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万丈红尘两流连 [末章]

第四十七章 万丈红尘两流连 [末章]

皇后自圣旨念完之后就如入了魔喃喃自语,听了皇甫浩的这番话,如甘露浇心立时清醒过来,向皇甫洛道:“洛儿……”

皇甫洛似是知道她要说什么,高声向皇甫浩问道:“五弟,父皇现在怎样了?”

皇甫浩古怪的笑了笑:“父皇因思念先后,病入膏肓,已驾崩了。”

坐骑上的两人闻言都是一震,心瑶见皇甫浩句句都是挑拨离间之语,便向皇甫凌和皇甫洛微微摇了摇头。

皇甫洛驱马上前,皇甫浩立即拾了剑挡在皇后面前,皇甫洛却只是望向心瑶,轻轻问了一句:“我可以信你吗?”

话语中隐藏的无助让心瑶心底涩然,她静静望着他的双眼:“三哥,你不需要信我,你只要相信你自己,就像我相信你一样。”

皇甫洛心口大痛,这句话他等了多久?已不记得了,如今却要他以江山的代价来换取,她是为自己好,他知道,她是最了解自己的人,他也清楚,既然如此,他又怎能让她失望?

皇甫洛俊目深瞳之中涌上一层湿意,带点甜蜜又心酸的微笑,哑着声音一连道了三个好字,跳下马转过身向宫城内外的将士大声喊道:“皇上的旨意你们都听见了,还不参拜太子殿下!”说罢率先向乘风背上的皇甫凌跪了下去:“太子千岁千岁千千岁!”字字如锤,匝地有声!这一跪,便是社稷,便是天下!

其余人等忙随之跪叩,山呼千岁。只有皇后和皇甫浩一边的人愣在那里,皇后怒喊道:“你疯了?!”

皇甫凌冷眼直视皇甫浩:“浩王谋逆篡位,其罪当诛,能生擒此子,官晋三阶!”

皇甫浩终于露出绝望后的疯狂,用刀横在心瑶颈前,歇斯底里的嘶喊:“谁敢过来,我就杀了她!”

皇后突然哈哈大笑起来,前俯后仰,捶胸顿足的大笑。皇甫浩先是一愣,继而怒气如焚,探手就是一巴掌煽在皇后脸上,登时横起五条血痕“不许笑!”

皇后敛了声,抹去嘴角的血丝,眼也不眨,只是盯着皇甫浩,眼神似在可怜一只落了水无力挣扎的狗,“我笑你跳梁可笑!”

皇甫浩恼愤道:“住口!”

皇后理了理袖摆,端正了高贵的姿仪,像是给众妃嫔训话一般,向皇甫浩道:“当年本宫,珍妃和安美人一起进宫,封为青衣。我三人义结金兰,情同姐妹。后来本宫先孕,珍妃稍晚两月有孕,只有安美人不受皇上宠幸,所以一直没喜。洛儿三个月的时候,敬淑皇后免去我和珍妃的晨见之礼,并命安美人随住栖华苑,以为可以相互照应,谁知就在本宫诞下洛儿后两日,珍妃早产了。浩王爷,你想知道原因吗?”

皇甫浩咬了牙,恨恨道:“不是你怕母妃诞下皇子,使人弄了鬼么?”

皇后不以为忤,淡淡一笑:“是安美人告诉你的吧?”又紧接着道:“那你知道安美人后来向本宫痛哭求饶是为何?她养你二十载却还只是个美人是为何?皇上从来不踏入栖华苑一步是为何?”

皇甫浩一双眼似要在皇后身上剜出洞来:“人都不在了,你自然能在这里信口雌黄!”

皇后接着道:“先太子不为皇上所喜,众姐妹都在打算着能诞下龙儿,将来不定可取而代之,但偏偏珍妃又比本宫晚了两个月,于是就和安美人定计害本宫,怎奈本宫防得滴水不漏,下不了手,于是就用药给催生,天意弄人,不但陪上了自己性命,你也还是比洛儿晚了两日。”

皇甫浩痛苦的大叫一声:“你撒谎!”说着举起剑就往皇后身上砍去。众人大惊,皇甫凌和皇甫洛持剑冲了过来,宫门前又是一场混战,刀光剑影,血溅赑屃。

心瑶早就看皇甫浩神色有异,在他举剑那一刻冲过去推了他一把,剑偏了三分,将皇后一条左臂齐肩削下,痛得她立时昏了过去。皇甫浩重心不稳,跌下石阶,撞在自己剑上,命丧当场!叛军见主帅已毙,斗志立泄,一场叛变很快平息。

