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0 章

第 100 章

午门外,按照规矩,平民百姓不能进阅兵的大广场(即□□广场),可附近的街道和各衙门门口都围满了了百姓。

如果这些百姓开口说话,或者交头接耳,把这些地方弄得跟菜市场一样,那就算了。可如果这些百姓只是坐着,大人小孩,一句话都不说,全部都鸦雀无声呢?

别说那些低级官吏了,就连负责守卫城门的城门领及麾下的将士们都胆战心惊。

沉默是最可怕的。

是,他们的确可以驱逐这些百姓甚至杀了这些人。可如果引起了暴动呢?

没有人敢动手。

这些百姓都只是顶着烈日坐在那里而已,什么都不说,这种无声的压力,让每一个人都胆战心惊。

登上城楼,看到这一切的皇帝胆战心惊。

是的,他很清楚,这背后的人毫无疑问,肯定是琴玑。

但是他敢动手吗?

他不敢。

一个不小心,激起民变,那他就只有下罪己诏的份儿。

至于那些大臣们,脑子灵活的,一直观望的,早就改弦易辙了。

没有办法,谁让他们没有钱,或者是有钱却不敢这么花钱呢?

如果他们敢这么花钱,朝廷肯定是要回怀疑他们的。

弹劾一事最后以御史台几位御史被罢官,内阁首辅告老完结。新上台的内阁首辅正好是林诗音父亲当年的老师。

这位首辅大人以给妻子做寿为名义,给琴玑下了帖子,并且对琴玑道:“当年你父亲无嗣而亡,你投靠姑母,我就担心你无依无靠被人欺负,想不到世事果然如我所料。但是我更想不到的是,当初那个柔弱的女孩子,如今已经成为了参天大树。”

是的,琴玑不是林诗音。李寻欢敢把林诗音当成可以送人的物件,可谁敢对琴玑有丝毫的不敬?看那些百姓就知道了。

琴玑是大明最不能惹的人物之一,连他这位当朝首辅都不得不对琴玑表示尊敬。

琴玑答道:“我的师父曾经送了我一句话,经霜始有凌云意,莫做依人媚骨花。可惜,当年的林诗音总以为李寻欢是个重情重义之人、绝对不会辜负了她,因此甘做笼中鸟。到头来,李寻欢根本就没有把她当成人来看。林诗音之于李寻欢不过是一个姬人,一个玩意儿罢了。”

夺妻之恨之于任何一个男人来说,都是奇耻大辱,正常的男人会把姬人送人,比方说苏轼,他的人品是不好,甚至把怀了身孕的姬妾送人,可是那也不过是姬妾而已。谁会把未婚妻送人的?而且这个未婚妻还是自己的亲表妹,是自己亲生母亲的娘家亲侄女?!

说句不好听的,李寻欢的行为说是作贱林诗音,还不如说是作贱自己的亲生母亲。他把林诗音当做可以送人的姬人,何尝不是把自己的亲生母亲当成可以送人的姬人呢?

这个时代可是连坐盛行的年代,没看见被诛十族的方孝孺啊?!

作为一个女人,只要脑子正常的,基本上都会站在琴玑这边。这位首辅夫人也不例外。

所以,按照夫妻俩之前的约定,首辅夫人就开始探琴玑的话了。

“孩子,你用来雇佣那些流民的钱财,应该就是你的嫁妆吧?”

琴玑答道:“不是。当初我离开李园之后,就为先父选了嗣子,也就是受了我的连累被休回娘家的堂姐的儿子。父母留给我的东西,我也都给了他。这些都是请了官府作证的。我现在的钱财,其实是史天王藏在自己的老窝里面的金银珠宝。当然,还有矿石。”

琴玑为什么赖在花满楼的百花楼,就是刻意营造出她把钱财给了嗣子之后,自己身无分文不得不赖上心底善良的花满楼。

她相信,锦衣卫和东厂、西厂还有其他各方面的探子都会把这件事情查得清清楚楚。将来就是有人以她贪了李寻欢的财产都找不到证据!

当然,琴玑也知道,那些钢材她不交代是不行的。

“矿石?”

