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集 月播黄尘 第十章 练武热潮(4)

第三集 月播黄尘 第十章 练武热潮(4)

天长和可久高二第二学期时,电影《少林寺》开始在古驿镇放映——比起在县城放映几乎晚了半年。此影片在古驿镇放映前就被传得神乎其神,一些镇上的街痞提前去县城看了,回镇后就剃了清一色光头,戴上了护腕,穿上了胸前有一横长排布纽扣的“练功”褂子……每天早晚的河滩里都有了他们练武蹲马步、踢“二起脚”、“呵、呵”的叫喊声。

这部电影从文学政治格式化的时代刚解放出来,对于渴求发泄青春的**而又不谙世事的青年人来说,无疑具有很大的感染力、诱惑力、模仿力。而这种侵染同时又是一把“双刃剑”——“刃”的一面是所谓的“强身健体”、“仗义行侠”;另一面则是持“武”呈强、胡作非为。

看了这部电影后,二中的男生们一下子热血沸腾了,校内也掀起了练武的“热潮”。那位男生不扬一扬拳头踢一踢腿表示喜爱“武术”,用后来的时兴话说是“都不好意思走到人跟前去”。操场边的树上被吊起了沙袋,饭后或下夜自习就有男生拳脚并用把它整得噗噗作响;宿舍边一颗小瓮般粗的杨树竟然被踢去了半边树皮。宿舍里饭后的一点时间也有男生不忘就地取材挺胸握拳“蹲马步”:势扎得很硬,握着的拳头在腋下拳心向上打出去拳心就向了下,出拳时呵呵有声;下蹲得很到位,大腿面上放两只空搪瓷碗也掉不下来……电影上的动作被模仿得惟妙惟肖,据说这样练成的“桩功”谁要打一拳就能把打人的弹出好远;结果是旁边同学把“蹲马步”者轻推了一把,他一屁股就坐在了地上,羞愧难当。下了夜自习,教室里的桌子有时也被当成了练武的道具,仁可久所在的班,有一同学身子一蹲双脚并拢就能跳到书桌上,马上就能赢得男生们的“刮目相看”——排队接开水不用挤就有人主动把你往前让;也有本事不强还瞎充能跳桌子的,跳到半空只差一点硬是跳不到了桌面上去,两个小腿干梁被桌棱磕得黑青,几天都得拐着走路——但没人同情你,还会被人耻笑。

仁可久在班上有一位铁杆朋友叫柳鹿洲。“练武热”初,柳鹿洲在同学们面前表现得一直很低调,他经常穿一条大裆宽腿裤,白天无精打采,走路好像都不太利索。但有一天夜自习后教室里只有他和仁可久两个人的时候,他给可久来了一个表演:竟然双脚并拢身轻如燕地从课桌上跳过去,落地时稳悠悠地连个趔趄都没有!仁可久看傻了眼。

仁可久和他关系铁了后,才知道了秘密。原来柳鹿洲在大、小腿肚上各绑了一块装了白沙粒的布袋(塞南接近关中的边缘山区产白沙子,沙粒大份量重;而葫芦河山区只有红细沙,沙粒小份量轻)——两腿共绑四袋,沙袋加起来差不多有三十多斤。袋子缝制得很精致,两层蓝布间的沙粒被缝得一行行的,这样就很匀称,不会拥挤成疙瘩;袋子外又有布条缠裹,猛一看像裹腿。沙袋的重量是逐步加上去的,按柳鹿洲的说法每一段时间加一点,如果重量加到五、六十斤时还能正常行走,一旦取了沙袋就能跳过墙了。可久对此深信不疑,也赞叹不已。

柳鹿洲白天在学校上课吃饭,晚上借住在校附近的一农户——鳏寡孤独的张老伯家,同学们也不知他腿上绑沙袋。柳鹿洲家住古驿镇东塬(“塬”是塞北的一种地形,高原顶部的平缓开阔地)柳池村,他的邻家和张老伯是远房亲戚,邻家介绍了他住老伯家。柳鹿洲很勤快,每天帮老伯干些担水劈柴等杂活,老伯也就乐意他住。

按说练武“强身健体”没有错,电影上倡导的“少林精神”更没有错,但“武功”被街痞用作为非作歹的“利器”刺向善良的学生们时就是大恶特恶了!这就像《少林寺》中的反面人物给寺院带来灭顶之灾、把老方丈架火焚烧的情节是一个道理。这也像华欣从塞中给天长、可久寄的一篇古文资料上述:同是“橘”这种植物,“淮南为橘、淮北则为枳”。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山丹丹花落黄土地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山丹丹花落黄土地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集 月播黄尘 第十章 练武热潮(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