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两难之地

第二十七章 两难之地

()信都城外,旌旗敝日,至邯郸而来的大将军张参,正率领着五万人马于城下叫阵。

自从王昌得知刘易会到信都之后,他急召丞相刘林和大将军张参,要他们尽快派兵拿下信都。

起初,刘林和张参等人并不同意,因为这邯郸城兵力,并不足够应付来自汉军和赤眉军的‘双重压力’,若是此时抽调大批人马前去攻打信都,一旦不能及时攻陷,万一汉军或者赤眉军趁机攻来,以邯郸的兵力,如何能够抵抗?

但是刘林的反对,并不能抹灭王昌拿下信都,除掉刘易的决心,于是他向刘林和张参二人说明缘由,说他得到可靠消息,刘易会去信都,如果此时不除掉他,以他的能力,很可能在信都对他们形成重大威胁。

这一下,连刘林也吓了一跳,刘易的本事,天下不知道得很少,当初他能用三千人干掉王莽百万大军,致使王莽王朝彻底崩塌,如今面对不足十万兵力的他们,信都的几千人马显然是绰绰有余了!

但是问题在于,刘易是否真的会如王昌所言那般,会突然出现在信都?于是他便又问道:“陛下,你这消息,究竟是从何处得来,是否可靠!”

“可靠!绝对可靠!你相信朕,我们必须尽快拿下信都,否则一切都完了!”

王昌此时十分焦急,他生怕稍晚片刻,刘易便会提起到达信都,到时,即便他派兵去攻,恐怕也晚了!

刘林见他这般焦急的模样,心中虽还有些犹豫,但也信了大半,而且如今他们是拴在一条绳上的蚂蚱,要想成事,就必须互相信任。

于是刘林便同意了攻打信都的计划。随后,他便命大将军张参为统帅,带领了近五万人马前去攻打信都,而他自己则和王昌一起,带着剩余三万人马留守邯郸。

如此一来,一旦邯郸有变,李育便可掉头来救。而王昌也因此放心不少,毕竟杀刘易重要,确保邯郸安全也很重要,若是拿下信都,反倒丢了邯郸,那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就这样,张参便带着这五万人马,连夜奔赴信都,到了信都城下,张参先对城中守将发出劝降文告,企图以强大兵力,威迫信都主动投降。

而信都太守任光等人却严词拒绝,并在城头怒骂刘子舆为假号乱贼。

张参大怒,便先让弓弩手对城头一通乱射,算是给予警告,其后便派人叫骂,邀其出城迎战。

而此时城头之上的任光,则和都尉李忠、县令万修等人一起伏着身子,躲在城墙之后,悄悄察看着城下的情况,同时商量着对策。

“大人,如此下去,怕不是办法!”

李忠望了望城外那数万大军,对任光说道。

万修也道:“城中兵马不过三千,一旦敌方强攻,只怕难以抵抗多久!”

任光此时却目光坚毅,他望了望二人,说道:“如今陛下应该已经知道刘子舆造反的消息,可能已经派兵来援,只要我们再坚守一段时日,一定可以等到援兵来救!”

任光是信都太守,也是信都的最高长官,加上他平时为人谨慎正直,甚得手下一班信都官吏的敬佩,如今听他决定继续坚守,他们也都不再多言,静静等候着他的安排。

“看样子,一时半会儿他们还不敢强攻,也好,我们且先回去,好好计划一番布防措施!”

任光一边说着,一边招呼着众人退下城,然后吩咐众将好生把守,一但城外有什么风吹草动,即刻向他禀报。

随后,他便带着李忠等人,回到太守府,开始计划城中加强布防的事宜。

就在任光等人紧锣密鼓的展开布防,打算死守之时,城外的邯郸大军的营帐内,眉头紧锁的张参,也开始和手下众将商讨攻城之法。

此时,张参身边的一名圆脸副将便进言道:“大将军,未将以为,不如就强攻!”

谁知他这话才一出口,另一名相貌斯文的副将,便反驳道:“万万不可,信都城高墙厚,不宜强攻,否则,我军将会损失惨重!”

那名主张强攻的圆脸副将见他反驳,便问道:“如此看来,你是有何妙计??”

