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
许都,曹操府邸,有苍凉的歌咏声在庭院上空回荡,伴随着丝竹声,以及漫天雪花飞舞落下的沙沙声,久久不绝。
堂上,曹操缓缓踱步,单手持着长槊,仰头眯眼,高声吟诵。
这首诗,后世名为龟虽寿,是组诗《步出夏门行》的最后一首,在这首组诗中,还有一首同样名气很大的观沧海,是曹操率军从乌桓返回中原,在碣石观沧海有感所作,回到许都之后,又经过一番雕琢,如此,有着步出夏门行。
龟虽寿是其最后一首。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最后一句诗说得很清楚,所谓诗歌,无非是抒发情绪,展现志向,对于龟虽寿,后人有着很多诠释,然而,对现在的曹操来说,这首诗着重在于他的心情,那就是他并不服老,哪怕看重的幕僚私下的好友郭嘉死在了行军途中,哪怕经历缺水的危险差点全军覆没,曹操仍然不曾有一丝颓废,依旧心怀壮志。
就像在这首诗中所说的那样……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或许,所有的英雄都有一个共通之处,那就是不服输,不管面对的是强大的敌人,还是令人绝望的命运,刘备如此,曹操也是如此,你可以杀死我,但是,绝不能让我向你低头,俯首认输,即便你是那无所不能的贼老天。
曹操在堂上缓缓踱步,歌以咏志,两侧,一干文臣武将分坐在案几之后,鸦雀无声,静静地注视着他们的主公,表情各异,却都带着恰到好处的尊崇。
此时,他的心态有些复杂。
二十多年前,他并不能知道自己会走到眼下这一步。
青年时,曹操的志向只有一个,那就是当他死去的时候,墓碑上会刻着几个字,汉故征西将军之墓,那时候,他只想成为大汉将军,为大汉征伐四方,开疆辟土,绝不会想到会像今天一般来到了人臣之首,某种程度上,已然骑虎难下。
他瞧了瞧左手第一位的案几。
那里的位置空着,原本,这里是荀彧的位置。
“文若啊!”
此次聚会,荀彧抱病,也就不曾出现在席间,这一位乃是曹操称之为吾之子房的存在,也就是张良,实际上,他也有着萧何的能力,当曹操率军在前方征战的时候,荀彧在后方负责后勤辎重粮草供应,总是做到井井有条。
曹操一生中有着数次危机。
第一次,他率领招募而来的军士响应关东群雄讨董的的呼声,在荥阳出战,被徐荣率领的西凉军打得丢盔卸甲,全军覆没,仅以身免。
多亏他曹家有着雄厚的根基,返回老家谯郡之后,有着曹家和夏侯家的支持,很快,又招募了数千部曲,东山再起。
换成刘备,也就会蹉跎沉沦。
当初,刘备为高唐令,遭遇黄巾军攻城,家眷尽失,他身受重伤,从死人堆里爬出来,从此之后,也就过上了寄人篱下的日子。
若非便宜师兄公孙瓒相助,刘备根本就没有办法东山再起。
他这一生,屡次遭受背叛,也屡遇贵人,公孙瓒,陶谦,刘表这些都是他的贵人,哪怕是生死大敌曹操有段时间也做过他的贵人,当他被吕布背刺的时候,忍辱负重,最后引来曹操,将吕布包围在下邳,生擒于白门楼。
曹操虽然屡遇绝境,有宛城被张绣背刺,落荒而逃的境地,也有在官渡和袁绍对峙,众多手下人心惶惶的局面,然而,他最危险的时候,还是当初东征徐州,吕布被兖州大族引入,各地纷纷叛乱,让他失去了根据地。
当时,若非荀彧应对得力,保住了甄城,让曹操在兖州有着立足之地,得以率军撤离徐州,返回兖州和吕布交战,最终,将吕布赶出了兖州。
若是甄城也失,曹操恐怕只能像刘备那样投奔袁绍,寄人篱下。
没有粮草辎重,纵有几万大军又有何用,不过是土鸡瓦沟罢了!
文若啊!
曹操在心中发出一声长叹。
曾经志同道合的战友同志,现如今,却隐隐有着隔阂。
征战乌桓,诛杀二袁,西凉那边,马腾率领宗族进京,相当于向他曹操俯首低头,如此,北方也就彻底平定。
当初,四世三公的袁绍,白马将军公孙瓒,那时候,他们威风八面,如今,又何在?
