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举荐
太极宫,尚书右仆射衙署书房内。
李靖若有所思的看了眼李湛,发现李湛正认真誊写自己昨日所讲的兵法细则,过了半晌,终于缓缓说道:“若存且先停笔。”
李湛闻言放下笔,细心的将书稿用镇纸压好,这才抬头望向李靖,目光中带起一丝探寻的意味。
李靖也不废话,直接说道:“圣上已下诏,在魏王府置文学馆,使魏王自引文士,”说到这里,李靖顿了顿,观察着李湛的表情,见李湛面沉如水,一副认真倾听的模样,便又接着说道:“昨日魏王向老夫提出,想延请若存入馆,不知道若存做何想啊?”
对于魏王李泰,李湛还是有些耳闻的,据说很有些文采,擅写文章,但同时他也隐约记得,正是这个小胖子和太子李承乾在后来为了东宫之位拼了个鱼死网破——这种野心家,李湛可不想可他有什么瓜葛,因为他知道,一旦入了所谓的文学馆,他就会被有心人打上魏王一党的烙印,这在将来可不是什么值得夸耀的事情。
更何况,眼下在李靖这里,能够一边学习兵法,一边可以提些建议,参与到具体的政务之中,对于李湛而言,无疑是目前最好的所在。
而李泰之所以想起来拉拢自己——姑且认为是李泰的主意吧——恐怕并非仅仅因为自己前身的才名和如今著作佐郎的官职,更多的,是想向岑文本有所表示吧,然而他能够向李靖开口要人,说明李泰对于李靖并不十分忌惮,这其中,又隐含着怎样的取舍,李湛一时不得而知。甚至在设立文学馆这件事的背后,有没有更为强势的存在,比如太宗李世民的意思,就更加让李湛难以揣测了。
不过,李靖这么问自己,是什么意思呢?是试探自己的反应,还是已经答应了李泰?难道说,是让自己拿主意?想到这里,李湛心里不禁有些小小的无奈——那种身不由己,命运掌握在别人手中的无奈。不过他很快稳定了心神,想好了措辞。
李湛抬起头,语气沉稳的说道:“我还是想留在国公身边。”
李靖点了点头,目光中闪过一丝欣慰,他当然能听得出来李湛语气之中的真诚,也从不怀疑这一点,只不过在这件事上,他也有着深深的无奈。
在战场上,李靖往往敢于出奇兵、用奇谋,然而身在朝堂之中,他却像变了个人似的,十足的忠厚长者,不能不说,这是他明哲保身的处世之道,或者说是身怀戒惧之心的必然。李靖面上虽然不动声色,可是心里却微微一叹,良久才对李湛说道:“魏王上奏章欲编纂《括地志》,已引了著作郎萧德言、秘书郎顾胤、记室参军蒋亚卿、功曹参军谢偃等人一起撰写。圣上因你在西域待过,所以才会有魏王向老夫开口要人之事。”
话说到这个份上,意思已经非常明显了,然而正是他这些话,让李湛心里不由的有些抵触。若是换了旁人,也许会很激动的表示一定不负圣恩,必会竭力报效云云,可是李湛因存了后世的记忆,对于这件事就不能不多个想法了。
没错,现在看来,魏王李泰正是受宠的时候,可到以后呢?日后你们父子翻脸,跟着倒霉的人到哪儿说理去?丢官流放都是小事,枉搭上一条性命,那可真就是个冤死鬼了。
李湛想了想,抬起头目光恳切的对李靖说道:“此事再无挽回之余地了么?”
