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野牛渡疑云
朱慈烺闻言大喜,刚要夸赞辛宁,没想到辛宁又接着说道:
“殿下有命,末将自当赴汤蹈火,只是此事甚大,末将有些请求希望殿下能够恩准。”
“嗯?你有什么请求,尽管说便是。”
“末将此去重开东胜卫,务要将士上下相熟才行。因此末将希望能带着自己在辛家堡的几百号弟兄一起前去。”
朱慈烺点头说道:“这个自是应当。孤的意思,你那独立营就由你原来辛家堡所部扩充而得。至于兵员,孤允许你或是自行招募,或是从大同镇兵中挑选,只要是你看中的兵,一律划拨你部管带!”
毕竟辛宁这次孤悬敌境,兵危战凶,若是给他一批全新的人马,上下之间还存在一个信任磨合的问题,远不如让他带着自己的老底子稳妥。
辛宁又接着说道:“末将听说殿下所部火器无敌,希望殿下能分拨我部一些大炮火铳。此等物用来守城最是犀利!”
朱慈烺颔首笑道:
“辛将军,这些东西不用你说,孤亦会为你置办的。
你的独立营将会下辖五个千人队(每部千人,又称一个千人队),其中三个步队,一个骑队,一个炮队。
孤会拨给你新式鲁密铳两千支,大将军炮五十门,上好的战马一千匹,驮马一千匹,锁子甲三千领!你可满意?”
在场的大同众将一听这条件,嫉妒地眼睛都红了!
这装备也太豪华了吧!
别的不说,就说这大炮一样。当年袁崇焕为什么能守住宁远?
靠的不就是那十二门红夷大炮啊!
再看看辛宁这小子,刚一出道就给配上了五十门大将军炮!
而且据说还是太子从京里带来的新式火炮,威力巨大不说,机动性还极好。大同众将之前就一直合计着让武大烈出头管太子要上几门。没想到竟让辛宁得了先!
辛宁也是受宠若惊,当即就想跪下谢恩,顷刻间又想起来殿下不喜跪拜,赶忙拱手谢道:
“殿下如此鼎力支持,末将定当粉身碎骨已报!”
朱慈烺背着手,正色说道:
“辛将军,孤不要你的粉身碎骨,孤要的是你完成任务!”
“是!末将定当不负所托!”
朱慈烺点点头,又看向在场的大同诸将,说道:
“你们也不要眼红,在心里嘀咕什么太子偏心。
孤今天可以明明白白地告诉你们,辛宁独立营的装备配置,就是未来各镇各营的标准配置。
现在大炮和火铳的生产还跟不上需求,但孤已经派人将各地卫所的军匠集中到军械司属下,全力支持大明的军备生产。预计到今年年底,宣大两镇就会逐步完成装备更换。
到得那时,你们大同镇将会分配到至少五百门大炮!”
朱慈烺这话绝不是在吹牛,而是在了解了大明的生产力之后才做出的结论。
以此时大明的手工业从业人数以及大明的财力来说,不计成本地制造大炮的话,一年产个几千门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之所以此前的大明一年造个几百门大炮都费力,原因乃是大炮的技术刚刚传入大明不久,大明官方还没有完成技术标准化推广。而且大明的工匠素来喜欢在技术上“留一手”。
在大明的工匠们看来,自己好不容易掌握的造炮技术,是自己吃饭的本钱,轻易不会传之于外人。有的匠人甚至还秉承着传儿不传女的思想,如果没有儿子,宁可把手艺带进棺材里也不会交给学徒。
这就导致虽然大明的工匠无数,但合格的炮匠却不过百人。就凭这点儿生产人数,大炮的供应当然会捉襟见肘。
朱慈烺作为现代人,自然是很了解工匠们这种藏一手的心思。毕竟后世的职场老油条们也都是这么干的。
若是在后世那个保障人权的社会,朱慈烺对这些老油条还真的是没半点办法。
然而现在可是号称专制独裁的封建社会。之前能让这些老炮匠留一手是因为朝廷上的大佬们不重视技术,没有这个意识。
现在朱慈烺下了决心推广大炮生产技术,不用他自己动手,下面的人可有的是办法让匠人们心甘情愿地贡献出自己的手艺。
一旦造炮的手艺不再神秘,大炮的产量就成了一个单纯的经济学问题。
只要朱慈烺肯花钱,炮厂就可以全力招人,扩大生产,保证供应。
现在一门大炮的成本要纹银一百八十两左右,就算购置万门大炮,也不过是两百万两白银的事儿。
这个数目对崇祯来说可能是个天文数字,但对朱慈烺来说,不过就是再抄一次家罢了,算得什么?
