妄自菲薄。=
“小林老板。”蒋忠恒气喘吁吁的跑过来,他一大早就爬起来,给林风安排了好几辆收割机。现在全穆河都在忙着收割,收割机的活非常的好,若不是有蒋忠恒这个农委主任出面,恐怕还要排队等着。
“蒋主任,辛苦你了。”林风忙道。这回蒋忠恒可是帮了大忙,虽然他更多是为了政绩打算,但林风也非常的感谢他。
“只要能突破六百五,我就不辛苦。”蒋忠恒说,他激动的看着稻田,两眼放光。
“有人可是和我打赌,说亩产能过七百。==”林风想起那一条玉溪烟的赌约,顺口道。
他本是当作个玩笑说的,没想到蒋忠恒却很有感触的点头道:“没准啊。我觉得单亩的产量有可能有超过七百的,但是平均应该很难超过。咱们穆河的土壤和气候只能说是不错,可想超过七百太难了。黑龙江的亩产记录也不过是七百四十多。”
蒋忠恒口是心非,他嘴上说不可能超过七百,其实心怦怦跳。参加工作三十多年,蒋忠恒一直都在搞农业。土地里地东西见的太多了,无论是水稻也好小麦也好甚至烟叶,他都非常清楚。\\\
这一个月他一直都在跟踪东鲜村这块田,也就等于是在跟踪穆河一号的长势,以他多年的经验来看,穆河一号的产量至少能达到亩产六百五。可七百是个很难的数字,他并没有太大地信
不过蒋忠恒内心里确实希望穆河一号的平均亩产能过七百,而且这种愿望随着收割机的启动变得更加的强烈起来。
收割机开动了,轰隆隆的作响,那巨大的机械让林风想起变形金刚来。他完全忘记产量的事情,一边研究着收割机地外型,一边在想要是设计一个收割机外型的变形金刚。^^那头应该藏在什么地方呢。
想了好一阵子,林风才觉得自己真是无聊。其实他最初还略微有点紧张,这样胡思乱想一会,反倒轻松下来,完全没有压力了。
林风看着那庞然大物,心想以后要是把农业基地建立起来。这样的农机是一定要大量配备的。他还记得在国外看过的经验,上百公顷的土地,在全机械化地管理下,只需要少量的几个人就能够应付沉重的农业任务。
中国现在当然还没有国外那么先进,也没有那种条件。****之前收割稻子都是要先靠人工用镰刀收割,在稻田里晒干后捆好,肩挑背扛的挑回家,再把稻子放到家里的晒场上用石磙碾或是用打谷机打,把稻谷碾出来或打出来之后扬去灰尘。才能放到晒场上晒干。等晒干之后。农民再把稻谷收藏起来或者加工成大米。
在穆河,一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期还有这样子收割的,不过随着收割机的应用,机械化越来越多,到了二零零九年,穆河这样的农业县早就完全采用机械化种植了。很多农民凑钱购买收割机,到了收割的旺季,收一亩地七八十元。****几年就能收回成本。还能帮助自家收割,可谓一举两得。
有了收割机之后。农民种田都是用收割机收割了,收割机直接到田里把稻谷收割好,然后拖到晒场上晒干,根本不需要太多地人力。要卖稻谷就装起来堆在家里,等粮贩子来收购。要吃大米就送到大米加工厂加工成大米,方便快捷又省力,用机械取代了人力,可谓是农业上地一大进步。
不过那是林风的理想,他希望能把更多的人从重体力的劳动中解脱出来,让他们去从事更有意义更有创造力的产业。
想到农机,他就又想到在兴凯湖畔看到的大米加工机器了。==一旦他的计划能够成功,他准备把第一笔钱就投入到购买机器设备和建造产房上,先把大米加工厂给建设起来,然后以水稻种植,贩卖良种和大米加工为主要产业,以养殖和山野菜加工为辅助,由浅入深的向着高科技农业发展。
而花卉种植地项目也在林风地脑海里渐渐的成型,他把眼前地稻田都想象成玫瑰花田,等到花朵烂漫时,漫山遍野都是各种颜色的花儿,穿梭在其中,一定如同梦境一般吧。
一百八十亩的田可不是短时间能收割完的,尤其是林风的田都是一块一块的,每一块田都要单独的收割,这就更要麻烦一点。=
一台手扶拖拉机轰隆隆的开上田埂,晃晃悠悠的。林风真佩服那个拖拉机手,这么崎岖的路他也能开的如履平地,如果好好培训一下,去参加个达喀尔越野赛应该没什么问题。
手扶拖拉机开到收割机经过的地方就停了下来,上面堆满了麻袋。雇工们一拥而上,把麻袋卸下来。等收割机一停下来,雇工们就一人拿一个麻袋到收割机跟前装谷子,然后往拖拉机上搬。
这样一亩地一亩地的收割,计量就会比较的准确,很快一大块稻田就被收割完了,拖拉机上装满了粮食,又晃晃悠悠的冒着黑烟,沿着田埂开下去。**蒋忠恒和张文中立刻跟过去,指挥着拖拉机跟他们走。
林风干脆也跟了过去,他想看看亩产到底是多少。
拖拉机一路开到村口,这里有个地磅,方才拖拉机已经过了磅,现在再过一次,减去原本的重量,就是基本的亩产量了。不过从这个毛重再换算到实际的出米率,还有一套比较复杂的公式,对数学不好的林风来说,实在有点勉为其难,所以他只能看其他人在忙碌的计算,自己只能一边看热闹。\
蒋忠恒手里握着个计算器,得到一个数字之后就敲在上面,而张文中则是心算,两人的眉头开始因为紧张而紧紧的皱着,到后来慢慢的就舒展开,从他们的表情上,林风就能得出个大概的结论,他估计产量要远远的超出预计。
“林风!”张文中兴奋的冲林风招手,示意他过去。
“多少?”林风带着一点点的紧张问。
“目前的数字是七百一。”张文中报出了一个让林风畅快无比的数字。
林风忍不住的挥了一下拳头,七百一的亩产,这个数字可以去全省各地炫耀了。
蒋忠恒一旁一边嘟囔着一边开始给林风计算他的收益:“一市斤的良种现在是10元左右,亩产七百公斤,也就是一万四千元……”
林风听了蒋忠恒的话,脑海里飞快的转过一串串的数字,基本的得出了结果,他舔了舔嘴唇,有一丝的兴奋。
蒋忠恒噼里啪啦的一阵敲打计算器之后,兴奋不已的对林风说:“如果你真的能把种子都卖出去,你就是百万富翁了!”
“百万富翁。”林风呵呵笑起来,他记得袁宝就是靠着倒卖黑小麦的种子,用了一年时间就转了两百万,然后又靠着那两百万的第一桶金去炒股票,成了叱咤风云的大富豪。
可惜他后来没有能把干净的第一桶金的故事持续下去,雇凶杀人结束了传奇的一生。
“百万?”张文中也算着,当他也得出大概的数字之后,有点不敢置信。
林风的心思已经飘去了另外一个地方,广告该开始打了,想要取得好的效果,就得长时间的轰炸。从刚刚丰收一直轰炸到明年春耕,他坚信穆河一号能卖上一个非常好的价钱。“小林老板……不对,以后得叫你林百万了。”蒋忠恒心情大好,还跟林风开起玩笑来。
林风苦笑着,林百万这名字听起来象是路上捡了几个大元宝发财的暴发户,要是被人这么叫,他还是找块豆腐撞死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