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改革
不过当时正处于文化动荡阶段,关于改革的问题还没有统一结论。
即使所有人都知道那一阶段迟早会到,但是当它真正来临的时候,人们还是没有做好准备。
改还是不改,中心的几位权威各持己见,据说经过七天七夜的激烈讨论后也没有得出结果。
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但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实践是要遭到怀疑与抵制的,没有任何一所学校愿意合作,除了端校长,他主张“技术改革”。
端旭年轻时就是名满天下的教育家,当时他古稀之年,是一所学校的校长,虽然年迈,但他在教育界的伟大成就有目共睹。即便如此,他的主张也没有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反而,大批大批的人说他是老糊涂,只是出来作秀。
甚至连外国教育界都在看笑话。
改革需要资金,年老的端校长根本拿不出来足够的钱,他求助中心,但中心也不愿意花钱换风险。
逐步的更新远比彻底的改革来的让人放心。
就这样,端旭背着老糊涂的骂名度过了晚年余生,不过令人敬佩的是,他从来没有放弃任何一点改革的希望,他在他的学校里开展一系列活动,说是新思想也好说是洗脑也罢,但至少他这种改革的理念传给了下一辈人。
有人抵制他,说他这种在学校里开展的活动,是滥用权利给学生洗脑。不过这种抵制很快就被压下去了,也没有人再提起这件事。
风波似乎平静,但是人们忘了,改革永不停息。
在端旭死后近百年里,陆续出了十几位足以媲美他的教育家,他们都主张改革,本来的平衡变成一边倒的局面。
改革的观点已经在这些年里逐步渗透到每家每户,原本摇摆不定的人们看清了改革的面貌,他们深信改革能带来更好的发展。
这一次改革派的举旗成功地引领了时代风向。
改革是一次长久的换血,即使是教育上的改革,有伤口也是在所难免的。
不过这次好在质疑的人少了很多,中心也愿意试一试。
改革逐渐从中心辐射出去,最终形成了现在的局面。
十几年过去,不断的翻新换代,一些地方已经有了彻底的新面貌,不过传统的教育也有保留,比如我们阳泉一中。
“近代教育史就讲到这里”,我听历史老师这么说。这节课随着老师这句话结束,我终于回过神来。
这节历史课算是我听的最认真的课了,以前从来没有这样端端正正地听课。
我看万青听得那么认真,问道:“万青,你原来的学校有改革吗?”
“没,我也只是听过,好像是咱们这几个省被归入传统教育省区所以不改革。”
“哦,原来是这样啊。”
这时广播响了说:“各班班长来3001开会。”
我没想走,因为我班都是代理班长去,说实话就是跑腿的。
“代理班长请假了,该你上场了大班长,快去快去。”李临走过来催我。
“张路又罢工了?他怎么回事这几天,旷课可是要被罚的。”张路就是代理班长,可是最近几天他都没来学校上课,也不知道出了什么问题。
“你说张路是不是出了什么事啊?”我问道。
“别管那么多了,先去开会吧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