“怎么若存就这么不想去?”李靖很敏锐的感觉到了李湛那种出于本能的拒绝,令他好奇的是,许多文人士子,甚至勋贵子弟都打破头要挤进去的文学馆,为什么会这么让李湛避之惟恐不及。如果说李湛想留在自己身边以谋求日后的晋升之阶,李靖并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对,但是眼下有一条更为便捷的途径,甚至是攀龙附凤的大好机会,李湛却要推开,恐怕就不仅仅是因为自己的原因了。
李湛郑重的点了点头,说道:“编纂《括地志》固然是好的,不过我仅仅在西域待了一年多而已,况且除了伊州,也没去过更远的地方,恐怕也难有什么作为。更何况,目前间网一事才起了个头,我想跟在国公身边,多做些这方面的事情,”
这番说辞,倒也不全然是李湛为了推掉去文学馆而找的借口,在李湛心中,隐隐觉得间网一事大有可为,那可是实实在在的权利——虽然眼下看上去,和他还没什么直接的关系。
李靖想了片刻,说道:“魏王可是很看重你呢,”
李湛心中一惊,这可不是什么好消息,不过面上,他却还是淡然道:“若存有几斤几两,自己还是知道的,不过魏王若是想找个熟悉西域的文士,我倒是可以推荐一人……”
李靖点头鼓励道:“且说来听听。”
“伊州司曹参军刘闻道,此人心思缜密,文章也是好的,在西域也待了好些年,最是熟悉当地山川形貌的——修筑甘露川新城之时,他亦出力甚多。比起我来,他倒是更适合些。”李湛说完之后,望向李靖。
之所以举荐刘闻道,李湛当然也是存了些私心,不过和他担忧自己身陷文学馆从而招致祸患不同,刘闻道应该没有这方面的顾虑。首先,刘闻道本身就是贬官,在西域待了几年一直未见升迁,可见身后应该没什么背景——这样的人是不会受到各方面的注意的,另外刘闻道为人低调沉稳,更不会轻易牵扯到各方势力之中,所以李湛便有了以上的话。
李靖倒是没想到李湛会推荐个人来顶缸,思忖片刻,这才说道:“既如此,老夫便向魏王举荐此人,至于成与不成,老夫却不好说了。”
李湛也没指望李靖会将此事包揽在身上,不过他也并没有因此而失去对李靖的尊重与敬佩,换了自己,恐怕也是首先会做出对自己有利的选择吧?这么想着,李湛的目光便更加平和了,他笑了笑,对李靖说道:“多谢国公!”
PS:昨夜通宵看书,深感自己不足之处太多,深怀戒惧,战战兢兢,不过尚有一丝执念——至少还有你们的支持呢。
另外,更新的字数上,俺羞愧,却没办法承诺太多。别人“绣”字,俺是“磨”字,叹气,爬走。
太极宫,尚书右仆射衙署书房内。
李靖若有所思的看了眼李湛,发现李湛正认真誊写自己昨日所讲的兵法细则,过了半晌,终于缓缓说道:“若存且先停笔。”
李湛闻言放下笔,细心的将书稿用镇纸压好,这才抬头望向李靖,目光中带起一丝探寻的意味。
李靖也不废话,直接说道:“圣上已下诏,在魏王府置文学馆,使魏王自引文士,”说到这里,李靖顿了顿,观察着李湛的表情,见李湛面沉如水,一副认真倾听的模样,便又接着说道:“昨日魏王向老夫提出,想延请若存入馆,不知道若存做何想啊?”
对于魏王李泰,李湛还是有些耳闻的,据说很有些文采,擅写文章,但同时他也隐约记得,正是这个小胖子和太子李承乾在后来为了东宫之位拼了个鱼死网破——这种野心家,李湛可不想可他有什么瓜葛,因为他知道,一旦入了所谓的文学馆,他就会被有心人打上魏王一党的烙印,这在将来可不是什么值得夸耀的事情。
更何况,眼下在李靖这里,能够一边学习兵法,一边可以提些建议,参与到具体的政务之中,对于李湛而言,无疑是目前最好的所在。
而李泰之所以想起来拉拢自己——姑且认为是李泰的主意吧——恐怕并非仅仅因为自己前身的才名和如今著作佐郎的官职,更多的,是想向岑文本有所表示吧,然而他能够向李靖开口要人,说明李泰对于李靖并不十分忌惮,这其中,又隐含着怎样的取舍,李湛一时不得而知。甚至在设立文学馆这件事的背后,有没有更为强势的存在,比如太宗李世民的意思,就更加让李湛难以揣测了。
不过,李靖这么问自己,是什么意思呢?是试探自己的反应,还是已经答应了李泰?难道说,是让自己拿主意?想到这里,李湛心里不禁有些小小的无奈——那种身不由己,命运掌握在别人手中的无奈。不过他很快稳定了心神,想好了措辞。
李湛抬起头,语气沉稳的说道:“我还是想留在国公身边。”
李靖点了点头,目光中闪过一丝欣慰,他当然能听得出来李湛语气之中的真诚,也从不怀疑这一点,只不过在这件事上,他也有着深深的无奈。
在战场上,李靖往往敢于出奇兵、用奇谋,然而身在朝堂之中,他却像变了个人似的,十足的忠厚长者,不能不说,这是他明哲保身的处世之道,或者说是身怀戒惧之心的必然。李靖面上虽然不动声色,可是心里却微微一叹,良久才对李湛说道:“魏王上奏章欲编纂《括地志》,已引了著作郎萧德言、秘书郎顾胤、记室参军蒋亚卿、功曹参军谢偃等人一起撰写。圣上因你在西域待过,所以才会有魏王向老夫开口要人之事。”
话说到这个份上,意思已经非常明显了,然而正是他这些话,让李湛心里不由的有些抵触。若是换了旁人,也许会很激动的表示一定不负圣恩,必会竭力报效云云,可是李湛因存了后世的记忆,对于这件事就不能不多个想法了。
没错,现在看来,魏王李泰正是受宠的时候,可到以后呢?日后你们父子翻脸,跟着倒霉的人到哪儿说理去?丢官流放都是小事,枉搭上一条性命,那可真就是个冤死鬼了。
李湛想了想,抬起头目光恳切的对李靖说道:“此事再无挽回之余地了么?”
