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
武尚哲和李敬尧的山东之行,相当成功。
这是武尚哲从互联网上了捕捉到的信息:山东邹城台商李东明要开辟一个占地近千亩的生态农业园区,急需两千套现代化种植大棚。
武尚哲连忙找来李敬尧核计。
按武尚哲的设想,塑工制品是海蓝公司的强项,管道铺设是家峒实业的优势,两家合作刚好是优势互补。
他想两家一同拿下这个项目。
李敬尧也很感兴趣,他们估算了一下,这项现代化种植大棚的标的应当是五千万元左右。
主意一定,他们一面订购直飞济南的机票,一面上互联网了解山东邹城的地理环境和天气情况,根据当地的实际撰写标书。
标书完成,两人立即飞赴济南,转车邹城。
然而一到邹城,情况不容乐观,竞标者有十七家公司!
两人在宾馆犯了愁:怎么才能出奇制胜,顺利拿到这个五千万的大项目呢?
他们知道,邹城属鲁西南,夏天奇热、冬天奇冷,日照指数却很高。虽然南有昭阳湖和微山湖,但年降雨量仅有200——300毫米。邹城铁路交通不错,有京沪线贯通南北,东线有直通日照市的出海口。
此刻唯一的办法是面见老板李东明。
交流与沟通是人类的强项,许多盘根错节正是被交流化解的,许多堆积拥堵正是被沟通疏排的。
两个年轻人直奔“东明农业园”。
一位老者正在观察大豆的生长情况。武尚哲微笑着走上前去:“老人家,请问李总李东明先生在哪儿?”
“老人家?我有那么老吗?”
“对不起。”武尚哲一听老人口吻和口音,猜了个八九不离十,“您就是李总吧?”
“年轻人,说吧,什么事?”
“我叫武尚哲,他叫李敬尧。看来李总从年轻时起,就是位农艺高手。”
“莫非小伙子的祖辈父辈也是务农高手?”
“高手谈不上。我只记得小时候我们最喜欢跟父母到畲地里玩耍,帮着拔拔草呀,捉捉蚱蜢喂鸡呀。对了,还在红薯地里打红薯窑!李总肯定玩过?”
“当然。”
“先将土块垒成小窑,用柴草烧得火红,然后红薯放进去,将土窑打碎……”
“哈,不用一个小时,香喷喷的红薯就可以出窑了。”李东明笑眯了眼,“你看,说起打红薯窑,馋得我口水都流出来了。”
“是呀,尚哲你不是说上次跟宾教授到灌阳恭城考察,也打过红薯窑吗?”
“恭城?”李东明的脸上微微一颤,但很快又恢复如常。
“李总的祖籍……恭城?”武尚哲捕捉到了这微微一颤。
“也许我们的家乡更近一些……来自千家峒瑶族?说不定我和李总是同宗呢。”李敬尧不失时机地补上一句。
“不谈这个。我还是对你的红薯窑感兴趣。”看得出,李东明内心深处其实很想谈,嘴里却岔开家乡,找回了原来的话题。
“打红薯窑关键在于控温。”武尚哲意味深长地看了李东明一眼,“火候不到,吃了半生熟的红薯……”
“哈哈哈,可要打臭屁的!尚哲呀,你的主题是不是想说控温呀?”李东明很敏锐,单刀直入。
“不错。”武尚哲看了看身边的种植大棚,“邹城的冬天温度很低,农作物即便是在大棚内也生长不起来。但邹城有个特点,特别是冬天,日照指数很高。这对大棚的控温来说,无疑是个有利条件。我想,可以在大棚底部铺设一排活动的吸阳板,不用电能,棚内气温就可以提高两到三度。”
“想法很新鲜,有创意!”李东明指着武尚哲笑道:“啊,你小子是来竞标种植大棚的!”
“是的。”
“我什么也不问了。”李东明向武尚哲伸出了手,“既然你们想好了大棚控温方案,来投标吧。条件相当的情况下,我会选择你!”
