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退婚
卫芷澜拿下自己发髻上的发簪,眉头也不皱一下,就往自己心口刺去。
好在,曹胤捷眼疾手快,及时把住了她的手。两人挣扎之间,卫芷澜手里的玉簪在曹胤捷的手腕上深深划出了一道伤口。
卫芷澜一时心慌,手上一松,手里的玉簪瞬时就落了地。
她下意识的后退,即便是在皇上面前,她也丝毫不畏惧,眼里的泪水不停的落下:“儿臣求父皇,莫要儿臣嫁与表兄为王妃。即便不嫁卫王,儿臣也不嫁表兄。”
皇上见卫芷澜心意如此坚决,为了不嫁曹胤捷,连她心上之人也一并放弃了。
只是,他不知卫芷澜为何这般坚持不嫁曹胤捷。
他轻蹙眉头,既不忍见卫芷澜这般求自己,又放不下自己自己做为君王的颜面。
“澜儿,你们自小青梅竹马,胤捷有何不好,你为何如此坚持不嫁他。”
一时之间,叫卫芷澜如何与皇上解释?
这其中的原因太过复杂,即便是卫芷澜说了,皇子也不见得会信。
指不定,还以为卫芷澜是中了什么邪道,静扯些怪力乱神之说。
“父亲,并非是表兄不好,儿臣向来只当他是哥哥,从未有过什么男女之情。这忽然之间,将要结为夫妻,儿臣这心里……”
卫芷澜低下头来,明知这样的理由说服不了皇上,却不得不尽力劝说。
“朝令夕改,总得有个劝服人的理由吧!澜儿向来识大体,可不是个任性的孩子。”
皇上的意思已经十分明白,退婚之事,可说是微乎其微了。
卫芷澜冷然一笑,看向皇上的双眸里全是委屈与失落。
哼!什么识大体?前世她识大体,嫁了曹胤捷,终究还是负了他,也丢了自己的性命,送了明家与母后、弟弟的性命。
再生一世,她若是再识大体,不知为自己争取,依然会害己害人。
“父皇,只此一次,让儿臣任性一次。”
皇上略作思索,内心亦十分挣扎,经过多番考量,还是拒绝了卫芷澜的意思:“圣旨就是圣旨,君子一言九鼎,岂能食言。”
卫芷澜的难言之隐,有口不能言,这般结果,曹胤捷心下大喜,只要皇上不答应,任卫芷澜再做什么也是无用功。
而卫芷澜只能愤然看了一眼身边的曹胤捷,转身离开含光殿。
见着卫芷澜离开,曹胤捷向皇上投以疑问的目光,怯怯的问道:“舅舅,公主这般气愤,怕是不想嫁与胤捷。不若,这婚事就此作罢,莫要为难了公主。”
皇上见曹胤捷对卫芷澜千依百顺,为了让她高兴,宁愿放弃婚事,也不想令满腹气愤。
“朕知道你疼爱澜儿,不愿见她因你而为难。可这是皇姐遗愿,你们又是天作之合,此事必定会一帆风顺。”
皇上安慰了曹胤捷几句,曹胤捷才放心。
有皇上这番话,曹胤捷也不再怕卫芷澜再拒绝这桩婚事,他拱手一礼,向皇上谢道:“既是如此,胤捷便多谢舅舅了。”
“你母亲不在了,你的事情,便是舅舅的事情。”皇上轻轻拍了拍曹胤捷的肩,虽对卫芷澜的婚事有所犹豫,却未在曹胤捷面前表露。
曹胤捷离开含光殿后,颔首邪笑。过了含光殿这关,怕是卫芷澜注定要成为淮阳王妃了。
而卫芷澜离开含光殿后,便径直去了皇后娘娘的云阳宫里。
“澜儿,你来了。听闻你身子都好了……”明皇后见着卫芷澜来云阳宫,正欲开口去关切她的身子,这话才说了一半儿,便听到了卫芷澜的抽泣声。
“母后……你可得给儿臣做主,儿臣不嫁淮阳王,为何父皇偏偏要下旨赐婚。”
卫芷澜走到明皇后身边,也不顾这殿里还站着一众宫人,靠在明皇后肩上泣声道。
明皇后听着卫芷澜的哭泣声,这心里十分不是滋味儿,整个心都揪了起来。
她轻抚着卫芷澜的后背,好生安慰:“澜儿,你这是怎么了?好不容易才捡回了性命,怎么……”
“儿臣方才去过含光殿,父皇说了,朝令夕改得有个能劝服人心的理由。可我……”
对此,明皇后也只能无奈摇头,这婚事,她也没有插嘴的余地。
她何尝不知女儿心意,身为母亲,她该做的都做了。别的事情都好说,唯独淮阳公主遗愿……
“我们活人,如何与死人争?”
卫芷澜抬眸看向明皇后,前世,也是明皇后也这么说。
那时,卫芷澜别无选择,只能认了命。当初,她不过是念在曹胤捷对自己一片深情,才辜负了他,嫁了曹胤捷。
一世悲剧,她到最后才知道是自己当初选错了人。
“母后,儿臣再无他法了。父皇向来最是宠爱母后,母后就帮帮儿臣,嫁给谁,儿臣也不想嫁与表兄为妃。”
明皇后看着卫芷澜伤心的模样,何尝不是心如刀绞。
可她,虽然为皇后,却无力左右卫芷澜的婚事。
“澜儿,此事已然定下,任何人,都无回天之力。包括你父皇,也是一样。”
卫芷澜一时情急,看着明皇后的双眸,一边摇头一边抽泣,情绪已然十分激动:“不,不……母后,为何?当初我寻死之时,你们为何还要救我?”
她的撕吼,牵动着明皇后的心。
渐渐地,卫芷澜的声音也不再清亮,恳求明皇后时,已经发不出声儿来。
“与其如此,倒不如不救我。不过是一条性命,不能嫁我心爱之人,丢了又何妨。”
明皇后听及此处,一把将卫芷澜抱在怀里,只能轻声安抚:“澜儿,你怎能说这样的话?若是你不在人世,母后可怎么办?母后只有你一个女儿,你的婚事,既是母后的大事,也是你弟弟的大事。”
卫芷澜不禁一声冷笑,到底,明皇后心中惦念之人,还是弟弟。
“只因为弟弟,母后就要用卫芷澜的一生去赌吗?什么我与表兄是天作之合,分明就是你们让我成为淮阳王妃,将来好助弟弟一臂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