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我是一个粉刷匠(6)
董明珠想起来了,怪不得希希当时不让自己进去。
林希一开始只让她待在门口,再后来,虽然她没忍住在听到希希声音的时候,跑进去看了一眼,但是那“TJZ”写得很大,那荧光反应几乎占据了整面墙,林希也短短待了几十秒,荧光反应还没有消失,就离开了,所以让她没有马上想起来。
现在,董明珠想起来了,当时她为什么会看到吓晕过去。
不仅仅是因为那具尸体,更是因为那像极了血迹的墙。
虽然三个字母写得很大,但事实上,大部分是用红色颜料涂上去的,涂得不均匀,显得更加恐怖,再加上当时的光线比较昏暗,配上尸体,就让人下意识认为是用死者腹部流出的血涂上去的。
林希叹了一口气。
她真的不想说的。
林希其实也是知道,董明珠是什么个性,现在看似没说,但她会更执着于此。
所以即便会让她回忆起不愉快的一些事,林希也决定不隐瞒了。
不过,就结果来看,董明珠的确比她预料的更能接受。
这件事已经要追溯到1998年11月5日,东门南阜省黄岭突发了一件骇人听闻的凶杀案。
从杀人的手法来看,这名凶手已经并不是第一次犯案了,截至1998年11月5日,这已经是第四起了。
这四起案件之间地域跨度极大,除了都有一面红色的墙为背景和死者都是女性,每一起都没有任何相似之处。
而第四起,之所以会影响这么大,是因为犯案地点就是这个黄岭。
当年的黄岭是作为与南门交接的一个市,可以说非常的热闹,具有异域风的南门物品,相当受到东门富家的喜爱。
那时候通讯并不普遍,刚开始的“粉刷匠”,也只是在一些小地方犯案,虽然都是引起了不小的骚动,但那时候各个省市之间的公安信息并不互通,这样的恶性事件,也自然不能散播出去,所以前面犯下的案子,可以说,知之甚少。
但是在黄岭这样一个类似于古代集市的地方,这样突兀的案件,自然引起了高度关注,再加上后面逐渐传出了“粉刷匠”曾经犯下的案子,更是一时间引起了相当的恐慌。
因为这些案子不管是哪一件,都属于恶性案件,甚至已经危害到社会公共安全,所以东门政府组织了有林希父亲和王彪在内的特殊刑事案件的专案组。
专案组组建后,成员都是高度紧张,但是,就十一月五日的案件之后,虽然引起了不小的骚动,但是“粉刷匠”却就此销声匿迹。
而就这样平平安安过了几年,以至于很多还记得的人,都认为这个“粉刷匠”已经因为某些原因不再杀人,或是身亡。
林希还记得,父亲留下的手记上写的,这个“粉刷匠”,很可能拥有表演型人格,前几起案子虽然没有引起大动乱,但是影响一次比一次大,而这其中很可能是这名凶手有意控制。
从过去案子里的痕迹,林父也认为这名凶手特别理智,犯案时机都是警方已经开始松懈的时候。
还可以说,这名凶手拥有相当高的文化,尤其是在那种扫盲率还较低的时代里。
凶手杀人手段干脆利落,手法残忍,却又不留痕迹。
虽然从前几起案子中可以搜索到某些线索,但是能够推论出来的结果实在是太多了,导致不知道什么是真,什么是可以忽略的。
更不要说,之后的很多年,“粉刷匠”都没有再出现过了。
直到二十年后的今天,“粉刷匠”再次出现。
虽然不乏有模仿犯的嫌疑,但是在当年公布的办案过程中,有一件事是即便上级,都未必清楚的。
也就是血字。
当年会发现隐藏在墙上的血字,也可以说是一个意外。
四名死者都是背靠着墙壁,但是前三起案件死者背靠的墙壁,有夯土墙,也有砖墙,这些墙壁颜色都是相当阴沉,深红色的颜料上再写上什么血字,几乎是分辨不出来什么。
但是第四名死者家中,用的是当时才开始流行的白墙,时间久了以后,红色颜料不仅没有加深,反倒是变浅了,但是血迹却是不一样,时间久了,变成了深棕色,多少可以发现端倪。
只不过,墙上写的并不是三个英文字母,而是汉字。
也不是什么很难的汉字,就像是杀人预告一样,每一次写的,就正好是下一个人的名字。
虽然专案组内认为这些死亡的女性之间没有任何关系,但是林父依旧坚持中间一定有着什么其他联系。
那时候确实没有查出来什么,但是时间一久,倒还真被他们查出了一些线索。
死者从大到小共四名,她们的年龄一个比一个小。