“对,各种矿石。包括孔雀石和高纯度的铁矿石。朝廷把刺杀史天王一事交给了江湖人,而江湖人又只盯着金银珠宝。他们可不懂孔雀石和铁矿石的意义。可若是放着这些石头不管,或者是被有心人得了去,只怕继史天王之后还会出现李天王、贾天王、王天王……与其这样,还不如我把这些东西都拿走,免得短时间内,倭寇又再度祸害我大明沿海,让沿海百姓民不聊生。”

首辅夫人都傻了。

虽然首辅夫人是个有见识的女人,可她终究是在大明教条这个框框里面的女人。论夫人社交、论相夫教子,她会,可是涉及到这朝局,她就抓瞎了。

没办法,眼界和大局观,这种东西,连朝堂上的男人都未必够大够远呢!更何况她还只是一个內宅妇人?

孔雀石和铁矿石?前者不是装饰品,后者最多也不过是用来打兵器和制作农具罢了,还能有什么呢?可是琴玑说的,似乎是很高大上的样子。

听到琴玑这么说,首辅夫人在气势上就忍不住矮了一层。

她总觉得,她是在跟她丈夫说话,而不是一个小辈家的、未出嫁的姑娘家。

首辅夫人道:“那么你将来有什么打算呢?”

琴玑答道:“想林诗音出身官宦之家,是容貌丑陋没有嫁妆?还是武艺低微,这才让李寻欢如此作贱?李寻欢敢把林诗音当做可以随便送人的玩意儿,不过是因为他乃是探花郎而已。其实,论才学,林诗音自认不在他之下,可怎能林诗音是个女子。而我……我只是不想任人鱼肉罢了。”

琴玑并没有在首辅家里多呆,而她还没有出了大门,这里首辅夫人就把自己跟琴玑的谈话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丈夫。

就跟琴玑估算的那样,首辅其实也在怀疑琴玑是不是拿了李家的钱。不过,他也清楚,要养活二十万的百姓,光银钱每个月就要十八万两银子,再加上粮食和口粮……那可是一个天文数字。

首辅相信,也只有林家和李家两家的钱财全部加起来才够这么大的开销。不过,琴玑说的史天王的钱财也是一个能够说服首辅的理由。

海商多有钱,首辅会不知道?作为沿海数一数二的大海盗,几乎逼着皇家把公主嫁过去,这样的史天王肯定是极其有钱的,而且手里的铁器和铁矿也绝对不会少。所以琴玑说,她的钱财就是死在她手里的史天王的钱财,这完全说得过去。

如果没有史天王这件事,肯定有人说,琴玑这么有钱,肯定是贪了李家的钱。这样的名声和断言肯定会给琴玑未来的行事带来种种麻烦。

现在,有了史天王这件事情就两样了。大家只会猜测史天王到底抢了多少多少钱,那些倭寇又有多少多少钱。

事实上,琴玑现在花的钱越多,大明朝堂上对倭寇的事情就越重视。

而这位新任首辅更是第一时间上了一道本子,表示,既然这些倭寇都已经占领了大明沿海的诸多岛屿,他们就随时有可能劫掠大明沿海,而京师跟沿海就隔着天津卫!

新任首辅也被开疆拓土这个名头给吸引住了。

就跟琴玑说的那样,唐太宗还弑兄杀弟、逼老父退位呢,可最后还不是千古明君?

历史这种东西,从来就是胜利者书写的。如果真的能够开疆拓土,那青史留名的,将是他这个主持开海禁的内阁首辅。

比起学张居正改革让自己成为天下读书人和地主阶级的仇敌,他只要指定下规则,防止宦官作大不就行了?

要知道,史天王是海上最大的海盗,因为他的存在,所以压得那些海盗喘不过气来。现在不想办法增强大明的海上水师,难道要等将来海盗强大起来了再来侵扰大明沿海?

这种事情,当然是乘你病要你命,乘着那些海盗还没有成气候、史天王又被琴玑干掉了的时候,果断发展大明的海上力量啊。

琴玑手里的矿石就跟她预料的那样,很快就拿到内阁讨论了。

讨论非常激烈。

虽然盐铁官营,但是按照现状,朝廷肯定是不能处决琴玑的。不说那些靠着琴玑吃喝的百姓,就说琴玑的武功,这个世界上有几个|干|得过她?别给她送菜就好了。

所以一听要捉拿琴玑,厂卫直接就摇头了,表示他们不会让手下送死。

六扇门和其他部门送来的消息也表明,就是把大明所有的武装力量都压上,也扛不住一个琴玑。更别说,内阁也不可能把所有的武装力量都压上去。

史天王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朝廷为什么在江湖上悬赏史天王?还不是因为他们奈何不了史天王和他的麾下?而史天王跟他的手底下全部死在了琴玑手里……

内阁算了一笔账,发现他们只能供着琴玑。

除了跟琴玑有些渊源的那几位,其余的人没有不骂李寻欢的:

娘的!这么个煞神为了你甘愿缩在內宅,你有多想不开啊?非要折腾她?!

