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第十四章

王珣答应着,当即去东耳房瞧了瞧,两篓梨子估摸着有七八十斤,熬一罐梨膏是尽够了。

想了想,便出来向刘氏道:“妈,这些梨子搁着一时也吃不完,我想着不如熬成秋梨膏,林姑娘时常咳嗽,这梨膏正合她吃。”

刘氏听了忙道:“这有什么不行的,林姑娘帮了咱们许多,不过是两篓梨子而已,我一会子忙活完了就熬。”

王珣听了便道:“妈且等等,咱们素日吃的梨膏还不大好,我先前在书上看到一个验方,比如今市面上的秋梨膏更好些,况且用的也都是常见的食材,极容易得,只是要费些功夫。”

刘氏洗干净了碗碟,闻言擦了擦手,道:“这个容易,回头你把要用的东西说与我,我去集市上买回来,待熬好了赶明儿给林姑娘送去。”

王珣便将所需食材告诉她,不过是鲜藕、萝卜、蜂蜜等等。

刘氏听了想了想道:“鲜藕和萝卜这些都不用买,咱们田里自家便有,明儿叫你爹去采些来便是了,只是这蜜糖却没有,还得另买才行。”

王珣听了一想也是,如今蜂蜜还是个稀罕物,普通人家根本舍不得买来吃,便道:“一会子我去左近问问,看看有没有哪家卖的。”

刘氏听了笑道:“你小孩子家哪里知道里头的门道,这买蜜糖也有讲究,须得找熟人才好,不然碰上那等黑心的,真假掺着卖,白花了钱还是小事,吃坏了身子才是遭罪呢。”

王珣一听顿时傻眼,没想到古代的造假行业也这么普遍,不禁蹙眉道:“我们才搬来城里,地方也不熟,这一时半会去哪里买去?”

刘姥姥正在外头收拾东西,听了这话便掀了帘子进来,道:“这个容易,咱们隔壁村的刘大牛家便是养蜂子的,他家种着偌大一片果园,出的好花蜜,我记得今年他们家就割了好些枇杷蜜,这东西寻常人家舍不得买了吃,如今只怕还有剩几斤,虽然价钱略贵了些,却是实打实的好东西,最是滋阴润肺的,用来熬秋梨膏岂不更好?”

王珣听了便放下心来,笑道:“还是姥姥有主意,既如此,明儿我便同姥姥一道去。”

狗儿才归还了邻居家的桌椅回来,正在灶前舀水洗脸,听了这话便道:“用不着你去,明儿你爹同姥姥去就够了,你在家好好温习功课,过两日赵夫子便要回来了,人家可说了要当面考较后才看收不收你这个学生,你仔细些,可别给你爹丢脸。”

自从决定搬来城里,狗儿便一直在帮儿子打听好先生。

赵夫子是附近最有名的私塾先生,祖上三代都是秀才,在附近颇有些名声,因屡试不第,年过四十后便弃了科举之心,在家开了家私塾,专门教授学生。

这赵夫子虽然科举不第,教授学生倒颇有章法,这些年教出来的学生有好几个中了秀才,去年更是出了一名举人,因此名声大噪,许多人家都争相捧着银子上门拜师。

不过这赵夫子收徒极为严格,言道精力有限,一年只收十二名学生,还要是亲自考较后才行,狗儿也是托人走门路,好不容易才让对方通融了一次,答应见一见板儿,考较后再做决定。

王珣听了无法,只得答应了,虽然他对这次考试心里有底,耐不住他爹太过紧张,这几日天天盯着他读书。

次日,狗儿雇了辆车搭着刘姥姥回了村里一趟,便去田里采了好些鲜藕、萝卜等,刘姥姥又去邻村刘二牛家买了一坛子枇杷蜜,足足花了五百钱。

刘氏早早便买了个干净的砂锅,花了大半日功夫,照着王珣说的方子熬了秋梨膏,用洗干净的小白瓷坛子装好封严了。

青儿也将彩笺花盒折好了,每个盒子装了一块花香皂,一块羊奶皂,两个香皂球。

刘氏又收拾了些地里才摘的菜蔬,问刘姥姥道:“都是些寻常瓜菜,也不知道那府里的太太奶奶们吃不吃得惯。”

刘姥姥笑道:“不妨事,上回送去那府里老太太很爱这个,平姑娘还说府里上上下下都爱吃咱们晒的干菜,一会子把这些时日晒的灰条菜、豇豆、扁豆、茄子干子、葫芦条儿等各样干菜收拾了,一道送去。”

一时收拾妥当,刘姥姥检视了一遍,见再无遗漏,便向王珣道:“板儿你可有什么要送的,今日一顺收拾好了,明儿正好一道送去。”

王珣想了想,笑道:“还真有些,姥姥先等等。”

说罢便回房,将自己近日做的几首诗并一些功课上的疑问一道写了,用信封封好。

一时又想起探春等人极爱外头卖的轻巧顽意儿,便预备买些送人。

当下又开了衣柜,取出个螺钿小匣子来,这是他素日用来装钱的匣子,他素日攒的零花钱,还有先前宝玉贾母赏的金银锞子,刘氏都留了一些与他日后花用,并未全部收走。

打开钱匣子数了数,四个笔锭如意的金锞,二十个吉庆有余的银锞子,分量都有七钱左右,兑成银子约莫有三十两银子,他先前攒的零花钱、压岁钱统共有一百来文,这一年来抄书得的钱也差不多有一吊钱左右。

如今二十两银子便够普通人家过一年了,这三十多两银子对一个孩子来说已经是一笔巨款了。

王珣盘算了一下,带银锞子还要先去银铺里兑成铜钱,十分不便,况且买些零碎玩意儿,想来用不着这许多钱,便只用帕子包了一串钱揣在怀里。

刘姥姥见他忽然往外跑,忙道:“你这是上哪儿去?”

