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意识形态的碰撞
张恭渝放下筷子,看了刘之纶和金声一眼,道:
“两位翰林都是大才,我也没有其他说的。我曾经给皇上说过一句话,就是天下事,士农工商缺一不可。治理国家,需要官,就是你们口中的士。但是今天你们也看到了,天下事并不是你们读的那些书就面面俱到,包圆了。这些事就必须专业的人来干。商业也是一样。皇家银行的异地通兑业务,你们认为皇帝是为了赚钱。那你们谁又知道,这一张小小的银票,减少了多少无谓的支出。”
“减少了支出我们知道,可是以前那些押运的,沿途的食店,又少了多少收入?”金声反驳道。
“呵呵,你们是这样算账的。”张恭渝笑了起来。
“我们还可以这样算一下。从南京送二十万两银到北京入国库,沿途食店旅社等都有收入,那么这二十万银实际上就没有了二十万对不对?路上还要担心被人抢劫,被人杀伤。如果通过银行,这里除了手续费,二十万银基本没有其他消耗。国家多了这笔钱,就可以多做其他的投入,修桥,补路,救济灾民是不是?为什么要消耗在路上?
除了押运的,我们再看看这些脚夫,他们是不是自愿去送的。不是,这是他们的徭役,不得不去。他们一走,家里的事就得放下。农忙时还会误了农时,荒废了土地。但有银行,他们就不用出这趟门。
历代明君都在喊轻徭薄赋,用了银行,就减少了一个徭役差事,这难道不好?
你们面前的这辆车,如果不是匠人潜心研究,书生能造出来?所以,为什么要瞧不起匠人?以前要走几天的路,现在半天就是一个来回,用在运输上,用在平乱上,不好吗?
水泥路上跑这样的车,你们不觉得这是一种进步吗?
难道为了一句奇技淫巧,就不要这种进步了?
为什么要造纸,还是刻竹简才符合符合儒家道义?
或者说圣人并无这样的说法,而是后来你们这些读书人假借了圣人名义,跳出来阻碍社会的发展?
我们要遵循古人教诲,边军全部换成青铜剑好吧?让不读书的蛮夷用铁剑,铁斧来扼杀你们口中的文明好吧?今后还会有你们口中的蛮夷,驾船由万里而来,用火枪、大炮来给你们说说,光读书不要奇技淫巧的好处……”
张恭渝没有客气,一番话不带停顿的。金声几次想要说话,都被刘之纶给拉住。
听到最后,金声自己也不动了。
这些话怎么反驳?
“商人逐利,不为利他也不会千里奔波。当然,战时还在卖物资给后金的商人那是资敌,那是商人个人的错而不是商业的错。就如同范仲淹的后人范文程在后金为臣一样,那是士人当中的败类而不是整个读书人的错,更不是读书的错。”
刘之纶叹了口气,道:“中兴伯,我们读的书,书上是这样,自幼先生也是这样教导的。为什么今天听你讲的话,好像全都不对?”
“人无完人,书也是一样。一门学派,流传至今,必然有它存在的道理。儒家的教育,在孝道上,在为人的要求上,我是佩服的。虽然没有几个人做得到。我学的学问,恰恰在这方面有所欠缺。过于注重事物的本源,而对社会礼仪不够重视。”
“喝酒,喝酒。菜都要凉了。有些话以后还可以谈。”
到最后,又加了一瓶白酒。
已经是宵禁时间。
张恭渝:“启元哥,开车送两位大人回家。”
汽车是张恭渝中兴伯的名片,谁会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