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往投北海识君郎

第2章 往投北海识君郎

书接上回

既然已经定下了入北海城与孔融谈判的人选,接下来的事情就相对容易多了。田辰和纪冷回家收拾了一些所谓的东西,虽然俩穷小子也没什么可以收拾的。然后,两人便踏上了从此给他们巨大改变的未知前路,同管亥以及近十万流浪百姓一起,向着北海郡进发了。

实际上,田辰本不想趟这摊浑水,但后世信佛的他,只道是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况且这可是近十万人啊。田辰实在不忍这些人命,在自己眼前葬送。

乱世中人,特别是这些背负叛乱之名的穷苦百姓,基本没有什么特别远大的人生目标,他们最想要的,莫过于能够活下去。管亥给他们描绘了一个更好的前途,自然没有什么人反对。况且,入城这么危险的事情,也不是他们中的任何一人去做,而是管亥的乡邻小弟。

这个看起来像是个猎户的年青人,待人处事,言谈举止,却更像是一个读书人。但是他轻易不说话,多数时间都是耐心的在听着大家诉苦,脸上看不出太多的表情,不过却每每能从他的眼神中,看到对众人的怜悯和担忧。

实际上田辰是不知道该和这些百姓谈论什么,毕竟他穿越到现在的时间太短,除了后世的一些对历史的记忆,他也没什么可以同这些人聊的。不过,他与纪冷以及管亥和其手下会经常的沟通。而田辰只用简单的历史知识,就能透彻的解析黄巾起义最终失败的原因,这也让管亥等人心悦诚服,对于田辰也慢慢变得言听计从。

青州北海郡,约等于后世的山东省东营市及潍坊市的一部分。北靠渤海湾,南接琅琊郡,东邻东莱,西连齐都,扼齐鲁中心地带,乃兵家必争之地。如今的北海太守,乃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嫡系子孙孔融,其父乃泰山都尉孔宙。

自从年初讨董联盟解体后,孔融率领本部兵马退回北海,一直从事着安民的工作。作为正统君子的代表人物,孔融对于治下百姓多优容宽待,休养生息。北海郡也成为黄巾之乱后,少有的民生恢复较快的地方。因此地靠海,煮盐业非常发达,故而这里的富庶也是青州一地数得上的。

不过,现在的孔融可不轻松。因为城外来了十万黄巾残余,密密麻麻,数不胜数。虽不曾动武,却也令孔融及城内人心惶惶。

说起来,管亥手下真正能够动用的所谓精锐,也不过数千人,其余皆为滥竽充数的百姓。但是北海一郡满打满算也只有十万人,而北海城内才五万多人,孔融的兵马仅只寥寥三千之数。面对如此多的黄巾贼众,孔融若不害怕,那才怪了呢。

但是,令孔融没想到的是,城外的黄巾似乎没有敌意,反而先使人前来,主动要求招安归顺。这可令孔融有些摸不着头脑了。

此时的孔融正召集手下文武在太守府议事,商量如何对付眼前的困局。

武将多要战,文官多主和,一时间沸沸扬扬,始终没有一个最终决定。

此时,府外有人通报,说有一名大汉求见。孔融听罢,也想重整一下思绪,就命来人觐见。

不多时,一名精壮大汉走入厅堂之中,只见其身高八尺,穿戴盔甲,英气逼人。

只见来人拱手对孔融道,“某乃东莱太史慈,闻北海有难,特奉家母之命前来相助。”

孔融闻之大喜,起身道,“原来是太史子义啊,快快请坐。”

太史慈却并不入席,拱手正色道,“某感府君助母之恩,今来此处相扶,还请府君下令。”

孔融听罢,面色稍缓,沉声道,“吾也为城外黄巾之事,正与众人商议,只是目前尚无定论。”

太史慈朗声道,“若府君信得过,某愿单枪匹马出城求援,待得援兵到此,两下夹击,定能使贼众溃散,北海之围自解。”

孔融摆了摆手道,“子义误会了。如今看城外黄巾,并无敌意,且已派人送信,欲求招安。上天有好生之德,这些黄巾也是大汉子民,吾亦不想多造杀戮。只是他们人数众多,又不知其招安之心是真是假,故而在此商议。”

这时,一直没有说话的主簿王修忽然道,“大人,在下有一想法,不知当讲否。”

孔融连忙道,“叔治有何良策,快快请讲。”