那天夜里,下了入冬以来第一场雪,片片如鹅毛,第二日清晨,尹天城已是积雪如玉,深没靴统,所有的一切都湮埋在那层白缎之下,干干凈凈。

轩帝醒来时,已是神智模糊,亲疏不辨。按祖例,太子皇甫凌监国,洛王皇甫洛辅政,漠北与西域的对峙嘎然而止,原来这只不过是皇甫凌与皇甫洛定下的计谋,让皇甫浩自己现形而已。

十一月,乙酉,西域诸国,突厥来朝觐见,入贡,共修万世之好。

乙亥,帝崩,入明昭陵,谥睿安神武皇帝,庙号成宗。

十二月,壬戌,群臣拥太子登极,太子以孝,固辞。

次年春,一月,丁亥,大将军纪无风返京述职,拒旨不婚,降为骁骑,罚俸三年。

二月,戊午,突厥木延都一统塞北,其地东自辽海,西至西海万里,南自沙漠以北,北至北海六千里,皆属,称可汗。

庚辰,木延都可汗入朝,乞婚,公主皇甫蓝雨适之,嫁奁十里,五千风云骑送至汗庭,是为可敦。

丁未,太子病,避于闾阖,诸事易洛王。

三月,辛巳,太子凌并太子妃遁迹于宫,寻向未果,时言其蓄为也。

四月,乙卯,百官拥洛王登大位,祀天地于宗庙,称恒帝,改元靖宁,大赦。

江南宏镇,位于楚江边上,清丽秀美。时值春晖灼灼之期,柳换新装,群岚流翠,处处燕呢莺戏,一派暖色怡人。从那桃花飞絮的小径上缓缓驰来两骑,浅草没马蹄,花香饶蔻鼻,看马上那一对人儿,也未穿丝着锦,也未画眉描眼,却不似凡尘俗士,一驱一纵间仙姿清华,双双淡笑而来。

但听得那女子道:“你留给三哥的信函写的什么话?”

那男子含笑道:“天下两分,社稷归你,江山随我。”

女子浅浅而笑:“那大师兄给你的锦囊里装的是什么?”男子嘴角噙笑:“一座城。”女子嗔他一眼:“净哄我。”男子唇边笑容更深:“流连城。”

女子讶然:“就是前朝的开国宝藏?”男子点点头:“不过已经不重要了。”

女子问:“为什么?”男子答道:“因为开启宝藏钥匙早就不知遗落何方了。”

女子又问:“还要钥匙么?”男子轻叹一声:“怎么这么多问题?”

女子微微仰了下巴,侧开脸:“不说算了。”

男子探头看了看她,笑道:“还要不要听啊?”见她仍是不理,便自顾道:“钥匙就是用凉玉和翠金熔炼成的一柄小剑,千锤不碎,能负万斤,没见过,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那女子哎呀一声,喜色满面,从怀中掏出一个东西:“是不是像这样的?”那也是一柄短剑,长不过五寸,薄只三分,剑身似玉非玉,反类琉璃,横在她如雪的手指上,如捧了一块灵润的翠色水晶,光流影动,煞是好看。

那男子见了,亦哎呀一声,懊恼的一拍额头:“我把锦囊给三哥了。”

两人相视一眼,放声大笑,那样开心,似是全天下的幸福都握在自己手中一样。

“二哥,不如我们就去找这流连城吧,踏遍九洲我就不信找不到它。”

“万一在大漠里呢?”

“也可能在南海。”

“怎么会那么远?”

“不信啊,我们来打个赌如何?”

“好,你说赌什么?”

……

《天朝史•;;本纪六•;;恒帝》:上性聪达,精识鉴,偃武推文,肃内治,修民纪,废三公,设六部,置考历,以恤寒门之材。上曰:去奢从俭,亲践法度,为臣之本也。故群臣激浊扬清,厉精求治,上常勤而抚之。元年,九洲唯南疆外,皆大稔,行不赍粮,取于道。二年,税减三成,举世称颂。三年,风调雨顺,国富民安,上感天佑,封禅于綦山,人称“靖宁盛世”——

全文完

皇后自圣旨念完之后就如入了魔喃喃自语,听了皇甫浩的这番话,如甘露浇心立时清醒过来,向皇甫洛道:“洛儿……”

皇甫洛似是知道她要说什么,高声向皇甫浩问道:“五弟,父皇现在怎样了?”