“怎么若存就这么不想去?”李靖很敏锐的感觉到了李湛那种出于本能的拒绝,令他好奇的是,许多文人士子,甚至勋贵子弟都打破头要挤进去的文学馆,为什么会这么让李湛避之惟恐不及。如果说李湛想留在自己身边以谋求日后的晋升之阶,李靖并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对,但是眼下有一条更为便捷的途径,甚至是攀龙附凤的大好机会,李湛却要推开,恐怕就不仅仅是因为自己的原因了。
李湛郑重的点了点头,说道:“编纂《括地志》固然是好的,不过我仅仅在西域待了一年多而已,况且除了伊州,也没去过更远的地方,恐怕也难有什么作为。更何况,目前间网一事才起了个头,我想跟在国公身边,多做些这方面的事情,”
这番说辞,倒也不全然是李湛为了推掉去文学馆而找的借口,在李湛心中,隐隐觉得间网一事大有可为,那可是实实在在的权利——虽然眼下看上去,和他还没什么直接的关系。
李靖想了片刻,说道:“魏王可是很看重你呢,”
李湛心中一惊,这可不是什么好消息,不过面上,他却还是淡然道:“若存有几斤几两,自己还是知道的,不过魏王若是想找个熟悉西域的文士,我倒是可以推荐一人……”
李靖点头鼓励道:“且说来听听。”
“伊州司曹参军刘闻道,此人心思缜密,文章也是好的,在西域也待了好些年,最是熟悉当地山川形貌的——修筑甘露川新城之时,他亦出力甚多。比起我来,他倒是更适合些。”李湛说完之后,望向李靖。
之所以举荐刘闻道,李湛当然也是存了些私心,不过和他担忧自己身陷文学馆从而招致祸患不同,刘闻道应该没有这方面的顾虑。首先,刘闻道本身就是贬官,在西域待了几年一直未见升迁,可见身后应该没什么背景——这样的人是不会受到各方面的注意的,另外刘闻道为人低调沉稳,更不会轻易牵扯到各方势力之中,所以李湛便有了以上的话。
李靖倒是没想到李湛会推荐个人来顶缸,思忖片刻,这才说道:“既如此,老夫便向魏王举荐此人,至于成与不成,老夫却不好说了。”
李湛也没指望李靖会将此事包揽在身上,不过他也并没有因此而失去对李靖的尊重与敬佩,换了自己,恐怕也是首先会做出对自己有利的选择吧?这么想着,李湛的目光便更加平和了,他笑了笑,对李靖说道:“多谢国公!”
PS:昨夜通宵看书,深感自己不足之处太多,深怀戒惧,战战兢兢,不过尚有一丝执念——至少还有你们的支持呢。
另外,更新的字数上,俺羞愧,却没办法承诺太多。别人“绣”字,俺是“磨”字,叹气,爬走。
太极宫,尚书右仆射衙署书房内。
李靖若有所思的看了眼李湛,发现李湛正认真誊写自己昨日所讲的兵法细则,过了半晌,终于缓缓说道:“若存且先停笔。”
李湛闻言放下笔,细心的将书稿用镇纸压好,这才抬头望向李靖,目光中带起一丝探寻的意味。
李靖也不废话,直接说道:“圣上已下诏,在魏王府置文学馆,使魏王自引文士,”说到这里,李靖顿了顿,观察着李湛的表情,见李湛面沉如水,一副认真倾听的模样,便又接着说道:“昨日魏王向老夫提出,想延请若存入馆,不知道若存做何想啊?”
