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关于自我

第二十五章 关于自我

这是付刚在一个半月康复中每天都要经过的思考,也许每天就这么几个话题,不断地再重复思考,或许还有其它的问题也思考了。一遍一遍磨炼自我的内心,幸好他也想不起来昨天想什么,干脆不去想,一切可能重头开始。

这就是付刚说得享受过程,享受自己步行时候思考的过程,一些问题不断与自我论述,有可能会改变答案,那代表他否定了之前的答案。有的答案一直没变,那就是加深对此问题的认知。

思考不是拍着脑袋,想一出是一出,要不断磨练,不断尝试问自己的内心,内心给出答案,最终做到我要怎么看。

从以前学到的知识为基础,不断展开对自我的询问。这些答案只针对自我,与别人无关。

别人也可以问自我,也可以给出答案,不同俩人的答案没有完全相同的,这才显示出每个人都有独特的自我。

你找到了自我,有自我的态度,有自我看世界的角度,虽然思考方式也不过是肯定与否定之间那点事。

为什么老子说有无,佛陀讲色空,儒家叫格物致知,西方哲学却是否定之否定呢?

付刚想过,本质就是肯定与否定之间你得到的。

有、色、否定之否定代表肯定,无、空、否定代表否定。这些人也都是在肯定与否定之间去寻找自己的答案,即使答案千差万别,他们都有自我,都试着用自己的眼睛去看这个世界。他们看到了世界,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付刚想到这里,有时候忍住冲动,他想看老爸得出了什么答案。只是老爸的手机并不在身上,他需要时间来询问自己,我到底怎么想,怎么看。

从付刚的角度延展问题,孔子比老子要更明白这个问题,起码在付刚看来是这样的。

之前也曾说过,关于道家一个说法:我懂了,我不一定说。因为你不是我,你怎么会懂我说了什么,那样还不如不说。

老子的败笔在于写了本道德经,他懂了自己,他说了自己,却给后辈造成极大的困扰。后世多少人想理解道德经,他们却没有想过,只有老子会懂老子,他们又怎么可以真正懂老子呢?

后世人鼓吹老子,以为自己懂老子。他们不知道,他们如何会懂老子,也不过是在老子描述虚幻的基础上再自己架起一个虚幻的桥梁,只能是深度虚幻了。

他们架起的虚幻桥梁不是老子的错,老子留下道德经才是最大的败笔,因为道德经就是一切有关老子虚幻的开始。

这当然是付刚自己思考得出的结论,谁不服气,也可以就自己的角度展开思考,但这与付刚没关系,他只关注他自己的思考。

对于孔子,其实印证了儒家那句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知行合一。没有人生下来就是圣人,孔子也是经历一路,思考一路,最后选择去教育弟子,这是一个关于人不断改变自己态度的过程。

总有人嘲笑孔子是官迷,希望得到诸侯国的认可。付刚对照自己,自己原来也是官迷,也想往上爬,这没什么错吧。经历很多事情,孔子也有自己思想上的转变,最后他是甘于做个教育者,而不是整天长吁短叹。

孔子高就高在,他自己没留下过什么,他编译了很多书籍,甚至还大量删减某些书籍的内容。最后留下一部论语,还是他弟子写的,他什么都没有留下。付刚认为这才是他高深之处,孔子如果留下东西,必然是经典,其实也是在误人子弟,还不如什么都不留下。

你们自己想吧,能想明白,你就懂了,想不明白,你就傻着,这其实没什么大不了,都是一辈子。

付刚无意中想到道教三清,道德天尊肯定是老子,这个毋庸置疑。其实元始天尊与灵宝天尊合起来就是某个侧面的孔子。

元始天尊是人族正统,显然在中国封建社会,儒家就是正统,那么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孔子就是正统。孔子有很多后来帝王赐予的名号,其中一个就是至圣先师。皇帝在封建社会代表正统,皇帝们的老师,岂不是正统中的正统。

灵宝天尊喜欢教化,尤其喜欢有教无类。你要知道孔子比创造出的灵宝天尊在历史上要早得多,而孔子也是最开始提出有教无类的说法,从这个侧面灵宝天尊也是具有孔子的功能的。

所以,在付刚看来,孔子起码在说得问题上比老子要伟大。老子诱导了很多人,孔子啥也没说,最后儒家走成那样,难道真的与他有关系吗?他说过什么,才导致了那种结果?

即使孔子有出名的七十二弟子,每个人也不同,孔子从来不会把弟子塑造成一类人或一种人,而孟子之后的儒家,则把后来人都要塑造成一种人,这难道是孔子的错吗?

我懂也不说,你们愿意怎么玩就怎么玩,你们懂就懂了,是从你们自身来的,你们懂我根本没用。

这可不是自私,怕你们懂我。不是怕你们懂我,是怕歪曲你们,你们最应该懂得是自己,不是我。

怎么能懂自己,那要先找到自我,然后试着用我的眼睛去看这个世界,看见什么无所谓,起码你试着去看了。即使看到一个虚幻的世界,那也是自己睁开眼去看得,不是通过别人的描述,去看别人的描述,对这个本来的世界置之不理。

付刚的过程,抛出脑溢血,就是一个人在某段时间,独自一人静下心来思考以前的知识,不断与自我思驳的过程,不断问自己,我到底怎么想。

你的内心会给出你一个答案,再去对照你原有的别人给你的答案,你要对此进行一次又一次的融合,最终形成你自己的观点。有了一个观点不是主要目的,而是你找到了一种思考的方式,然后继续下去,不断思考,让你的思想统一起来。

这样,你对所有事情,可能都有了自己的看法。别人可能认为你思想并不统一,那又有什么关系,他们不是你,他们不知道你的心路历程,你觉得你能统一就好。

统一之后也不要沾沾自喜,能统一的人不见得少,你不过是其中一个罢了。况且,你如果只能统一一次,只能说你的思想已经在那次统一之后已经死了。

再经历一些人,一些事,回过头再去思驳,可能否定之前的统一,达到新的统一。

读万卷书就是思考与学习,行万里路就是经历,知行合一,这个一就是统一,就是平衡。

然后继续经历,继续思考,继续达到统一的平衡。

很多傻子还以为老子的无,佛陀的空是终极。

在付刚看来,无、空都不平衡,它们只体现两句话,过犹不及,物极必反。

有无与色空就相当于阴阳,很多人只强调无、空,就是孤阴不长,孤阳不存。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老实客栈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老实客栈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十五章 关于自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