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七月成果
万历四十七年八月初一,宜动土。
白沙镇最近热闹起来了,清晨,周仲信走在大街上,明显感觉到街上多了许多生面孔的行人,他们或是妇人,或是小孩,在看到周仲信的时候,脸上都会露出感激的神情,向他问安。
周仲信一路走到沙河畔砖窑坊,砖窑坊里人头攒动,看起来比之前多了一倍不止的人手,这些新人还都是学徒,只有十六七岁的年纪,与周仲信年龄相当,是周家从附近县镇里招来的,有一百多人,现在还在陆续招收,准备凑足两百人。目的是为周家的青砖红瓦制造声势,使更多的人了解。目前,周家只管他们吃饭住宿,不发银子,等他们去了新建的砖窑坊上工时,才给发银子。
周仲信在砖窑坊里转了一圈,身后便跟来了一个尾巴,周仲信习惯性地爬上黏土堆,眺望着沙河和远处一大片热火朝天的工地。
“公子,七月份的销售总量,小人已经连夜统计出来了,请您过目。”
孔树春是一位老人了,在周家砖窑坊里干了十年了,从青年到中年,也从一位耿直的人变成了一只老狐狸,现在是周府的一名总账房,也是老夫人最信任的人,拥有督查砖窑坊的权利。在他之下,还有八人分账房,替周家管理着砖窑坊。
“不必看了,你给我说说吧。”周仲信接过来账本,看着孔树春,说道。
周仲信不喜欢看这个时代的账本,不够直观,而且,他们记录的笔迹偏大,每一页记录的内容偏少,翻来翻去的,很是繁琐。
孔树春尴尬一笑,挠挠头,说道:“小人年纪大了,有些记不住具体数据了,请公子海涵!”
周仲信笑着点点头,并不见怪,自顾自地翻开了账本,一直翻到后,只见上面写着:
卖厚青砖三十五万六千,收银一千五百两,折价布一千五百两,折价粮五百六十两,共计三千五百六十两;
卖薄青砖一十五万三千,收银五百两,折价粮五百二十两,共计一千零二十两;
卖红瓦四十万八千,收银八百两,折价布一千五百两,折价粮一千七百八十两;
归类总计:得银两千八百两,折价布三千两,折价粮两千八百六十两;
总计:得银八千六百六十两。
周仲信看过以后,不置一词,将账本还给孔树春,说道:“这类记账手法,要推广出去。”
孔树春本来是一副气定神闲的样子,闻听此言,不禁诧异地看向周仲信,只能看到了他的侧脸,因为周仲信已经转身离开了。
孔树春心情很复杂啊!现在周家砖窑坊生意火爆,已经是超负荷日夜不停地生产了,这对周家上下来说都是大喜事。唯独对孔树春不是,因为,这跟孔树春没有一点儿关系,这就很尴尬了啊。
在见到周仲信之前,孔树春连夜做出了账本,随后,他被上面的数据震惊了,别人做的太好时,只会衬托自己的无能,他心里越发地忐忑了,所以,他在面对周仲信时,竭力摆出一副无所谓的态度,在周仲信取走账本,让他口头汇报时,他确定周仲信是要嘲讽他了,因为,老夫人不识字,只有她才需要汇报。周仲信就是想从自己嘴里听到这吓人的数据,让自己蒙羞!
于是他敷衍过去了,此时,心里更加的不安了,他料定周仲信会故意慢慢地翻看账本,让他持续受着煎熬,然后,再将数据读出来,故意使自己能够听到,最后,再敲打自己一番,如此有理有据,任他孔树春也挑不出错来。
孔树春已经做好了受辱的准备了!只是,接下来发生的事,完全偏离了孔树春的想象!
周仲信快速地翻动账本,只看了最后的结果,只夸了账本做的好,然后就结束了!急匆匆地离开了砖窑坊!
不!公子还给自己布置了任务,要让砖窑坊里的账房都采用自己的记账方式,而这种记账方式,是自己的儿子发明的!
孔树春不禁想到,老夫人总是念叨公子将来是要做大事的人,做大事需要才华,公子一定是一位有才华的人啊!而自己儿子竟然折服了像公子这样有才华的人,那不是说,自己的儿子比公子还要才华出众,至少也是和公子的才华在一个水平上。
孔树春禁不住乐了,不由得想到:既然家主特意来信让公子暂时管理周家,将来,公子肯定是要继承周家了。要不把儿子推荐给公子,儿子虽然有才华,但也要有伯乐赏识啊!
周仲信来到砖窑坊对面的工地上,望着百余人在挖土平地,热热闹闹,忙忙碌碌的,心中不禁有些欣慰。
这些工人也都是流民,拖家带口的,饥一顿,饱一顿,又无处安身,眼看着就活不下去了,是周叔智托前来买卖的殷川县小地主放出口风,说白沙镇周家准备挖湖,正在招募人手。于是,这一批流民便拖家带口的来了,跟随而来的,还有商贩。
周家对流民进行了筛选,将流民中有健壮劳力的家庭妥善安置了,准许他们在白沙镇外围搭设木棚居住,并提供给他们柴草,另外,周仲信命人在流民区域兴建八间茅房,并严厉警告流民禁止生事。
如果只是这些,却还是不够的,这些流民虽然都带着锅碗瓢盆等,但是一部分可能已经无米下锅了。
也即是,这些人虽然有落脚的地方了,可是还吃不上饭呢!
