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掀动巨山
长孙无忌的迹要从太宗先帝说起。
长孙无忌在十几岁的时候就认识了太宗皇帝,那时先祖李渊还是太原的地方长官,太原太守。那时是隋朝,隋炀帝荒淫无比,国家连年征战,又大兴土木,不断地征用民夫,搜刮民脂民膏。一时,各地不断有老百姓起义造反,各路群豪纷纷起事。这隋炀帝非但不收敛,反而变本加厉,征集了几十万的百姓开凿运河,还在各地大造奢华无比的行宫。
当时,留守太原的先祖李渊,具有一定的实力,他见天下群雄纷纷起事,也想拉起大旗,开创一番事业,可是又有点犹豫,怕失败了怎么办。李渊先祖的二儿子就是太宗皇帝李世民,这太宗皇帝是先祖几个儿子中最有智谋的,同时又很有胆略,他见天下大乱,就积极联络各方英雄豪杰,同时也积极募兵,壮大自己的力量。长孙无忌是他先前几年就认识的,这个时候联系更多了,长孙无忌见这个李家二儿子很有雄才大略,就和他结成拜把兄弟,并且还把妹妹介绍给他。没想到后来这位长孙妹妹当真成了太宗皇帝的妻子,并且是一对好夫妻。以后在不断地战争岁月里,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而长孙无忌也就成了太宗先帝智库里一重要的一员。
长孙无忌在人才济济的太宗帝集团里,不算很突出,但太宗帝却非常信任这位小舅子。而在一件关键事情上,更是让太宗先帝对这位小舅子信任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这是在决定太宗先帝命运的玄武门事变中。先祖李渊有四个儿子,大儿子李建成,二儿子就是太宗帝李世民,三儿子李元吉,四儿子李元霸,不过这李元霸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去世了。当唐朝建立的时候,先祖李渊立大儿子李建成为太子,可是二儿子李世民军功实在太大,又是雄才大略,掌握着兵权。太子李建成觉得自己的太子地位不保,很是担心,于是就想方设法除掉这位二弟。在一次宴会上,李世民喝下他的毒酒呕吐不止,可是也许太宗帝命不该绝,后来竟然没有死。又有一次,李建成与李元吉埋伏下几百个刀斧手,想趁太宗帝到来时,乱刀砍死。可是那次鬼死神差,李建成竟然没敢下命令,眼睁睁地看着太宗帝离开了。
此后,太子李建成与太宗帝的斗争更激烈了,有一次,突厥侵犯唐边境,需要派军队上前线,本来应该是太宗帝带兵去打,可是这一次太子李建成却建议让李元吉带兵,目的当然是想削弱太宗帝的兵权,并且把他的部队给支离开,李建成和李元吉还设计在等太宗帝与他们送别的时候把太宗帝杀死。
事情到了最危急的时候,是主动出击还是被动挨打,太宗帝一时还下不了决心,因为要让他对自己的两位亲兄弟下手,他还是觉得太残忍。可是此时不是你死就是我亡,长孙无忌坚决支持主动出击,要太宗先帝不要犹豫,再犹豫就要失去战机。后来,在众多部下的力荐下,太宗帝终于决定在玄武门截杀太子李建成与三弟李元吉。在这一决定太宗帝生死存亡的时刻,长孙无忌表现得很英勇,他在玄武门亲自杀了李建成,并且阻拦住了李建成的卫队的进攻,成了这一战中最大的功臣。
正因为如此,太宗先帝更加信任这位小舅子,他的能力虽不是最高,可是地位一直是众多群星中最高的,太宗先帝一直视他为心腹。
今天,长孙无忌在朝上炫耀,也不是没有道理,他确实是太宗先帝眼里最红的红人,并且,他还是太宗先帝钦命的四位顾命大臣中的位,他的地位的确无人能比。
可是他今天这样在李治面前炫耀,这种做法就对了吗?!
错了!他之前做的一些事就已经让李治对他有戒心,现在又伤害了李治的自尊心!把自己说得那么高,那么李治又是什么呢?
我看到李治坐在龙椅上,脸上有一丝丝的不快的表情。
显然这又激了李治的逆反心理,以及增强了他要摆脱朝中大臣控制的决心。
朝堂是一个讨论政治的地方,但要注意讨论的分寸!
而我与李治讨论政治的地方,大多是在床上,即经常所说的枕边风。
我经常和李治在床上讨论政治,这段时间我们就经常讨论到他的舅舅的问题。我们已经基本达成了一个默契,那就是要削弱长孙无忌的势力。
但李治他宅心仁厚,对于亲舅舅,他还是于心不忍,他再三强调,最多也只能削弱长孙无忌的官职,切不可对他和他的家人动手。李治他真是太仁慈了!
