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魂魄相聚 第六章 生存之道(3)
人生有衣食住行相关四大行业,此处食物缺,住和行没处下手,只有这个穿,我有些经验,而人人爱漂亮爱美,阿穆说的倒真下我当下最好的选择。
有阿穆的帮忙,我在此处活的甚是惬意,这里本来也是民风淳朴,村内偶有小纷争,大多能在村长的安排下和平解决。平日里做些纺纱,日子也这么安生下来,我喜欢跟四周的村民接触,了解些耕地的原理,我和阿娟已经被当成了这个村庄的一份子了。阿娟的手艺越来越熟练,平日里做完的活计竟然可以是别人的三四倍,我惊叹人比人气不死人的,因为那个做不到她三分之一工作量的人正是我。
又是一年春来到,我虽然习惯了这里绿色成荫,习惯了跟村民唠嗑家常,却仍然喜欢到道长的坟墓处呆做一段时间,没有任何话语,或许我只是想偷懒罢了。
这日我去拜祭,猛然发现原来的槐树根与骨灰中间竟然长出一颗树苗来,顿时欣喜若狂,那怀里的木剑似乎有共鸣般,也开心不已。下山到半山腰处听到窸窸窣窣的声音,朝发声处走去,却是那之前表白阿穆之后又对阿默兴趣浓厚的阿忠呻吟着倒在路旁,脸色黑皮竟然吓得灰白,远处是一条花蛇仓皇逃去。我立马翻找阿忠的箩筐,拿刀割开阿忠脚裸处伤口,又解下衣服勒紧不让毒血循环。没有消炎药,怕是危险了,却只能二话不说尽快背起阿忠,往村里郎中罗叔家走去。罗叔夸奖我说幸亏处理及时,阿忠并无大碍,休养些日子就可康复了。阿忠的父母对我感激不尽,待我甚好,还有那阿忠,看我的眼光奇怪炙热起来。这眼神我好像经历过,欲语还休,竟然与月芽儿有些类似,只是这会儿出现在一个男人的身上,我还是觉得怪异,这回断不能拿着情诗去敷衍,也不知道怎么断了阿忠这情丝,想着一两个月冷处理许是就没了。
我这日日比阿娟少出那么多工作量,日子久了,总被老板娘嘲笑,我难免脸皮也不好意思起来,手脚慢,便偶尔在工具上想办法,改良了纺车,面对染色的工艺,我会细细琢磨,倒真让我想出点子来,那纺车把我的工作效率提高了一倍不止,阿娟也用地得心应手,有阿娟的肯定和老板娘的赞许,不禁有些飘飘然。
我预想阿忠的热情会一两个月不见消散,谁知他竟然半年了,还是日日到我处来报道,有话没话东家长西家短天南海北扯些东西。每每看到我的新点子,总能及时捧场,回回这么巧合,那就不是巧合,即使再迟钝,也让我有些担忧起来。
我奇怪难道是阿穆告诉了他我是女儿身?上回糊涂了一生百合,这回又来断袖,着实不好啊!这日终究忍不住询问:“天天面对我个男子,不闷吗?”
阿忠一怔,眼神闪着光彩说:“你那日背我,我就知道了。”咦,有这么明显,难道不是跟阿穆互通消息?看我怀疑眼神,阿忠笑着说:“你没有喉结啊,还有你明明有.....”眼神躲躲闪闪漂向我胸部,面色本来就黑,这会加上红,倒是多彩起来。旁边偷听的老板娘哈哈大笑,阿娟也加入嘲笑队伍:“村里哪个人不知道你是女儿身啊?就你真以为自己是男子。”
我有些尴尬,我一直以为自己隐藏的很好,其实并非我不想恢复女儿身,这里女性地位还略高于男性,只是男女的性别与我并无区别,觉得解释起来麻烦,索性不变应万变了,哪里知道真是多此一举了。
过了几天,阿忠的母亲黄婆送来两件女式衣服,笑眯眯地说是自己的手艺,这衣服面料结构紧致,针脚密集,看得出花了心思,费了不少时间。我一时踌躇,要不要收,一面警示自己想着不能收,无功不受禄,一面又心里嘀咕,我不是很能抵御这“衣服”亲情的诱惑啊。
黄婆四十来岁,面善,是个普通的中年妇女,与阿忠相似的五官里却透着柔和的光芒,看出我的为难和喜欢,通情达理地解释道:“喜欢就收着吧,没什么别的意思,你救了阿忠,都没怎么道谢过,这本就是按照你的尺寸做的。”
我很感动,隐约记得很久以前也有这样的一个人,关心我,爱护我,也会有这样木纳又慈爱的目光,可是我竟然遗忘了,想不起这个人。犹豫再三,抵不过心底的渴望,收下衣服又开开心心穿上,转几个圈,兴奋的询问:“阿婆,好看吗?”
