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4章:空诏
李治没有理会众人的沉默,继续问道:“依檀王之见,此事当如何处置?”
李彻目光毫无波动,平静而又坚定地说道:“依小侄之见,当开启父皇诏书,立东宫,定国本,使天下臣民皆有依从!”
“嘶!”
一众勋贵倒吸一口冷气,有人下意识出列反对道:“陛下圣意,大行之后方可开启诏书,传位于新君。如今陛下圣驾幸临扬州,尚未还朝,檀王此举,有违圣意,恕臣万万不敢苟同!”
李彻根本就没鸟那说话的人,淡定地看着李建成和李治问道:“不知伯公、叔父意下如何?”
李建成和李治能有什么看法?
看着长安局势沦落到现在这个地步,他们两个早就想开启诏书,确立太子人选了。
只是他们两个的身份特殊,不方便在这件事情上越俎代庖,这才一直拖到现在。
如今李彻以皇长子的身份主动提出要开启诏书,他们两个当然是举四肢赞成。
李彻的问题刚说出口,李治就肯定地点点头:“檀王之议甚妙,孤王附议。”
李建成老成持重,没有直接表态,转而说道:“陛下定立传位诏书,迄今已近二十载,然陛下所钟意之储君人选,无有一人得知。若诏书开启,储君人选不合你意,你当如何?”
话虽说的委婉,但李建成的意思却已经很清楚了——如果传位诏书里的太子人选不是你李彻,你该怎么办?
这个问题很重要。
李承乾的几个儿子里,以李彻的实力最为雄厚,不仅坐拥整个辽东,更有三万关宁卫的调兵权。
天子眼下生死未卜,如果李彻不愿服从皇帝老爹的安排,跟储君玩一出兄弟阋墙,造成的破坏远比现在这样更严重。
退一万步说,就算李彻不造反,仅仅只在辽东割据而治,也不是朝廷愿意看到的局面。
因此,在开启诏书之前,李建成必须得先明白李彻的态度。
但凡他有一点私心,李建成都不会同意开启诏书,宁可维持眼下的局势不变,拖到皇帝回朝为止。
李彻也知道李建成说这些话的用意,然而早在回长安之前,他就已经做好了思想准备,闻言毫不犹豫地说道:“侄孙既为人子,自然一切唯父皇之命是从!伯公若是不信,侄孙可在此立誓.”
说着,李彻从座位上起身,面对御座,郑重起誓道:“臣檀王彻,对天地神明君父明誓:无论父皇钟意哪位兄弟继承大统,臣必如周公、伊尹一般尽心辅佐,若违此誓,天人共戮,死不入李氏祖庙!”
李彻这番誓词一出口,等于是断了他自己所有退路。
皇帝哪怕是让一头猪上位,他都得向对方俯首称臣,否则就是出尔反尔、忤逆不孝,人人得而诛之。
李建成得到了他想要的结果,也没有再多做纠结,点头道:“既如此,就按檀王的意思去办吧。”
两位大王都已经表态支持,其他人就算心里有什么盘算,也没了意义,只得跟在二人身后唯唯诺诺道:“臣等附议。”
李显身为监国,站在最高处,看着众人毕恭毕敬的样子,心里一阵阵的发凉。
他做监国做了这么长时间,都没能让这些人对自己俯首帖耳,李彻露面才不过一刻多钟,说的话加起来还不到二十句,就能让这些人同意他的方案。
这种威望,这种手段,他还怎么跟对方争?
其实却是李显想差了。
在场这些人真的一心一意服从李彻吗?
恐怕事实并非如此。
可他们为什么不像之前对待李显那样,站出来反对李彻的提议呢?
并不是因为李彻的个人威望比李显高,而是因为谁都明白,李彻的提议,是解决眼下局势最好的办法。
他这么做,并不是为了争权夺利,而是为了天下苍生和百姓福祉。
俗话说“无私者无畏,无私者无敌”。
就算他们心里排斥李彻的做法,也不敢明目张胆站出来表示反对。
不是不想,而是不敢。
因为那么做,就等于是和祖宗家法,和天下正道为敌,妥妥的要遗臭万年!
闲言少叙,片刻后,位于大明宫内的景阳钟声幽幽敲响。
紧接着,位于各个里坊的旗楼上,钟鼓锣磬次第响起,整座长安城都沐浴在喧闹的锣鼓声中。
听到钟声,文武百官已经纷纷走出衙门,朝大明宫汇聚。
辰时三刻,宣政殿济济一堂。
李彻带着兄弟们站在前列,对身边的李建成和长孙无忌说道:“有劳伯公、舅公开启父皇诏书,宣示百官。”
开启诏书这件事虽然是李彻提议的,但是作为储君候选人之一,由他亲自动手,难免会引来非议,只好将这个任务交给在场身份地位最高的李建成二人代劳。
二人也都明白这里面的曲折,没有推辞,对视一眼之后,分别从左右两侧登上御陛,将在御座后方挂了十几年的玉匣取了下来。
吹了吹玉匣上的尘土,李建成小心划开玉匣的盖子,从匣中取出一道诏书。
在宣政殿挂了这么多年,诏书的绢帛已经有些暗沉,但丝毫不影响它作为皇帝圣旨的事实。
看到诏书的那一刻,所有人伏地拜倒,恭敬道:“臣等恭聆圣训!”
李建成确认了一下诏书火漆完好,将诏书捧过头顶顶礼三拜,清了清嗓子,展开诏书刚要念诵,一个字还没说,就直接愣在原地。
长孙无忌等了几息,始终没听到李建成说话,好奇地伸头打量了一眼,只这一眼,国舅爷也傻了眼——空的,诏书上竟然一个字都没有,完全就是一张空白的黄绢!
【怎么办?接下来该怎么办?】
长孙无忌和李建成对视一眼,同时在心里问道。
宣政殿每天十二个时辰都有羽林卫不间断看守,根本不存在掉包诏书的可能性。
这空白诏书,只会是皇帝自己放进去的。
只是他们事先怎么也没想到,皇帝居然玩的这么大,连传位诏书这种事都敢当成儿戏。
眼下诸位皇子和文武百官齐聚,都等着看东宫之位到底花落谁家。
如果不能给他们一个交代,闹将起来,怕是要比之前更加放肆。
可是要让他们现编一道诏书,他们又没那个胆子。
巨大的压力之下,两个老家伙脸上的肌肉都抽动起来,额角冷汗流个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