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我果然不是主角!
看着自己手里的武穆遗书,再看看自己事先在碎片里准备好的各种工具和武器事物。
公孙路自己撇了撇嘴,自己闯荡江湖真是闯荡个寂寞啊,同时在心里暗叹自己果然不是主角的命。
想想自己从终南山一路走过来,既没有遇到什么英雄救美的常见剧情,就连走个副本都没有碰到个什么大小BOSS啥的,没遇到一点奇怪的事情。江湖体验极差,平淡个一笔。哪里有主角那样丰富多彩,妹子又多的精彩人生啊!
公孙路等到了天亮以后,见铁掌帮也没什么出现什么丢了东西的动静,心中暗叹可能是上官剑雄临死之前并没有把武穆遗书的消息告诉铁掌帮吧。再想到当初郭靖等人实在宋朝皇宫里得知武穆遗书的线索,他也就了然了,这些大宋的将领,到了那个地步还希望宋朝有能人重整旗鼓!只可惜所托非人啊!
于是公孙路便直接乘坐沿路的商船准备前往下一个打卡位置,襄阳独孤求败的剑冢。
一路上他除了按时回辽东打卡以外,公孙路也闲着没事,就直接给武穆遗书换了个封皮,每天在甲板上看着这本传的神乎其神的兵书。
船上的水手也没有打扰这位出手阔绰的贵公子。
刚开始看书的时候,公孙路还没觉得什么。
自问他两世重生,什么样的兵法战略自己没见过,当年自己在玩全战的时候,还统帅过百万大军呢,一本兵书而已,就算是岳飞爷爷写的,自己也只是抱着一种瞻仰的心态在看而已。
可当公孙路看到一半时,整个人都冒出了一层白毛汗,他没有理会全身都快湿透的衣物,直接带着这本书回到了商船上的单间。
关上门以后,一句“卧靠!”便从公孙路嘴里冒出来了。
好吧,说实话,公孙路被这本书给惊到了!
这本书到底写了什么呢?
书中刚开始记录的是岳武穆自己对军队的理解和管理,如果一开始书中记载的步兵、骑兵、弓弩手的兵种搭配和统帅心得,这些已经和某些现代战略有些相似和其中记载的统帅战阵的布置等先进的知识让公孙路感觉到耳目一新的话。
那接下来的养兵篇就让公孙路额头冒汗了!
入眼的第一篇便是岳家军拳法和岳家军枪法,这一套武学如果是初入武学的公孙路看的话,只觉得着两套功夫大开大合,招式之间颇为精妙,非常适合军中使用。
可此时此刻,在经历王重阳及林朝英当世两位武学大家的教导和熏陶之下,他对武学的理解和境界都得到了质的提高。
他一眼就能看出来,这两套功夫可以产生真气!
听起来这点特性让公孙路感到震惊,诸位看官觉得很可笑对不对。毕竟在这个武侠世界,能产生真气的功夫如过江之鲫,根本不值一提。
公孙路则表示呵呵。武侠世界又怎么样,武功如同过江之鲫又怎么样,别忘了,这个世界还是一个生产力较现代相比极为低下的世界。
一个普通人,在一家普通的门派里习武,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一般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才能练出一点真气,资质愚笨的可能需要五到六年。
练成以后又得花费数年的时间练习搏杀本领,前前后后往往需要十年才能练成初出江湖的本领。
这个时候,你就可以出招比普通人快,力量比普通人大,耐力比普通人强了,一身的真气可以让你人前装逼了。
练功从本质上就是道家所说的炼精化气。所谓穷文富武,除非你修炼的是那些神奇的神功秘籍且拥有名师指导,否则这十年里光凭借粗茶淡饭,不吃肉食,没有灵丹妙药辅助,你只有一个下场,练功过度,耗尽体内精血而死,下场好一点的也会精血衰竭,修炼的半生的武功废了大半,最后鸡飞蛋打,一无所得。
在生产力如此落后的古代,吃饱尚且不易,没有富裕的家境还是不要想着练武了。
可公孙路眼前的两门功夫不一样,它给公孙路的感觉就像是混元功的低配版,在锻炼筋骨的同时也能够产生一些真气,但是不需要海量的肉食和珍贵的药物辅助,需要的只有普通的谷物粮食和微量且廉价的药汤。
这意味什么!
意味着岳武穆创建了一种功夫,它把练功的门槛、成本、以及难度都降低了,而且修炼出的真气质量还颇高,对人体有足够养生作用。
在宋朝,人们对武人的态度总是很轻蔑的,就连狄青这样的身居高位的万人敌都能被一名普通文人给逼死,那么普通的士卒又能有多少待遇,一群丘八还想吃的和举人老爷一样大鱼大肉吗,开什么玩笑呢。
可有了这套功夫就不一样了,想想看,两支军队,吃着一样的食物,或许岳家军吃的还不如金人呢。但练出真气的岳家军,挥刀的速度比普通的金兵快,使枪的力道比你大,恢复体力的速度也比你快,跑的也比你快。这你还怎么比。
要知道岳家军鼎盛时期可是有十余万人的。一批筋骨强盛,甚至不少都怀有真气,哪怕是只有一点点的士兵,有十几万。就问你怕不怕!
想到这,公孙路就明白岳武穆能打出直捣黄龙的战绩一点都不奇怪。他微微叹了一口气,天妒英才啊。
可惜岳武穆死的太早了,不然中原王朝的发展和武学进步可能直接发生质的转变也说不定。一路上公孙路继续研究兵法和这套武学。
很快船只就到了襄阳,对剑冢,老实说公孙路也只是知道,根本不知道独孤剑魔的隐居之地在哪,唯一的线索也只是菩斯曲蛇而已!
他也没一个人的瞎打听,而是找上了当地的丐帮分舵,出示了当初当时洪七公在收徒大典中给的令牌让当地的丐帮弟子帮忙打听,自己则在城中的一家客栈下榻,便在襄阳暂时住下了。
公孙路自然不会在客栈里傻等,只是招呼小二,会有人来找他,就留下来通知他。就直接回了辽东,每天傍晚才回去一趟。
做主公的日子是枯燥而乏味的,一下子闲下来的公孙路就在院里继续研究武穆遗书。
就在公孙路认真学习的时候,一个小小的身影躲在角落里瞪着大大的眼睛,鼓着肥嘟嘟的腮子恶狠狠的看着公孙路。走进一看,这小个子穿着一身粉色的襦裙,脑后扎着两个小辫子,大概十岁左右。没错这个小人儿正是蓟候之女,襄平侯公孙路的幼妹,辽东的小公主,小桃子,公孙沫。
两年过去了,公孙路长成了十五岁的英俊少年,而我们的小桃子也长高了不少。或许是幼时亲眼看到全家死在了火海中,这只小桃子一度曾经非常胆小,内向而且非常粘自己兄长,自己唯一的兄长,公孙路入主辽东以后,在他两年的关爱和陪伴之下,这个可怜的小桃子才逐渐从阴影中走出来,重新恢复女孩的纯真烂漫,只是经历过这些,公孙沫相比别的女孩变得有些早熟和人小鬼大,有时候她说的话都让公孙路苦笑连连。
“沫儿,是你吗?”感觉到女孩的注视,公孙路头都没回就知道这小桃子在偷看。被自己最亲的哥哥发现,小桃子也没有掩饰,提着襦裙直接就走到公孙路面前;两只小手插着腰瞪着大眼睛说道“哥哥,你又不务正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