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金盾担道义 铁笔塑警魂
金盾担道义铁笔塑警魂
——《杨远新文集》序一
陈美兰
记得十多年前,在武汉大学作家班毕业不久的杨远新将他即将出版的《中国刑警在边关》的纪实文学书稿送到我面前,希望我为它写篇序言,我开始曾以不熟悉公安领域生活为由,婉言推搪,但在他的一再坚持下,也许是师生之情的驱使,我也就悉尊从命了。及至读完全部书稿,竟然产生一种按奈不住的写作冲动,写出了题为《你为我打开了一个庄严而神奇的世界》的序言,表达我读了他的作品后的特殊感受。没想到事隔十多年后的今天,他突然又给我寄来他的作品,这次可不是一本了,而是整整17卷的一套《杨远新文集》,仍然是希望我再为它写篇序言。面对这套沉甸甸的巨著,我是既兴奋又惊讶,真没想到,这位一直奋战在公安战线的一级警长,在如此繁忙的工作之余会创作出如此丰硕的成果,固然,其中个别长篇是与他那位同样是作家的妻子陈双娥合著,但整套文集的完成,是需要多强的决心和毅力,多么坚定的文学责任感!想到这点,我也就欣然命笔。
这套文集汇集了杨远新创作的多方面成果,有长篇侦探小说、中篇侦探小说、有侦探纪实文学、侦探报告文学,还有儿童长篇侦探小说以及散文、诗词、曲艺、戏剧等等,涉及到文学创作的多种样式,而其中最突出、最集中的内容就是反映公安战线刑警们为社会的安宁与种种邪恶势力作斗争的故事。我不可能全部读完他那一千多万字的所有作品,就我所选取其中部份篇章的阅读中,很自然引起我对这方面题材创作的一些联想。
这些年,中国社会的变革是飞速的,也是全方位的。经济大潮的汹涌,激发起人们巨大的创造力、求新力,一切都日新月异,一切都在奋力向前。而历史大潮的涌动,也必然会激荡起一些污泥浊水,社会实践已经证明,今天社会出现的恶性事件不知要比十多二十年前多出多少倍,而且往往不仅出现在“边关”,几乎遍布在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绑架、贩毒、诈骗、凶杀、抢劫、拐卖、贪污腐化、黑恶势力横行……各种案件频频惊现。这种社会现象,无疑给公安战线带来极复杂、极险恶的环境,自然也会给反映这一生活领域的文学创作带来许多新的课题。
面对这样复杂的社会现象,作为一名作家,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视点来把握生活?是被这些驳杂的现象所迷惑,是津津乐道地从那些污浊中去猎奇?是以“还原生活原生态”为借口,不分青红皂白、不分正义与邪恶,有意渲染恐怖、残忍、血腥以刺激读者?是以玩赏的姿态把读者带进混沌的迷宫模糊了价值判断?可以说,在当今文学创作、尤其是公安文学创作中,这些对作家来说是一个稍不小心就容易掉进去的陷阱。我觉得杨远新是清醒的,就他所处的工作环境,他所熟知、甚至是所亲历的案例恐怕难以尽数,但他却能避开那些“陷阱”去落笔,更多是从刑警们进行破案的曲折、艰辛、历尽风险中去切入故事,在追踪、周旋、较量过程中逐一展开案情的复杂、犯罪人的狡狯、险恶与残忍。这使他的创作即使触及最阴暗、最恐怖的素材,但作品始终保持明亮的底色和激越的基调。
杨远新这些年的新作,相当清晰地反映了我国公安战线对敌斗争的新变化,刑警们活动的舞台,已经不局限于中国的大陆,而且还涉足到港、澳、台几个地域,甚至跨越国界,与国际刑警联手办案。鲜明地突出了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和我国刑警在国际反犯罪活动中的积极作用。在这种大舞台上,杨远新为我们刻画了一批刑警的新人形象,他(她)们中许多担任了国际刑警组织地区联络官的职责,不仅勇闯险滩,临危不惧,既具有高智能、高技艺,又胸怀开阔,敢于担当,对国际环境的安全具有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这些新人形象出现在我国公安文学中,确实使人眼睛一亮,是很值得赞赏的。
现在我们常会感叹,生活中出现的一些突发事件,情节的奇特、恶性的严重,破案过程的曲折、漫长,往往超乎了人们的想象。今天人们经常可以在各种媒体看到了这方面的许多令人惊怵的报道,读者们这种直接的新闻接受状况,对有关题材的文学创作来说无疑是一个严重的挑战,考验着作家的想象力和文学驾驭力。从杨远新的创作来说,我觉得他很自觉的有所应对。固然,他在掌握这条战线上的各方面素材是相当丰富的,但在他创作有关侦破题材小说时,并不完全依赖他这种得天独厚的优势去“照搬”生活,并不忽略作品应具的文学素质。在情节的构建上的舒张跌宕,悬念设置的巧妙叠加,故事叙述的回环倒错,都有着比较精心的设置,给人以“陌生化”的感觉。特别是对人物的心理描写上投下更多笔墨,从而超越了那些平面式的新闻报道,在险恶环境中的心理展露,对刻画人物的个性,对揭示不同人物精神的亮点或心灵的卑污,往往给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在杨远新这套17卷文集中还有两卷是“儿童侦探小说”,这特别引起我的兴趣。里面所收的长、中、短篇,均是以少年儿童为主角,这些少年儿童形象与当年文学作品中那些“高大全”的少年英雄有所不同,作者写他们的生龙活虎、天真好奇又充满稚气,写他们在发现案情时的似懂非懂,但陷于窘境时却能急中生智,也写这些孩子们之间常有的龃龉、斗气,但在共同遇险时却能立即不计前嫌共同对敌……也许有些制敌行动的描写有点超常,但作者对儿童的心理动机和不同个性的把握还是令人信服的,我想这些作品让孩子们读了不仅能增强爱憎分明意识、自我防卫的智慧,而且有着很自然的亲切感。
如果说,这套17卷文集的大部分卷什是以刑警侦破故事为内容,充满着烟硝,充满着险恶的较量,而在文集的诗词、散文、报告文学卷中,尽管并非全属上乘之作,却是散发着作者对养育自己的家乡的一种眷恋柔情,对自己家乡山山水水的赞美,洞庭湖、春柳湖、沅江水、沧浪水、武陵山、金牛山、太子庙、鸭子港、老渡口、何婆桥……都注入了他的深情,显示出这位公安战士型作家精神境界的另一面。也许正是源于对乡土、对父老乡亲的深沉热爱,才更懂得那些不顾个人安危、为百姓的生活安宁而日夜奋战的公安战士们的美丽心灵,才会如此执着地笔耕,在各种色泽驳杂的背景中充分展现他们的英姿。
作家的心灵、气质与他的创作对象血脉相通,也许正是杨远新创作的优势,也使这套17卷《杨远新文集》显得更加富有生命力度。
2015年11月于珞珈山居
(作者系著名学者、文艺理论家、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茅盾文学奖一、二届评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