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医圣李恪

第22章 医圣李恪

长安城西。

一座医馆内。

孙思邈正在奋笔疾书。

许宏突然跑进来,神色大变道:“师父,有人在针对蜀王,如今,长安城流言四起,说蜀王收买了你……”

他将各种版本的流言,简单叙说一遍。

孙思邈闻言,哈哈大笑:“青丘,别人或许不知,可你不清楚吗?那药,乃是蜀王亲自交给为师的。”

许宏皱眉道:“弟子当然知晓,只是,其他人不信啊,这些流言,竟敢中伤蜀王,而且言说蜀王占了咱们师徒的功劳,蜀王要是知晓,只怕会不高兴。”

孙思邈面色愠怒,“岂有此理,竟敢离间为师和蜀王的关系,如此一来,咱们必须速速为蜀王正名才行,唯有如此,才能将流言消除。”

许宏问道:“师父打算怎么做?”

孙思邈道:“蜀王平灭天花,又救治了杜公,却还遭流言中伤,是可忍孰不可忍也,为师,要加快将蜀王传授的医书整理出来。”

……

皇宫。

甘露殿。

李世民和房乔等朝中重臣坐在一起。

李世民道:“朕最近听闻长安城四处有流言,却都和蜀王有关,此事,诸位爱卿怎么看?”

长孙无忌想了想,谨慎道:“陛下,这些流言,多半不实,臣最了解药王的品性,他连入朝为官都不愿,又岂能被蜀王收买……只是,流言恐怕不是空穴来风,蜀王自幼居深宫,更从未与人学习过医术,被人怀疑,也属正常,陛下可下令,将其打压即可。”

李世民摇摇头:“人言可畏,更何况你也说了,流言并非空穴来风,朕如何能下令打压,朕也怀疑,蜀王不懂医术,又如何能治好克明的病……此事,且让雍州府彻查一番,看是否有人从中作祟。”

然后,李世民道:“朕昨日接到雍州长史奏报,此次天花,京畿之地,死了上千人,民部又奏报,说去岁以来,大唐各地相继出现干旱、洪水,人口减少不少,同时,经历梁师都之乱,又对突厥用兵,北方各州人口都在减少……君者,舟也,民者,水也,人口减少,这水也就少了,如何能载舟,此事,三省务必尽快拿出章程,增加人口,刻不容缓。”

中原大地,原本人口是不少的,可是隋末三十六路反王,七十二路烟尘,许多地方十室九空,人口急剧减少。

大唐立国后,虽然休养生息,但对外的战争也没停过,再加上各种天灾人祸,人口始终长不上来。

自古以来,人口都是国力强盛的象征。

有了人口,才有人当兵,才有人开荒,才有人种地,才有人上缴赋税……

一旦人口锐减,对朝廷来说就危险了。

做皇帝多年,人口却不见增加,李世民不由得犯愁了。

尚书左仆射房乔道:“陛下,增加人口,是历朝历代都必须做的事,只是,要在短时间内增加青壮,却是极难之事……”

一旁,程咬金哈哈一笑:“房公,增加人口有何难,多娶几房小妾,晚上辛苦一些,不就有孩子了嘛?”

“哈哈……”

众人大笑。

房乔冷笑,“程将军此言差矣,大唐现下最缺的是能干活,开垦土地,上交赋税的青壮劳力,而非刚出生的婴儿。”

这下,程咬金不说话了。

李世民闻言,忍不住叹息一声。

刚说着,内侍进来,禀报道:“陛下,药王和太医令求见。”

“哦?他们师徒,只怕是为了流言之事而来。”李世民道,“快,快请药王进来。”

孙思邈和土地许宏走进殿中,给李世民见礼。

李世民开门见山问道:“药王,想来你最近也听闻长安城的流言了,现在,那些人不只是说蜀王不懂医术,甚至还说蜀王品行不佳,你怎么看待?”

孙思邈气愤道:“陛下,此乃一派胡言,胡说八道。”

“你如何肯定?”李世民一愣。

孙思邈道:“陛下,若说蜀王不懂医术,那天下就没有人懂医术了……草民此来,便是有大事要禀报。”

“与蜀王有关?”

“不错,”孙思邈从袖子里,掏出两本册子,双手递给李世民,“陛下请看,此乃蜀王传授给草民的两本医书,第一本是《天花的认识与防治》,有了此书,从此后,天花将不再可怕,此乃大唐之福,万民之福。”

蜀王灭了京畿的天花,有目共睹,没人敢怀疑这本书是否有用。

孙思邈继续道:“然最重要的还是第二本,《医药科普》,这当中,诸如病从口入、讲究卫生、预防积极性风寒等知识,草民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历代医书和医家,也从未提及,草民这段时日,带着弟子们一一试验,全部有效,若是将此书推广,我大唐每年至少可少死数十万人。”

什么?

李世民和大臣们,全都坐不住了。

方才,大家在还在为大唐的人口减少之事发愁。

没想到,孙思邈一开口,就说能让大唐少死数十万人。

大家都震惊不已。

李世民吃惊道:“药王,你可知你在说什么?”

孙思邈道:“陛下,草民在民间行医多年,一直百思不得其解之事,便是富人们极少生病,而许多贫苦百姓,三天两头就患病,哪怕不是大病,时间长了,也会成了不治之症,许多贫苦百姓,就这样死去……直到读到《医药科普》,茅塞顿开,第三部分讲的是病从口入的道理,蜀王说,大多数病症,都和吃有关,吃了不干净之物,吃了过期食物,吃了有毒之物,等等,都可导致患病……”

孙思邈一番解释,并用自己亲眼所见来举例。

李世民等人听了,都忍不住点头。

中书令温彦博忍不住道:“病从口入,此种说法,当真有趣……此前,府中下人吃了发霉食物,的确生了大病,看来,就是病从口入的原因……陛下,臣恳请陛下下旨,让各地官府,速速推行此书,药王说每年可少死数十万人,绝非危言耸听。”

房乔道:“附议!”

王珪等人也赶紧附议。

“哈哈哈……”

李世民开怀大笑:“谁说恪儿不懂医术的,光这两本医书,足以与历代医家比肩……此事,便由三省和太医署推广此书,越快越好,早一天推广出去,我大唐就能少死许多人啊!”

“是!”

众人赶紧起身答应。

中书,门下,尚书,三省的动作很快,敕旨在当日就发了出去。

同时,礼部召集了无数人,开始手抄《天花的认识与防治》《医药科普》,抄录一本,便送出一本。

一时间,整个朝廷,都在忙碌推广医书之事,忙得不可开交。

……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大唐从假冒皇子开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军事历史 大唐从假冒皇子开始
上一章下一章

第22章 医圣李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