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伏羲考

(六)伏羲考

(六)伏羲考

《易·系辞传》:“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释文》云:“包,本又作庖。郑云:取也。孟、京作伏。牺,郑云:鸟兽全具曰牺。孟、京作戏,云伏,服也;戏,化也。”案郑说非也。《白虎通义·号》篇说伏羲之义曰:“下伏而化之,故谓之伏羲也。”《风俗通义》引《含文嘉》曰:“伏者,别也,变也;戏者,献也,法也。伏戏始别八卦,以变化天下;天下法则,咸伏贡献,故曰伏戏也。”此今文旧说。《礼记·月令疏》引《帝王世纪》曰“取牺牲以共庖厨,食天下,故号曰庖牺氏”,则袭郑曲说也。此说实本于刘歆。《汉书·律历志》载歆《世经》曰:“作网罟以田渔取牺牲,故天下号曰炮牺氏。”《易》但言“为网罟以佃以渔”而已,歆妄益以“取牺牲”三字,实非也。

古代帝王,踪迹多在东方,而其后率传之于西,盖因今所传者,多汉人之说,汉世帝都在西,因生傅会也。而伏羲之都邑,亦不能外此。

《御览·皇王部三》引《诗含神雾》曰:“大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宓牺。”按《淮南·地形》曰:“雷泽有神,龙身人头,鼓其腹而熙。”《山海经·海内东经》曰:“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在吴西。”《史记·五帝本纪正义》引作“鼓其腹则雷”。郭《注》引《河图》曰:“大迹在雷泽,华胥履之而生伏牺。”又曰:“今城阳有尧冢,灵台,雷泽在北也。”本于《汉志》,盖相传之旧说也。《水经·瓠子河注》:“瓠河又左径雷泽北,其泽薮在大成阳县故城西北一十余里,昔华胥履大迹处也。”亦同《汉志》。乃《御览》又引《遁甲开山图》曰:“仇夷山,四绝孤立,太昊之治,伏牺生处。”又《水经》:“渭水过陈仓县西。”《注》曰:“姚睦曰:黄帝都陈,言在此。荣氏《开山图注》曰:伏牺生成纪,纪徙治陈仓也。”《注》又曰:“成纪水故渎,东径成纪县,故帝太昊庖牺所生处也。”则将伏羲之迹,移至秦、陇之间矣。案《左氏》昭公十七年曰:“陈,大皞之虚也。”与宋大辰之虚、郑祝融之虚、卫颛顼之虚并举,所谓大皞,实为天帝之名。皇甫谧因此附会,以为伏牺都陈,已为非是。《水经·渠水注》:“陈城,故陈国也。伏牺、神农并都之。城东北三十许里,犹有牺城。”今又移诸陈仓,于是并黄帝之都而移之矣。《注》又云:“南安姚瞻以为黄帝生于天水,在上邽城东七十里轩辕谷。”则因移黄帝之都,又并其生处而移之矣。《注》又曰:“瓦亭水又西南出显亲峡,石岩水注之,水出北山,山上有女娲祠。”案《遁甲开山图》又曰:“女娲氏没,大庭氏王。次有柏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连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混沌氏、昊英氏、有巢氏、葛天氏、阴康氏、朱襄氏、无怀氏,凡十五代,袭庖牺之号。自无怀氏已上,经史不载,莫知都之所在。”盖自女娲以上,无不为之伪造都邑矣。《遁甲开山图》,盖专将帝王都邑,自东移西者也。《路史》曰:女娲出于承匡。《注》曰:“山名,在任城县东七十里。《寰宇记》云:女娲生处,今山下有女娲庙。”又言“任城东南三十九里又有女娲陵”。女娲本创造人物之神,说见《女娲与共工》条。其后附会,以为伏羲之妹。《风俗通义》。任城地近雷泽,《寰宇记》之说,盖由此而生。虽不足据,所托尚较古。然《寰宇记》又谓女娲治中皇山之原,山在金之平利。又《长安志》谓骊山有女娲治处,亦见《路史》引。则皆《遁甲开山图》等既出后傅会之辞,其为时弥晚矣。

《楚辞·大招》曰:“伏戏《驾辩》,楚《劳商》只。”《注》曰:“伏戏,古王者也。始作瑟。《驾辩》,《劳商》,皆曲名也。言伏戏氏作瑟,造《驾辩》之曲,楚人因之,作《劳商》之歌,皆要妙之音,可乐听也。”伏戏遗声在楚,亦其本在东南之证。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咪咕公版·读史札记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咪咕公版·读史札记
上一章下一章

(六)伏羲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