皇甫浩古怪的笑了笑:“父皇因思念先后,病入膏肓,已驾崩了。”

坐骑上的两人闻言都是一震,心瑶见皇甫浩句句都是挑拨离间之语,便向皇甫凌和皇甫洛微微摇了摇头。

皇甫洛驱马上前,皇甫浩立即拾了剑挡在皇后面前,皇甫洛却只是望向心瑶,轻轻问了一句:“我可以信你吗?”

话语中隐藏的无助让心瑶心底涩然,她静静望着他的双眼:“三哥,你不需要信我,你只要相信你自己,就像我相信你一样。”

皇甫洛心口大痛,这句话他等了多久?已不记得了,如今却要他以江山的代价来换取,她是为自己好,他知道,她是最了解自己的人,他也清楚,既然如此,他又怎能让她失望?

皇甫洛俊目深瞳之中涌上一层湿意,带点甜蜜又心酸的微笑,哑着声音一连道了三个好字,跳下马转过身向宫城内外的将士大声喊道:“皇上的旨意你们都听见了,还不参拜太子殿下!”说罢率先向乘风背上的皇甫凌跪了下去:“太子千岁千岁千千岁!”字字如锤,匝地有声!这一跪,便是社稷,便是天下!

其余人等忙随之跪叩,山呼千岁。只有皇后和皇甫浩一边的人愣在那里,皇后怒喊道:“你疯了?!”

皇甫凌冷眼直视皇甫浩:“浩王谋逆篡位,其罪当诛,能生擒此子,官晋三阶!”

皇甫浩终于露出绝望后的疯狂,用刀横在心瑶颈前,歇斯底里的嘶喊:“谁敢过来,我就杀了她!”

皇后突然哈哈大笑起来,前俯后仰,捶胸顿足的大笑。皇甫浩先是一愣,继而怒气如焚,探手就是一巴掌煽在皇后脸上,登时横起五条血痕“不许笑!”

皇后敛了声,抹去嘴角的血丝,眼也不眨,只是盯着皇甫浩,眼神似在可怜一只落了水无力挣扎的狗,“我笑你跳梁可笑!”

皇甫浩恼愤道:“住口!”

皇后理了理袖摆,端正了高贵的姿仪,像是给众妃嫔训话一般,向皇甫浩道:“当年本宫,珍妃和安美人一起进宫,封为青衣。我三人义结金兰,情同姐妹。后来本宫先孕,珍妃稍晚两月有孕,只有安美人不受皇上宠幸,所以一直没喜。洛儿三个月的时候,敬淑皇后免去我和珍妃的晨见之礼,并命安美人随住栖华苑,以为可以相互照应,谁知就在本宫诞下洛儿后两日,珍妃早产了。浩王爷,你想知道原因吗?”

皇甫浩咬了牙,恨恨道:“不是你怕母妃诞下皇子,使人弄了鬼么?”

皇后不以为忤,淡淡一笑:“是安美人告诉你的吧?”又紧接着道:“那你知道安美人后来向本宫痛哭求饶是为何?她养你二十载却还只是个美人是为何?皇上从来不踏入栖华苑一步是为何?”

皇甫浩一双眼似要在皇后身上剜出洞来:“人都不在了,你自然能在这里信口雌黄!”

皇后接着道:“先太子不为皇上所喜,众姐妹都在打算着能诞下龙儿,将来不定可取而代之,但偏偏珍妃又比本宫晚了两个月,于是就和安美人定计害本宫,怎奈本宫防得滴水不漏,下不了手,于是就用药给催生,天意弄人,不但陪上了自己性命,你也还是比洛儿晚了两日。”

皇甫浩痛苦的大叫一声:“你撒谎!”说着举起剑就往皇后身上砍去。众人大惊,皇甫凌和皇甫洛持剑冲了过来,宫门前又是一场混战,刀光剑影,血溅赑屃。

心瑶早就看皇甫浩神色有异,在他举剑那一刻冲过去推了他一把,剑偏了三分,将皇后一条左臂齐肩削下,痛得她立时昏了过去。皇甫浩重心不稳,跌下石阶,撞在自己剑上,命丧当场!叛军见主帅已毙,斗志立泄,一场叛变很快平息。

