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立夏
来的两位儒生是桐江书院院长的两个儿子,因为陈囊县令对教学的重示,院长方今计划举家从桐庐搬迁到永安,专心办学,所以,才有本次招收童生之事。
挑十名学生,对乐正云秀却是个难题,以前幼儿园办学时,唯恐招不到人,来一个学生就多几千利润,升学率是100%,现在,得从二十个学生中挑出十个,在大宋朝,女生是没深造资格的,去掉五个女生,还得再淘汰掉五个,对她来说是种考验。但陈县令说得很明白,十个名额已是额外开恩,多少乡长里长在后面托关系要把子女或族亲挤入桐江书院读书呢。
只有釆取考试,择优录取一条路,乐正云秀下定决心。因招的是学童,对方要求的只是识字多少与懂礼,这两项都不好考,如换成现代,拼音写文字,文字注拼音,对错一目了然,古代没有拼音,文字的音靠死记,礼仪同样无法用文字准确表达,也就是说,这两项都得一一面试。
一天下来,把乐正云秀与苏尹笋累得汗流夹背的,总算择定了前十名。
考试结束,立夏日也到了,立夏有个传统,就是斗蛋与称儿,斗蛋就是两个小孩相互拿鸡蛋碰,破的一方把鸡蛋给对手作战利品,陈商武挑的鸡蛋特硬,已击碎四个同学的鸡蛋了,吃得满脸都是蛋黄,其它同学纷纷回避。
碰蛋之后是称儿,陈里正拿了一把大称,一个个称过去,体重重的有如中奖,开心的大笑。这也难怪,大宋时肉食不多,没几个胖子的,不象后世,幼儿园学生里胖子一大半,人人都想着减肥。
作为学习内容,乐正云秀教大家学唱《二十四节气歌之立夏》
风逐雷雨虹并霞
柳絮飞尽望槐花
藤蔓条条登高去
今日节气说立夏
春天走了夏季来
万物茂盛槐花开
气温升高太阳晒
农物生长似比赛
田间蝼蝈鸣蚯蚓爬出来
王瓜处处有挖掘小野菜
雷声儿滚滚千里外
雨珠儿点点落下来
风逐雷雨虹并霞
柳絮飞尽望槐花
藤蔓条条登高去
今日节气说立夏
春天走了夏季来
民间习俗莫忘怀
皇帝百官站郊外
祈愿丰收真愉快
五彩绳斗蛋孩子挂胸怀
一杆大木秤称出好运来
正气充足天地开
神清气爽心自在
神清气爽心自在
参加考试是人生大事,不可马虎,群家长凑钱包了一艘大船,直送城里,没被选中的学生也同舟前往,长长见识。在古代,交通不便,进城是件大事,很多人一辈子都没进过。学生们的兴奋之情自然是难以言表。
前些天下了几天雨,永安溪的水大,船可以直接到上游,学生们带好干粮与行李,在父母叮咛声中登上船,顺流而下。
虽说是顺流而下,可上游的水浅滩小,每到两船交汇,就会费不少的时间,进入开元乡后,溪面才开宽起来,二十多里的江面,走了整整十多个小时,到达县城边的南峰码头,已是掌灯时分。从码头到县城还得步行一个时辰,古代县城实行霄禁,一到天黑就禁止行人进入,除非有紧急军务,到县城里就宿是来不及了,码头只有一个小客栈,又是涨水时节,航运繁忙,早就住满。
已过立夏,天气炎热,加上儿童心性贪玩,在村子时,一到天晚就黑灯瞎火的,而河道里却还是灯火通明。船在夜里通航,为了避免相撞,必须点灯,这是官府强制规定。码头上也同样的热闹,很多小商小贩在这里卖着各种小吃,最受小孩子欢迎的是糖人。这么多的小毛头,走丢了可不是闹着玩的,乐正云秀与苏尹笋商量了一下,叫做糖人的挑着担子到船上,每个小孩挑一个糖人做礼物,让他们开心一下,今晚在船上过夜。
溪里有二只连在一起的大船,四周挂着很多红灯笼,里面吹吹打打的,十分热闹,船头上站着两个书生,背微微地有些驼,灯光喑淡,看不清相貌,周围七八个由服饰看,是富商打扮。群星捧月似地把他俩围着,低垂着头,大概是说了几句奉承话。两个书生笑了笑。接着,只见七八个童子跑出来,跪下叩了几个头叫老师。
永安县里文人极少,难道这些童子也是来参加桐江书院选拨的?时机凑巧,不由得乐正云秀不产生这样的联想。乐正云秀玩心一起,对大家说道:“记得出发时教你们唱的歌吗?现在,齐声拉一拉,为明天的考试加油。”
这帮学生仔来劲了,第一次集体出玩门,睡不着,正想找些事发泄下精力呢,于是拿起铁皮碗,打起节拍竭尽全力地唱道:
《考试歌》
雄赳赳,气昂昂,走出我的家
中举人,考进士,衣锦归家乡
云秀好儿女,努力求上进,
名师指导桐江书院学习忙。
雄赳赳,气昂昂,走出我的家
中举人,考进士,衣锦归家乡
云秀好儿女,努力求上进,
名师指导桐江书院学习忙。
这歌是抗美援朝的军歌改的,虽是童音,可依然有一股雄壮之气扑面而来,引得船舱的灯纷纷亮了起来,探出好多的脑袋。
对面船上的人不知发生了什么事,丝竹声停下来了,也一个个地往这船上探望。这也难怪,宋时音乐曲调比较简单,来来回回就固定的几个词牌。河上突然出现了一辈子从没听到的歌声,任谁都好奇。
歌声一停,喝彩声从这船传到哪船,听到喝彩声后,更多船舱的人在睡梦中被惊醒,舱灯亮了起来,灯光以乐正云秀的船为中心,如也孔雀开屏般的扩向四周。
乐正云秀猜得没错,听到歌中有桐江书院四个字,对面画舫上的人自然知道这船上的人也是参加读书选拨的,特别是船头的两位书生,用手理了理胡子,微微地笑了笑说:“对面的兄台,可否把船移过来一见?”
乐正云秀刚想回话,只见苏尹笋站在船头高声答道:“画舫上的是否是桐江书院的两位方兄,在下苏尹笋有礼了。”
苏尹笋是陈县令的亲信,几年前,为了振兴永安县教育,曾与陈县令一起到桐庐请过他们,所以认识。桐江书院的大名妇孺兼知,并被编入歌中,对他们而言自然是脸上大有光彩的事。见两船之间还隔着几条大船,船夫撑不过来,忙命人放下小船,接苏尹笋与乐正云秀过去。
因为不熟,加上学生仔要人照顾,乐正云秀谢绝了,任由苏尹笋过去叙旧。
明代正德年间,因参政张俭与郡司李王民望的主张,在南峰山的桃花洞侧建了祭祀仙居文教之祖陈襄的“古灵祠”。使南峰山成为了吊古揽胜的文教圣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