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出宫
萧惠见林近来了冷着脸道:“你来做什么?”
“来看看谁在欺负朕的萧美人。”
“林致远,你不要以为当了皇帝就可以为所欲为。”
林近呵呵一笑,“朕现在不是要做什么就做什么吗?”
“老夫后悔当初帮了你。”
林近回道:“朕一直记着你帮过朕,所以非常疼爱萧美人。”
萧惠被气的不轻,“你你!”
萧观音彻底凌乱了。
林近又道:“你们萧家如果不愿意待在大宋,朕可以送你们出海去南美。”
萧观音闻言面色一变,她可不想家里人去海外。
“官家不要!”
林近摇摇头,“让他们自己决定走还是留,朕天黑前回来接你。”
他说完便离开这里去了蒸汽机作坊。
沈括等人日以继夜的改良蒸汽机,成果是巨大的,火车、汽车都迎来定型的型号。
接下来就是批量生产,火车和汽车都还好说,唯独铁制的轮船个头还做不了太大,这需要攻克更多难题。
汴京至洛阳的火车道已经修了一半,物资已经在用火车拉了。
从汴河码头直接装车,向两百里外的施工地点运送,修这条铁路工部雇佣了十五万人,路基修的非常快,铺设铁轨则慢了一些。
韩公廉有把握在年底前完成,林近则让他开始规划汴京城到扬州的路线。
七八年的时间过去,大宋境内的官道大多铺上了水泥路,但是有些山区仍然是路不通的,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此时深山里本就没有多少人口,耗费巨大的资源修建有些得不偿失。
朝中还在为打不打高丽的事争吵,林近对这群腐儒很无语,他倒是要看看这些人能争出个什么结果。
驻扎在东海女真祖地的禁军仍在到处搜寻着女真人的踪迹,看这意思只要大宋存在一天女真人就会被无休止的追杀。
天黑时林近带着萧观音等人回到了皇宫里。
第二天林近又带着护卫去见了萧挞里,算是最后一次询问对方的意愿。
林近已经将面子给足了对方。
耶律洪基自然是愿意去南美的,不管怎么样,离开大宋人至少是自由的。
但是李元昊和赵祯在南美经营多年了,耶律家族的人如果都去了,一旦失败就有可能真的灭种了。
所以耶律洪基决定带着他二弟去,母亲萧挞里和三弟则留在大宋,算是给耶律家留个种。
耶律洪基提出了条件,他要带着契丹皇族去南美重新经营。
林近自然知道他还存了反攻回来的心思,不过他们一丝成功的可能都没有。
“朕可以将人给你,看在耶律翰里太和耶律跋芹的面子上朕多给你一万人。”
耶律洪基不置可否,“你会这么好心?”
林近道:“最后朕劝你不要妄图回来,否则后果你承受不起。”
耶律洪基面色凝重,“好,男女各一半,还有马匹。”
“马匹你可以过去再抢,朕会给你们兵器。”
耶律洪基冷哼一声走了。
萧挞里静静的听着两人说完,并没有说话,算是同意了这件事。
林近朝着她一笑,“岳母就在大宋安度晚年吧!朕不会食言。”
萧挞里气的牙痒痒,两个女儿给他生了四个孩子,最后还是非要将大辽吞并,“我可受不起大宋皇帝如此称呼。”
“那朕就告辞了。”
林近返回皇宫就下令给李明礼让他准备船只将耶律洪基送去南美。
与此同时他又写了一封密信给种诂,让他借机挑起事端,找个借口跟高丽开战。
种诂和侬智高在黄龙府早就待烦了,收到密信后就派出小股部队以打猎的借口向东面侵扰。
大宋禁军频繁的进出高丽境内,高丽国王王徽登基十年其权利是非常稳固的,基本上是一言而决。
他极力让军队克制,不想与大宋这个庞然大物交手。
这一招让种诂也很无奈,对方龟缩着不敢动手,他也没有办法,难道要随便找个由头?
侬智高跟随林近在大理和交趾打过仗,对于林近的意思理解的很透彻。
这片土地上已经没有强国了,不管用什么理由攻击高丽都没人会出来说话。
侬智高将自己的意思一说,种诂就同意了。
随后他就和侬智高带兵直接对高丽发起了进攻。
双方一交火,两人就写奏章给朝廷,说高丽派兵袭击他们打猎的部队,杀了大宋几十名禁军。
他们有林近的授意,自然不怕被朝廷降罪,即便战争打完被降罪,焉知这不是明哲保身的好方法?