对于魏王李泰,李湛还是有些耳闻的,据说很有些文采,擅写文章,但同时他也隐约记得,正是这个小胖子和太子李承乾在后来为了东宫之位拼了个鱼死网破——这种野心家,李湛可不想可他有什么瓜葛,因为他知道,一旦入了所谓的文学馆,他就会被有心人打上魏王一党的烙印,这在将来可不是什么值得夸耀的事情。
更何况,眼下在李靖这里,能够一边学习兵法,一边可以提些建议,参与到具体的政务之中,对于李湛而言,无疑是目前最好的所在。
而李泰之所以想起来拉拢自己——姑且认为是李泰的主意吧——恐怕并非仅仅因为自己前身的才名和如今著作佐郎的官职,更多的,是想向岑文本有所表示吧,然而他能够向李靖开口要人,说明李泰对于李靖并不十分忌惮,这其中,又隐含着怎样的取舍,李湛一时不得而知。甚至在设立文学馆这件事的背后,有没有更为强势的存在,比如太宗李世民的意思,就更加让李湛难以揣测了。
不过,李靖这么问自己,是什么意思呢?是试探自己的反应,还是已经答应了李泰?难道说,是让自己拿主意?想到这里,李湛心里不禁有些小小的无奈——那种身不由己,命运掌握在别人手中的无奈。不过他很快稳定了心神,想好了措辞。
李湛抬起头,语气沉稳的说道:“我还是想留在国公身边。”
李靖点了点头,目光中闪过一丝欣慰,他当然能听得出来李湛语气之中的真诚,也从不怀疑这一点,只不过在这件事上,他也有着深深的无奈。
在战场上,李靖往往敢于出奇兵、用奇谋,然而身在朝堂之中,他却像变了个人似的,十足的忠厚长者,不能不说,这是他明哲保身的处世之道,或者说是身怀戒惧之心的必然。李靖面上虽然不动声色,可是心里却微微一叹,良久才对李湛说道:“魏王上奏章欲编纂《括地志》,已引了著作郎萧德言、秘书郎顾胤、记室参军蒋亚卿、功曹参军谢偃等人一起撰写。圣上因你在西域待过,所以才会有魏王向老夫开口要人之事。”
话说到这个份上,意思已经非常明显了,然而正是他这些话,让李湛心里不由的有些抵触。若是换了旁人,也许会很激动的表示一定不负圣恩,必会竭力报效云云,可是李湛因存了后世的记忆,对于这件事就不能不多个想法了。
没错,现在看来,魏王李泰正是受宠的时候,可到以后呢?日后你们父子翻脸,跟着倒霉的人到哪儿说理去?丢官流放都是小事,枉搭上一条性命,那可真就是个冤死鬼了。
李湛想了想,抬起头目光恳切的对李靖说道:“此事再无挽回之余地了么?”
“怎么若存就这么不想去?”李靖很敏锐的感觉到了李湛那种出于本能的拒绝,令他好奇的是,许多文人士子,甚至勋贵子弟都打破头要挤进去的文学馆,为什么会这么让李湛避之惟恐不及。如果说李湛想留在自己身边以谋求日后的晋升之阶,李靖并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对,但是眼下有一条更为便捷的途径,甚至是攀龙附凤的大好机会,李湛却要推开,恐怕就不仅仅是因为自己的原因了。
李湛郑重的点了点头,说道:“编纂《括地志》固然是好的,不过我仅仅在西域待了一年多而已,况且除了伊州,也没去过更远的地方,恐怕也难有什么作为。更何况,目前间网一事才起了个头,我想跟在国公身边,多做些这方面的事情,”
这番说辞,倒也不全然是李湛为了推掉去文学馆而找的借口,在李湛心中,隐隐觉得间网一事大有可为,那可是实实在在的权利——虽然眼下看上去,和他还没什么直接的关系。
李靖想了片刻,说道:“魏王可是很看重你呢,”
李湛心中一惊,这可不是什么好消息,不过面上,他却还是淡然道:“若存有几斤几两,自己还是知道的,不过魏王若是想找个熟悉西域的文士,我倒是可以推荐一人……”
李靖点头鼓励道:“且说来听听。”
“伊州司曹参军刘闻道,此人心思缜密,文章也是好的,在西域也待了好些年,最是熟悉当地山川形貌的——修筑甘露川新城之时,他亦出力甚多。比起我来,他倒是更适合些。”李湛说完之后,望向李靖。
之所以举荐刘闻道,李湛当然也是存了些私心,不过和他担忧自己身陷文学馆从而招致祸患不同,刘闻道应该没有这方面的顾虑。首先,刘闻道本身就是贬官,在西域待了几年一直未见升迁,可见身后应该没什么背景——这样的人是不会受到各方面的注意的,另外刘闻道为人低调沉稳,更不会轻易牵扯到各方势力之中,所以李湛便有了以上的话。
李靖倒是没想到李湛会推荐个人来顶缸,思忖片刻,这才说道:“既如此,老夫便向魏王举荐此人,至于成与不成,老夫却不好说了。”
李湛也没指望李靖会将此事包揽在身上,不过他也并没有因此而失去对李靖的尊重与敬佩,换了自己,恐怕也是首先会做出对自己有利的选择吧?这么想着,李湛的目光便更加平和了,他笑了笑,对李靖说道:“多谢国公!”
PS:昨夜通宵看书,深感自己不足之处太多,深怀戒惧,战战兢兢,不过尚有一丝执念——至少还有你们的支持呢。
另外,更新的字数上,俺羞愧,却没办法承诺太多。别人“绣”字,俺是“磨”字,叹气,爬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