多说两句,王修其人。王修,原名王脩,字:叔治,北海营陵人(今山东昌乐)。三国志记载,修识高柔于弱冠,异王基于幼童,终皆远至,世称其知人。为治,抑强扶弱,明赏罚,百姓称之。王修忠贞,足以矫俗。这个人可是连曹操都认可的正人君子。在袁谭败亡后,所有人都巴不得和袁氏划清界限,但是王修却向曹操说道,受袁氏厚恩,若得收敛谭尸,然后就戮,无所恨。曹操嘉许之。后成为魏国第一任大司农郎中令,位至九卿。可见王修不光德守操行让人敬佩,能力也是一等一的强。

好了,书归正传。

王修起身拱手道,“府君,今黄巾围城,又欲招安,虚实难辨。不妨派人前往伪许之,着其以质入城而谈。若其同意,则可息兵止战,不必生灵涂炭;若其不许,便知彼方心意不诚也。”

孔融想了想道,“却不知,何人敢当此任?”

这时,太史慈拱手道,“若府君信得过在下,某愿前往。”

孔融大喜道,“既如此,本府替北海百姓,多谢子义大恩了。”

太史慈朗声道,“不敢当府君谬赞。在下还有一请,若是黄巾背义,某便直接杀出重围,前往别处求援,不知可否?”

孔融应声道,“若真如此,烦劳子义往平原而去,延请平原令刘备,率兵前来解围。”

太史慈拱手应诺,自去准备了。

话分两头,不说北海城内如何动作,只说城外的黄巾大营。说是大营,其实在田辰这个外行人看来都是漏洞百出,更何况熟读兵书的纪冷了。

此时的纪冷,皱着眉头看着所谓的中军大营,心中不免有些好笑,但是当着管亥的面,还是强忍着没表现出来。但管亥又不傻,早就感觉到了纪冷的不屑,尴尬的道,“连山啊,实不相瞒,某手下这些人,基本都大字不识,更何况研读兵法了。平日里习惯了松松垮垮,要不是有这近十万百姓的声势,别说打仗了,就是打劫都费劲,呵呵。”

纪冷和田辰听了管亥的大实话,终于忍不住笑出了声。为了不让管亥太过没面子,田辰收了笑道,“管大哥,长此以往也不是办法。连山熟通兵事,不如让他来从这些人里重新挑选精壮,另组一军,这样既能保全百姓,也不至于交战时一击即溃。”

管亥听罢大喜,道,“连山若真能如此,善莫大焉。这样,从今日起,练兵行阵之事就交给连山了。某便做一个撒手掌柜,也乐得清闲。”停了一下,忽然想到了什么,又道,“连山放心,这些人若是有不听号令的,尽管来找吾。汝以后大可以吾之名号令全军。”

纪冷听到管亥这么说,心中感动不已。果然,这还是他从小仰慕的那个义薄云天的管亥大哥。纪冷站起身,朝管亥恭恭敬敬的施礼道,“小弟谨遵管大哥号令!”

管亥则扶起纪冷道,“吾等兄弟,哪来这么多的礼节,放手去干吧。”

田辰看着两人,特别是管亥的表现,不觉有些恍然。乱世之中,若欲称霸一方,没有兵是万万不行的。可如今,管亥如此洒脱的就把军权交了出去,不得不让田辰敬佩不已。

说话间,有人来报,言营外有敌将挑战。三人听到这个,全都蒙圈了,难道己方的诚意还不够吗?

管亥有点怒了,大声道,“取某盔甲来,老子要好好教训教训他!”

还是田辰先稳住了情绪,阻拦道,“且慢。”然后转头问传令兵道,“敌方多少人马,领兵大将是谁?”

小兵支支吾吾的道,“只有一人,好像叫什么东莱太,哦对了,还有个史!”

这下纪冷都怒了,这叫啥事啊,P都说不清楚,还传令兵呢。“滚下去!”

小兵吓得忙不迭的跑出了帐篷,差点连鞋都掉了。

田辰也是硬压着火,不过他还是比较理智的,沉声道,“管大哥,咱们还是出去看看吧,别再发生什么误会。”

管亥和纪冷闻言点了点头,三人一起朝着营外走去。

待得三人来到营门,举目而望,只见大约五十步开外,一员大将于马上傲然而坐,一股子气势让三人距离这么远都能感受的到。

管亥和纪冷并不知道这是谁,但田辰却从传令小兵的口中了解了一个大概。他对管亥说道,“管大哥,吾观其人并无恶意,待某上前与之交涉,请诸人稍等。”

管亥和纪冷看着自信的田辰,相顾一看。管亥语重心长的道,“博远且去,万事小心。”

