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破尽万物(4)大众偶像
阿继把八股破题破入世间万物,对于身边那四名世家子,此时也都心惊肉跳,左光先,方孔炤两个朋友自然十分兴奋;而顾与浓和阮大铖,一面惊叹阿继才量,一面也已丢尽面子,只想找个缝隙钻进去。
正当两人不知道如何下台的时候,一位车把式正好赶着一辆骡车经过,此时停下来,站在车辕之上看着热闹,他朝着圈内高喊着,“阿继才子,如果你能以我这车驾为题破出,日后张老三的车任你使用,不收分文。”
阿继朝着人群之外望了一下,高声叫道:“张老三,我可认着你,不可赖账啊。”
那张老三,哈哈大笑,“有才子破题,是老三的面子,绝不赖账。”
阿继叫声好,把受雇的车子,破为两句成语:“任重而道远,待人而后行。”
人们嚷嚷着起哄,“阿继才子破出来了,张老三,你日日去徐府上候着,别说话不算啊。”街面上已经成了快乐的海洋,人们享受着同读书人一起的快乐,这些过去高高在上的读书人难得与民同乐,这种经历足以成为他们一两年内最好的谈资。
左光先如何能放过顾与浓,趾高气昂说道:“顾三郎,你还有题目拿出来考吗?或者你如阿继那般站到门前,任由天下百姓随便出题,你也来破?”
顾与浓恼羞成怒,一身酒意早就惊醒了,悻悻骂着:“有辱斯文,有辱斯文,竖子不与谋。”说着抬脚出门,在百姓的哂笑挤兑之中,快步离去。后面阮大铖不敢说话,只得悄悄跟着他走了。
看着外乡人跑了,百姓欢呼声更是高涨,“那浑人落荒而逃啦!阿继好样的!”
“咱们阿继是考不倒的,明年必然考中秀才!”
阿继站在门口拱手四面做礼,“三老四少,承让承让。”
这时,人群中那名山西文士突然仰天长叹,“想我苦读二十年,刚刚考中山西乡试解元,自以为才高八斗,却想来江南会会天下文气。想不到,想不到啊,还没过江,随便一个没进学的白丁,就已经有此才量。我还有何颜面过江左挑战,自不量力,自不量力。休也,休也。”看那文士神情落寞,失魂落魄地分开人群,寻路朝城外去了。
自家县内一个蒙童竟然让北地举人抱愧而奔,桐城百姓此时内心已经自豪到了极点,看客们恋恋不舍地四周散去,一传十十传百地,将徐阿继如何落了江南名士的面子,又如何让北地孝廉含恨而走的精彩场面,活灵活现地传颂开去。不消片刻,整个桐城县里都在谈论着阿继的名字。
小维则在车上哈哈大笑,笑得小腿乱蹬,“那个顾家少爷脸色太好看了,姐姐,你看到了吗,看到了吗?”
方维仪哼了一声,“你以为阿继又是什么好人吗?他也不过是沽名钓誉,哗众取宠之徒。”
小维则做了个鬼脸,“姐姐,初见才子哟,这个名字可是你给人家起的,现在满城皆颂,你怎么又骂起他来?”
方维仪脸色微红,转向窗外再不理妹妹了。
人群散去,左光先快步出来,四周张望,“十三郎,刚才可是你家小妹方维则?那是不是还有维仪姐姐,好久不见他们了,人都去哪里了?”
方孔炤怒目而视,“你个狗贼,狗嘴里吐不出象牙,不许这样轻薄我家姐妹。”
左光先笑着说道:“我怎么轻薄了,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吧,明天我就央求我爹去你家提亲,维则妹子没说人家呢吧,是不是?”
阿继不理他们,微笑着转入书店里挑选出几本书来。那向东家早已眉飞色舞,“阿继今日让那顾公子吃瘪,扬我乡人威风。今日你要何书籍,全部免帐,来来来,千万不要客气。”
方孔炤嘿嘿笑着,小声道:“叶先生一年写的时文集子,帮着老向赚多少钱啊,送两本书算什么?”
阿继抬头看向书架,只见正中书架上放着大多是话本小说,还有牡丹亭,西厢记之类的戏曲传奇,而时文程墨还有诸子百家的书籍却放到了两旁的书架上。
阿继问道:“向老板,怎么圣人文章还要给这些淫词艳曲让路啊?”
向老板面露窘色道:“才子见谅啊,这些话本传奇,可是很受欢迎的,经常一本新曲上架都要卖断了货。为了方便客官,只好如此,只好如此。”
阿继若有所思哦了一声,又问道:“都那么好卖吗?”
向老板道:“可不是吗,这部牡丹亭,你也知道乃汤海若名作,听说光杭州先后就印了二十万,全天下的公子小姐几乎人手一本啊。”
阿继吃了一惊,拿过书来,只见背底里有一个标签,上面写着纹银二两,薄薄四卷一部的牡丹亭就卖二两银子,那出版社能赚多少钱?
向老板又道:“你看这部醒世姻缘录,是最近最红的话本,这已经是三版了,我这里还剩两三本,哥儿要不要拿一本去看看?”
阿继挑好自己需要的书,嘿嘿笑着,“学业繁忙,还是不看了。日后有机会再帮衬吧。”
三人拿上书籍,一路朝龙眠而去,路上有刚才看热闹的闲人,发现是阿继,连忙站在路边恭恭敬敬地给阿继行礼。左光先更是说着顾与浓和阮大铖的囧样,口水四溅,兴奋不已。
阿继和顾与浓这场文斗,再次将阿继的名声推向高峰。叶梦鲸知道了,阿继还以为他要数落一番,谁知道老叶可好,摩拳擦掌只恨那日为何不在当场给阿继鼓劲。最后还说:“行了,以你现在的本事,半年之后的岁考,必过无疑。可以开始试着写几篇文章,我再给你拾掇拾掇风格。”
阿继和左光先、方孔炤三人便在叶梦鲸指导下开始学习写八股文,一开始每日做十个破题,写两篇八股。直到这时阿继才突然发现,过去叶梦鲸让自己涉猎先秦、唐宋各大家的文章是多么地有远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