黄婆嘴角扬起,慈祥的面容散发着母性的光辉,眼睛眯着:“当然好看了,你是阿婆眼里最美的孩子了。”这是这一世第一个真心说我好看的人,我的心温暖起来,我也有人疼了,也有人关爱了,这份愉悦难以言表,让我格外珍惜。
深夜,我寻找深处的记忆,曾经有过的慈爱,我记得她说:“小孩子减肥干嘛!”,对着肥肥的我说:“不胖的,正好。”早上还吼着叫我起床:“太阳晒屁股啦,还不起来”。却怎么也想不起来说话人的那张脸,我疑惑自己经历过这样的事情吗?明明像是真实发生过不是梦啊!
在时间的脚步里,阿默与“绣花枕头”阿良订了婚,一对未婚夫妻默契的很,形影不离地粘在一起,让人肉麻,这对就等着阿穆快点择婿办喜酒了。而阿穆人突然精神焕发,整个人都光彩起来,我的心底警铃大作!周围没有什么优秀男子啊,打算好好拷问一番。没用我多问,这不害臊的小妮子已经迫不及待分享她的甜蜜了,原来这个被阿穆念在心尖的是个南来北往做生意的叶姓商人。我隐约觉得不妥,商人重利轻别离,这叶生虽然一表人才,能说会道,但是并不知道根底,而且以后结婚了,他是否愿意在此处居住,望着一脸兴奋的阿穆,又难以启口我的顾虑,是不是自己多虑了啊。
这边阿穆已经拷问起我来:“阿忠对你一片真心,我看着都感动啊,你怎么想的?什么时候定下来啊?”
世界好小,牵连来牵扯去,阿忠转了两圈后,转到了我这里,我思索再三,内心里想的是我也不知道,我觉得目前小日子这样虽然平凡但安稳过地很不错,除了偶尔记得那个可恶的和尚让我心生不忿外,简直算是完美。倘若我明确拒绝了阿忠,黄婆会伤心吗?黄婆还会一如既往地关心我吗?好像也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脑海里浮现阿忠的影像来。我说:“大概我这样平凡的女子,有阿忠这样的男子对待,已经是万幸了。”
“你想什么呢?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拒绝就是了嘛。”阿穆责怪道:“我觉得你甚好,哪儿都好,虽然总是脸色闷闷的,可心底真好,你可是我最好的朋友呢。”接着一把抱住我,我很不习惯与人这么相近,却又欢喜这样的接近,拥抱真是让人心亲近的好方式啊。我羡慕阿穆的直接,欣赏她的开朗,那是无忧无虑生长的痕迹,不像我,来历不明,我心底也明白,我们处的环境不同,底气会不同,选择也会不同。
我尚不明白自己对阿忠的想法,说嫁人吧,没有那股冲动,说舍弃又不想孤零零一个人。右边写下阿忠的优点:勤劳,贴心,最重要的是他有一个关爱我的母亲黄婆。左边写下缺点:皮肤太黑,脸方,五官普通,不知趣。咦,猛然警醒,这难道不是我的缺点?扯平。明明物质条件还没搞好,却想着幽默情趣往精神上靠了,我有点方,算起来我其实还是赚了,人家父母双全,当地人,等于有背景了。然后又想若是我结婚了,阿娟怎么办呢?相依为命这么多年,我了解阿娟恬淡的性子,一个比我还安静与世无争的人,我基本已经忘了道长教的知识,可是与她,却是深入到了骨髓里,仍然保留着在道观时的习惯,不是诵经就是纺纱染布,这在外人眼里枯燥的生活与她却是幸福无比。问她对阿忠的意见,她惊喜的说:“你同意了,终于想通了?阿忠对你一片心意,你结婚了,难道我们就不走动了啊,我期望着你生个娃儿,我来带了。”