田辰点了点头,继而把腰刀摘下,交予纪冷,然后便轻松的向着对面大将走去。

实际上,这员大将不是旁人,正是东莱太史慈。可他并不知道,由于自身的气势太盛,把个小兵吓得没听清楚自己的话。现在看到一个年青人朝着自己走过来,而且还先解下了武器,说明没有恶意,故而也就放松了戒备之心。

等到年青人来到跟前,只见其容貌一般,并无特点,但双眼却一片清明,并无狡诈之色。

年青人先施礼道,“齐都田辰,见过太史将军。”

太史慈观察了一下田辰,然后下马,朗声道,“某观汝并非黄巾之人,奈何屈身事贼。”

田辰平静的回答道,“不瞒将军,吾从未参与黄巾之事。今只为这些误入歧途的百姓,而求于孔北海,请孔府君可怜这十万百姓,予以收留,吾等并无其他非分之想。”

太史慈闻言,点头道,“吾奉孔北海之命,前来与尔等协商。不知汝可做主否?”

田辰呵呵一笑道,“既如此,在下愿与将军进城,面见太守大人,具体交涉诏安之事。”

太史慈现在对眼前这个年青人忽然有了些好感,因为田辰自始至终没有任何的紧张害怕,反而是坦坦荡荡,轻轻松松。

“好!有胆色。”太史慈朗声道,“既如此,某便在此等汝回去骑马。”

田辰听罢,面色一红,尴尬的道,“小弟,小弟~~不会骑马~”

太史慈闻言,更觉得这个小子可爱了,洒然一笑道,“无妨。某与小兄弟一起步行入城便可。”不是太史慈矫情,不愿意带田辰骑自己的马,只是感觉这孩子恐怕骑上去也会害怕,所以干脆就想和田辰走一段路算了。

无形当中,两人的称呼都发生了改变,只是他们都还没有意识到而已。

田辰不好意思的笑了笑,然后道,“请子义大哥稍待,小弟和他们说一声。”

太史慈点了点头,未曾言语。

田辰这才快步回到管亥和纪冷身旁,把情况一说。虽然管亥还是有些担心,可想了想身后那些可怜的百姓,也就没法阻拦了。不过,管亥还是郑重的道,“博远,这十万百姓的生死,就交予君手中了,若真能如愿,吾当向博远叩首而谢。”

田辰忙不迭的道,“管大哥言重了。小弟自当尽力。”转而又对纪冷道,“连山一定要帮管大哥稳住众人,吾此去快则一个时辰,慢则两个时辰,必定会有结果。事若成,则万般皆好;事若不成,请连山辅佐管大哥尽快离开此地,东进东莱郡,此处远离中原,隔绝诸侯,可保暂时无忧。”

纪冷听罢,郑重的点了点头。

田辰也不再耽搁时间,拿好昨天刚刚统计完成的人口账册,塞到自己那个装祖传铜盒的布包内,这才冲管亥和纪冷一拱手,转身走了。

管亥和纪冷,看着田辰离去的背影,突然产生了一种“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凉感觉。当然,这是田辰感觉不到的。

此时的田辰,已经同太史慈会合,两人肩并肩的朝着北海城走去。路上的二人聊的很是投机,从家乡土产,到时局政治,高谈阔论,各抒己见。作为有着两千年见识的田辰,想忽悠太史慈,简直是易如反掌。特别对于太史慈准备要南下投奔刘繇一事,田辰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使得太史慈对于南下之事,产生了些许的动摇。

就这样,两人边聊边走,不多久便来到了北海城外。

城上的守军,看到太史慈回来,急忙开门,二人没费多少周折,就进了城,直奔太守府而来。

及至太守府门前,太史慈先进去复命,而田辰则在门外忐忑的等待着,心中不禁有些紧张。因为,这孔融算是他穿越而来后,真正遇到的第一个诸侯。虽然田辰很清楚,孔融没有争霸之心,而且不久便归于傀儡的朝廷中,最后落得个被曹操杀害,连骨肉都未曾幸免的悲惨下场。但不代表田辰本人,对于这个孔圣人之后,莫名的敬佩感。

所以,田辰暗暗决定,若是能够投入北海,自己要想办法帮助孔融,至少也让他不会重蹈历史上的覆辙。

不多时,府内有两名卫兵出来,先是搜了田辰的身,然后又把田辰所带的布包仔细检查了一下,再由其中一人拿着,这才让田辰进入了太守府中。

而田辰即将要面对的,则是他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的惊天之事,也从这一刻开始,田辰的生命轨迹被彻底改变了!

此正是:身负十万百姓命,苦寻一方桃园境。本无平乱济世能,只为豪杰真性情!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三国之天下精兵谁最强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军事历史 三国之天下精兵谁最强
上一章下一章

第2章 往投北海识君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