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宫里来人了
这些天,杨小菊便让迪娜待在屋子里别出来,省得碰到上官郡王,她都不在意,上官郡王却依然介意当年的事。
这天,几个男人上门,说要带皇孙回宫。
杨小菊可是巴不得让那拖油瓶走,指着方向道,“我告诉你们,在那个屋子里,快点带走吧。”
几个暗卫抱拳,“多谢公主,我们立刻带皇孙回去复命。”
不一会儿,房间传来尖叫声。
“你胡说,我娘是杨小菊,才不是什么皇上皇后,快滚出去啊,我不去皇宫,娘亲救我。”
这声音,听的杨小菊一阵难受,若真是自己的孩子,她定然不顾一切抢回来,可皇后就这么一个儿子,肯定也很心疼。
足足半个时辰,人还在大喊大叫,杨小菊咬牙,这群暗卫是猪吗,连个小孩都带不走。
忍不住进屋,长宁哭的稀里哗啦,扑倒她怀里,“娘亲救我。”
杨小菊嘴角抽了抽,你别怪我,谁让你是皇帝的儿子,拍了拍他的背,手上最后用力一拍,长宁立刻晕倒。
几个暗卫目瞪口呆,杨小菊无语,“看什么看,不然你们还要在我家闹多久,快回去复命吧,你们若是连个孩子都带不回去,就真要当心自己的脑袋。”
“多谢公主。”几个暗卫抱起长宁,匆匆离去。
杨小菊拍了拍手,纵然有些舍不得,却还是得送走啊,门口的之威咬唇,一脸委屈。
“娘亲,长宁哥哥还会不会回来,我想他。”
“以后你们会见面的,别哭。”杨小菊赶紧蹲下身子安慰小男孩。
宝馨撇了撇嘴,手里拿着鞭子用力一抽,“哭什么哭,男子汉大丈夫,真没出息。”
吓得之威咬紧双唇,委屈的不敢出声,杨小菊无奈。
“宝馨,不可以吓弟弟,知道吗?”
“没出息,之轩就从来不会被吓哭,长宁还闹着跟我学鞭子呢。”
头顶一道黑线,摸着之威的头道,“你不用跟他们学,看看哥哥,安静的读书,做个美男子不也挺好的。”好半天才把他哄好。
杨小菊心心念念的贺通,终于在两个多月后归来,冰棺里躺着飘飘如仙的男子,幸好天气不热,否则不等到达,冰已经化了。
只有贺通一个人?
“老先生呢,怎么没跟你一起来?”
看着杨小菊,道,“老先生去世了,老夫人病故后,他也跟随去了,不过他知道咱们总有一天会去找他,便留下自己的本命蛊,也说了方法。”
在山谷也待了那么一段时间,说没感情也不可能,杨小菊惋惜,更羡慕老先生之间的感情,一个离世,绝不苟活,擦了擦眼角。
“先将王大哥放进屋子里,我们在看怎么解决。”
原来老先生所说的办法,就是将本命蛊下在迪娜身上,然后划破两人手心,伤口贴合,两个人将会一同入睡。
两只蛊都会转移到迪娜身上,而她必须在梦里,让王承思喝下他的血才行。
可是两只蛊转移到她体内……杨小菊皱眉看向迪娜。
“我早知道是这样,你们不用担心,希望王妃记得答应我的事。”迪娜无所谓的说道,只是目光殷切的看向杨小菊。
虽说是一条人命,可王承思对自己来说,更为重要,咬牙点头。
月明星稀,迪娜看了一眼床上的男人,眉目如画,不染凡尘。
倘若有来生,她也希望能遇到这样的男子。
划破手掌心,看着殷红的血迹留下,冲杨小菊点了点头,杨小菊皱眉,将那只蛊倒在她胳膊上,一开始蛊虫还在排斥。
直到两人手掌贴合,蛊虫才钻进她身体,迪娜也轻轻闭上双眸。
杨小菊咬唇,冲下人们道,“守着这个屋子,任何人不得靠近。”
体内,本命蛊找到那只蛊虫,却隔着一个大大的水泡,想上前却不能靠近,只能徘徊在水泡之外。
迪娜睁开双眼,发现自己在青山绿水的一个山村,她皱眉向前走去。
远远的看见一个男人,衣炔飘飘,坐在草庐旁,琴声悠扬,就像梦中仙人。
确定他就是自己要找的人,王承思,她咳嗽两声,晕倒在门前。
“姑娘,你怎么了?”王承思赶紧将她扶起来,替她把脉,发现并无要害,便留她休息。
他一离开,迪娜起身,打量着草庐,里面全是药材,看来这个男人懂医术,会弹琴,是个人才。
她假装失忆,留在草庐。
发现这个男人沉默寡言,每天做的事就是采药,弹琴,然后就是站在门口发呆,说是发呆,更像等人。
“先生,你是在等人吗?”忍不住发问。
王承思皱了皱眉头,“我不知道,脑海中总是有一种执念,那就是在这等待,也不知道究竟等些什么。”
“那你还记得杨小菊这个名字吗?”
“杨小菊……”王承思呢喃,好熟悉的感觉,可是不记得了,摇了摇头。
失落的迪娜无奈,自己该怎么做才好。
“先生,外面有人求医。”
王承思擦了擦手,道,“晓得了。”
来人是个老者,脸色发白,舌头发紫,全身抽搐,王承思搭脉,惊得后退两步,不敢相信。
“瘟疫……是瘟疫。”
来人都惊恐的后退两步,怎么会出现瘟疫这种病,流传范围广,速度快,来不及多想,连忙道,“大家注意,从现在开始,如果发现类似病人,全都送来这边。”
“健康的人进来戴口罩,不许在这边停留,我在这里为病人诊治。”
百姓们纷纷散去,迪娜不理解,“公子,你这是做什么,你可知道,一个不小心自己也会被传染的。”
王承思想到什么,推她到更远点,道,“姑娘,这里是几两盘缠,你拿着离开吧,这些事本就与你无关。”
“你把我当什么人,这些我不要,也不会离开。”迪娜将银子塞回去给他,一本正经。
“你以为就你一个人是救世主,我告诉你,我也可以为百姓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