事后,御史台就专门立案,寻了李寻欢的不是,革了李寻欢的功名。

当然,这是后话了。

眼下最重要的事情还是如何处理琴玑和琴玑手里的那些数目不明的铜矿石和铁矿石。

然后大家发现,保持现状,让琴玑把那些矿石用在京师的下水道工程上是最好的办法。

得出这一结论的内阁诸位大臣忽然很想掀桌子高喊一声:我去年买了个表!

好吧,讨论出结果了,可是这种结果跟不讨论有什么两样?

还不如一开始就不折腾呢!

这一讨论,就等于是让琴玑的一切行为合法化了。

事实上还不止如此,内阁首辅要开海禁,肯定是有人反对的。但是有人说得好,史天王囤积了大量的铜矿石铁矿石,这就等于说海外有大量的铜矿和铁矿。难道大明等着海外蛮夷把这些铜矿做成红衣大炮、把铁矿石做成刀剑然后屠杀我大明的将士、大明的百姓?

果断先下手为强吧?

当然,厂卫调查出来的有人偷工部的绝密资料(主要是红衣大炮的工艺)的相关证据就成了左右这一决案的重要文件了。

所以,原本留中不发的首辅的开海禁的折子就这么通过了。

自己先上折子,让大家都知道这么一回事,然后抬出琴玑手里的铁矿石,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冷了一冷之后,让皇帝和厂卫那边做好布置,顺利地让自己的折子通过了大朝的一致表决。

不得不说,这位新任内阁首辅还真是一位老狐狸。

当然,在私底下,没有人不好奇琴玑手里的冶炼工艺的。

毕竟,那个下水道工程每天消耗掉的钢铁数量,那可是有目共睹的。

虽然说内阁讨论之后,一致认为琴玑得罪不起,但是也有人不这么看。

他们认为,就是琴玑武功再高,也不过是西门吹雪、叶孤城之流,一对一是不用说的,可如果是人海战术呢?

堆也把她堆死了。

可惜,没等这些人收买到足够的杀手,他们就不得不改变主意了。

不是他们没钱,也不是江湖上没有人接这桩买卖,而是因为蒙古人南下了。

虽然说起来很巧,却也不是没有预兆。

不说太平王世子宫九,就说敢捉拿朝廷边关大将用来拍卖的蝙蝠岛,还有在背地里搞鬼的无花,还有在西域虎视眈眈的石观音。

当然,琴玑也在这里推了一把。

虽然琴玑在北京这里公开表示,她的财产来自于曾经号称最强大的海盗的史天王,可是她还让白飞飞和王怜花在大草原上放出了风声,说她找到了当初建文帝宝藏……

草原上得到这个消息,又听说琴玑拿着顶好的钢材用来给北京修下水道,还用大量的粮食养着几十万的百姓,更巧的是,山西大同总兵被蝙蝠岛抓走了……

蒙古、女真和西域联军就这样从大同撕开了一个扣子,直逼京师。

京师都傻了。

内阁乱成一团,厂卫都表示,他们会舍命保护皇帝逃到南京去。

大臣们也两股战战,表示皇帝应该早做决断。

不过,皇帝拒绝了。

他表示天子守国门乃是祖训。

不得不说,皇帝的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

然后琴玑就架着碧玉七弦琴上了城楼。

那一战,至少二十万蒙古人永远地留在了北京城楼之下,所谓黄金家族直系子孙永远消失;五万女真也没有跑出几个;石观音更是因为异地作战而死于琴玑的剑下;至于西域各国联军也没跑,留下了数目极其客观的尸首。

琴玑一战成名,大明的大臣和将领们从此以后看见她都绕道走。

其中,那些原本计划着在背后□□的大臣们最是恼火。

他们不敢对琴玑出手,也不认为自己有错,然后又迁怒李寻欢了。

丫的,如果不是这家伙,我何至于会招惹这个煞神?

他们果断忘记了,就连他们自己,当初也认为琴玑没什么大不了的,这才被李寻欢当成可以送来送去的玩意儿。

继自己被革了功名之后,李寻欢死去的爹和哥哥的功名也没了……。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琴玑[快穿]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琴玑[快穿]
上一章下一章

第 100 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