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谈话
“这是怎么回事?”突如其来的变化,倒是让他有些不明所以了。
想了想,他又拿起另一卷竹简。
只看了个开头,剩下的那些内容便又倒背如流了。
显然,这并不是自己的错觉。
“或许,是自己过去读得太多的缘故,所以早就已经是滚瓜烂熟了?还是说,这是因为我穿越得到的福利?”陈谦沉吟着。
他的怀疑也不是没有道理的,毕竟,熟能生巧这个道理一点没错。
像从前的陈谦就是个书呆子,这里的竹简要是看过十几年的话,恐怕也的确是能够到烂熟于心的地步了。
“不对,这应该是因为穿越的原因才是!”但转念一想之后,他却是对后一种猜测更加坚定。
其实在之前他打了王全忠他们的时候,他便已经是发现了有些不对了。
那就是自己的感知能力好像变强了很多,王全忠那一拳在自己看来,的确是速度太慢了。
即便是这些日子练武之时,自己也能够感觉到,总有一种莫名的感觉。
哪怕是一丝细微的动作与声音,都逃不过自己的耳目。
简而言之,就是自己变得耳聪目明,远胜于常人了。
只是一开始的时候,他以为这是因为自己常年练武,因此而形成的本能罢了。
直到今天看书也这样,他才意识到这并不简单。
“或许,这就是老天爷对我的补偿与恩赐吧!有了这技能在身,我的想法要实现倒是容易许多!”这突如其来的惊喜,让陈谦对于未来凭添了许多信心。
为了以防万一,他便将这书架上的竹简都给看了一遍。
正如所料的那样,耳聪目明的自己,如今对于这些文章熟得不能再熟了!
心情大好之下,他不由的大笑了两声。
“儿啊!你这是作何?为何无故发笑?”林氏刚刚从地里回来,听到这声音,连忙过来察看究竟。
“呃...无甚要紧之事,只是刚刚看文章看到玄妙之处,忍不住笑了起来!”陈谦有些尴尬,只得找了个借口糊弄过去。
听说这个,林氏也就放心了,她可是担心儿子出事呢。
否则的话,也不会在地里听说王全忠又上门之后,便急急忙忙的赶了回来。
“听说那王全忠又找上门来,可有生事?”林氏又问道。
“母亲放心,谅他再也不敢上门了!对了,今日孩儿得了些钱财,都交给母亲保管吧!”陈谦想起了赢得的那两千钱,便说道。
“也好,为娘将这些钱都给你攒起来,到时候再与你说个好人家,也好了却为娘的心事!”林氏听了,却是点头道。
闻言,陈谦不由的苦笑了起来,他的本意是想让林氏吃好点穿好点的。
不过,他也不能说什么。
毕竟,乡里像自己这么大年经的人,大部分都已经是成家了。
可怜天下父母以呐!
“对了,再过段时间便是农忙时节。孩儿想找些新的佃户把田地租出去,也省得耽误了农时,母亲觉得如何?”陈谦连忙把话题岔开了。
“这是应当之事,本来为娘还想与你商量这事呢!既然你有了打算,那便按你的想法去办吧!”林氏当然不会不同意了。
本来这事其实不用征求她的意见,只是陈谦不是古人,所以没有那种男尊女卑的思想。
他觉得吧,家事自然应该和家人商量了。
陈谦现在有了往上走的想法,就必须要为此而努力,只是摆在他面前的选择并不多。
在这大赵国想要进入仕途,看起来似乎道路很多,其实仔细梳理下来,适合他的只有少数而已。
大赵选官最常用的方法还是察举与征召制度。
征召么,除非他的名气真的是大到大半个赵国都知道了。
否则的话,无论是皇帝征召还是高官征召,基本上都轮不到他头上。
至于察举,这里面又分成了两种,一种是对本来就在官场的官吏进行的考核提拔。
而另外一种则是那些孝感动天,达到别人不能达到程度的人才有的待遇。
况且,察举制一开始的时候可能还是很公平的。
但是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之后,早就已经是变色了。
哪怕你真的是大孝子大贤良,如果没有足够的人脉关系,恐怕这好处也落不到你头上来。
如此一来,陈谦面临的选择自然就不多了。
现在他的目标放在了爵位上。
因为他到目前为止还是一介布衣,连最低等的爵位都没有。
虽未明说,但大家其实都明白,连爵位都没有的人,基本上就只能一辈子当个啬夫那样的小吏了。
这就是大家心照不宣的惯例!
大赵国爵位二十等,用的就是秦汉那一套。
想要获得爵位的话,要么有战功,要么,就是有其他的功绩。
像陈谦老爹是有爵位的,而且已经是到了第五等的大夫。
遗憾的是,在这一点上面,大赵国倒没有继承秦汉制度,因为它不允许将士战死之后把这爵位传给儿子。
否则的话,今天的陈谦就不必伤脑筋去获取爵位了。
除了战功,一般人要想获得爵位,也可以通过纳粟,也就是交粮食给官府来获得。
还有捐钱、上交马匹或牛羊也可以。
当然,这个东西是有数量的,不是量大的话,那就别想了。
相对而言,这里面对陈谦最现实的,就是纳粟和捐钱了。
但说到底这就是一回事,因为只要有钱的话,无论是纳粟还是捐钱都可以。
问题是他没钱啊!
陈谦也曾想过经商,以他的见识,想要赚点钱应该不难。
但这个想法一出现,就被他给否定了。
一来,是因为生意做小了来钱慢,不划算。
二来,生意如果做大了,自己却有钱无势的话,恐怕迟早被眼红的人给生吞了。
尤其是这个时候商人地位低下,动不动还要被朝廷征发去戍边打仗,家破人亡是常有的事,未免太危险了一点。
所以,想来想去,他决定还是走传统的耕读之路。
只要干得好了,粮食丰收了,钱也就有了,一切自然不在话下。
更何况,以耕读为本,还能够得到一个非常好的名声不是。
如此一来,家中的那些田地,自然就得重视起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