高丽国王王徽得知前方的战报就明白了,宋朝这是下了决心要打。
大宋军队直插高丽国都,等朝廷收到奏章,大军已经占据了高丽半壁江山。
高丽军队顽强抵抗,收到消息的倭国也坐不住了,他们一度想派出十万军队帮助高丽,奈何没有那么多船只运人。
倭国最后派了五万人渡海支援高丽,奈何大宋的军队太过变态了,辽国倾国之力都打不过,何况高丽这种小国。
二十万骑兵加两万左右的炮兵营,很快就兵临高丽都城。
高丽国王带着残余兵力和携带家眷跟随倭国军队渡海去了倭国。
种诂和侬智高笑而不语。
直到此时北边的舰队才动身向海峡使去。
攻占高丽全境的消息再次传回大宋朝廷。
朝中大臣们全都傻了眼,这边还在争论,那边已经将人家的国给灭了。
大多数人心里都觉得武将竟敢如此肆意妄为,种诂和侬智高必须严惩才行。
韩琦此时想的是既然高丽打下来了就不能不要。
“还是尽快派出官员进行治理才行。”
吕公弼闻言也知道现在不是争论的时候。
此时林近突然到了御书房。
“朕听说种诂和侬智高打下了高丽,高丽国王逃到倭国去了,两位宰辅接下来要怎么做?”
吕公弼道:“臣以为应该派人去接管军队,召回种诂和侬智高问罪。”
林近道:“我大宋与高丽国王已经结下仇怨,不能放任其逃到倭国,既然打了就要打死。”
众人懵逼,这是岂不是又要跟倭国打起来?
林近又道:“辽地和高丽要尽快派出官员,将契丹语和高丽语废除,让他们学习汉语。”
韩琦和吕公弼闻言也明白了,种诂和侬智高必然受了官家的授意。
官家这是怪我们争辩许久没结果自己亲自下令了吗?
“臣遵旨。”
林近想了想又道:“用一年的时间将高丽半岛的人迁到出来分散到各地,让大宋的汉人迁到高丽半岛,这样更快一些。记住,这片大陆上不允许有其他语言出现,让他们都学汉字,读儒家典集。”
林近直接来了一招绝户计,这样一来虽然花费了大量人力,却直接将汉人送到了半岛,对于占领这里帮助很大。
大臣们一听要用儒家文化同化那些人,他们立刻一百个赞同。
在林近的要求下,大宋的舰队和禁军分批次渡海追去了倭国。
倭国试图派出船队进行阻拦结果被大宋船上的炮火全部击沉。
直到所有人都下船,种诂和侬智高才宣布命令,这片土地上的女人可以留下,男人要全杀了。
将士们以为高丽会被灭族,没想到朝廷放过了高丽却要灭倭国。
种诂和侬智高带领些二十万军队直接在倭国驻扎了下来,而庞大的舰队则给部队维持着补给。
他们再自己抢一些,完全可以应付军中庞大的消耗。
倭国人在大宋的军队面前根本没有还手的余力,他们拼死反抗着大宋的进攻,然而一切都是徒劳的。
倭国人很快就被杀怕了,当他们发现大宋军队不杀女人后,便将男孩子打扮成女孩,以求躲过一劫。
但是这也只限于小孩子,稍微大点的也是瞒不过去。
而此时的大宋洛阳城已经通了火车,铁路在按照规划稳步发展。
一些比较难解决的问题也建立了研究所进行技术研究,如造钢铁巨桥,大型轮船、更新型的材料等。
耶律洪基早已被送去南美半年多了,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他们已经到了目的地。
在萧观音的哀求下林近最终没有允许萧惠带家人离开大宋。
虽然有如此一个大的国家需要治理,林近却不怎么关心国事。
大宋的宰辅还有两年就又要迎来换届,这一次林近准备用议会制度选举,为以后议会制的施行做铺垫。
北海的船队每回来一次就会带回来大量的金银,这使得大宋金银保有量骤增。
大宋强大的影响力已经影响到了混乱的中亚阿拉伯地区,此时的波斯和天竺两个大国被宗教拆的四分五裂。
各方派出使节经过玉门关来到大宋试图获得大宋的支持。
蒙古诸部和吐蕃诸部也陷入了混战,尤其是蒙古诸部脱离了辽国的统治后,各部都试图一统蒙古。
林近看在眼中却并未有所动作,他需要等待时机,最好等他们两败俱伤之时一举击败他们。
此时的蒙古即便统一也是非常弱小的,根本不值得宋朝大动干戈。
大宋与吐蕃的边界从未停止过互相蚕食,这里更复杂,因为海拔太高了,想要将吐蕃纳入大宋的领土,只能慢慢蚕食,等士卒们适应了那边的气候再一举拿下。
去南疆拓土的人们,已经逐渐迁徙到马六甲海峡,而大宋在那边的军队和船队则毫无保留的护卫着他们的安全,即便灭一国也在所不惜。
身在马六甲海峡对岸的赵家皇族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扎根了下来,但是他们看到频繁往来的大宋船只后,不得不继续向里面迁徙。
赵祯和李元昊在南美发展十年,双方的人口增长并不快,只因为他们为了扩展领地经常跟当地的土人打仗。
损伤也是非常大的,两人渐渐老了,回去的心思也淡了,经过多年的打交道后反而结成了联盟共同对付当地的土人。
正当他们分享胜利果实的时候,耶律洪基带着两万族人登上了这片土地。
当赵祯和李元昊得知被送来的人是耶律洪基后也是惊呆了。
什么!!!
