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久违的米线
当然,彭百里爷爷脾气也是不太好的,天生就是火爆脾气,受不得一点点气。
在家里母亲只要稍稍不如他心意,两人之间可能就吵架了。
还有就是为了他们三兄弟,他可没少跟自己几个伯伯家吵架。
彭百里刚刚重生回来时,他的脚受伤就是被二伯母教唆起她的两个二儿子彭德才和彭梦才搞的。
这两个堂哥比较老实本分,对于大人的话言听计从,只要二伯母交给他们的,他们可是什么都做得出来的。
比如,骂长辈、小偷小摸和殴打他们三个比较龄小的堂弟等。
其实这两兄弟还是比较可悲的,两人一直和彭百里一起读书,但是每次考试基本都是零蛋,老师让交作业,全部是抄袭别人的。
其中他们可是没少在他这里孝敬,他们很拿手烤洋芋,洋芋被他们烤的金黄,彭百里可是没少吃。
现在想起来都是有点回味。
这两兄弟小升初考试,两个分数加起来还没有突破个位数,以后也是不会再读书了。
在原时空他们两个就一直在家帮助父母务农,二伯和二伯母为了他们的终身大事操碎了心,最后不管好歹还是每人给他们找到了一个媳妇儿。
彭百里早上早早的开始走路,他们是要去赶乡上的班车,而他们家去乡上也是要花费一个多小时(走路),路线也是来一个上坡和下坡。
要上坡的时候要经过胖子家梁子上的土地,随后就是蜿蜒的向下走。
这条路也是不太好走,还好这几天都是出太阳,路上很干燥,要不然的话路上全是稀泥,走起路来就是一溜一溜的,黄泥的黏性让走的人要费劲很多。
路过梁子上的时候,彭百里还仔细打量一番,这里在2015年的时候,响应国家植树造林的号召,这上面全部给种植树木,没几年这里就是一片小森林。
而他们走的这条小路也是慢慢的荒废了。
主要是往后的人们去赶街都是坐车,而公路不在这边。
至于梁子上这个地方,也是彭百里幼年时不可或缺的回忆。
在这里他和小伙伴们放过马、割草、打架、烤洋芋和包谷等等。
想当初他刚刚学会骑马,还做了一件现在想起来都后怕不已的事情,那就是十几个小伙伴骑着马从梁子上一直跑回家。
五六十度的陡坡,在马背上死死的抓住马鬃,而马儿不停的狂奔,这种感觉想想都觉得刺激,但是一个不注意就是要被摔下来。
至于后果想都能想到,那一定是伤筋动骨,搞不好就会来一个当场死亡。
在农历六月份这个时节,小路四周都是一片绿色,其中主要是包谷挂满红帽的身影,空气也是异常的清新。
混着早上的晨雾,一股芳香在鼻间环绕。
对于这些彭百里感觉很是享受,至于父亲就不一样,他没什么感觉。
这主要是几十年下来,他就是这样过来的,太稀松平常了。
彭百里他们来到乡上的时候,映入他眼帘的是一条不大不小的街道,房子基本上都是只有一层,只有供销社和乡政府所在地房子要高一点。
供销社是两层平房,而乡政府是三层楼的一栋房子。
由于他们出现的时间早,还有今天不是赶集的日子,因此街上行人很少很少。
他和父亲也没有多逗留,直接来到班车停靠的地方。
这时到是有好几个人,有的是乘客,有的是现场售票的乘务员。
父亲摸索自己的衣包半天,扣扣索索的拿出一沓钱,其中大部分都是一角一角的,慢慢的数出十六张,然后买了两张票。
这时彭百里才知道从乡上去县里的一张票是八毛钱,这钱现在看起来很少很少,但在这个年代已经是很贵了。
“老大啊,亏了,这一去就是一块六,这可是两天的工钱啊!这一趟花费可是不止这一点,要是一点回本钱都没捞着,回去你母亲又要唠叨了。”
父亲拿着两张车票回到彭百里身边,还是一脸肉疼的样子。
“放心吧!爸,口袋里的家伙一定会让我们赚大钱的!”