她们几人本身并没有任何直接的社会联系,但是她们拥有同样的共性,就是她们曾经或是现在都有过校园欺凌。
她们虽然住得天南地北,但是却都在南阜省的锦绣书院读过书。
锦绣书院是一个私立女校。
这四人家里并非相同阶级,第一位死者和最后一名都是家里相当有钱,将她们送过去贴金,而剩下两个人都是当作伴读进去的。
那时候,社会还是属于封建的时候,解放风还没有吹起,进入学府的小姐们有着各种比较,而这其中,就是常常会拿自己的伴读攀比。
为了能让自己的虚荣心满足,她们找到了一些想要来女校贴金,但是还差点资格的学生,所以往往这些伴读家里也可能多少有些家底。
即便都是家里殷实的,但是他们之间有着更分明的阶级分层。
光是小姐们自己都有着相当明显的鄙视链,更不要说是伴读了。
那时候,学院中其实就已经有了很浓烈的攀比社会。
而这两名小姐在锦绣书院算是比较有钱的家境,但却经常被嘲笑类似于现代暴发户一样的话语。
其他人往往拿她们家的发家史说话。
不过,她们之间都还只是小事,只是语言上有些尖酸。
但是她们却不是耐得住脾气的。
她们就这样将压力转嫁到其他人身上,甚至私下动手,曾多次引起校方的注意,只是因为这两人家里比那些被欺凌的家中相比,他们还是选择不去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而她们也是有恃无恐,变本加厉,毕竟似乎只要不闹出人命,家里都能给她们兜着。
两个伴读是有着相似的经历,只是她们之间的阶级斗争,似乎是更加严峻了。
在她们之中,尤其是后面三名,刚好是接着解放风,私立学校转变性质,收纳了许多普通人家的学子。
这些学生可就更加不好受了。
刚开始那些大小姐和伴读们还没有什么反应,但是等学校看不见的时候,却拿出层出不穷的手段。
泼冷水,往看不见的地方打,到了后面,甚至严重到,在教室也能当着众人面扇巴掌,扯头发。
为了学校的名声,学校也只能对那些学生们进行私下的安抚。
尤其是那时候因为封建的思想还没有脱离,不少学生和家长都认为自家孩子和自己是非常丢脸的事,便是什么都不吭声。
这样的结果可想而知,只能是恶性循环罢了。
真的是好几年以后,一名学生的突然死亡引起了社会的共鸣。
原来,有多所学院学校,尤其是这样阶级分明的私立学校转变性质的学校,都有过多起学生死亡的事件,而他们的死亡却大多没有受到法律的制裁,引起了社会性的愤怒。
这名突然死亡的学生自身是难得懂得反抗的一类,但是他却在想要帮助其他同样遭遇的学生时,突然发现一种可悲的循环。
学生只有一人,有口难辨,便选择了以死明志。
死亡的地点选在学生学校附近的一个十几层高的建筑,算是当时当地最高的建筑,口袋中有着遗书,在尸体周围也四散着几百张写着同样文字的“遗书”。
原本因为这样的校园欺凌,还只是在黑暗中,突然暴露在社会眼中,中间有着什么样的心路历程,可想而知。
而这四名死者,都是她们那一届,可以说是最出名的学生。
自然不是什么优异的成绩表现。
这时候的锦绣学院早已改变,依旧是女校,但早已不再是那个风气恶劣的学校了。
回溯到十几年前到近几年(以1998年作为时间定点),对那几名学生的资料几乎都没有了。
其实,还有一个着眼点就是,为什么是这四人。
虽然在她们的时代里,她们的确是有着非常恶劣的行径,但是这四人都是不同时期的,她们中间也不乏有着相似经历的。
所以说,凶手选择杀人的规则是什么。
当然,第一点,锦绣学院的联系,应该不可能只是巧合,因为锦绣学校那时候,并不是什么人都能进的,她们也是因为各种经历,离校后更是南辕北辙。
凶手是怎么找到她们的。
对于凶手,首先可以推测的,就是这些被欺凌的学生中的家人,为了给她们报仇,所做的复仇。
但是,同样有着另一种疑惑。
这四人虽然行径恶劣,但都没有闹出过人命,比起其他人,她们之间的共性又是什么。
除了诸如此类的疑惑,也还有就是,为什么凶手没有选择马上在犯案。
最重要的,还是第四面墙。
——死亡并不代表结束,还有另一种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