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大婚

太子大婚

元月十六开始上朝,从十六一直到二十八日,都不会再有休沐日。第一日上朝,并没有什么大事,女皇与众大臣们寒暄着,互道了新年快乐就结束了。第二天的早朝,才是正式开始处理各项事情。

一般新年上朝后的前五日,朝中主要活跃的部门是工部和户部,上书春耕的各项事宜,某地缺了粮某地缺了耕牛某地又缺了什么工具,户部向工部要春耕工具发往各地,工部会根据情况就这里面的数据进行调整。

如果当年还遇到天灾的话,关于春耕的争执还会持续更长的时间,今年是个安稳年,各地都没有上报受灾的情况,春耕的事情又是各部都处理惯了的,非常迅速的将各项事宜敲定,只用了5日就将春耕一事解决了。只等着户部和工部将发往各地的事物清点完毕了。

接着便是礼部提出,2月底就要举行科举的各项事宜。大晟的科举3年一次,偶尔会增加恩科,今年原本因太子大婚,理应增加一次科考的,但因今年恰好也是科举考试的年份。再增加一次考试机会便有些多余。所以便要商议,该如何在科考上体现出皇恩浩荡。

女皇早已有了对策,她说:“两次科考在同一年内举行不太合理,不如增加本次录取的人数如何?”

“这……”

“似乎对往届的考生不公平?”

“怕是不妥吧!”

群臣们纷纷议论了起来。

“若是增加本年录取人数有失公平,不如干脆再发通知,将考试推迟一个月,各省增加3人参加科举。”女皇见大家骚动起来,便又提议。

女皇这总是有冒出奇怪想法的性子,真的让众臣感到担忧,且不说这突然派人通知增加参考人员,考生们是否赶得及到汴京。这突然增加参考人员,要核实这些人的身份。选择考试的地点,重新决定考试题目等等,多增加一个月的时间根本来不及。

“陛下,请三思。”已经有不少大臣这么说了。

倒是冯延已出列说:“陛下提出增加参考人数有些过于想当然了,这不符合常理。”

“冯公说的有理。”女皇一点也不恼,反倒笑眯眯的问,“那冯公可有高见否?”

“陛下一开始提议增加录取人数,便是个不错的方案。”冯延已理直气壮的说,“原本科考,点前三位为状元、榜眼、探花,另选7人为进士,再有12人为同进士。今年因太子殿下大婚,特设恩典,就不设人数限制,只要是合格者,皆可选中,如何?”

“冯公好算计啊,若是此番说所有参考举人都符合进士要求,那又该如何?难道要将今年的所有考生都录为进士吗?”立刻有人提出了反对意见。

“那你说该如何?”冯延已反问,那位不过是御史台的一名普通的御史,他要是有想法的话,先前也早就开口说话了,被冯延已这一反问,立刻低着头不敢吭声了。

窦子春这时接过话说:“增加今年的进士人数以示皇恩浩荡是应该的,但也不能无止境的增加。目前录取的人数就是参考人数的一半,不如就再多录取1人,3人为进士,7人为同进士,也算凑个十全十美之意。”

“嗯,窦尚书说的有理,不知陛下意下如何?”冯延已马上就同意了这个提议。

“二位提议都不错,那礼部就这个数目商量一下,确实可行后,便昭告天下吧。”女皇说。

这几件重要事情决定后,朝中近期就没有大事了,只等着二月初二那日太子大婚了。婚礼上的一切。都已经准备好,但在婚礼开始前,礼部的人还是十分的紧张,清点着各项物品,还时不时跑来找米怡婷询问某事的决策。

一直都是米云霏负责太子大婚的事宜,米怡婷从旁协助,只是快到正日子了,米云霏也需要跟着相关人员确认流程、演练礼仪,婚礼上的其他杂事只能由米怡婷来决定了。

米怡婷也跟着礼部忙得像陀螺一样转个不停,虽然大问题上都没有问题了,但总有些杂七杂八的小事出了纰漏,这可是本朝头一次的太子大婚,那是万万不能有任何问题的。

婚礼前三日,新娘子送嫁妆到夫家,俗称铺妆。赵秀宁的铺妆,有些客人已经不是他们家里想请来的,而是必须请到家里来观礼的,这是作为太子妃家的责任了。

不过。米怡婷这日作为新娘子的好友,特地去了赵秀宁的家中,同样来作陪的,还有薛如意、王玲月和窦静慈,那些被请来观礼的娘子和小娘子们,在她们四个面前,就是有什么酸话也只能咽到肚子里去,没有人想要挑战这四位,到那时,说不过就算了,甚至还可能连打也打不过。