正因为有着平定北方的功绩,曹操准备废除太尉司空等官职,改为西汉的那种两元政体,也就是说,他准备恢复丞相一职。
而他,当然是当之无愧的丞相之选。
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能够代替国君执掌朝政,能够自行颁布政令,能够决定大小官员的任免,他只对皇帝一个人负责。
皇权若是威严,丞相便是行政官员,就如总统制政体下的总理。
皇权若是式微,丞相就能大权独揽,就如总理制政体下的总理。
后一种,总统不过是吉祥物,不过是摆设,就如现在皇帝宝座上的刘协,经过好几次血雨腥风的清洗之后,所谓的保皇党已经不复存在。
文若啊!
莫非你要逆势而为?
当初,荀彧舍弃了袁绍,前来辅助曹操。
在后人看来,这是因为荀彧看出了袁绍优柔寡断,外宽内忌,不是能够成事的人才,所以才来投奔曹操。
其实,这方面的因素并不重要。
最主要的是荀彧看穿了袁绍的本性,这是一个野心家,这位一心想要取代刘氏建立新朝,只是,他没有表现得像他的弟弟袁术那般露骨,那一位,尽然敢在势力紧缩实力孱弱的时候主动称帝,然后,被曹操以摧枯拉朽之势歼灭。
只是,袁绍的各种操作,明眼人都看得出来。
比如不承认关西的朝廷,想要让刘虞称帝之类的,后来,公然率领大军南下攻打许都朝廷,若是真的击败了曹操,刘协能否还能坐现在这个位置也就难说了。
荀彧是这个时代士子的标准。
虽然,他也一心想要壮大自己所在的家族,要想让颍川荀家成为一流的世家,然而,他心中却把自己当成汉臣。
这一点,他并不否认。
对于大汉朝廷,他是有着感情的。
哪怕对皇帝这个人,他没有私人情感,但是,对皇帝代表着的大汉,他有着寄托。
曹操青年时的志向是成为大汉的征西将军,他荀彧的志向也不遑多让,在朝堂难免想要位列三公,在地方则想牧民一方。
最初,他和曹操的志向是一样的,就是改变乱世,振兴皇权,从而让自己的家族更上一层楼,成为四世三公一般的门阀。
现在,他的志向并未改变,然而……
当曹操准备废除三公,改为丞相,以便大权独揽,作为一个聪明人,荀彧也就知道曹操想要做什么,他的所作所为和袁绍已然并无区别。
于是,他有了心结。
这次聚会,荀彧的确是抱病,只是,这个病情其实并不影响他参加,毕竟,在这个聚会上,曹操要统一思想。
在这个聚会上,曹操要提出废除三公独尊丞相的计划。
当然,他自己是不会出面提出的,那样未免太LOW,他手底下那么多人,总有心腹会主动提出这个建议,然后,绝大多数都会随声附和,即便内心不愿,在此时,也不会多事出言阻止,毕竟,能够参加这次聚会的都是他曹操的人,并无保皇党。
荀彧知道这件事,所以,他没来参加。
一方面,他不想公然和曹操对抗,另一方面,他也不想违心地点头同意。
所以,他选择了掩耳盗铃。
曹操知道荀彧的心结,也理解他的作为,只是,他对此仍然有着愤怒。
走到现在这个地步,曹操已然并非一个人,而是代表着许多人的利益,就像是一条不归路,只能前进不能后退,进则有着生机,退则死路一条。
曹操相信荀彧是个聪明人,不会看不出自己的处境。
是自己!
是自己平定了北方,让百姓能够安居乐业,不至于流离失所,不会朝不保夕,是自己建立了如此大的功勋,宫中的那一位毫无功绩可言。
自己若是退让,下面的那些人又如何?
如果非要有人退让的话?
为什么是自己?
为什么不能是那一位?
难道就因为他姓刘。
不过,曹操不会把自己的愤怒表现出来。
是的,他统一了北方,然而,天下并未平定,江东还有孙家叛贼,荆州有刘表,益州有刘璋,汉中有张鲁,这些人都并不听从中央朝廷的政令,所以,他必须奉天执法,讨伐不臣,成为丞相之后,下一步便是南下攻击荆州刘表。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郭嘉死后,曹操痛心不已,同时,他也能感觉到自己身体在变得衰弱,头疼越来越厉害,严重的时候,到了夜间无法入睡。
某种程度上,他也有着时间匆匆,身不由己的感觉。
若不是要等着夏收方才有着粮草后勤,他不会歇息这大半年,而是会选择马不停蹄,即刻南下,岁月匆匆,时不我待啊!
唯有统一天下,建立了无上功勋。
如此,方才会有着下一步。
若不然,功不配位,勉强上去,也有后患啊!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