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龙子在天

第一百三十四章 龙子在天

不觉中已过十年,小土已经老了,终究应了那句话,跟着我穿越到这个年代,结果孤老终身,人的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历代历朝文贤圣人无不想长生不老的,都最后仍归于一捧黄土,更何况小狗的寿命。

小土已经是高寿的了,只是阿彩哭得恨不得要陪着殉葬。

燕王亲自抱着小土放入一个金丝楠木小棺,并陪以用最奢华的波斯狗毯、草莓狗屋、专用云纹陶碗还有小土最喜欢的白玉骨头玩具。

燕王府给这个莫名的从二十一世纪穿越来的小泰迪犬小土举办了一个隆重的葬礼。

府内的几个孩子也都是小土陪着长大的,因为小土的离去,他们不吃不喝了好几天,特别是世子高炽尤为悲愤,说“娘亲,为什么小土不能象我们人一样长寿呢?”

他胖胖的圆脸上红彤彤的,充满了忧愤。

我抚摸着他的脸安慰他,世子生性仁孝,却总有些婴儿肥,每见他行走还需二个内侍扶持,我就心如刀绞。

燕王朱棣甚为不喜,一次道“你这样能骑马吗?不料他推开两个内侍,硬是攀骑上马,我见了不禁好笑。

“你倒象你母亲有股子韧劲。”朱棣也不禁笑道。

他回头对我道,“你的儿子你不用担心。”

一下说到我的心坎。

二子却机灵好动,亲王府后苑内的大树都被他攀高了,还经常捉个知了吓唬侍女,再经常躲在内厨里将各种肉食偷出去和三子还有宫中跟身火者在后花园内烧烤,一次差点发起大火,朱棣倒不以为忤。

三子顽劣不羁,小小年纪就骑马出宫惹祸,经常被我命人捆实了打,打得血肉模糊再关押三天不准吃喝,哪知道阿彩总是偷着再送去好吃的,又是心疼又是怜惜,等他再出来时反而还胖了些。

等再一松绑哼唧两天又不见了,过两天又带个北平街头流行的女式小钗或小零吃嘴两手捧回来给我和那惯纵他的阿彩姑姑,真叫我爱也不是,恨也不是。

不久后,慈高皇后马氏马皇后薨,我为这位象极了我后世的妈妈守孝三年,每日为她荐福颂经,淡衣粗食,以佛礼纪念。

她天性是一位慈善之人,每每诵出她的遗言,便仿佛她还在人世,仅仅背着她的话语,我就能仿佛又感受到她那温暖的眼神真的如亲生母亲一般的疼爱。

后来父母也相继西去,父亲因病去逝后,明太祖甚至停朝临丧,悲恸不已。追封父亲为中山王,谥武宁,赠三世皆王爵。并赐葬钟山之阴,御制神道碑文。同时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位皆第一。其墓碑也是明朝诸功臣中最大的,碑文亦由明太祖朱元璋亲撰。此碑奇特之处,乃是碑文中竟然有标点,堪为罕见。

明太祖

朱元璋曾评价父亲魏国公徐达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

虽他们与我实际上也只是半世父母子女情缘,但他们所给予的亲情却仍让我感到痛彻心腑,几乎心力交瘁,陷入悲伤长期不能自已。

洪武大帝渐渐已身老力衰,他有意让太子朱标“日临群臣,听断诸司启事,以练习国政”。

遂令今后一切政事并启太子处分,然后奏闻。并告诫说:“我所以要你每日和群臣见面,听断和批阅各衙门报告,学习办事,要记住几个原则:一是仁,能仁才不会失于疏暴一是明,能明才不会惑于奸佞一是勤,只有勤勤恳恳,才不会溺于安逸一是断,有决断,便不致牵于文法。我从作皇帝以来,从没偷过懒,一切事务,惟恐处理得有毫发不当,有负上天付托。天不亮就起床,到半夜才得安息,这是你天天看见的。你能够学我,照著办,才能保得住天下。”

从此,朱标开始学习并协助其父处理日常政务。

然而,他每每希望实行“宽通平易之政”,但终多因与太祖意趣不合而难行其道,作为储君,他的任务只能是学习和协助,最终的权柄无疑都操之于太祖之手。

后又爆发出的韩国公李善长因十余年前的胡惟庸党案而获罪,明太祖谓李善长系元勋国戚,却知逆谋不举,狐疑观望,心怀两端,大逆不道,连其妻女弟侄家口七十余人一律处死。

李善长谋乱案,牵边涉罪达三万余人,不仅是王公贵族大批卷入其中,西安秦王的邓妃因其邓氏娘家的大哥邓镇与李善长家庭联姻,李善长被定为大逆罪诛杀后,邓镇也被牵连其中被诛,最终诛连邓氏因“善妒”之名被明太祖朱元璋赐死。

李善长案连太子也被卷入其中,因太子太师宋濂的长孙宋慎涉案其中,明太祖朱元璋欲诛太子太师宋濂,太子为他求情,太祖竟怒言:“等你当了皇帝再赦免他吧!”