太子妃铺妆,理应是本朝头一份嫁妆才是,但赵家并不是那等豪福之家,也不是诗礼之家,严格算起来,赵宁月的爷爷还只是个乡下的土地主。

不过,赵家心疼女儿,赵御史又觉得。儿子应该自己挣家业,家里的东西都尽力留给女儿出嫁傍身用,所以从赵秀宁出生后,赵家就已经开始给她积攒嫁妆了。再加上礼部按份例给太子妃准备的家具、衣物、首饰,米怡婷等人给赵秀宁的添妆,还有米云霏通过米怡婷给赵秀宁一些物件,赵秀宁最后铺妆时的场景,并不算寒蝉,甚至因为里面的好几样古书、古琴、名家字画等,远比多数人家都要好。

再加上赵家一如既往的谦逊知礼,今日宴席上众人对赵秀宁是赞不绝口。

吃了酒席,米怡婷便从宫外回来。第一件事就先去东宫看米云霏,给他汇报今日赵家的情形。

见米怡婷到东宫来,李全亲自在宫门处等着,见了人立刻堆起笑脸说:“二公主来啦,殿下现在正在绣房,殿下吩咐了,二公主一来就请去那里。”

“他在那做什么?”米怡婷不解,她知道,这东宫里的绣房是个正挨着书房的院子,都在东宫的前部,是留给日后太子妃做绣活或是做其他事情用的,米云霏一个男人跑到那去做什么。

带着疑惑,米怡婷跟着李全去了东宫的绣房,才跨进门里,就看见米云霏对着书桌傻笑。

看到此景,米怡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立时开始揶揄道:“这是怎么了?还没看见新娘子呢,就已经高兴的傻了?”

“这叫人逢喜事精神爽。”米云霏说完叹道。“当时想着怕是她喜欢做做女工这些事情,却没考虑到她真实的想法,今日见到送来的嫁妆,才知应该给她准备书房才是。”

“这有什么,到时候她若是想读书便去书房,这绣房。”米怡婷的目光扫过绣架和纺车,天知道她亲哥是怎么想的,这年头汴京城还有几个小娘子真的会喜欢这两样东西,“这绣房里的物件改一改,东西挪一下,有下棋的地方。也有弹琴的地方,到时候她想在这干什么都可以。”

“对对,你这个提议极好。”米云霏已经开始想象了,“到那时,冬日的午后,我在隔壁书房看书,伴随着娘子悠扬的琴声,这是件多么惬意的事情。”

“呵呵。”米怡婷翻了个白眼,希望米云霏真的听见赵秀宁弹的琴后,不要太惊讶了,自己就不事先提醒他了。

接着,兄妹两个一起去了正殿,坐在那边喝茶边说话,米云霏听着米怡婷说今日铺妆时在赵家的见闻,听得津津有味,说到赵秀宁从闺房出来亮相的地方,翻来覆去的让米怡婷不停的重复,听了好几回。

米怡婷说的口干舌燥,连连灌水,最后还是谷雨从安康宫过来寻米怡婷,才让米云霏放过了她。

米怡婷觉得自己是带着一肚子的水,从东宫逃回安康宫的,边走还不忘说:“真是太可怕了,不就是成亲而已。如何这样的激动?”

未婚的人总是不明白成婚的人的心情,只有等到自己经历了才能明白,所以兄妹两个虽然年纪一样,但在这一件事上,却是米怡婷幼稚了。

到了二月初二这一天,朝中停朝一日。这天,米怡婷是不能出宫去给赵秀宁送嫁了,但这并不是说她就没有事了,她作为米云霏的亲妹妹,必须在迎亲的队伍里。

大晟成婚的规矩与前朝不同,虽也是新郎领着人上女方家迎亲,婚礼的时间也是傍晚的时间。但因大晟风气开放的缘故,不论是新郎迎亲的队伍,还是给新娘送嫁的人,都没有规定了男女,两边都是有男有女,特别是新婚夫妇的兄弟姐妹,是必须在迎亲送嫁的队伍里的。

所以,米怡婷也一样,早早的打扮好,她今日也要和其他迎亲的人一样骑马,所以穿的便是大红色的胡服。

这也是婚礼的规矩了,男方迎亲的必须骑马,女方送嫁只能送到女方上了花轿为止。

虽说同样穿的是胡服,但是米怡婷这身胡服和迎亲队伍里的其他男子并不同,有许多装饰,一眼就能看出这是位小娘子。

这也是因为,以往曾经出现过迎亲的小娘子被误会为是男子,和女方的亲属起了误会闹得不愉快的事情。那以后,哪怕迎亲的队伍里有小娘子要骑马的,也必须打扮得一眼看上去就知道是小娘子的样子。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女皇二代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台言古言 女皇二代
上一章下一章

太子大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