大辽亡了?
赵祯本着只要是林近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原则想要接纳耶律洪基,奈何李元昊不肯,他甚至要赵祯一起跟他出兵灭了耶律洪基。
赵祯很为难,却也不得不履行盟约,出兵攻打耶律洪基。
可怜耶律洪基刚落地就带着族人四处躲藏,还好林近知道他肯定会被赵祯和李元昊攻击,给了他不少压缩饼干作为应急之用。
耶律洪基带着族人一路狂奔,还真让他找到了一处安全的栖身之所。
这里位于赵祯、李元昊、土人三方势力的边缘地带。
李元昊和赵祯不敢轻易过去攻打,土人虽然与耶律洪基语言不通,但是也看的出耶律洪基这伙人与他们的敌人不对付,自然不会攻击耶律洪基。
李元昊和赵祯本来是压着土人打的,哪里知道耶律洪基来了以后,土人有了一个默认的盟友。
几方一下就僵持了下来,耶律洪基得到喘息,急忙命人建造营地准备占据这方圆几百里的土地。
此时他们根本不知道,这片大陆到底有多大,简直可以用鼠目寸光来形容。
大宋已经进入蒸汽机时代,他们还在跟土人玩过家家。
林近如果知道南美是这种情况,他肯定后悔没将他们送去欧洲。
赵祯眼看着就要消灭土人了,哪知道因为李元昊痛恨辽国的原因,导致局势变成了这样。
他多次派文彦博去见李元昊,让他放下仇恨接纳耶律洪基,只要三方一合力土人就会被歼灭。
李元昊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答应了这件事,奈何耶律洪基不相信他们了,他觉得这样井水不犯河水的挺好。
如此一来谁也不敢轻举妄动,四方开始了长期的对峙。
他们除了努力种地就是努力生娃,赵祯的领地人口有三万多人,李元昊的领地人口有两万多,土人最多有五六万。
最弱的还是刚来的耶律洪基只有两万人,但是他最年轻,这是李元昊和赵祯都不具备的。
赵祯和李元昊此时倒是都有儿子了,但是他们的儿子才五六岁,如果两人死的太早,耶律洪基很可能会做大。
林近根本不知道南美此时的情况,他还在规划着大宋的未来,他作为一个来自后世的灵魂深刻明白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句话。
他要在有生之年将这个球清理一遍,把有威胁的人全部消灭掉,让大宋的子民遍布全世界,哪怕他们建立自己的国度也在所不惜。
这也是他放走李元昊、赵祯、耶律洪基的原因,林近是希望他们组成联盟一统南美北美的。
随着大宋将战争烧到倭国本土,国内沉寂了下来,开始稳定了。
当了近十年参知政事的欧阳修,仍在管理着教育建设。
新的儒家典集已经普及多年,开篇第一句就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这个族并不是民族,而是文化、语言、信仰。
在林近的受益下,大宋开始了向中亚和西方的贸易。
他要一边发展国力教育子民,一边用金融掠夺那些人的财富。
大宋的产品一船船的运向中亚、西方,换回来大量的金银珠宝。
曹佾此时还任着户部尚书,他看着国库里飞快增加的财富有些不知所措了,因为朝廷除了修水泥路、铁路、建学堂外其他开销并不大。
林近的意思很简单还是建学堂和修桥、修路、治理河流等,然后再拨出一部分作为奖金,专门发给那些发明新东西的工匠。
余下的则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建学仍然是大头,因为要建的学校太多了,蒙学、镇学、县学、府学,最后才是各种书院。
林近准备在每一路都建一处同皇家书院一样的书院,专门培养各种人才。
府学以下,实则是作为消除文盲所用,府学则是为书院选拔人才。书院毕业才可以参加国家选拔人才的考试。