如此,有些事情真是我想的太多。既然几乎每个人都要走这个路线,而阿忠人也不错,那结婚应该也不是坏事。问了无关的人,倒是阿忠还没问他的想法。唉,我这不着调的性格啊!万一人家没那意思,我会错了意,真是尴尬,还是试探确定的好。
阿忠半年来把工作地点固定在了老板娘店里,每日做些杂活,平日里饭菜都由他准备,甚合我口味。这日看着阿忠做的可口食物,我想着如何开口,咳嗽一声,:“阿忠,每日店里做饭辛苦吗?”顿一顿,不等他回答,又似乎自言自语地说“黄婆的手艺比你的要好啊。”
阿忠眼睛猛地盯着我,我慌得连忙转头,这事要如何说起了?让我一女子如何开口。“那可以天天在我家吃的,”这呆子终于开口,接着是胆怯和询问的口气:“咱们一起过日子吧,我妈妈喜欢你,我也喜欢你很久了。”这是告白求婚,还是私相授受?我胡乱的想着。
“嗯啊,那就这么定了吧”我连忙答应,很怕这场景再生突变。哎,我又要结婚了,没有想象中的激动,仿佛这是命定的一样。看着阿忠欣喜若狂的表情,我也跟着高兴起来,只是心底仍旧空落落的,哪儿似乎不对,又找不出缘由来。
接着就是找个日子订婚,村里今年很是热闹,喜事不断,村长的两个女儿要嫁人,阿默和阿良已经订了婚,就等着阿穆和那叶生结婚后再办酒席啦。
村里依山而居,打水都从从山上流下的溪水,清澈甘甜。几百年来甚少与别的村落有冲突,多是几只鸡鸭就能解决的事情,甚至也偶尔会有联姻。
叶盛几次到村庄里来收货,阿穆次次陪同,满脸欢喜,一脸迷恋,洋溢着春天的风情,恨不得我们把布白卖给未来夫婿。一旁,叶盛风度翩翩,风淡云轻的喝喝茶,惬意十足的让我牙根和拳头都痒痒;一边是阿穆忙东忙西地收集着我们那可怜兮兮只赚点饭钱的布匹,我不由心里一阵痉挛,白眼飞刀送给她,胳膊肘往外拐,这也太早了吧,真想给个巴掌抽醒她,合着嫁了一个人,连她爹的整个村庄都要卖啦!果然,陷入爱情中的女人智商都是零。可这被爱情冲昏了头脑的丫头完全看不到我的鄙视,我不由后悔,干嘛之前不给阿穆来几封情书,搞几个礼物来增加点她的恋爱经验,不然如今那么被动,处处被姓叶的牵着鼻子走。可怜那朴实厚道的老板娘总以为自己得了便宜,对那姓叶的推崇备至。
叶盛的生意越做越大,我们老板娘的货物已经满足不了他的胃口,邻近村落也被收集,我因为阿穆,对之始终觉得是奸商印象不好,小白脸商人我也当过,心可没有他黑,忍着想着务必找个机会揭穿他,连本带利把自己的损失补回来。这叶盛每次都满载而归,来的次数越来越多。
山下的村庄与我们通用一个水源,最近时不时的来挑衅,说我们染布把水源给污染了,隐隐有让我们赔偿的意思。村长便号召村民注意,不要把水倒入溪水里,影响下游,我很是疑惑,其实这么大的溪水流量,而且多数染布的水是天然的,被随手倒在了屋外,溪水里那点流量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影响,多半是找茬的借口吧。
我吹过你吹过的风,这算不算相拥;
我踏过你走过的路,这算不算相逢;
我很喜欢你,认真且怂,从一而终。
或许爱意的衍生就在这里,发芽成长,演变成为习惯,固化了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