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七章 火爆招生
锦华大学的建成速度不慢,在苏绵绵的孩子牙牙学语的时候,这所大学就已经完成了一半,开始进行计划内的招生工作。
虽然这所大学在本地的录取分数线不算太高,但是报考的热情很高,来安的招生大会人山人海,排队的人行成了一条长龙,甚至还有不少外地学子过来咨询。
这个年代,不像是几十年后,所有想要了解的信息都可以通过网络了解。
很多东西都需要眼见为实才行。
不过今年最大的招生黑马,大概就是锦华大学了。
如今考大学和以前不一样了,原本不太吃香的大学生,现在变成了众多学子挤破头也要走的独木桥。
即使两年后,国家会开始扩招,这种独木桥也要一直走才行,就算是过了几十年,考大学仍旧是如今的普通人实现自我飞跃的一道门槛。
锦华的火爆,来源于这所大学的就业前景。
谁都想毕业之后有个好工作,1996年,大学生毕业就不包括分配了,虽然也有就业率在那摆着,但是大学生就业困难也开始出现。
并不是所有的专业,都能有对口的岗位。
而锦华就是因为有对口的岗位,所以才火热。
尽管金融、经济之类的专业持续火爆,机械方面的专业也仍旧是许多人报考的热门选择。
虽然大工厂里挣钱不一定多了,但是这方面的大学生人才却供不应求。
这也很明显,锦华的这种模式被全国范围内推广,很多企业都看到了研发的好处,有实力的相关专业大学生想要找一份合适的工作不会像是以前那么难了。
而且进了锦华大学,还用发愁工作吗?
“是的,锦华目前就是这些专业,不过我们后续如果有新专业,也会允许学生学习第二专业,或者直接转专业。”
“就业问题是不包分配的,但是锦华大学毕业的学生可以不通过面试进入锦华一机进行一段时间的实习,双选之后如果觉得合适,可以留在锦华一机工作……”
锦华一机的火爆,让来安大学的工作人员看着特别的羡慕。
往年,本省的考生都会选择去外地上学,因为距离帝都和沪市都是不到两天的火车车程,不少人会希望能去大城市学习。
挤破头往大城市去的景象,似乎在今年少了许多,甚至一部分大城市的招生展台都没有锦华大学的展台人数多。
“那个锦华大学什么来头啊,竟然这么多人?”几位来自帝都的招生负责人纳闷的问着前来咨询的一些考生家长。
这几位家长看到是帝都来的人,解释道:“锦华大学人家毕业之后就能留在锦华一机上班,当然火爆。而且是第一届,也就是说,只要进去了就是第一批学生,无论是留校还是进厂,甚至是搞科研,都是不错的选择。”
“也太夸张了吧,锦华一机的效益比外企还好?”也有人不理解的问道。
“当然,你还不知道吧,锦华一机的效益不只是好可以形容的了。你们来的时候没看到外面那一片新工业园区吗,最中间那个就是锦华大学,在左边是锦华的新工厂,周围都是依靠锦华的各种小工厂。”
听到介绍,很多招生办的负责人开始给自己的领导联系,如果有锦华这么一个企业争抢人才,那今年的招生计划可能都会受到影响。
不只是锦华大学,就连锦华高职,这两年的分数线也直逼高中录取分数线,甚至有时候还能超过部分高中的录取分数线。
因为本地人都知道,这家高职毕业之后,不出意外都是可以直接进入锦华一机工作的。
而且这所高职学校每年招聘的学生不多,只有二百人,专业却多,是十足十的小班教学,据说有不少厂子里的老工人会对学生们进行指导。学到手的技术,即使是到南方务工,也能拿到非常丰厚的工资。
据说出来的人,至少都是个三级工,这是任何一家企业都不会放过的专业人才。
苏绵绵的材料学院,也是热门选择之一。
因为这所学院除了解决就业岗位,还能解决研究岗位。
如果不是暂时还没有招收研究生的打算,就是帝都的一些学生,也会选择考取锦华大学的研究生。
材料学院的几位老师,也都是苏绵绵的同学们。
除了部分华清大学和机械工程大学毕业的讲师之外,当初和苏绵绵一个实验组的几个同学都选择了来锦华大学应聘,并且成功的成为了锦华大学的老师。
原先离开锦华的王萌,也在重读一年拿到研究生学位之后,选择了来锦华大学工作。
坐在电话前面的苏绵绵忙坏了,这几天她都没什么时间继续搞自己的研究。
办公室里的所有人都成了接线员,即使这样电话还是不停的打进来,咨询锦华大学的相关问题。
一所好的大学,一定是有所仰仗。
看到苏绵绵忙碌的状态,过来找苏绵绵的张晓芳有些难过的说道:“早知道就让我那个弟弟复读两年了,还能考咱们锦华大学。”
“工业大学的机械学院也很不错,很多来咨询的人还知道咱们锦华的研究所里有工业大学的人呢。”苏绵绵解释了一下,“算了,我实在是口干舌燥,麻烦你们继续盯一下吧。”
“应该的,其实也没必要和考生家长解释的那么清楚……”
“还是解释清楚的好,咱们招生是希望孩子们最后能留在锦华,或者是去其他工厂,提高整体的技术水平,这也是上级下发文件的主要宗旨。如果这些学生毕业之后对工业技术不感兴趣,那岂不是浪费了一个招生名额吗?”
苏绵绵还算是比较有经验的,这大概也是前世见得多了的缘故,比如说苏绵绵当年就有很多同学,并不是喜欢这个专业,毕业之后做了其他行业。
这也是扩招之后带来的巨大问题之一。
所以苏绵绵希望能在扩招政策开始之前,提高招生的质量,争取在短期之内,提供更多锦华需要的人才。
看到苏绵绵认真的样子,负责接电话的韦玲玲点了点头,解释的更加认真了一些。
张晓芳忍不住说道:“绵绵,你身上的领导味儿真是越来越足了,和以前的你完全不一样。”
这话苏绵绵已经听了好几年了,“好了好了,请帖还要你亲自来送?老贺早就给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