当然,这些事情朱慈烺自己心里知道,下面的大同众将可不知道。
在他们看来,国朝一年往死了也就是几百门大炮的产量。
各镇为了能够分到红夷大炮可是把狗脑子都打出来了。
现在太子殿下忽然扬言要给各营都配上一个炮队,下面的武将们都以为太子在空口说大话。
不过太子毕竟是太子,别说是说大话了,他就是说太阳是方的,大家伙儿还不是得乖乖应承着!
“末将必不负殿下所托!”
“我等愿为大明效死!”
朱慈烺见下面乱糟糟地一片表忠心的声音,再一看诸将喊得脸红脖子粗的同时眼神却又飘忽不定的样子,心知诸将只怕是以为自己在吹牛皮了。
当下朱慈烺也不揭破,又交代了辛宁几句,让他尽快完成人员拣选编练,争取在下个月,也就是八月中旬之前出发重开东胜卫。
处理完了辛宁的事情,榆林的叛乱朱慈烺也没有忘在脑后,直接对虎大威说道:
“虎帅,现在大同这边的事情已经处理的差不多了,你打算什么时候渡过黄河收复榆林?”
虎大威见太子问起这事儿,站起来说道:
“殿下,平乱一事,事不宜迟,俺老虎明天就可以带兵过黄河!”
“嗯,虎帅,榆林乃是边镇坚城,你部以骑兵为主,攻城恐有不便,孤打算派一营东宫军随你一同前往,协助攻城。另外,孤在三天前已经传令秦督孙传庭,让他伺机向榆林一带转移以为你部后援。”
虎大威先是一愣,然后粗着嗓门说道:
“殿下不必大费周章,姜镶那小子。。。”
虎大威话还没说完,朱慈烺偏过头,冲着他摆了摆手,说道:
“虎帅不用多言了,孤自有安排,你听命就是。”
“额。。末将听令!”
大明崇祯十五年,七月十三日,野牛渡口。
虎大威带着一万骑兵还有东宫军三镇一营的五千人正在渡口边准备过河。
明季时节,北方多旱,就连黄河的水量也受到了影响,水位比明初的时候多有下降。
这场大旱虽说苦了晋陕两地的百姓,但却也方便了明军渡河。若是正常年节,七月份的黄河正是水位暴涨之际,大军想要渡河绝非易事。
“虎帅,你看!”
说话的正是东宫军参将王威。
他是魏川带出来的兵,性格脾性跟他的老上级仿佛一个模子印出来的一般,都是谋定而后动,少言寡语的性格。
虎大威眯着眼睛,放眼望去,只见远处地平线上有几个黑色的小点正在鬼鬼祟祟地往大军所在方向移动。
“虎子!”
“义父,孩儿在!”
虎大威先是问道:“虎子,咱们大军过河了多少人了?”
虎子回头略微点数一下,说道:“已经过来大半了。”
虎大威看了看身后已经过河的人数,心中稍定。
当初虎大威为了赶时间,没有选择从龙门渡过黄河,而是取了一个直线,沿着大同边墙南下,经过野牛渡过河。
过河之后,大军还要从套冦的地盘穿行一段距离之后再折向榆林。
也就是说,从渡过黄河开始,虎大威所部就要随时准备面对鄂尔多斯部可能到来的骚扰阻击。
“虎子,你带着十几个好手,去前面看看,那些可是来骚扰的套冦!”
“是!”
虎子在马上双手抱拳领命之后,朝身后招呼一声,数十名精骑应声而出,随虎子呼啸而去。
前方的那几个黑点似乎只是前来侦查,无意于和明军交战,见到明军派人来驱逐之后,他们就主动后撤,消失在无边的草原之中了。
“虎帅,看来我们已经引起套冦的注意了。”王威沉声说道。
虎大威面色也有些凝重,没有接话,而是催促着大军赶紧过河。
和内地武将不同,虎大威是在边塞长大的,对于蒙古各部的习性战法可以说是了如指掌。
从身形进退来看,刚刚那几个黑点,明显不是普通的牧民,而是专门安排来监视明军渡河的蒙古骑兵。
这就有些奇怪了,要知道,自从嘉靖年间明蒙两边议和之后,大明这边就从来没有过主动跨过边墙出击的记录。
在这样的背景下,鄂尔多斯部没有理由在放牧繁忙的时节还要特意派遣帐下骑兵来巡河监视明军的动向。
这种行为只有一种可能的解释,那就是鄂尔多斯部预料到了可能会有一只明军渡过黄河,穿越鄂尔多斯草原!
“难道姜镶那厮又勾连上了套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