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我与施雁冰

第124章 我与施雁冰

第一次见到施雁冰是1974年1月5日,在上海市延安西路1538号,上海人民出版社少年儿童文艺编辑室的一间小会议室里。她接待郭味农同志率领的湖南文艺创作考察团。我是其中的一员。听她介绍情况,简直是一种享受,既不摆专家派头,也没有官员腔调,字字句句,如行云流水,把如何培养青年作者,如何扶植重点题材的经验,生动地传递给我们。我一边听,一边记,她说的所有内容我都一字不漏,内心充满了获得感。当她说到我省有一位青年作家的长篇小说从来稿中被发现,立即被电邀到上海,由老作家辅导修改,很快出版发行的例子时,我们都感到惊讶不已。也就是这个时候,在我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一定要把自己的长篇小说投寄给她,争取她的帮助。

第二次见到施雁冰是1976年4月8日,还是在上海市延安西路1538号,上海人民出版社少年儿童文艺编辑室的一间小会议室里。她给我和曹一心(曹逸兴)老师谈《春柳湖》的意见。前后两次与施雁冰见面,中间相距两年多,但情感上是密不可分的。《春柳湖》上卷第一稿完成,我就坚持投寄施雁冰。曹一心老师支持了我的意见,同时也寄了一份给同属上海人民出版社的文艺编辑室。很快,文艺编辑室来函邀请我俩赴上海修改定稿。我高兴的同时,对未能收到施雁冰的回复感到几分失望。就在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位李姓负责人主持的编辑与作者见面会上,令我得到了一条满意的消息:你们寄给施雁冰同志的《春柳湖》她认真地看了。虽然由文艺室主抓,但她仍然可以帮助你们。约个时间,听听她的意见。当我们见到施雁冰时,她的意见早已写在了两页纸上。谈完,过了下班时间,她带我俩坐上公交车,一直送到瑞金路450号。

后来,我只要创作了新的作品,就会投寄给施雁冰。她还是及时回复。

杨远新同志:

月初寄来的报告文学早收到,因我身体不好,在家养病,所以贵稿上星期才见到。由于稿件较短,转《少年文艺》去了。他们会给你去信的。你一直关心儿童文学,使我们十分高兴。希望这次南岳之行,进一步得到创作的丰收。致以

敬礼!

施雁冰

正如施雁冰所言,《少年文艺》收到她转的稿件,给我来信了。

杨远新同志:

由施雁冰同志转来的《小水鱼出生的故事》收到。稿件题材是好的,但文章只是写了游洪涛人工孵水鱼的过程,对人物精神面貌的描绘比较少,结构也嫌松散。稿件不用了,现寄还。

谢谢你的支持。此致,

敬礼!

少年文艺信件专用章

8.3

我不仅自己向施雁冰投稿,还把我爱人创作的儿童诗也投寄给她。我每去一信,必然会得到她的回复,而且回复得很及时,很认真。

杨远新同志:

来信收到。陈双娥同志的诗已读,觉得写得活泼,但孩子不易理解,故未用,请转告。最近有何新作?曹逸兴同志好吗?握手!

施雁冰

2.20

由此可见,施雁冰心里总是惦记着她曾经辅导过的作者。我一次又一次地向她投稿,尽管都被退回,但我不灰心丧气,因为她的回信总是给我指出了努力提高的方向。终于有一天,我创作的儿童小说《捉鱼》登上了施雁冰主编的《少年文艺》,并被《儿童小说选刊》选登,并获得常德地区首届文艺创作一等奖。从此,我的儿童文学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这与施雁冰对我的帮助和辅导是分不开的。。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警心探秘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警心探秘
上一章下一章

第124章 我与施雁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