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5 章

第 65 章

第四十九章募捐

第二天下学后,骆铖和卓羽辰、还有魏杨青便帮云吟收拾东西,直接搬去了骆府。

第三天开始,每日下学后骆铖都会去藏书阁翻看苍耳郡近百年来的方志记载,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让他在几十本方志游记中找到了历史上与此次大雪极为相似情况的记录。

其实骆铖想看的是近三百年左右的方志,因为那样查证出来的结论会更加的准确一些,也更能推算出一些时间或天气的规律来。但奈何天晟朝也才建立不过三十多年,很多的记载都随着朝代更迭时的战乱而被损毁不全了。

所以现在仅存的这百年内的方志,都已经算是前人们努力的最大化结果了。

因此此时他能查询到的这段时间里,找出共有两次与现在差不多相似情况的雪灾记录——一次是在五十九年之前,一次则就是原身记忆里的十三年前。

两次灾难都同样是先有冬季的雪灾,紧跟着第二年就是旱灾,无一例外。

因此骆铖便更加的确信了自己的判断,拿着从书院借来的十几本方志野史,以及自己根据记载中的天气和周边自然情况变化的对比做出的相关笔记就去府衙找知府陈赐去了。

陈赐听完他的述说,又看了他做了标记的方志野史和推断笔记后,心内大骇!良久之后才倏然起身,向骆铖深深一揖。

“骆生高义!本府代苍耳郡之所有百姓们,谢过救命之恩!”

骆铖没料到他会有如此举动,当即心中也是一惊,侧身回礼,道:

“大人过誉,此乃学生本分。”

天下,乃天下人的天下,因此身为天下人,帮助天下人,自是本分,无可邀功。

之后,陈赐便留下了骆铖带来的所有书籍和笔记,派同知去安排人员查阅官府的府志,打算一起做个补充参考。同时表示骆铖带来的哪些书籍用完后,都会替他完好无损的送还于书院去的。

十一月底,在经过了官府府志和书院方志的比对后,陈赐和同知大人也基本可以肯定,这次的大雪不同寻常。于是当即就派人八百里加急,将此事上报给了皇上。

其中在上报的奏折中,还特意提到了骆铖的功劳。

腊月初一,陈赐在还没有得到朝廷回复的情况下,毅然决定向全郡发出告示:

——“澹雅书院”学子、‘骆家村’秀才骆铖发现了当前天气变化与百年内的两次大灾极为相似,遂提醒全郡百姓,尽快储备各类生活物资,做好抗击雪灾和来年旱灾的准备。

腊月初二,陈赐联合苍耳郡守城将军——谷晋锋一起发出调令,调遣苍耳郡管辖区的各地守城驻军,帮助各地衙门做好城内安防事物,以及严查在灾难面前发难财的奸佞商户们。

腊月初三,陈赐下达第三道命令——命郡府和下属各县衙都召集当地的豪门乡绅,望其主动捐钱捐物,为全郡百姓尽一份绵薄心力!并亲写拜帖,将府城有头脸身份的一些人和一些有钱有余的商户们全都请到了府衙,商量如何帮助全郡百姓度过这两个难熬的难关。

不出所料,所有人都不愿意,个个哭穷的想尽了办法推辞。

陈赐痛心疾首,气的将案几上的一摞摞公文都扫了下去,眼眶泛红双唇颤抖的看着底下的这一群状似唯唯诺诺、实则自私自利的国之蠹虫,无奈的闭起了双眼。

就在他想实在不行就用军队强行逼着这些人拿出一些钱粮之时,差役来报,骆铖求见!

今天他请的这些人都是在苍耳郡有着很深的根基,且家底丰厚的大户,因此像骆铖这样刚冒出头不过一年多时间的‘新人’,则是都在考虑到他们自身的能力也有限的原因下,而全都没有邀请的。

所以此时骆铖的突然到访,别说是那群各怀心思的豪门乡绅了,就是陈赐自己都有点儿纳闷。

不过他也明白,骆铖虽然年轻,但却绝非是那种没有眼力见还瞎捣乱的愣头青,因此此时突然求见,想来应该是真有什么事情急禀的。

于是陈赐微微的摆了摆手,让差役将人领了进来。

进门后的骆铖向陈赐和众人施了一礼后,便直入正题:

“学生今日前来,是也想为苍耳郡的百姓们尽一份绵薄之力的。”

他抬眸,看了一眼那些豪门乡绅后,直视向陈赐,继续说道:

“学生虽只有两家小店和两个糖厂,拿不出来太多的东西,但却也可以出力一二。因此学生决定——捐纹银五千两,以及向“澹雅书院”和府城其余的学堂、私塾里的所有贫寒学子们捐助伙食和棉服、棉被、木炭等物,希望可以对他们有所帮助。”不然,那些因为灾祸而越发吃不起饭的学子们,如果真的被迫回家了,那下场就只能是自己连同家人都更加的不能确定能不能度过这个难关的了。

陈赐听后大为感动,紧紧的捏住骆铖的肩膀,瞳仁震颤的看着他,好一会儿后才颤着声音表示,他发现灾祸并及时上报这一举动就已经是救了整个苍耳郡的百姓了,实不需要再做这么多的。