那天夜里,下了入冬以来第一场雪,片片如鹅毛,第二日清晨,尹天城已是积雪如玉,深没靴统,所有的一切都湮埋在那层白缎之下,干干凈凈。

轩帝醒来时,已是神智模糊,亲疏不辨。按祖例,太子皇甫凌监国,洛王皇甫洛辅政,漠北与西域的对峙嘎然而止,原来这只不过是皇甫凌与皇甫洛定下的计谋,让皇甫浩自己现形而已。

十一月,乙酉,西域诸国,突厥来朝觐见,入贡,共修万世之好。

乙亥,帝崩,入明昭陵,谥睿安神武皇帝,庙号成宗。

十二月,壬戌,群臣拥太子登极,太子以孝,固辞。

次年春,一月,丁亥,大将军纪无风返京述职,拒旨不婚,降为骁骑,罚俸三年。

二月,戊午,突厥木延都一统塞北,其地东自辽海,西至西海万里,南自沙漠以北,北至北海六千里,皆属,称可汗。

庚辰,木延都可汗入朝,乞婚,公主皇甫蓝雨适之,嫁奁十里,五千风云骑送至汗庭,是为可敦。

丁未,太子病,避于闾阖,诸事易洛王。

三月,辛巳,太子凌并太子妃遁迹于宫,寻向未果,时言其蓄为也。

四月,乙卯,百官拥洛王登大位,祀天地于宗庙,称恒帝,改元靖宁,大赦。

江南宏镇,位于楚江边上,清丽秀美。时值春晖灼灼之期,柳换新装,群岚流翠,处处燕呢莺戏,一派暖色怡人。从那桃花飞絮的小径上缓缓驰来两骑,浅草没马蹄,花香饶蔻鼻,看马上那一对人儿,也未穿丝着锦,也未画眉描眼,却不似凡尘俗士,一驱一纵间仙姿清华,双双淡笑而来。

但听得那女子道:“你留给三哥的信函写的什么话?”

那男子含笑道:“天下两分,社稷归你,江山随我。”

女子浅浅而笑:“那大师兄给你的锦囊里装的是什么?”男子嘴角噙笑:“一座城。”女子嗔他一眼:“净哄我。”男子唇边笑容更深:“流连城。”

女子讶然:“就是前朝的开国宝藏?”男子点点头:“不过已经不重要了。”

女子问:“为什么?”男子答道:“因为开启宝藏钥匙早就不知遗落何方了。”

女子又问:“还要钥匙么?”男子轻叹一声:“怎么这么多问题?”

女子微微仰了下巴,侧开脸:“不说算了。”

男子探头看了看她,笑道:“还要不要听啊?”见她仍是不理,便自顾道:“钥匙就是用凉玉和翠金熔炼成的一柄小剑,千锤不碎,能负万斤,没见过,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那女子哎呀一声,喜色满面,从怀中掏出一个东西:“是不是像这样的?”那也是一柄短剑,长不过五寸,薄只三分,剑身似玉非玉,反类琉璃,横在她如雪的手指上,如捧了一块灵润的翠色水晶,光流影动,煞是好看。

那男子见了,亦哎呀一声,懊恼的一拍额头:“我把锦囊给三哥了。”

两人相视一眼,放声大笑,那样开心,似是全天下的幸福都握在自己手中一样。

“二哥,不如我们就去找这流连城吧,踏遍九洲我就不信找不到它。”

“万一在大漠里呢?”

“也可能在南海。”

“怎么会那么远?”

“不信啊,我们来打个赌如何?”

“好,你说赌什么?”

……

《天朝史•;;本纪六•;;恒帝》:上性聪达,精识鉴,偃武推文,肃内治,修民纪,废三公,设六部,置考历,以恤寒门之材。上曰:去奢从俭,亲践法度,为臣之本也。故群臣激浊扬清,厉精求治,上常勤而抚之。元年,九洲唯南疆外,皆大稔,行不赍粮,取于道。二年,税减三成,举世称颂。三年,风调雨顺,国富民安,上感天佑,封禅于綦山,人称“靖宁盛世”——

全文完

皇后自圣旨念完之后就如入了魔喃喃自语,听了皇甫浩的这番话,如甘露浇心立时清醒过来,向皇甫洛道:“洛儿……”

皇甫洛似是知道她要说什么,高声向皇甫浩问道:“五弟,父皇现在怎样了?”

