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恐满症
掌握了新式战法的东宫军用一次摧枯拉朽般的胜利证明了东宫军不仅仅是“内战大师”,在对外作战的时候一样无可匹敌。
而最先体会到近代军队威力的满蒙联军则在遭受打击之后陷入了内部的混乱和分裂。
前文已经介绍过,在此之前,土默特各部就一直被女真人压迫,南下以来的一路上又屡次受到苏合泰的羞辱。对女真人的怨恨情绪就好像即将爆发的火山一样,在所有土默特士兵的心中酝酿着。
“巴特尔,谁让你撤退的!”
苏合泰见巴特尔等人竟敢不听号令,擅自撤退,气的火冒三丈,当即拔出腰刀,指着退回大阵的巴特尔质问道。
毕竟女真人积威已久,巴特尔被苏合泰这么一问下意识地低下头,说道:
“将军,明军火器威猛,这样是继续打下去是让部族的勇士们送死啊!”
巴特尔不知道的是,清军内部军法极重,战场上擅自撤退是实打实的死罪,哪怕是皇亲国戚都不可能被赦免,更不要说是他这个外族人了。
因此苏合泰根本懒得听巴特尔解释,扭头给身边的白甲兵使了个眼色。
那白甲兵接到命令,没有一句多余的话,从马上拾起一柄短标枪,趁巴特尔不备,猛地掷了出去,当即将巴特尔穿了个葫芦。
“你,你敢!”
摔落马下的巴特尔不敢置信地看着苏合泰,口中猛吐了一口血,剩下的一半话还没说完就咽气了。
到这还没完,苏合泰又亲自下马,割下了巴特热的头颅,高举着还在滴血的脑袋,对着败退下来的蒙古兵说道:
“不听军令,擅自撤退,这就是下场!谁还像试试本将军的军法?!”
在场的,以及正在从战场上嚎哭着败退回来的土默特士兵全都亲眼看到了这一幕。
这些在数天前还是牧民的鞑子兵眼见着老汗的儿子死了,先是集体沉默了片刻,在心中积压已久的怨恨和不满在急速地膨胀。
在这种情况下,本就内部不合的满蒙联军像一个火药桶一般,已经到了濒临爆炸的边缘。
“你们这群卑贱的奴仆,还愣着干什么!还不赶快给本将军重新列阵!”
苏合泰这一声怒吼,成为了点燃火药桶的那一点火星。
“杀!”
“嗬呼!”
苏合泰面前的几十名土默特士兵怒吼着,率先发难,有弯弓射箭的,有掏出标枪飞斧的。
众人统统将身上的投掷兵器一股脑地丢向苏合泰。
在苏合泰的印象中,蒙古人恭顺地就像女真人的牧羊犬一般,哪里会想到这些牧羊犬竟然敢反过来咬主人?因此,没有防备的苏合泰瞬间就被铺天盖地丢过来的冷兵器砸了个稀烂,连全尸都没能留下来。
清军中的军法是,如果主将死了,身边的白甲兵即使侥幸活下来,也要全部处死。这也就意味着跟苏合泰南下的八百来号(还有两百人在费古利带领下监视辛家堡守军)镶白旗战兵全都要为主将的死付出生命的代价!
眼见主将身死,塔世浑第一时间反应过来,用满语高喊着:
“杀!杀光这群土默特鞑子!”
其他镶白旗的旗丁也跟着反应过来,疯了一般的掏出身上的兵器跟身前的土默特士兵厮杀起来。
一时之间,昔日的盟友倒戈相向,一边人数虽多,但刚刚被明军打得丢魂丧胆,士气低落,一边虽然人少,但精锐无匹,双方打得倒是旗鼓相当,有声有色。
与此同时,朱慈烺率领下的东宫军则摆着整齐的步阵,稳重有序,不疾不徐地向着对面压迫过来。
当东宫军逼近到距离满蒙残部还有一箭之隔的时候,正在厮杀的双方之中也不知道是谁先喊了一声:
“别打了,明军杀过来了!”
两边人马斜眼瞟到逼近的明军,也顾不得跟对面纠缠,颇为默契地放下手中的兵刃,一起猛磕马刺,向着来时的路上狂奔而去。
“虎将军,你部弓马娴熟,追击的任务就交给你了,记住,不要放一个鞑子出关!”
朱慈烺最后几个字眼咬的极重,显然是下定了决心,要把这股鞑子兵全都吃下来。
“殿下,交给俺老虎吧!”