但骆铖表示这些目前还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无妨。

最后,陈赐一锤定音,接受他捐的五千两纹银和对“澹雅书院”贫寒学子们的帮扶,但其他一些小的学坊和私塾的问题,则就让官府和其他人来一起解决。若到时候还有所缺的话,再请他帮忙。

他说“其他人”三个字时,眼神鹰厉的看向了在场的那些富豪乡绅们,语气加重,意味明显。而那些人也在听到他说的话后才知道,眼前的这个年轻人,就是告示上说的那个推算出灾难降临的秀才。

顿时都感到有所汗颜,在陈赐的目光中一个个的全都垂下了脑袋。

而骆铖闻言后却是感念陈赐的为民之心,于是又主动的接下了照顾善堂孤寡老人的重任。

陈赐是彻底的被他的品性折服,对他又是抱拳深深一揖。

骆铖再次还了礼。

就在此时,季劭聪和卓羽辰、还有魏杨青三人也都气喘吁吁的赶到了,指着骆铖谴责他不够哥们儿,这种做好事留名的事情竟然也不叫着自己。

骆铖看到几人后,神色舒缓哑然一笑,应下了他们假意的怪罪。

几人正说着时,就又进来了一位大喘粗气、二十几岁身材有点儿微胖的男子,踉踉跄跄的走到了陈赐的面前,瞪了一眼看到他后就藏到了卓羽辰身后的魏杨青一眼,躬身行礼道:

“草民魏杨成,见过知府大人。”

“魏生是刚回来么?”陈赐虚扶起对方,有点儿疑惑的问道。

因为昨日他决定邀请富豪乡绅时,第一个下拜帖的就是魏家。

魏家从魏杨青的爷爷开始算起,直到此时面前的这个魏杨成,三代都是朝廷的皇商,魏杨青的父亲魏栋更是现任的苍耳郡商会的会长。可惜拜帖送出去不久,下人就来报说魏栋和魏杨成都在几日前离开了苍耳郡,去下属的一些商铺考察去了,不知归期,所以陈赐才有此一问。

“正是。”魏杨成慢慢的平缓着喘息,回道,“家父有事还没有回来,草民也是刚刚赶到,听小弟说大人今日要为苍耳郡的百姓们募捐,因此便匆匆的赶了过来。”说罢,便从袖子里掏出了一叠千两的银票:

“草民及草民的家人,愿意为苍耳郡的百姓们捐助两万两纹银,一千套棉服和棉被。纹银草民现已带来,棉服和被子还请大人容我五天,五天之后,定将送到。”

陈赐一听激动的都有点儿不敢相信:

“魏生此话当真?”

“当真。”魏杨成郑重点头。

“好!”陈赐高兴的重重拍了一把他的肩膀,感慨道,“难怪你魏家能三代皇商,如此心胸气魄,焉能不比他人强啊!”

骆铖在一旁看着魏杨成被拍的有点儿想呲牙又不敢的样子,顿时觉得自己的肩膀也酸疼了一下——这个知府大人,好像每次一高兴就喜欢拍别人的肩膀,也不知道的他一个文人是怎么练的那么大力气的,拍的生疼。

其余富豪乡绅们一看魏家都如此做派后,当即也不敢再在心里计较自己的那点小九九,纷纷表示自己也是可以为百姓们出一份力的——毕竟县官不如现管,知府的官虽然大,但只要他们没有犯事,那也就并不能拿他们怎么样(当然,敢这样想的前提是上官是个好官,不然一样有的是办法弄他们)。可商会会长不一样,三教九流、各路商队、上至官员下至乞丐的各色人脉关系等等,都不是他们所能轻易得罪的起的。

因此,魏杨成都代表魏栋这个会长表明态度了,他们还哪敢再有什么心思?

于是这场募捐,府衙共收了三十五万两纹银、一千斤粮食、一千斤麦种、一千斤炭火、以及七千件的棉服和棉被等。

其中,季劭聪和卓羽辰都除了纹银各捐助了五千两之外,还给所有书院、学坊和私塾的先生和贫寒学子们都捐赠了手炉,并每个宿舍再配一个大的火盆和木炭,防止学子们冻伤。

还有城内的叫花子和拾荒者们,也都二十五岁以下身体健全的汉子们全都送去京城,交给他们的家人让其送到兵营里当兵去。超过二十五岁的汉子和一些女子麟儿们,则都收容到魏家在城外的两个宅子里,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给他们一个自食其力赚取食物衣物和安身地方的机会。剩下一些老人们,则都安置到善堂里,由骆铖这边负责。

所以,在募捐结束后,陈赐便郑重的向大家承诺,等灾情过去之后,府衙便会在城北城隍庙的门外竖一块‘怀恩碑’,上面会刻上所有在灾难降临之时无偿帮助过百姓之人的名字和其善举,世世代代都受后人所敬仰。

古人重名,更重传承,因此当陈赐把这个决定告知大家后,众人才真正的对此次募捐心甘情愿了起来,齐齐躬身感激道:

“多谢大人!”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穿越之吾心归处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穿越之吾心归处
上一章下一章

第 65 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