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未来发展
李墨林在芙蓉市结实了吕向建、张奇、罗正国三人后将洛韵秋送去申城。
从芙蓉市到申城要二十多个小时。
在车上,李墨林结实了一个去申城发展的年轻认石征和,下车的时候相互留了联系方式。
到了申城以后,李墨林先给洛韵秋办理了入学手续,又给她买了日常生活用品,学生问起则说是洛韵秋表哥。
处理完洛韵秋的事,李墨林开始四处了解情况,发现这边的个体经济发展确实要比内地快,而且有很多外国来的产品。
李墨林去找了石征和。
石征和在申城有老乡,在这边做小厂子,他是来老乡厂子里上班的。
经过石征和,李墨林认识其开厂子的老乡段光贤。
段光贤是做服装的,规模不大,整个厂子只有七八个人,都是他老乡。
段光贤发现李墨林很有钱后,也有意结实。
李墨林也有心跟段光贤这种人结实。
住了几天后,在段光贤的引荐下,李墨林在申城认识了不少人。
李墨林本身就是一个会跟人打交道的,出手又大方,利用这些人脉开始结交朋友。
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李墨林每天都在请人吃饭,这时申城的圈子还不算大,毕竟个体经济只开放了这么长的时间,一直在申城打拼,还有一些能力的人也就只有那么些。
一个月下来,李墨林认识、一起吃过饭的人也有几十人了。
这些人来跟李墨林吃饭未必就是想跟李墨林结实,很多都是抱着白吃一顿的想法来的,但李墨林也不介意,他需要的人脉资源就在这些人里面。
经过一番筛选后,李墨林挑出三个感觉比较好的人,分别叫李飞、王凡松、丁秋华。
李飞也是一个来申城打拼的,目前开了一家电子配件厂,专门给国营厂供应、组装一些简单的配件,赚个辛苦钱。
王凡松搞批发,他手里的货都是从国外来的,通过渔船之类运到港口,他们批发回来后,又批发给内地一些人,赚个差价。
丁秋华则是开了一家五金加工厂,专门做一些加工活。
这三人里,王凡松是最赚钱的。
在李墨林的特意结交下,四人渐渐成了好友。
李墨林对现在申城的情况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赚钱的行业其实不多,不是你弯腰就能捡钱的。
其实这个时候的申城,大部分人也都跟个无头苍蝇一样,找不到出路,也不知道自己做什么能赚到钱。
就算是李飞和丁秋华他们有了小厂子,也找不到什么订单;王凡松天天要担心出货的问题。
一次闲聊,李墨林提议四人合作开个厂子,自己做产品。
李飞三人有些犹豫,现在的产品其实不好做,运输就是一个大问题,在本地卖倒是可以,但也容易出问题。
在李墨林的怂恿下,三人答应,李墨林出大头,占股百分之七十,其他三人各占股百分之十。
第一个产品就是做音响。
这个东西技术含量不高,李墨林也没有想过要做专业的音响出来,其实就是准备做一些质量还不错的喇叭,然后包装成音箱的样子。
这就是这个年代的现实问题,你解决不了那些更高端的技术,那就从最基础的开始做。
在李飞的帮助下,从国营工厂请了四个工程师出来(趁着放假出来干私活),帮忙完成了音响的设计问题。
材料也是一个大问题,好在李飞三人认识不少人,李墨林之前在申城天天跟人喝酒也认识了不少,说不上有什么交情,终归是认识,上门去做生意,找门路总要方便很多,如果不认识这些人,门路都找不到。
经过一个多月紧锣密鼓的筹备,工厂总算是弄到了所有设备、材料,做出了第一个样品,测试没问题以后,开始试产。
但在试产的过程中,却问题百出。
经过检查发现,现在工人的素质根本不行,最简答的工作也能做错,分正反面居然也会搞错。
这种在很多人看来简单的不能再简单,有手就能做的活,却接连出错。
李墨林上一世也开过工厂,遇到过那种明明很简单却怎么也教不会的人,但现在的情况却更恼火。
最后,李墨林只能把所有工序进行多次拆分,一个人只做一个工序。
产量大吗,工作复杂的时候,拆分工序是有好处的,能加快生产速度。
但产量不大的时候,拆分工序其实没有什么用,一天只要生产一百台,拆分以后可以生产两百台,多出看来一百台产量卖不出去有什么用?
经过工序拆分,生产问题解决了,产品还没有开始卖,就出现了产能过剩的情况。
李墨林只好立刻让大家开始想办法拿出去销售。
然而,音响在这年代还是个“高端”产品,电视机都没有多少人能买得起,要音响做什么?
好在销量不是零,大家毕竟都有一些渠道,还是卖了一部分出去的。
就在大家没有办法的时候,李墨林想到了电视机厂,立刻联系,请厂里领导吃饭、回扣,拿下电视机厂的订单。
如果只是想开个小厂,有这些订单足够赚了。
但李墨林的目标是通过音响开始,后面慢慢做录音机、电视机等产品。
李飞三人想把影响生产砍掉,但坳不过李墨林,只好同意留下。
李墨林让王凡松利用他以前销货的渠道卖音响,音响太大,没办法卖,最后做出小号音响,销量一般。
八十年代好卖的东西其实不算多,衣服之类的必须品比较好卖,电子产品销量并不算高。
转眼已经十一月,何秀萍催李墨林回去。
李墨林只好去找洛韵秋,把工厂的事交给洛韵秋,让她帮忙看着点。
洛韵秋答应,跟着李墨林一同去见了李飞、王凡松、丁秋华三人。
李墨林回到老家,老家已经周围已经通电,养鱼场也开始卖鱼,供销社每天会安排车来拉鱼走,一切向好。
李墨林召集了自己在老家的一伙人,商量准备明年开始大规模扩张的事。
闫来福等人早就已经期待已久,他们不是没有实力,只是李墨林一直不同意扩张,被压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