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头垢面
萧彻已经点了两个菜了,沈惜想了想他们两个人其实也吃不了太多,点菜点多了反倒容易浪费,于是又象征性的点了两个菜。
如今她已经十分习惯和萧彻相处了,主要还是沈惜觉得自己已经逐渐摸清楚了萧彻的脾气,虽说不能猜个八九不离十,但是至少也不会惹到他而不自知了。
当然了,她也不会承认一部分的原因是因为萧彻长的好看。
这顿饭沈惜用的十分香甜,主要也是这鸣翠客栈的厨子做菜味道还非常不错,尤其是想到去了西北之后她就没有这么好的待遇了,沈惜真的恨不得把这个客栈给打包带走。
不,还有菜也要一并带走。
如今虽然秦召不在了,但是萧彻身边还有一个人,叫什么陈屿,沈惜估摸着应该也是他的心腹或者是总管之类的,如今两人的行程基本都是他在负责。
沈惜自是无所谓的,她只要有吃有喝,有住有穿,然后能平安的到西北就行,是谁负责的,于她来说又有何干?就算是萧彻去驾马车她都没关系。
当然了,萧彻作为摄政王,自然是不可能去做这种事的。
赵无畏派了不少人一路护送他们,沈惜不懂这些侍卫的特殊性,但是萧彻却知道,因为光是听他们的脚步声,就知道这些人武功不弱。
皇帝现在肯定也是有苦难言,赵无畏帮了萧彻,而且他做的事没有一件是可以指摘的,就算皇帝要发怒,也不可能借着这件事发怒。
此次,吃亏的其实还是皇帝。
其实不止萧彻,就是其他大臣心里都会有数,这事定和皇帝脱不了关系。
往日随他们怎么斗都无所谓,但是在国家大事百姓安危面前皇帝还如此意气用事,那便是皇帝的不对了。
如此一来,很容易失去臣子的衷心。
萧彻遇袭,他作为浔阳太守本就有责任保护萧彻的安危,若是萧彻真的出了什么事,首当其冲受罚的还是他。
再加上萧彻身边还有一个沈惜,沈惜是谁?那可是沈长鸣和平阳郡主的女儿,长宁长公主的干女儿,她要是出事了,沈长鸣第一个不会放过赵无畏。
有些事是不能放到明面上说的,就比如说皇帝想要萧彻死,赵无畏想要萧彻活。
如今不过是将后面一件事挑了开来,而且还是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也不知道皇帝偷鸡不成蚀把米的心情会怎么样。
一路上,沈惜都过着“吃了这顿没下顿”的美好生活。
因为越靠近西北,路上的伙食就越差。
这次他们不需要护送粮食了,一路上比之前悠闲了不少,夜里也能有客栈住,只是住店的大小和好坏那就是看缘分了。
对于沈惜来说,再艰苦的路程都已经走过了,这些苦实在是算不得什么。
一路悠闲的走了一月不到半月有余,他们才堪堪抵达西北。
书琴她们早就得到了消息,说他们会在今日抵达西北,所以一早就已经出来等着了。
沈惜的心也十分雀跃。
若仔细算算,她同兄长应该有六年未曾见过了。
因为沈黎去西北的前一年沈惜正好不在府中,所以别人是五年未见他,她却是六年了未见。
当初兄长离京的时候还是个意气风发的少年郎,如今不知道变的如何了。
六年未见……她定要一眼就认出哥哥来。
萧彻见她一路过来都没有今天这么激动过,虽然知道她为何会如此雀跃,但是这心里始终就觉得不太舒服。
一块硕大的石碑上刻着“西北界”三个大字,沈惜知道,他们这是到了。
她恨不得插双翅膀飞进去,也好看看里面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她的哥哥过的又是什么样的生活。
马车一停下,沈惜就迫不及待的下了车,书琴和秦召站在一处,前面穿着一袭青衣,身长玉立的男子正是她的哥哥,沈黎。
沈黎上前先是给萧彻行了个礼,萧彻颔首受了这才将目光转到了沈惜身上。
“惜儿,爹娘可还康健?”
其实该说的该问的书琴肯定同他讲过了,只是他知道沈惜与相府的矛盾,故此再问一遍罢了。
沈惜点点头:“娘很想你,还让我给你带了不少东西,就放在后面的马车里。”
五年的时间让沈黎越发沉稳,只是站在那里就有了如松的气质。
沈黎眼中一热:“且先进去吧,外面终究不是说话的地方。”
沈惜是到了西北才知道,原来那些粮食根本不是从京城运出去的,而是从浔阳附近送出去的,因此才会这么早就到西北,看样子这件事萧彻已经谋划很久了。
他们带的那些粮食根本不够救济西北的灾民,皇帝也真是蠢,连这么大的破绽都看不出,傻乎乎的就派人去杀萧彻了,最后自己将把柄送到了萧彻的手里。
看萧彻的样子,应该是已经掌握了皇帝对他下手的证据了,下一步应该就是将这件事栽赃陷害给他的对手,彻底清除皇帝的党羽。
沈惜突然想起来,王氏不就是皇帝的附庸吗?
太后虽然恶毒,但是对于皇帝却是万分宠爱的,毕竟她就这么一个儿子,他要是没了她找谁哭去?
而且如今萧彻与王氏结怨已深,两方势力早就已经是水火不容了,说不定这次他们遇袭就有王氏的手笔。
沈惜自己给自己准备了不少吃的,萧彻到底还是摄政王,不可能在西北呆太久,再加上路途遥远,他们光是一来一回就要花上几个月的时间了。
有些事情他身在外面,终究还是鞭长莫及的。
席间,沈黎亲自举着一杯水同萧彻说道:“王爷,此地饥荒,断水断粮久矣,若非幸得相助,恐今时今日百姓还处于极度的惶恐之中,微臣且以水代酒,敬王爷一杯。”
若不是西北本就没什么雨水,再加上又有周围州郡的相助,百姓都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
只是最近附近州郡受旱情的影响所以粮食也不多,这才由朝廷出面运送了大批的粮食过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