虎大威高声应和,然后率着自己所部的轻骑兵狂追而去。
却说大同城这边,卫景瑗见围在大同城四周的清军似乎并没有攻城的意思,反倒向四周散开,当即猜出了对面是放弃了夺取大同,把战略目标放到了劫掠民财上。
虽说卫景瑗也心疼四周遭了鞑子的普通百姓,但在他看来,若是出城主动攻击清军则有大军倾覆的危险,因此与其冒险出城,只能忍痛看着百姓被清兵蹂躏了。
在这种煎熬的心情中,卫景瑗一直等到了正午时分,忽然接到了城头士兵的回报,说是城外来了一只明军,打着的是日月旗的旗号。
卫景瑗又问了一下,除了日月旗之外,有没有将领的字号旗,回报的士兵则说除了日月旗之外,并没有见到将领姓氏的旗号。
这也是算是朱慈烺的一大创举,那就是用日月旗作为军旗,改变了明军一直以来用将领姓氏作为旗号的传统。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压低将领个人的权威,抬升东宫军作为一个整体的权威,进而防止军中产生“某家军”这样的集体意识。
同时,为了用旗号区分各部之间的建制,各镇,营,部之间又会有不同尺寸的日月旗,每个日月旗的下方会用清晰醒目地标志标识出番号,以便于士兵们找到自己的建制。
当然这些小一号的旗号,从大同城头上想要看清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因此从守望士兵的眼中看到的就只有大大的日月旗了。
“日月旗?”
卫景瑗这一年多来一直在外地当巡抚,对京中发生的变故不是十分了然,想了半天也没想到是哪家将领喜欢用日月旗的旗号。
不过对方既然能穿过鞑子的控制区来到大同城下,说明实力非常,在这种关头,能有一支强军来援无疑让卫景瑗心中大喜。
“快,快去开城门,请援军入城协同老夫一起防守大同城!”
“是!”
传令兵飞一般地出去传令,通知守城的士兵移开堵在城门口的大石头,小心翼翼地打开城门,观察着来源明军的动向,以防清军假冒明军诈城。
不多时,东宫军行到城下还有五十步远的距离,派出一员传令兵到城下喊话:
“城头上的明军弟兄们,我们是皇太子天殿下的援军,特奉命来援大同。太子殿下现在军中,让你们抚台大人速速准备迎接!”
传令兵这番话传到卫景瑗耳朵里,让卫景瑗不禁大为惶恐。
虽说卫景瑗早就从邸报上得知太子殿下亲率东宫军赶赴中原战场,并且打了一场朱仙镇大捷出来,但在卫景瑗心目中,流贼不过是一群吃不饱饭的流民,跟塞外凶恶的鞑子是比不了的。
现在皇太子竟然亲来大同,万一要是被鞑子围在这大同城里,那他卫景瑗可就是国朝罪人了。
当下卫景瑗也顾不得多想,甚至连校验东宫军堪合都顾不上,赶忙吩咐备马,同时通传各营主将赶忙到城门口迎接太子殿下的大驾。
“殿下是千金之子,坐不垂堂,这大同乃是边塞之地,战事险恶,殿下派一员上将来援即可,为何要亲冒矢石啊!”
这就是卫景瑗见到朱慈烺之后的第一句话,语气情真意切,表情涕泗横流。
卫景瑗可是大忠臣,在他看来,皇太子的东宫军根本不可能是满清大兵的对手。东宫军之所以能出现在大同城下,保不齐是对面为了动摇大明国本,故意放水,把皇太子放进城,然后再把皇太子困死在大同,就像当初困死洪承畴那样。因此卫景瑗十分替太子的安全担忧。
朱慈烺一听卫景瑗这话,再低头看一看跪了一地的守城武将那惶恐的脸色(失陷国本,他们可都要抄家灭族的),心里面是又好气又好笑。
朱慈烺心说,这大明的兵将看来是真的被满清打得怕到骨子里,只怕满清的大兵在他们心中已经是不可战胜的神话了吧?
“你们起来吧,卫景瑗,孤且问你,你负责防守大同,可为何眼见着北虏在城外肆虐却不出兵作战?”
卫景瑗颤颤巍巍地从地上爬起来,见皇太子问责,老脸先是一红,然后支支吾吾地说道:
“殿下,大同乃是,乃是国朝重镇,不容有失啊,所以,”
“所以,你就放任城外的百姓不管是也不是?”
站在卫景瑗一旁的武大烈素来敬佩卫景瑗的人品能力,见卫景瑗被皇太子见责,主动出来替卫景瑗说话道:
“殿下,末将是大同镇权总兵武大烈,殿下有所不知,我们大同镇不是见死不救,也是有自己的苦衷啊!”
朱慈烺拧着眉头,说道:“什么苦衷?”
武大烈苦着脸说道:“殿下,咱们大同镇上下,满打满算也就不到七万人,其中还有不少的老兵老卒,还有一部分要散在各处边堡负责守备。真的能上阵野战的不过就是这大同城里面的五万兵马。
可是殿下,自老奴辽左作乱以来,咱们大明的官兵只要野战,就没有胜过一场。
当初征剿辽东,九边各部都是出过力的,东虏的厉害,末将也是见识过的。咱们这五万人,只怕是连鞑子的一万人都打不过啊!
若是凭着大同城据城而守,咱们还能保得大同不失。若是出城浪战,只怕辽阳故事要重现于今啊,殿下!”
所谓的辽阳之战,指的是当时守辽阳城的文官袁应泰不顾敌我实力差距,强行率军和努尔哈赤野战,结果自己兵败身死,累的辽阳城也给丢了的故事。
武大烈这番话,也代表了此时明朝文武官员心中的共识——胡虏势大,一胡当五汉,因此对满清,只能守,不能战,战则必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