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静,一时之间袁绍营帐之内落针可闻。
谁都没有想到一直装弱的邓芝竟然在一瞬之间转变的如此强硬,强硬到没有一丝回还的余地。
现在天下局势已经明朗。
刘表一家独大,天下大半已归其手,所以邓芝有这样强硬的资本。
可然纵然强如刘表,现在也陷入了瓶颈之期。
如今的刘表想要再次扩张,无非只有三条路可走。
其一,由汉中北上,进攻关中刘协。
先不说萧关之雄,亦不说祁山之险。就单说关中乃大汉龙兴之地,刘协亦经营日久来说,纵然刘表倾全力来攻,也不见得能拿下。
此路不可取。
其二便是由宛城北上,先取豫州,再下司隶。
如此,西可兵压函谷,三面围困关中。北可直逼河东,进而威逼并州。
这种想法很好,可豫州,司隶二州可谓是赤地千里,百里无人。刘表即便有心经营,奈何此二州在刘协,曹操的夹击之下,二人怎会给刘表这个机会?
此路亦不可取。
其三,沿江北上,进攻徐州曹操。
这一路的难度比之进攻关中还要大。
毕竟单单一个曹仁便将整个徐州防线经营的滴水不漏,更何况如今曹操已经率领主力大军驻扎徐州。
所以刘表虽然看起来风光无限,实则憋屈的很。
故而听闻刘表使者前来,袁绍众谋士虽然一时错愕,可想通此理之后便也就明了了。
他刘表想要更进一步,就只能等待北方有变。
而曹操救下刘表重围之下的吕布,已向天下表明了态度,他曹操已经归顺了朝廷。
所以刘表只能与袁绍结盟,这是刘表唯一的契机,但又何尝不是袁绍的机会?
袁绍可能本人还不自知,可自从曹操救援吕布之后袁绍的处境就变的异常微妙,这一点辛评可谓是心知肚明。
在辛评看来,如果刘表不派使者前来,那摆在袁绍面前的只有两条路。
一是像曹操一样归顺朝廷。
曹操救援吕布算是纳了投名状,而袁绍灭了刘备也算是大功一件。再加上袁家在士族之中的地位,袁绍定能位列三公。
第二条路便是攻取幽州,全力发展,与刘协争雄。
可袁绍势力虽强,但即便拿下了幽州也不见得能在刘协与曹操的夹攻之下取胜。
虽然北方大战,刘表绝不会坐视不理。可远水解不了近渴,袁绍仍旧难逃败亡一途。
可辛评也知道,与其让袁绍归顺朝廷,袁绍宁可选择战死。
所以,与刘表结盟已经是势在必行。
可既然要结盟,那就要将利益最大化。出言恐吓,不过是为了之后的讨价还价。
可邓芝的强硬,出乎辛评的意料。
不过郭图一叫,邓芝便停下脚步,显然这事儿还有的谈。
可之前自己话说的太满,不便再开口,只得目视审配,审配知其意,开口道。
“主公,邓先生虽然是刘表使者,可却是话糙理不糙。恕某直言,汉室无道,连出昏君。当今陛下更是离经叛道,比之先帝犹有过之。主公切不可愚忠啊!”
“正南兄说的不错,汉失其鹿,天下共逐,主公雄才大略,世人敬仰,何不做那逐鹿之人,伸大义于天下,还世人以太平?”
“这……?”
袁绍自然知道辛评话说的太满,这是审配与逢纪为自己准备的台阶。可还是故作沉吟,毕竟姿态要做足。
于是在群臣的“再三”请求之下,“终于”下定了“决心。”
同意刘表所请,愿意与刘表结盟。
“邓兄,某方才言语偏激,还望邓兄不要放在心上。”
“辛兄一片为主之心,某岂会怪之?”
“邓兄真是雅量,某敬佩之至。不过某还有一言,实在不吐不快。”
“岂敢岂敢,辛兄严重了。辛兄有话,但讲无妨。”
“那某就不客气了,你主楚王既然愿与我主共治天下,那为何是以秦岭淮河为界,而不是划江而治呢?你我皆知,大江刚好将我国之领土一分为二,既然是共治,还是公平一点的好,邓兄你说呢?”
“辛兄此言未免有失偏颇。世人皆知,如今不管是经济还是人口皆以北方为重。江南之地地广人稀,若以长江为界,则我主是有地无人。既然辛兄也说要公平,那以秦岭淮河为界才算是公平。辛兄你说呢?”
既然是平分天下,平分的当然不仅仅是土地,邓芝一番话又说的辛评哑口无言。
“邓兄未免言过其实了,如今北方常年战乱,经济早已大不如前。反而江南之地相对安定,北方之民大多南逃,并且江南水稻一年两熟,粮足而钱富,江南早已今非昔比,划江而治,正和其理。”
“审兄未免言过其实,中原战乱,难民或北上冀州,或西入关中,南下者不过十之一二。审兄所说水稻一年两熟,可江南之地多山川湖泊,可耕之地少的可怜,怎能比得上中原沃野千里?实不相瞒,我江南现在粮食都已经捉襟见肘,我主想要以秦岭淮河为界,无非就是看上了江淮平原,想以江淮之沃野,以弥补我江南粮食之不足。望袁公能怜惜我江南之民,忍痛割爱,在下代江南之民谢过袁公了!”
说罢直接行跪拜之礼,搞的袁绍都不好意思回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