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剑盾兵出厂
但是,他一个人恨,又有什么用?
“红莲据说被关起来了……”
韩非从进入京城之后就一直在等待,结果他等了好几天都没发现有人来找他。
“看来,我在乾王的眼中是不值一提啊,也对,毕竟是能够发出招贤令的人物。”
乾国的新法,在韩非看来非常有意思,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既然没有人来抓自己下狱,那自己可以安心的,好好研究一下乾国现在的法律了。
乾国效仿商鞅,在各地树立新法的石碑,由能说会道的寒门子弟念出新法的内容给百姓们知道,以此来强化他们的法律概念和意识,所以韩非直接就去石碑那里研究了。
而杨神则是收到了来自六扇门的汇报,乾国最近数个月,各地物价起伏波动很大。
商人低买高卖,足足十几倍的差价,然后被六扇门注意到之后,追查死了不少商人和捕快。
“看来终于有人要搞事情了。”
杨神一点也不意外,只不过他没想到对方会从物价入手,这是想要玩买下整个秦国哪一套?
“那就弄个物价局。”
杨神的应对措施很简单,实际上是因为有他这个武力压倒一切不服的乾王在,才能如此顺利和频繁的变法。
不然,牵扯到一国,哪里是那么容易想变就变的,估计也就只有后来一统七国的秦始皇、汉高祖、明太祖等才有这样的能力。
他不喜欢叫什么太府寺之类的,因为他可能听到名字都反应不过来是干嘛的,还不如通俗易懂,土地管理局和六扇门就是这么来的。
物价局建立起来的速度非常快,这也是招贤令一出,人才络绎不绝带来的,虽然大部分都是小才,不过也有觉得不需要上黄金台的大才,组建人手非常容易。
乾国刚刚建立的时候,杨神光凭自己的喜好将贪官污吏杀得人头滚滚,反而差点让各地管理变得混乱不堪,那时候的乾国是最乱的时候,太缺管理治政的人才了。
现在则是开始好起来了。
物价局一出,关于市价的规定也随之出台,其中一条,就是在统一市价后,全国各地售卖的物品就不能高出这个定价的两成,也就是允许你波动,这两成就是利润,至于你降价,那就随便。
除此之外,就是圈出来养殖牲畜的地方了,杨神本来以为可以大规模养猪,实现人人有肉吃,可以增强国民身体,结果了解了一下这个时候的猪种之后,杨神就陷入了沉思。
因为在世界连成一个整体前,后世常见的大白猪并不存在于现在的华夏大地上,现在本土的猪种是比白猪出肉率更低,养殖成本更高的黑猪。
于是想了想之后,杨神就选择了养鸡!
母鸡会下蛋,而鸡蛋对于底层百姓而言,是最容易获得的高品质营养品和动物蛋白质了。
而且杨神前世除了赶潮流背过“母猪养殖手册”外,还看了些“做鸡要注意的几点”的书籍,其中便有养蚯蚓当饲料的法子。
每天吃肉的母鸡成长下蛋都很快,养地龙的方法,现在居然有诸子百家在研究这个,令杨神啧啧称奇,一般来说,他是不太愿意开作弊器和加速器的。
变形魔法就是作弊器和加速器,之所以弄出三八式栓动步枪,是因为乾国吸引太多的注意,又没有什么高手,杨神可不想自己的王宫被别人来去自如,所以干脆就弄出来强化王宫的护卫。
杨神觉得自己这辈子估计就是在秦时明月的世界不老不死不灭了,说不定到时候大乾帝国还能打出星辰大海,现在每一步都是值得珍惜和回忆的美好记忆,未来可能就太强没办法玩种田了。
不然他直接变出大白猪,影响很大的。
之前的杂交水稻已经很离谱了。
如今,几个月过去,养鸡已经初见成效,主要是养殖场被圈得很大,牛羊养不起,养鸡还是可以的,每一只都是大肥鸡,成群结队。
“用这些大肥鸡,本王就能够养出最强悍的军队。”
杨神看着养鸡场里面不知道多少只鸡,这用蚯蚓养殖的方法还真是管用,不过这些鸡大部分都是要进军队的肚子,剩下的才是拿出去卖。
从衣食住行入手的杨神,把鸡卖出去之后基本上就垄断了乾国的肉食市场,官方价格,官方市场,充足的肉量,还能从百姓手中稳定的收取钱粮。
皇家的肉市场不但接受钱买肉,也接受粮食买肉,鸡蛋也非常便宜。
杨神还安排一些说书人在各地基层对百姓们说都是乾王念着他的子民,然后你们才有肉吃,百姓无不感恩戴德。
虽然听起来很像是忽悠和传销那一套,不过没办法,这个年代就是这样,贫穷贵贱在他们看来理所当然,再加上民智未开……你跟他讲大道理,还不如把肉送到他嘴边,然后通俗易懂的说大白话。
目前,钢铁锻造已经出现了成品,被杨神聚集起来的铁匠锻造出来了钢制武器和盔甲,武装了杨神由五万白甲军拆散开来,老兵带新兵的二十万“钢甲军”。
他们所穿的钢甲都是一整块成型,比如说胸甲,只需要从头套进去就行,再配上头盔,头盔连面甲都是一体成型,只有眼睛处有两个洞,防御力大幅度加强,至少这两个洞的大小来说,箭矢都很难射进去。
还有臂铠,腿甲,再加上一把钢剑和一面盾牌,就成了杨神非常喜欢的剑盾兵。
他玩游戏的时候就喜欢出剑盾兵,不喜欢出弓兵和骑兵。
然后就是户籍制度,杨神不是没想过其他的户籍制度,但是想来想去,最后眼光还是落在明朝的户籍制度,毕竟这个制度可以算是自上古至今时以来最完善的制度,虽说其中有不少不和谐的地方,但是不可否认明朝的户籍制度对于税收,人口管理,徭役有着巨大的好处!
不管是相当于二十一世纪户口本的户帖,还是户籍划分管理的方式实在是太先进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