于是,周家便在流民地带开饭店,售卖粟米,布匹以及典当物品,并准许流民凭借为周家做工的凭证赊账购买粟米,一张凭证抵一斗米,约有一十二斤,抵一家五口五日之粮。
如此,周家才算是安定流民之心,否则,千余流民生乱,周家暂无镇压的手段,那将贻害无穷了!
因为白沙镇为殷川县吸纳了流民,使他们有了生计;又因为白沙镇兴修水利乃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可以作为标榜。陈老县令打开仓廪特赐粟百石,以作奖励!此举,等于坐实了白沙镇收容流民的传言,也犹如火上浇油一般,使得更多的流民涌入白沙镇。
“二哥,你看,按照你的要求,我已经将八块空地平整出来了!而且只花了三日功夫!”周叔智哈哈一笑,来到周仲信身边,向其伸出三根手指,炫耀般地大声说道。
周叔智的确应该自豪,当初遵照二哥的吩咐将流民招来白沙镇,随后,两兄弟明确分工,二哥去负责安置流民,安定人心;他负责兴建兴建砖窑坊,而且,必须在两个月内建成!
当时,周叔智狗屁不通,满口就答应了。他是雷厉风行的作风,立即去找人商量了。
要找就找专业人士,周叔智找到镇里的泥瓦匠,阎启福。
于是,两人在屋里合计了半天,费尽心机地缩短时间,最后得出一个结论:周家要建成八座砖窑坊至少需要三个月!两个月根本不可能完成!
为了增强说服力,阎启福举出例子,说道:“三公子,十年前,家父主持修建旬产三千的大窑时,紧赶慢赶,花费了三月建成;现在我们修建旬产一万的大窑,也才花费三月,这已经是极限了啊!”
两人不禁大眼瞪小眼了,阎启福还要再说,周叔智大手一挥,打断他,说道:“今时非比往日了,既然二哥说两个月能建成,便一定能建成,我当去向二哥请教!”
周叔智风风火火地走了,只留下阎启福摇头叹息,他很不看好周仲信!
然而,周叔智回来后,神秘兮兮地对他说了一通,阎启福仔细琢磨后,觉得勉强可以一试。
周仲信看着三弟得意洋洋的样子,肯定地点点头,随即,又看向跟随三弟而来的中年男子,阎启福。
阎启福是一个有本事的人啊!在建房建窑方面,属于专业人才,在白沙镇享有不错声誉!听说,阎父曾参与修建了周府和砖窑坊。
果然,在这个时代,凡事都是讲究传承的!
周叔智能招来这样的人做参谋,周仲信感觉既惊喜有安心!
“小人给二公子请安!”阎启福恭敬地拱手,小心地说话,仔细地打量着周仲信。
阎启福很好奇周仲信,一部分原因是周仲信干了许多大事情,让人钦佩;另一部分原因,是周叔智总是会对他说起周仲信,将周仲信夸得神乎其神的!
根据自己的分析,阎启福评判周仲信是一个善于变通,又充分自信的人物。这是有依据的!以前,老一辈人都是用土筑窑,因为土壤在所有的材料中保温效果最好了!而周仲信却别开生面,以砖墙支模,在墙与墙之间的空隙中填土夯实,如此的确可以缩短筑墙时间,两月建成砖窑!这是周仲信变通所在。只是,这样得来的三层墙保温效果有保障吗?这样建成的砖窑真的能够烧制青砖吗?阎启福不知道,因为没有前人经验;而周仲信说能!这就是周仲信的充分自信了!
初始,阎启福不禁腹诽道:没有验证的事情,你凭什么说能!就因为你是周仲信!但是,阎启福仔细在心里盘算着,严格来说,在建成砖窑以后,将支模拆除,就又和土窑有何区别呢?周仲信只改了建窑时间,其他的都没有改变!那么,即便保留支模,也应该是多了一层保温层,便是无功也不会无过,所以,这样建窑或许还真能成!
周仲信很欣赏阎启福,因为,阎启福才是整个工地的具体负责人,虽然他并不觉的建窑有什么大不了的,这已经是一项普及的技术了。
周仲信只是想阎启福点头示意,随即,目光又放回了工地上,看着热火朝天的工地,看着他们因自己而得活,周仲信感觉很激动!
阎启福也是激动的,因为他入了周仲信的眼中了。周仲信,那是一个多么厉害的人物啊!全镇人都得听他的才能有活路!这已经是白沙镇公认的了!而自己能被他看在眼中,那岂不是说明自己也已经是一位有本事的人了!
阎启福想想这些,激动地想大笑三声,这大概是他人生最得意的时刻了,胸中充满了无限豪情,不禁想着:我一定要在两月内完成旬产一万的砖窑,方不负自己的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