政治其实也是一个战场,仁慈往往会给自己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当年,太宗先帝仁德满天下,可是他在与另两个兄弟的斗争中可曾仁慈过?
我们都在寻找对付长孙无忌的机会。
对付这样的大臣,这样的权贵,一定要稳、准、狠,丝毫不给对方反抗的时间与机会。而且必须给他戴一顶很大的帽子才行。
在我登上皇后位置的四个月后,李治收到一位大臣的密报,准确的讲就是收到一封举报信。
举报人是御史大夫李奉节,举报的对象是他的顶头上司监察御史李巢与兵部侍郎韦季方。举报的内容是两人谋反,在信中举了许多证据,还说这两人是不满皇后被废,联手王皇后的舅舅柳爽,准备在五月份的一天举兵。信中说的有鼻子有眼,有根有据。
此封信很有价值!而且说得很有条理,李巢与韦季方本来就是王皇后的人,两人要谋反也不是没有可能,当然我更相信这位李奉节是因为与他的上司结下什么梁子,想陷害李巢,自己取而代之。不过,这个我不管,现在有人举报王皇后残存的势力,正好可以把王皇后的残余势力铲除干净。
本来谋反这事可以说大说小,只要有一点依据就可以小事化大,有时根本就是捕风捉影,甚至是莫须有,就象一句话所说的,‘欲加之罪,何患无词。’关键是在于办案的人,你有多大能耐,能挖出多少的‘证据’,能牵出多少人,如果把这案子扩大化,查到长孙无忌身上也未尝不可。
这个案子一定要派得力的人去办。我向李治建议,叫许敬宗来办这个案子,还有另一位他的战友许茂宗一同来办这个案子。
公元656年,许敬宗开始审理这个案子,他果然在韦季方与李巢的家里搜出了不少谋反的证据,韦季方是兵部侍郎,在他的家里搜出了大量的兵器,还有他与一些将领的密信,而李巢又有人说他经常诅咒当今的皇后,说皇后活不到明年,这不是想谋反又是什么?
许敬宗搜集了大量的证据,经过了几天几夜的审理,监察御史李巢受不了严刑拷打,终于招供,签字画押。而另一个兵部侍郎韦季方虽然年龄不小了,可却是硬骨头,说死也不招供,刚开始审时便用头去撞墙,要以死抗争,弄得许敬宗一时也无可奈何,可这许敬宗毕竟是许敬宗,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把韦季方的家人抓来,说只要他招供,便可对他的家人从轻处理,韦季方看到自己的女儿、儿子,一下子受不了了,于是也招供了。几天后,许敬宗把自己的审理成果交给我过目。
果然,这许敬宗不是吃素的,几份材料非常具体,证据确凿,但是从头至尾没有看到对长孙无忌有多少威胁的地方,看来,这份结果我还不是很满意。
我对许敬宗说道:“这两人只是小麻雀,更重要的是要查长孙无忌谋反的证据,一定要无论如何查到长孙无忌谋反的证据。”
这可为难了许敬宗,皇帝的舅舅怎么会谋反呢?他是当今朝中第一大臣,如何捏造他谋反呢?
当然,这不是一件容易办到的事,可是越是这样,越是能考验他办案的能力。而且一切最好是秘密地进行,要打他个措手不及!
当然,这一切还是要从这两个人身上入手,需要这两人的代词。还有一个,就是要从诸遂良身上做文章,朝中的人都知道,诸遂良可是长孙无忌的死党,一直是长孙无忌政治主张的代言人,如今诸遂良被贬并且死在了外面,他会无动于衷?我把这些想法都指示给了许敬宗,并且他要快刀斩乱麻,不能走漏风声。
仅仅两天后,许敬宗便有了那两人的供词,上面还有两人的画押,当我看到两个前几天还是谈笑风生的大臣,此时已变成了奄奄一息,形**暗。
“这事一定先要跟皇上说,先要征得皇上的同意。”我对许敬宗说道。
其实,我知道李治也是想铲除长孙无忌的势力的,但他毕竟是长孙无忌的外甥,矛盾犹豫肯定会有的。说不定到关键的时候会下不了决心。
“注意,你一定要把事态描绘得严重一些,要快马加鞭,趁热打铁,要促使皇上下决心,一旦得到皇上的同意,要立即要执行,把长孙无忌贬到外地去,等皇上回心转意就麻烦了。”我对许敬宗说道。
这是我继与王皇后一战之后最重要的一次斗争,非同小可,我一定要做到万无一失,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