仍然是科举,但是这个科举却跟以前大不相同了。
考生需书院毕业才可以报考省试。
报名时必须报考自己所学特长,不可越科目报考。
省试通过再进行殿试,殿试通过则会被朝廷录用。
林近将科举改革一番,定下基调又躲在宫里不露面了。
朝廷的科举由主管教育的欧阳修和学部尚书刘永年、礼部尚书司马光来负责。
林近的意思很明显,朝廷的官员既要专业过硬,又要通读典集,懂得忠君爱国的思想。
欧阳修为了摸透林近对于新科举制度的想法没少进宫与林近说话。
时间一久也了解了林近的意思。
专业不能差,儒家文化同样不能差,他就是要将科技与儒家塞进学子的脑袋里。
虽然儒家典集已经经过修改,然而这其中难免有冲突的地方,毕竟儒家文化的传播具有排他性。
张载的弟弟张戬在书院读了这么多年书,学到了太多东西,如今已经成了一位先生。
他熟读儒家典集,各门学科都有涉猎,但是他发现儒家文化与科学技术存在天然的对立性,学生们这样学下去容易产生双向怀疑。
张戬明白科学就是科学,事实摆在那,是不能否认的,那么要将儒家与科学融合,就只能改儒家,改或者删除孔子的一些话。
将孔子的话推倒,这是要冒天下之大不韪的。
第一个要得罪的就是孔家。
张戬特意为此给林近写了封信请教到底怎么做才是对的。
林近没想到第一个提出这个问题的不是张载反而是他弟弟张戬。
他提笔给张戬回了封信。
“可以不改孔子的话,却可以依孔子的思想,理出一套可以让儒家和科学共存的思想,你觉得孔子的哪句话是错的大可以舍弃不予理会。”
“切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写完他便派郑戬亲自送去了书院。
张戬看完林近的书信,顿时恍然大悟,“竟然可以这样!”
他有了感悟竟真的按照林近说的去研究了,而且时不时的将自己领会到的东西写信告诉林近。
给皇帝写信这是书院先生特有的权利,这是林近为了帮助他们更好的管理书院特许的。
这一年林近和王蕴秀的女儿林檀儿十七岁了,林近即便再不舍也得给她定一门亲事了。
林檀儿出落得极其美貌,只因为她的父母容貌都非常人,她继承了两人所有的优点。
林近免不了将她叫到跟前征求一下她自己的意见。
“父皇,你找我?”
林近道:“檀儿也不小了,我与你母亲商量过准备给你说门亲事。”
林檀儿有这么一双父母,又怎么会允许别人给自己包办婚姻呢!
她知道林近与王蕴秀的过往,自然也希望能像母亲一样嫁给自己喜欢的人。
“女儿才不要这么早嫁人。”
林近又怎么猜不到这丫头的心思,她一直住在宫里怎么能找到喜欢的人?
他倒也没逼她的意思,“我正好有件事要跟你说一下。”
“什么事?”
“你年龄不小了,朕准备放你出宫去住。”
“啊!我?出宫?”
林近点头道:“你母亲的产业会分给你一部分,你要学会自己打理才行。”
“别人呢?”
“林曦、林绮也去,你们都要学着管理家产才行了!”
林檀儿说不出开心还是伤心,既想要出宫的自由,又舍不得这里的一切。
“哦!林毅、林逸他们呢!”
林近道:“住到书院去,你弟弟他们要多读几年书。”
谁也没想到,林近会将他的八个儿女送出宫去住。
除了林檀儿十七岁外,其他七个都是十六。
林近是要他们在宫外学会自理,尤其是林檀儿、林绮、林曦三个女儿。
再过两年都要许配人家了,在宫里住着就只能落得个被指婚的结果。
林近主意已定,慕容云浅、李明月、王蕴秀即便舍不得也得放她们出宫。
林近分给她们每人一处宅子,又给她们每人配了几名宫女和几十名护卫,她们的母亲则将一部分产业交给她们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