那斯文副将便道:“末将以为,只需围住此城,断其粮道,待城中粮尽,便可不攻自破!”

那圆脸副将听罢,不禁冷笑起来,说道:“哼!我当你又何妙计,原来尽是些馊主意!你难道忘了!陛下可是有令,要我们尽快拿下信都,照你那么守下去,能守到何时?”

那斯文副将顿时气急,指着那圆脸副将,道:“你……”

圆脸副将不待他说完,便又道:“我怎样?有本事,你出个比攻城更好的主意,那我就佩服你!”

“我……”

那斯文副将显然被他气急了,竟然一时说不出话来。

圆脸副将见他如此,便又讥笑道:“没话了!真不知你这等庸才,如何混到这里来的!”

那斯文副将听了,顿时暴怒,当即拍案而起,就要拔剑而击。圆脸副将见他动手,也不甘示弱,起身拔剑相击。

“都给我坐下!”

张参突然一声怒喝,两人这才恨恨的对视一眼,随后还剑入鞘,坐回了自己的位置上。

这时张参便环视众人,继而说道:“信都坚固,不可强攻,亦不能坐待城中粮尽之时!”

众将听了,面面相觑,其中一人便问:“敢问大将军,我等该当如何?”

张参想了想,便道:“信都太守任光乃刘玄所任,我就不信这信都城中都似他这般顽抗!”

那人一愣,随即道:“大将军是打算……”

张参微微一笑,心中已然有了主意。

……

大将军张参正奉王昌之命攻打信都,而大司马李育,此时也正在相邻的巨鹿郡,和新莽所任的和戎太守邳彤对峙着。

和戎太守,其实就是巨鹿太守,王莽在位之时,将巨鹿郡改名为和戎郡,而太守邳彤为王莽所任,故而依旧称为‘和戎太守’。

但是如今王莽已灭,天下人心思汉,许多郡县纷纷自行改回原名,只有似邳彤这般,因为身份的关系,不能改换名称,依旧维持旧名。

而如今,王昌以刘子舆的身份在邯郸称帝,河北大部都已归附,巨鹿郡多县投降邯郸,王昌便派大司马李育带兵接管,一路往北,将原本的太守邳彤逼到了巨鹿郡北部,形成队峙的局面。

于是便出现一个非常奇怪的局面,邳彤所统领的区域,依旧被称作和戎郡,而已经归附的地区,则按照当地习惯,恢复为巨鹿郡。

李育带兵并不多,仅仅两万人马,而且他这一路来,大部分城池都是自行献城投降,所以他实际上是一场仗也没有打,基于刘子舆‘正统’的身份,李育有理由相信,接下来的这些城池,也会如之前一般,主动投降,而那个和戎太守邳彤,也坚持不了多久。

而此时的邳彤,却仍然握有近两万人马,论兵力倒是和李育不相上下,只不过气势上却差了许多。

这是因为,李育手下那些将领、兵卒,如今十分坚信自己效忠的陛下乃是正统的大汉天子,而邳彤手下这些人,却已经失去了信念,之所以还能继续坚守,只是因为邳彤的存在。

对于这一点,邳彤也非常清楚,他和李育虽然兵力差不多,但是真要开战,恐怕自己会一败涂地。

这样的局面,让邳彤大伤脑筋,思来想去,他觉得只要一个办法能够保护自己和手下这些人,那就是找‘靠山’!

不过,邳彤并不打算投靠邯郸,因为他在河北为官这么多年,之前也曾听说过王昌这个人,那时他还叫‘王郎’,后来他忽然改了名,如今更是莫名其妙成了刘子舆,他觉得其中一定有诈!

刘子舆不可靠!那还能投靠谁呢?邳彤很快便想到了洛阳刘玄,汉军雄踞中原,已经有统一天下之势,投靠他自然比投靠任何人都要合适。

可如今的问题是,那位汉军派来河北招抚的大司马刘易,如今被王郎追捕,下落不明,自己要到哪里去投奔汉军?

正在邳彤烦恼之际,忽然有人来报,说汉军骑都尉耿纯求见。

</div>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汉脉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军事历史 汉脉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十七章 两难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