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二章 流动与共鸣
可实际上,王玄策的这个问题也是许多非江湖武人出身的外行们共同的疑问。
不过当时王玄策的师父也只是笑了笑,并没有多说什么。
而等到王玄策真正开始跟着师父学着呼吸吐纳积蓄内力之时,他才算是明白了内力的产生是多么的不容易。
对于整个内家炼气的修行过程来说,内力已经是最后一环。
按照王玄策恩师所传授的法门,在最开始修炼内力之前,每一个从头练起的人都需要学习呼吸吐纳之法感受天地灵气。
这个过程虽然看起来很是简单,但却异常枯燥无聊——同时也是许多人终究没办法成为顶尖高手的原因。
因为呼吸吐纳能够成功的要素便在于培养气感,也就是要能够感受到体内的元气与天地灵气之间的流动与共鸣。
单这一步,许多人恐怕练上一辈子都感受不到天地灵气与体内元气的流动。
虽然天地灵气自古便有,而每一个还活着的人自身都有元气,但这却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能够感受到此二者的存在。
只有培养出气感,才能进行下一步的修行——只有到了这一步,修行者才算是说自己在“练武”,而不是像许多人农闲只是去强身、自保而去学的所谓“庄稼把式”。
而当初王玄策足足每天朝夕不辍地苦苦练习了整整两个月,这才培养出了气感。
当养成气感之后,内炼之人便需要进一步地去加强自身元气与天地灵气之间的共鸣,找到二者之间最为合适的那个契合点。
这个契合点人与人之间各不相同,哪怕修行的是同一门功法。
至少有史以来,各门各派的江湖前辈们都不曾出现过有“契合点”完全相同的两人的例子。
也就是说,关于这一步的修行,每一名师父都只能引领以及分享自己的经验,但是最终成功与否,却还是只能靠每个人自己。
这样的过程显然是枯燥且急躁的,因为那种明明天地灵气与自身元气都能够感受得到。
但却硬是没有办法找到一个切入点,从而很好地将两者结合在一起的感觉,实在是太折磨人了。
多少成功闯过第一关培养出了气感的幸运儿就在这种眼睁睁地看着一内一外的两种元灵之气明明近在眼前却又触之不及。
最后导致内心崩溃走火入魔——即便能够最终侥幸逃过一死活了下来,但却也丹田被毁气脉被废,从而成了一个废人。
以王玄策自己的情况而言,他是在自己六岁的生辰当天培养出气感的。
在此之后,王玄策每日都在静心吐纳从未间断,但倒他真正找到了自身元气与外界灵气的契合点从而成功地将二者完美融合之时,距离他十一岁的生日还有不到半个月的时间。
虽然这个过程可谓是极端地难以忍耐又凶险万分,但当这个契合点一经找到,那修行之人获得的好处就是极为明显的。
总之,王玄策在成功地将两种元灵之气融为一体之后,接着仅练习了七日成功地将自己体内那普罗大众人人都有的元气彻底炼化为每一名江湖中人口中所说的“真气”。
也就是在那一日,王玄策终于知道了内力与真气的区别。
从某种程度上说,真气是打造内力的材料,内力则是由真气凝练而出用以伤敌的力量。这样的力量不但会伤人,自然也会伤己。
所以根本不会有哪派的法门教导门下弟子直接将凝练好的内力收纳在体内的——至少王玄策的师父不知道,王玄策自己这么多年来走南闯北的也没见到过这样的怪异功法。
拥有真气之人,都是先将修来得来的“内家力量”以真气的形式储纳于丹田当中。
等到需要用其对敌之时便将其凝练成“内劲”——因为这股劲道根本就看不见摸不着,所以也被称为“暗劲”——当这内劲从拳脚或者兵刃涌出之时。
所激荡而出的力道便是常人所说的内力了。
相比于平日里藏于丹田气海,游走于经脉气穴的真气来说,内力当然是更加锋芒外露,就像是一柄出了鞘的战刀。
可偏偏,方才的苏辰可并非是在对敌——或者说与敌人的内力相拼并非是他的首要目的——苏辰是将自己的真气注入王玄策的体内助他疗伤,而不是用内力来打伤王玄策。
也就是说,在王玄策这个并非道宗玄门炼气士的眼中,苏辰是纯靠着自身的真气在他的体内替他驱散了龙格打入他体内的内力!
一般情况下,常人在比拼内力之时,往往会将思维高度集中在自己体内的真气运行当中。
因为此时,往往只要自身体内的真气运行出现哪怕一个小小的破绽,那也会导致极为严重的后果。
可苏辰方才不但驱散了龙格打入王玄策体内的内力,反而还能在运气抗衡的途中分心开口说话!
那这样以来,无论是对心神还是对体内真气而言都是一种难以忽视的干扰……
一想到这里,王玄策登时一脸震惊。虽然王玄策是一个已然修炼出来了真气并且也已经在体内完成了“真气——内劲——内力”这一架构的真正“练家子”。
但是在苏辰这个堂堂玄门内丹道炼气士而言,王玄策依旧是一个门外汉。
毕竟对于内家真气的理解与淬炼上,无论是军阵武学还是江湖武学,在内丹道的修炼法门面前都只能说是甘拜下风。
更何况如今的苏辰已经成功将体内的真气练成了“元炁”,用元炁去与真气相斗,那基本上就和一个全副武装的大人去打一个手无寸铁的孩童没什么两样。
不过苏辰现在可没去管王玄策究竟作何感想,他只是开口道:“老皮,你松手罢。”
直到这时,不知在什么时候通过什么方式随着苏辰来到了这驿馆的皮洛士才松开了一直托着王玄策的手。
结果就在下一个瞬间,原本连站都站不稳的王玄策登时就“呲溜”一下以一种近乎冲的劲头跳了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