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创办学校
在众文武日夜赶制科举考卷的时期,吴明让礼部和兵部把将要举办科举考试的事情,下发到雍州和益州,并指挥协同州府一起进行乡试准备,通知各郡各县人民,准备报名。
这个报名参考人员,不设身份地位限制,只要有才能均可报名参加,选择自己擅长想报的科目。
当然,汉中军事政治学院和汉中医学院的学员,学业将快修完,准备进行毕业的学员,肯定是必须要参加的。这个硬性要求,没得商量,国家免费为学员提供了学习的机会,学员学成之后,自然得为国家效力。
针对学校这个事情,吴明决定实施分级,即将学校分为初、中、高,三级。
在各县设立初等学校,即小学,招收六岁至八岁学员入学,学制六年。
在各郡设立中等院校,即中学,小学毕业,成绩合格者,继续进入中学学习,学制四年。
在各州设立高等学府,即大学,中学毕业,成绩合格者,继续进入大学深造,学制四年。
在京师设立华夏军事学院、华夏政治学院、华夏医学院、华夏科技学院,中学或大学毕业,成绩合格者,可以报名参加这四所学院的入学招生考试,通过之后,方可入学,学制四年。
这四所学院,专科知识很强,入学考试也会有一定的难度,中学毕业的学员,除非是那种学习勤奋刻苦,且有天赋的人,才可能通过入学考试。
而且这四所学院成功毕业的学员,可以直接获得参加科举考试中会试的资格,即不需要再参加乡试了。
故吴明把汉中军事政治学院,进行分类考试,然后分别迁到长安的华夏政治学院和华夏军事学院,将原汉中军事政治学院的地址改成益州大学。
而原汉中医学院直接全员迁到长安的华夏医学院,将汉中医学院的地址改成汉中中学。
要建立这么多学校,这可是一个大工程。
短期内,肯定不可能完成,得慢慢来一所一所的建造。
根据吴明下达的指示,令工部先在各县暂时建立一所小学,等小学建好之后。再依次建立中学和大学。
因为中学和大学都是要招收小学毕业的学生,现在完全不用着急建设,即使等小学建好开学之后,还要等上六年,中学才能有生源。
至于大学,那就更久了。所以这项工程虽然很大很艰巨,但可以慢慢来,时间上还是充裕的。
而长安的这四所高等学院,吴明直接调来先前收复武都郡时抓到的一万羌氐俘虏一部分俘虏来,进行建设。
而其它俘虏,则进行扩建长安城、修建雍州、益州的道路,开挖各种矿场资源,等各种苦力活,均交由这些俘虏去做。
这些俘虏在各地修建,就由各地官府派专门的守卫,去看管进行监督,防止他们逃跑或造乱。
这些外族俘虏,不用白不用,关在牢房里还得浪费粮食,给他们做苦力,正是最好不过的了。
以后的战争,吴明会继续强调,对待外族,不必留情,青壮都给他抓来,替华夏国修建城池、修建道路等各种苦力或危险的事情。
一下子要搞这么多的大工程,这可是要花很多银子的。
好在董卓在长安积累了巨大财富,短期之内,应该不会缺钱。
但董卓的这些财富,毕竟不是一个无底洞,它要一分就会少一分,所以吴明还得抓紧,发展商业,以便获得更多的财政收入。
只要商业发展起来了,钱就不是问题了。
所以吴明下达,政令。
华夏国境内,鼓励发展商业贸易,并大大的提升商人的地位。
古代有“士农工商”的说法。
第一个士,即指的是当官的、读书人,地位是最高的。
第二个农,即指的是农民,地位其次。
第三个工,即指的是工人,地位再次。
第四个商,才是商人,可见商人的地位,是最低的。
而寻常百姓所排的三教九流之中,九流的排位次序依次是:帝王、圣贤、隐士、童仙、文人、武士、农、工、商,商人也是排到末位,地位也是最低的。
古代商人有“卑之曰市井,贱之曰市侩,不得与士大夫伍”,充分说明了商人在古代社会之中比较底下的一个地位。
故吴明要把商人的地位提升到与农民一个层次,还给商人应有的权力与地位,以促进更多的人去经商、从事商业活动,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一连忙了好多天,都还没有休息过片刻,吴明早就有些疲惫不堪。
正好,趁今日的天气还不错,一片风和日丽,天气也还比较暖和,吴明在处理完一堆事情之后,与花见羞、蔡文姬、杨妙真几个美人,以及高思继一起去长安城逛逛街。
本来吴明是没叫上高思继的,可高思继硬要跟着来,吴明也是没办法,因为高思继不放心,硬是要来保护自己,吴明只好让他跟着来了。
长安城虽然经过李秀成那次攻城,有些许损坏,但太平军的军纪严明,对百姓秋毫不犯,基本上也没什么影响。
再加上战后,吴明入主长安城来,各项利民的福利措施实施,如今的长安城,比起昔日,是更加繁荣昌盛,过往的行人熙熙攘攘,络绎不绝。
此刻吴明一行人,行走在一条人潮如涌的商业步行街上,两边的小商贩在不停的欢声笑语的吆喝着,引得一群又一群的行人,去围观观赏。
这商业步行街,是吴明为了鼓励发展商业而特地建立的,每个大城市至少都要建设一条,商业步行街里面禁止车马,只准步行,违令者将会受到刑法处罚,重则死刑。
而且,吴明还规定,这商业步行街每夜不宵禁,每月十五号,商业步行街举行庙会,商税更是减半,借以吸引更多的百姓来此行商。
现在长安城有城东和城西两条商业步行街,吴明此刻正行走在城东这条大的商业步行街‘忠武步行街’,名字是吴明亲自命名的,用以纪念攻占长安的忠武侯李秀成。
忠武步行街,临近长安城的达官显贵的府邸居住区域,人群众多,人流量巨大,故而这条忠武步行街也是整个长安,甚至整个华夏最大的。
“子云哥哥,我们去那边看看好不好?”
“明哥哥,这边好热闹,我们去这边啊?”
花见羞和杨妙真一左一右,一人一个喜悦的声音,不停的在吴明耳边响起,只有蔡文姬比较文静,一直默默不做声,与高思继一起,跟在吴明的身后。
“啊,啊,啊。”
吴明在几个美人的陪伴之下,刚从一座高大豪华的酒楼饱餐一顿出来,此刻嘴角还留着鱼肉的余香,突然听见一声声凄惨的尖叫声传来。
抬眼望去,旁边不远的一个道路旁,正围观着一群群看客。
“那边出了什么事了吗?好热闹啊,我们去瞧瞧吧?”杨妙真最喜欢凑热闹了,此刻望见那边一团人,当即兴奋的叫道。
“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