彭百里小声地说道,说话的时候还朝四周看看,好像怕被别人听见似的。
确实,他还真有点担心,害怕别人知道他们的东西,这年头虽然自去年严打开始,治安变得好上很多,但是人心隔肚皮,谁脸上写着自己是坏人。
不可否认这年头的老百姓民风比较淳朴,但是为了钱铤而走险的大有人在。
彭百里还记得他大姑所在的乡,就是他们乡的隔壁乡,这个乡农民的土地更加少,很多人一年到头都吃不饱,这就诞生一个偷盗的不好事情发生。
这可不是一家一户在偷盗,而是大部分人都在偷盗。
为此他大姑家可是没少被人偷东西,有一件事情他现在都还记忆犹新,那就是大姑家过年时刚刚杀好的年猪,被人连箩筐一起拿走了。
要知道那时猪肉只是放在外面一会儿,而大伙儿进屋吃了一顿杀猪菜而已啊!
那一年他们一家心情都不好。
买好票之后,父亲看着旁边有一个炸洋芋的摊子,也只是暗暗的吞了吞口水,没有前往。
“大兄弟,你也是进县里啊!?”
“是啊,哟,你不是下石圆的汪老哥吗?进城干啥子?”
“没干啥,给我小儿子送点给养,他呀在县里读师范,没空回家……”
“那感情好,老哥你孩子真的了不起,这师范可是了不得,三年出来开始要教书的,当老师可是一个铁饭碗。”
“呵呵,还好啦,我就是死命的供他读书,还好我家的小子也是争气,没有枉费我一番苦心。”
“可不是嘛!跳出农门好啊!像我们一天天的在地里干活,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太难了,我给你说我家小子也是……”
……
一上了班车,父亲就和别人聊上了,彭百里也是成为了一个背景板,时不时的也是迎合几句。
至于他们说的师范生,其实和后世的师范生不一样,这是为了应对学校教师资源不足的情况下,让一部分成绩很好的初三毕业生再读三年的师范。
这种师范一般都是在县里就可以完成学业,三年之后政府就给安排相应的工作,也就是当老师。
这种老师一般都是从小学教起,中途要是不自我提高,搞更高一级的文凭,最后的结果就是一辈子教小学了。
去县里的路很不好,不是水泥路,路上时不时的出现很多大坑,车子也是时不时的颠簸。
彭百里不一会儿胃就有点不舒服,但是还能接受。
透过窗户看见四周都是一片片包谷地,还有起起伏伏的群山,郁郁葱葱的山林,心中也是有点感慨。
其实这东西就是几十年后也是没有变过。
在西南省的这个雄鸡县,地点在省的最上边,是西南三省的交界处,这里没有什么值得开发的地方。
最多的也就是煤炭多一点,还有石灰岩资源不错,其他的就一无是处了。
当然各地方的风景也是不错的,但是都没有什么名气,想要搞旅游业也是不太可能。
虽在后世就是很多人去南方打工,但家里的农活也是没有落下,很多地都是交给老一辈的种植,种地的主力都是五十岁以上的老人。
他们对土地有种异样的执着,不会任意的丢荒土地。
两个多小时之后,班车停靠在县城的街道边,彭百里和父亲从班车下来。
两人都感到很是新奇,父亲他也是很少来县里,对于他而言这里就是他见过最繁华的地方了。
而对于彭百里而言,他是感到一切都是那么的复古和陈旧,真是不敢相信这是以后那个能住五十多万的县城。
县城真的不是很大,也就是一个大点的街道而已,主城道就是一条南大街,这条街上县里最好的楼房都基本在这边了。
这条街有各种政府机构,还有一中和二中学校,房子大部分的都只是两层平板房而已。
“哈,走,我们先去吃点午饭。”
父亲一下车就带着他去一家米线馆,黑山羊米线馆,老字号了。
看着父亲迫不及待的样子,就知道他馋嘴了。
两人每人一份3角(大碗)的米线,吃了都是一脸满足。
彭百里对于家乡的米线是永远都吃不厌,往后的日子在外面闯荡,他一直心心念念的惦念县里的米线。
也不知道为什么,其他地方的米线就是没有西南这地区的好吃,那种适当的火候煮出来的米线,还有一小碟酸萝卜和一小碟油酥的干辣椒。
一口米线,一个干辣椒,这种滋味真的是一大享受。
“好是好吃,只是太贵了。”
父亲在吃了米线之后,还直接将汤也是喝干净,这才一脸感慨地说道。
“以后有钱了一定要天天吃!”
彭百里有点好笑地说道:“爸,只要我们的生意做好了,想要吃米线还不太简单。”
父亲听了明显不是很同意,“说什么呢?要是天天吃,每顿三角钱,这多少钱都不够造的。”
彭百里没有反驳,在他心里这点钱算个屁,几十年后地上有三毛钱,愿意低头捡的人都不多。
他们吃饱喝足之后朝街上的供销社走去,两人都是各有心思,但是都希望能有一个好的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