王珣一面拉着青儿一道走,一面道:“我同姐姐去前面巷口买点东西,去去就回。”

小花枝巷因靠近宁荣街,附近摆摊的货郎小贩极多,前儿王珣便瞧见有卖好些民间小玩意的。

这附近住的大多都是家底殷实的人家,有些是富户,有些是读书人家,还时常有五成兵马司的差役巡逻,治安方面很好,因此刘姥姥与刘氏也不担心姐弟俩的安全,只嘱咐早些回来。

此时天色正好,街上十分热闹,卖吃食的,卖绣品的,卖各种玩意儿的,应有尽有。

姐弟两看的眼花缭乱,青儿只盯着卖胭脂水粉和绣品首饰看,时常走不动道。

王珣却只留心那些卖手工艺品的摊儿,不到半个时辰,便淘到了不少有趣的顽意儿,柳枝儿编的小篮子儿,竹子根儿挖的香盒儿,胶泥垛的风炉子儿,无锡的泥人儿、核雕小船、整根竹子抠的摆件儿等等,足足装了一大包袱,而这些只花了不到一百文钱。

一时肚子有些饿了,王珣去卖炊饼的摊子上买了两个羊肉炊饼,分了青儿一个,又叫小贩再包几个回去给家里人吃,转头问青儿道:“姐姐还有什么要买的没有?”

青儿咬了一口炊饼,面饼暄软,里面的羊肉酱香浓郁,十分筋道,不觉连吃了两大口,待咽下方道:“方才买了两枝绒花,原想再买块帕子来着,没瞧见中意的,咱们先回去罢。”

卖炊饼的摊主正将包好的羊肉炊饼递给青儿,闻言笑道:“姐儿若想买绣帕子,只管去前头巷口的王家,他们家专发卖各色改样销金点翠手帕汗巾儿,都精致的了不得,随你要多少也有。”

青儿听了好奇,谢过摊主后便拉着王珣定要去瞧瞧。

一时到了巷口,果见一个摊位前围满了许多姑娘媳妇,十分吵闹。

待众人陆续离开,青儿方走到摊位前,果见铺着各色绸缎绣帕并汗巾子、还有五彩丝线打的各种花样的结子,都十分鲜艳别致。

青儿拿起一个方胜连环的络子,问摆摊的婆子道:“大娘,这个多少钱?”

王婆子两只眼睛上下一睃,见青儿穿着白绫袄儿,外面罩着水红缎子掐牙坎肩儿,下面系着葱黄绫棉裙,旁边的王珣亦是一身淡蓝色褂子,斯文清秀,气度不凡,一看便不是寻常人家的孩子,顿时扬起笑容,忙道:“这结子只要五个钱,我这里还要其他样式的,帕子汗巾子也都有,姑娘不如瞧瞧?”

说罢从下面包袱里拿出十来个不同样式的结子,有十样锦,同心结,方胜地儿,还有几方极精致的帕子汗巾,一方银红绫销江牙海水嵌八宝儿的,一方玉色绫子锁边销金的,还有一条紫葡萄颜色绉纱销金间点翠的汗巾子,都十分精致。

青儿见了顿时爱不释手,左看看又摸摸,一时左右为难。

王珣却心下疑惑,这些帕子汗巾的料子比先前贾母王夫人给的也不差什么,这样的好料子可不是寻常人家能出的起的,便故意皱眉道:“大娘,这些布料可都是官用的料子,也只大户人家才有,这……”

那王婆子听他一眼便认了出来,心下更加确定自己的猜测没错,唯恐这单生意黄了,忙笑道:“哥儿不必担心,这些料子的来路都十分正当,原是我家女儿得的赏赐,她在荣国府里当差,服侍太太小姐们,这些尺头虽然对咱们平头百姓来说十分贵重,于人家而言都是寻常东西,随手便赏了,我在这里都做了好几年的买卖了,附近的人都知道,哥儿若不信只管去问问。”

王珣听了这才心下恍然,原来是荣国府里得来的,不过这样的好料子,普通的丫头也得不到,况且既是长年累月做生意,所需的布料尺头可不是小数目,荣国府里的一个小丫头便能弄到这么些东西,恐怕里头还有些猫腻。

荣国府主子们大手大脚,凡事讲究排场,连服侍的丫头也比寻常人家的千金小姐还要尊贵,原著中袭人家穷到卖女儿救命,然而袭人进荣国府不过数年,家中便复了元气,可见其素日所得之厚。

当初贾家才建了大观园,赖大一家便也建了园子,也只比大观园略差些,花费至少十来万两银子,他们一家子奴才,能有多少收入?还不是从贾家捞的油水。

由此可见贾府下头的人也从中盘剥,中饱私囊已是常事,怪不得会败落的这么快。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红楼之板儿的种田生活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台言古言 红楼之板儿的种田生活
上一章下一章

第十四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