皇甫浩古怪的笑了笑:“父皇因思念先后,病入膏肓,已驾崩了。”

坐骑上的两人闻言都是一震,心瑶见皇甫浩句句都是挑拨离间之语,便向皇甫凌和皇甫洛微微摇了摇头。

皇甫洛驱马上前,皇甫浩立即拾了剑挡在皇后面前,皇甫洛却只是望向心瑶,轻轻问了一句:“我可以信你吗?”

话语中隐藏的无助让心瑶心底涩然,她静静望着他的双眼:“三哥,你不需要信我,你只要相信你自己,就像我相信你一样。”

皇甫洛心口大痛,这句话他等了多久?已不记得了,如今却要他以江山的代价来换取,她是为自己好,他知道,她是最了解自己的人,他也清楚,既然如此,他又怎能让她失望?

皇甫洛俊目深瞳之中涌上一层湿意,带点甜蜜又心酸的微笑,哑着声音一连道了三个好字,跳下马转过身向宫城内外的将士大声喊道:“皇上的旨意你们都听见了,还不参拜太子殿下!”说罢率先向乘风背上的皇甫凌跪了下去:“太子千岁千岁千千岁!”字字如锤,匝地有声!这一跪,便是社稷,便是天下!

其余人等忙随之跪叩,山呼千岁。只有皇后和皇甫浩一边的人愣在那里,皇后怒喊道:“你疯了?!”

皇甫凌冷眼直视皇甫浩:“浩王谋逆篡位,其罪当诛,能生擒此子,官晋三阶!”

皇甫浩终于露出绝望后的疯狂,用刀横在心瑶颈前,歇斯底里的嘶喊:“谁敢过来,我就杀了她!”

皇后突然哈哈大笑起来,前俯后仰,捶胸顿足的大笑。皇甫浩先是一愣,继而怒气如焚,探手就是一巴掌煽在皇后脸上,登时横起五条血痕“不许笑!”

皇后敛了声,抹去嘴角的血丝,眼也不眨,只是盯着皇甫浩,眼神似在可怜一只落了水无力挣扎的狗,“我笑你跳梁可笑!”

皇甫浩恼愤道:“住口!”

皇后理了理袖摆,端正了高贵的姿仪,像是给众妃嫔训话一般,向皇甫浩道:“当年本宫,珍妃和安美人一起进宫,封为青衣。我三人义结金兰,情同姐妹。后来本宫先孕,珍妃稍晚两月有孕,只有安美人不受皇上宠幸,所以一直没喜。洛儿三个月的时候,敬淑皇后免去我和珍妃的晨见之礼,并命安美人随住栖华苑,以为可以相互照应,谁知就在本宫诞下洛儿后两日,珍妃早产了。浩王爷,你想知道原因吗?”

皇甫浩咬了牙,恨恨道:“不是你怕母妃诞下皇子,使人弄了鬼么?”

皇后不以为忤,淡淡一笑:“是安美人告诉你的吧?”又紧接着道:“那你知道安美人后来向本宫痛哭求饶是为何?她养你二十载却还只是个美人是为何?皇上从来不踏入栖华苑一步是为何?”

皇甫浩一双眼似要在皇后身上剜出洞来:“人都不在了,你自然能在这里信口雌黄!”

皇后接着道:“先太子不为皇上所喜,众姐妹都在打算着能诞下龙儿,将来不定可取而代之,但偏偏珍妃又比本宫晚了两个月,于是就和安美人定计害本宫,怎奈本宫防得滴水不漏,下不了手,于是就用药给催生,天意弄人,不但陪上了自己性命,你也还是比洛儿晚了两日。”

皇甫浩痛苦的大叫一声:“你撒谎!”说着举起剑就往皇后身上砍去。众人大惊,皇甫凌和皇甫洛持剑冲了过来,宫门前又是一场混战,刀光剑影,血溅赑屃。

心瑶早就看皇甫浩神色有异,在他举剑那一刻冲过去推了他一把,剑偏了三分,将皇后一条左臂齐肩削下,痛得她立时昏了过去。皇甫浩重心不稳,跌下石阶,撞在自己剑上,命丧当场!叛军见主帅已毙,斗志立泄,一场叛变很快平息。