就这样,武尚哲和李敬尧他们在十七家竞标公司中脱颖而出,获得了这五千万元的标的。根据大棚塑工和管道两大系统工程的分工,海蓝公司占的份额是三千一百多万,家峒实业是一千九百万。
武尚哲以创新的策划、渊博的学识和诚恳的态度,为海蓝公司赢得这份三千万元的大订单。
高兴异常的宋春林将武尚哲提拔为副总经理,并将公司的大部份管理权交给了他。
武尚哲向宋春林建议,争取将李东明的生态农业枝术引进到灌阳和恭城,这样,将会为海蓝公司和家峒实业创造更大的商机。因为他看得出,李东明先生是千家峒瑶族后裔,只要解开他心中的疙瘩,他会热衷于家乡建设的。
宋春林当即拍板,让武尚哲去千家峒一趟。
适逢八桂大学放假,盘馨竹听说武尚哲要去千家峒,主动邀请赵莫玉到千家峒做她那“探寻祖先踪迹”的梦。
正在为输了官司忿忿不平的赵莫玉巴不得有个散心的机会,还能到千家峒打探地下宝藏的消息。
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于是赵莫玉让老杈金彪守住店面,自己跟随武尚哲的三菱越野车前往千家峒。
到了千家峒,才知道正值瑶家的“中年节”。
农历七月的“中年节”,相传是千家峒瑶家为纪念七百年前大迁徙而流传下来的一个特有节日,也是仅次于“盘王节”的第二大节日。
传说在“中年节”期间,阴间也会放上七天假,让那些在七百年前被元军杀害冤死的千家峒瑶民的阴魂返回阳间与亲人相聚。
七月初七,瑶民们将自己的先祖迎回家,在阴阳两隔中“相聚”七天,七月十四再举行隆重仪式,将先祖们送还阴间。
这谈不上迷信,是瑶家借以纪念先祖被元兵屠杀的冤魂和悲状的瑶族大迁徙。与其说它是节日,不如说是一次令人心酸的祭奠。
“中年节”有所谓“迎鸡送鸭”的讲究:初七迎接阴魂时要杀一只鸡,摆一壶酒,舀一碗饭供着。全家老少齐动手,将木楼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大堂正中的先祖灵位重新换贴鲜红的字联,家人个个换上整洁的瑶族便装,点上九炷香:三炷香插在院子正中,意为欢迎阴间的先祖神灵回家;三炷香插在先祖的灵位牌前,意为恭请先祖们高坐正堂;三炷香插在供品前,意为请先祖们吃个便餐洗尘压惊。这样,算是将先祖们迎回家门团聚了。
到了七月十四,这是与阴间先祖相聚共餐的最后一天。
各家各户要杀几只鸭,做一桌丰盛的饭菜与先祖辞行,送先祖回阴间。这一天会全寨放假,个个都要陪先祖度过这分别的一天,以尽晚辈微薄的孝心。即便是出嫁的女儿,也会在夫家挑选一只最肥最大有鸭,托人送回娘家。
据说花蓝瑶和坳瑶是以人口多少来确定杀几只鸭的,家中有几口人就会杀几只鸭。这一天,男人们会在家中杀鸭弄菜,妇女们则动手给先祖们剪裁纸衣纸伞、金银纸钱。
下午三四点钟,各家各户非常虔诚地祭拜完社王和先祖,就设宴开餐了。餐桌上的菜肴相当丰富:黄焖鸭、子姜鸭、白斩鸭、香菇木耳鸭、罗汉果清炖鸭、白果老鸭汤等等,几乎可称之“百鸭宴”!
大家入席后,男主人将全部的鸭肝和鸭胆放进盛满瑶家米酒的小缸中捣破捣碎,然后每人一杯喝尽,意为今后继续享受先祖的护佑,一家人同甘(肝)共苦,和和美美。
黄昏,全家人在大堂烧香拜别先祖神灵,为先祖神灵烧纸衣纸伞,烧金银纸钱,让先祖们回到阴间享用。
武尚哲和赵莫玉到达清风寨的第二天正是农历七月十四。
乡亲们听说赵莫玉也是瑶族同胞,特别热情地接待了她。
武尚哲呢,大家误以为他是赵老板的跟班。
盘公望一大早就杀好了两只鸭子,在厨房专心致志地弄菜。他专门做了一味白斩酱鸭:先准备一碗上好的米醋和姜丝,杀鸭时将鸭血拌入其中,成为酱紫色的“鸭酱”。夹一块肥嫩脆口的白斩鸭肉蘸上鸭酱,酸甜中带着浓浓的鸭肉香味,特别鲜美可口。
赵莫玉特别爱吃白斩酱鸭,原本信誓旦旦要减肥成魔鬼身材的她,也顾不了许多,一连品尝了六七件,赞不绝口。
赵莫玉表面应付着热情的乡亲们,眼睛几乎无缝不钻地悄悄窥视着盘公望的一举一动。不为别的,就是盘馨竹透露的“自己父亲好象藏着什么宝贝”。
可是,两天的窥视,盘公望并没有什么奇怪的举动,也看不出收藏有宝贝的迹象。
只有再探饮马崖!
饮马岩对武尚哲和赵莫玉的确有诱惑力。
武尚哲着实想看看这神秘的千家峒核心区。
赵莫玉心有不甘地想窥探传说中瑶族七百年前埋下的宝藏。
对于饮马崖,赵莫玉寄托了太多的美梦和希冀。
十几年来,她常常在梦中笑醒,因为她一次又一次地寻到了千家峒宝藏,她一次又一次地成为了千家峒最富有的峒主!每次醒来,都会看着自己两手空空而继续梦呓:“我的宝藏呢!”
