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含糊不“得”

3.含糊不“得”

说话本应准确、清楚。但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许多话是具有模糊性的。因为现实生活中有些话不必要、也不便于说得太实太死。

王元泽是宋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儿子,在他刚几岁时,有一个客人把一头樟和一头鹿放一个笼子里,问王元泽哪一头是樟,哪一头是鹿。王元泽回答说:“樟旁边的那头是鹿,鹿旁边的那头是樟。”王元泽的回答固然没有错。但是,王的回答是含糊其辞的,因为他没有确切地指明哪头是樟,哪头是鹿。然而妙也就妙在这“含糊其词”上,王光泽如果老老实实地回答“不知道”,那就显示不出他的聪颖和机智,也不可能引起客人对他的才华的赞赏了。

一个财主晚年得子,不胜高兴。生日那天,大家都来祝贺。财主问客人说:“这孩子将来怎么样?”客人甲说;“这孩子将来能当大官!”财主大喜,给了赏钱。财主又问第二个客人说:“这个孩子将来怎么样?”客人乙说:“这个孩子将来要发大财!”财主又赏了钱。财主又问第三个客人说:“这个孩子将来怎么样?”客人丙说:“这个孩子将来要死的。”财主气极了,把他打了一顿。说假话的得钱,说真话的挨打。既不愿说假话,又不愿挨打,怎么办?只好说:“啊呀,哈哈,啊哈,这孩子,哈哈……。”

法国著名的革命家、空想共产主义者弗朗斯瓦·诺埃尔·巴贝夫,1797年在凡多姆高等法院法庭上受审时辩护说:“当我第一次受审时,我曾隆重地提出保证,我要伟大地、庄严地来维护我们的事业,这样,我才对得起法国的真诚朋友,我才对得起自己。我一定会践守我的诺言……

“自由的精神,我是多么感激你!因为你使我处于比所有其他的人更为自由的地位。我所以是更为自由,正是因为我身上背着铁链。我所要完成的任务是多么美好!我所维护的事业是多么崇高!它只许我说出真理——这也正是我要的。即使我的内心感觉没有对我指点出真理,这项事业会迫使我说纯粹的真理。正是因为我身上背着铁链,我在无数被压迫者和受难者之前有发表自由意见的优先权。……

“我们虽然关在回笼里,并受残酷的折磨,但只要我们还能得到那崇高的事业的支持,我们便有责任公开宣布我们所热爱的真理……”

巴贝夫就这样在法庭宣扬了革命理想,这种充满战斗激情的语言,说明雄辩的力量首先来自无私无畏的胆略。

美德和豪迈气概永远不会死亡。挺直你的腰,即使暴风雨来得再猛!

秘方点拔:做事情讲求效率,漫无目的的言谈注定不会被人欣赏,不要做画蛇添足的事,也不要过份模糊其辞。。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不得不知的成功小原则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不得不知的成功小原则
上一章下一章

3.含糊不“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