那天夜里,下了入冬以来第一场雪,片片如鹅毛,第二日清晨,尹天城已是积雪如玉,深没靴统,所有的一切都湮埋在那层白缎之下,干干凈凈。

轩帝醒来时,已是神智模糊,亲疏不辨。按祖例,太子皇甫凌监国,洛王皇甫洛辅政,漠北与西域的对峙嘎然而止,原来这只不过是皇甫凌与皇甫洛定下的计谋,让皇甫浩自己现形而已。

十一月,乙酉,西域诸国,突厥来朝觐见,入贡,共修万世之好。

乙亥,帝崩,入明昭陵,谥睿安神武皇帝,庙号成宗。

十二月,壬戌,群臣拥太子登极,太子以孝,固辞。

次年春,一月,丁亥,大将军纪无风返京述职,拒旨不婚,降为骁骑,罚俸三年。

二月,戊午,突厥木延都一统塞北,其地东自辽海,西至西海万里,南自沙漠以北,北至北海六千里,皆属,称可汗。

庚辰,木延都可汗入朝,乞婚,公主皇甫蓝雨适之,嫁奁十里,五千风云骑送至汗庭,是为可敦。

丁未,太子病,避于闾阖,诸事易洛王。

三月,辛巳,太子凌并太子妃遁迹于宫,寻向未果,时言其蓄为也。

四月,乙卯,百官拥洛王登大位,祀天地于宗庙,称恒帝,改元靖宁,大赦。

江南宏镇,位于楚江边上,清丽秀美。时值春晖灼灼之期,柳换新装,群岚流翠,处处燕呢莺戏,一派暖色怡人。从那桃花飞絮的小径上缓缓驰来两骑,浅草没马蹄,花香饶蔻鼻,看马上那一对人儿,也未穿丝着锦,也未画眉描眼,却不似凡尘俗士,一驱一纵间仙姿清华,双双淡笑而来。

但听得那女子道:“你留给三哥的信函写的什么话?”

那男子含笑道:“天下两分,社稷归你,江山随我。”

女子浅浅而笑:“那大师兄给你的锦囊里装的是什么?”男子嘴角噙笑:“一座城。”女子嗔他一眼:“净哄我。”男子唇边笑容更深:“流连城。”

女子讶然:“就是前朝的开国宝藏?”男子点点头:“不过已经不重要了。”

女子问:“为什么?”男子答道:“因为开启宝藏钥匙早就不知遗落何方了。”

女子又问:“还要钥匙么?”男子轻叹一声:“怎么这么多问题?”

女子微微仰了下巴,侧开脸:“不说算了。”

男子探头看了看她,笑道:“还要不要听啊?”见她仍是不理,便自顾道:“钥匙就是用凉玉和翠金熔炼成的一柄小剑,千锤不碎,能负万斤,没见过,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那女子哎呀一声,喜色满面,从怀中掏出一个东西:“是不是像这样的?”那也是一柄短剑,长不过五寸,薄只三分,剑身似玉非玉,反类琉璃,横在她如雪的手指上,如捧了一块灵润的翠色水晶,光流影动,煞是好看。

那男子见了,亦哎呀一声,懊恼的一拍额头:“我把锦囊给三哥了。”

两人相视一眼,放声大笑,那样开心,似是全天下的幸福都握在自己手中一样。

“二哥,不如我们就去找这流连城吧,踏遍九洲我就不信找不到它。”

“万一在大漠里呢?”

“也可能在南海。”

“怎么会那么远?”

“不信啊,我们来打个赌如何?”

“好,你说赌什么?”

……

《天朝史•;;本纪六•;;恒帝》:上性聪达,精识鉴,偃武推文,肃内治,修民纪,废三公,设六部,置考历,以恤寒门之材。上曰:去奢从俭,亲践法度,为臣之本也。故群臣激浊扬清,厉精求治,上常勤而抚之。元年,九洲唯南疆外,皆大稔,行不赍粮,取于道。二年,税减三成,举世称颂。三年,风调雨顺,国富民安,上感天佑,封禅于綦山,人称“靖宁盛世”——

全文完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流连纪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流连纪
上一章下一章

第四十七章 万丈红尘两流连 [末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