可谓是有梦就有胆,整天思念着千家峒宝藏的她,终于形成了冒险到饮马崖寻宝的方案。
在饮马崖出事的那天,正是她第一次私探饮马崖。
记得当时她留下金彪在林场守车,让老杈陪着自己溜到饮马崖西坡反复观察了大半天,选择攀顶路线。
为寻宝而胆大包天的她竟然在饮马崖西麓露营!当然,有亲亲的外甥老杈陪着,她绝对的放心。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她与老杈就开始攀顶,用了大半个上午,终于登上了饮马崖。
第三天,可是,饮马崖东面却是削壁似的百丈悬崖,根本无法下去。赵莫玉气馁极了,她自个儿坐在悬崖边一块岩石上生闷气。老杈也闷不作声地缩在一棵小树底吸烟。
“小心你的火哎!”赵莫玉没好气地冲老杈喊了一句。
“火?”
是火!赵莫玉眼前一亮:就在她脚下不远的悬崖缝里,似乎闪了一下火光!不对,不是火光,是太阳照在什么东西上的反射光。
第一个闪过赵莫玉脑海的词是“宝藏”!
她的心儿都快要从嗓子眼里蹦出来了。也许是求宝心切,也许是鬼使神差,她竟冒着天大的危险小心翼翼地爬下悬崖,从石缝里取出一片金属,细细一看,居然是一小块金香炉残片!她兴奋地刚开口喊老杈来接应,却不料脚下一滑,惨叫着摔下悬崖,幸被两棵老布荆树挡住,卡在了一块突出来的石坎上……
手中握着千家峒宝物,当然不敢张扬出去。
正是如此,赵莫玉对警方矢口否认自己是坠崖人。
中年节后的第二天,盘馨竹带着赵莫玉和武尚哲直奔饮马崖。
来到小草坪,盘馨竹带着两人穿过一片根本无路可走的荆棘丛,顺着一条小溪流上溯一里多路,来到一座小石山前,盘馨竹说这小石山名叫“石童子”。
他们沿着石童子左侧转过一道小弯,盘馨竹找到了杂草灌木隐掩着的“穿岩”。她带着武尚哲和赵莫玉穿过“穿岩”,一出洞口,豁然开朗,眼前竟是千余亩宽的大山槽!
这一路走来简直是迷宫,不,是九曲幽径的仙山中突然出现的另一个世界!
武尚哲目瞪口呆了,他舒缓了一口气,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来:“啊!‘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武叔,别酸了。这儿又不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园。”
赵莫玉第一次听到盘馨竹叫“武叔”:“干女儿,你叫他什么?”
“他逼我叫的!”盘馨竹俏皮地瞟了武尚哲一眼。
“我什么时候逼你啦?”武尚哲大呼冤枉。
赵莫玉笑道:“哎,哎,辈份别弄乱了。二天尚哲成了我家婷婷的姑爷,干女儿又叫你‘叔’,我岂不是与姑爷平辈了?”
“什么时候扯上你家‘姑爷’了!”武尚哲闹了个大红脸。
谈笑间,他们在饮马崖走了整整一天。
武尚哲感触颇多,心中渐渐形成了一个大胆的设想,他想实际探索一下开发千家峒旅游业和发展生态农业的可行性。
回到清风寨,在饮马崖一无所获又不死心的赵莫玉趁着盘公望独自到菜园淋水,赶忙凑了过去,神秘兮兮地亮出她的“杀手锏”:“盘哥,我也是千家峒迁出去的赵家后代,你看,我们赵家收藏了一节牛角。”
盘公望看着赵莫玉手中的牛角节,愣了一下神:“我们盘家……没听说。”
“唉,我好想对比一下。”赵莫玉欲擒故纵,“盘哥,你别告诉别人,牛角节上有重大秘密哪。你看这线条,指不定是什么秘密的图画哩。”
“牛角节上有线条?”盘公望凑了过来。
“盘哥没有牛角节……就别看了。”
夜深了。
完全没有睡意的赵莫玉果然发现了盘公望有神秘举动。
盘公望悄悄起身,披上外套蹑手蹑脚地向后山走去。
赵莫玉决定跟踪,她不远不近地跟着盘公望,来到了后山用于储藏柴草杂物的浅山洞。
只见盘公望点燃了一支火把,看看后面无人,钻进山洞,从岩壁下柴草盖着的小石洞里掏出一只小花布袋,里面真的是一节牛角!
盘公望仔细地看着牛角节,琢磨着什么。良久,他摇摇头重新放好牛角节,回寨子了。
赵莫玉如法炮制,取出牛角节。她想攫取这节牛角,又不想以不光彩的方式弄到手,一时间陷入矛盾之中。
最终,理智战胜了贪欲,她恋恋不舍地将牛放回原处。
这一切,都被又随后跟来的武尚哲看在眼里。赵莫玉走后,他也取出牛角认真观察:这节牛角长4.7厘米,上宽3厘米,下宽4.2厘米,显然是一支牛角的第一节,上面有字状条纹却十分模糊,莫非是被磨损了?
回到盘公望家,武尚哲在床上辗转反侧。想着想着,他爬起身来,勾画出十二节牛角的分节轮廓图,试着研究十二节牛角蕴含的意思来:当年分牛角时十二节牛角的排序与十二姓的排序有无关系?牛角节剖面的细条纹究竟传达着什么信息?他百思不得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