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炼钢工艺要升级
自从朱慈烺得知《天工开物》这本奇书早在崇祯十年就已经出版后,他便存着几分寻找宋应星的想法,而像这么一位大科学家,在将来能够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根据李若琏呈递上来的情报显示,宋应星的行踪并不难查,他是江西南昌奉新人,同兄长宋应升并称被‘奉新二宋’,当然从目前来看,宋应升相对于其弟宋应升,并没有表现出多么过人的才华.......
崇祯元年,宋氏兄弟科举再一次落榜,而宋应升由吏部铨选任浙江桐乡县令,宋应星回乡服待老母,直到崇祯八年宋应星才出任江西省袁州府分宜县学教谕,算不入流的教职人员,然后在这个岗位上辛辛苦苦干了四年,而这也是他著作《天工开物》的主要时间。
直到崇祯十一年,宋应星在分宜任期满,考列优等,旋升为任福建汀州府推官,不过这个官职并没有干多久,他在崇祯十三年就选择了辞官,后来又过了三年,于崇祯十六年,也就是去年出任南直隶凤阳府亳州知州,但是在今年年初他就又辞官了,回了奉新老家。
因此,李若琏通过锦衣卫很快就找到了宋应星,并且将朱慈烺亲自写的一封信给了宋应星,而在心中朱慈烺并没有过多废话,也并没有说一些空话,而是将目前山东冶炼钢铁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告诉了宋应星,并且期盼宋应星能够前来成为他朱慈烺的首席冶铁专家。
不得不说,或许是宋应星从未放下国事,又或者是朱慈烺的口吻让他感觉到了真诚,总之他见到信以后就很快出发,并且在锦衣卫的护送下来到了山东历城。
很快,李继周带着一名老者走进了历城府衙,他头上挽着发髻,身上也只是穿着粗布直裰交领长袍,面孔黝黑,爬满了皱纹,看上去似乎与一个寻常老农别无二致。
朱慈烺不敢有所怠慢,连忙恭声道:“可是宋先生?”
“臣宋应星见过太子殿下。”
宋应星躬身拱手道,脸上掠过一丝惊讶,他没想到朱慈烺竟然对他这么重视。
朱慈烺微微一笑,延请宋应星坐在一旁,很快便有奴婢端来了茶水和点心,他沉吟了一番,很快便将生产枪管等问题简单说了一遍,然后望向宋应星道:“先生的《天工开物》我已经通读过一遍,其中有《五金》篇更是反复看过好多次。”
说到这里时,朱慈烺起身将那一篇略略默诵了一遍,“凡铁分生、熟,出炉未炒则生,既炒则熟。生熟相和,炼成则钢。凡铁炉用盐做造,和泥砌成。其炉多傍山穴为之,或用巨木匡围......后,从炉腰孔流出。炉孔先用泥塞。每旦昼六时,一时出铁一陀。既出即叉泥塞,鼓风再熔。”
“凡钢铁炼法,用熟铁打成薄片如指头阔,长寸半许,以铁片束尖紧,生铁安置其上,广南生铁名堕子生钢者妙甚。又用破草履盖其上,粘带泥土者,故不速化。泥涂其底下。洪炉鼓鞲,火力到时,生钢先化,渗淋熟铁之中,两情投合,取出加锤。再炼再锤,不一而足。俗名团钢,亦曰灌钢者是也。”
而此时宋应星的脸色却越发恭敬,他知道太子殿下既然下了这么大的功夫,很显然马上要做的这件事情并不简单。
尽管宋应星并不畏惧困难,但是他担心自己才疏学浅,而无法完成太子殿下的大事。
朱慈烺轻声道:“先生,你的《天工开物》里面,关于炼铁工艺确实非常独到,据说当年遵化铁厂采用的便是这种工艺,其中不光有铸造生铁、熟铁的方式,甚至还可以通过灌钢法来浇筑钢铁,实在是令人钦佩。”
“臣实在惭愧,不过是搜集先人智慧之举,不忍见其逐渐失传。”
宋应星始终都保持着虚怀若谷的态度,脸上流露出些许的感激之色,毕竟他的毕生心血都系于此书,里面任何一篇文字都经过了反复考证研究,只可惜当世并没有太多人重视这本书,如今听到了太子的赞叹,自然是颇为开心。
的确,针对目前《天工开物》里面所记载的知识,朱慈烺的夸奖并不过分,因为光是炼铁工艺这一环节,天工开物里面就记载了活塞式鼓风技术,较欧洲皮囊式鼓风设备更为先进,而且还采用了响铜合金、响器成型、铁锚锻造、钢针拉制以及‘生铁淋口’等特殊化学热处理工艺和金属复合材料技术,远超西方目前的主流炼铁工艺。
朱慈烺微微一笑,道:“灌钢法确实相当优秀,但是也有一定的改善空间,如今我请先生来,就是为了完善此法,将来好炼钢锻造枪管。”
“还请殿下示下。”
宋应星当然知道灌钢法并非尽善尽美的工艺,很多地方也确实有自身难以解决的缺憾。
首先,由于灌钢法在冶炼时,是将生铁放在下面,熟铁放在上面,等到高温时让生铁先于熟铁融化,然后渗淋到熟铁上,而这个熔断层就可以出钢,这种法子确实很好,既可产生渗碳作用,又可产生氧化作用,使铁和渣分离,产生含渣少的钢材。
但问题在于,由于生铁水不是好的渗碳剂,它质地粘稠,对碳与许多杂质都无法得到处理而留在内部,而这样处理后的灌钢,只能让内部熟铁的表面一层得到渗碳,而一旦冷却下来,表面凝固的铁水就会成为含碳量高的部分,这样的结果就是含碳量不均匀。
通过这种方式冶炼出来的灌钢就会出现外部硬而脆,内部软的情况,用来锻造寻常的器物倒还可以,可是用来锻造枪管并不是特别合适,倘若锻造工艺再不过关,就会容易出现枪管寿命不佳的现象。
而对于朱慈烺而言,他更希望采用后世十九世纪中叶才出现的贝塞麦转炉炼钢法,通过这种方式炼出来的钢材本身就是为了战争的需求而出现的,并且具备大规模快速生产的特点,属于人类第一个大规模生产液态钢方法。
所幸的是,由于后世朱慈烺在穿越之前,曾经有幸阅读过贝塞麦转炉炼钢法的一些资料,因此完全可以跟宋应星详细复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