其中的雷霆怒意使太子朱标在情急之下,跳入皇宫内的金水桥下欲自尽,后被捞起,明太祖一面心疼,一面痛斥太子的心软仁慈,最后改为将太子太师宋濂全家流放四川茂州,宋濂在流放途中病死。

自那次之后太子也病重,朱元璋亲自守候太子病榻前,太子很长时间才得以恢复。

正如明太祖朱元璋自己所担忧的“太子过于孱弱”因为太子的仁慈,为给太子扫清政治道路,他开始苦心经营,血洗异臣,为慈仁的太子拔荆斩棘。

可依我私下所见,太子朱标虽温厚仁慈,但实际上并不是没有主见和原则的逆来顺受之辈。

他明明知道太祖喜好严猛之政,但仍始终不改自己凡事宽仁的主张,甚至不顾冒犯龙

颜的危险,屡屡据理力争。

最典型的就是自太子病愈后,明太祖又命太子朱标巡视陕西,一方面看西安是否适合作为都城。

因为建朝后,朱元璋一直以应天为南京、临濠为中都,御史胡子祺又推荐以西安为都,认为“举天下莫关中若也”。

另一方面,西安秦王朱樉又多有过失,被明太祖召回京师,朱元璋要太子趁机调查一下秦王的言行。

朱标巡视归朝后,献了陕西地图,又出言帮皇弟秦王说了很多好话,明太祖朱元璋听闻后,才放秦王朱樉回西安。

继而明太祖朱元璋让其审决刑囚,并令吏部尚书詹徽扶佐他,在审批中,太子欲宽松处理,而詹徽欲严惩不怠,太祖则明确支持徽,太子朱标争辩道“立国应以仁为本。”

太祖盛怒,道“孺子难道欲自己当皇帝,来教导我吗?”

此话太过于言重,在这君子盛世天威下,顿令太子听后悸骇不已,不知所措,旧病复发愈是沉重,最终于年仅三十七岁竟在储君位置上撒手尘寰。

惊闻太子朱标一病而逝,我脑海里又浮现出他那温文尔雅的举止,还有那与朱棣在福建赈灾时,朝廷官员提到他时那满腔的敬爱和赞赏之情。

这样一位受兄弟爱戴,受官员敬仰,受百姓称颂的太子却仍然不能让一代虎狼之君的父皇满意。

太子朱标自小受明太祖另眼疼爱,在明太祖朱元璋还称吴王时,已立朱标为王世子,自幼受到悉心教导,自小随太史公宋濂学习经传。

太祖对他寄予厚望,多方培养。

在洪武元年正月,立为皇太子,正式确立了他为接班人。

朱标天性仁慈,对兄弟十分友爱,毫无兄弟相煎。

秦王朱樉、周王朱橚及晋王朱棡等曾多次有过,朱标从中调护求情,使他们免受责罚,在诸王中威信颇高。

他是那种父母疼爱,弟妹爱戴的那种为人长子以孝为先,为人兄长以慈为先的完美之子。

而如此完美的孩子虽于生于乱世,却并非长于乱世。

从他的成长经历来看,洪武元年,大明王朝建立,朱标即被立为太子,从而开始了他长达数十余年的储君生涯。

当时虽仍处乱世,当时明太祖早已是一方诸侯,并很快完成了大明朝建国大业,太子朱标在十三岁尚未成年时,便已贵为太子。既没有经受戎马倥偬、生活磨难,亦未身陷宫闱惊变,他的一生似乎完全是在风平浪静中度过的。

为了训练出理想的继承人、能干的守国之君,明太祖朱元璋处心积虑,费尽心机。

建国后,广聘名儒,在宫中特设大本堂,贮藏各种古今图书,让诸名儒轮班为太子和诸王讲课,并挑选才俊青年伴读。

在教学

中,太子的一言一行,都被要求按礼法行事。太祖自己也时常赐宴赋诗,商榷古今。

朱标尽管长于安乐,但并无纨绔之习,他生性聪颖、忠厚,颇能领会,而且还尽心受教,对宋濂等人言必称师父。

长大后,温文儒雅,慈仁殷勤,颇具儒者风范。方孝孺曾称颂他“三朝兼庶政,仁孝感婴孩。”“懿文光典册,善美过昭明。”

后世史籍中多称他“为人友爱”、“孝友仁慈,出于至性”。应该说,他没有辜负明太祖希望他成为一代明君的寄托。

一想起朱标,我总似看到一位在急切的望子成龙的父亲高压之下成长起来的孩子,而且这个孩子聪颖善良,智慧豁达,但却与他的虎狼之父实际上无法共处,为人处事无法达到一致,这就会形成他人生的悲催。

就象二十一世纪,很多孩子在高考后因为不能达到父母的愿望而选择跳楼自杀来得以解脱。

(本章完)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明月照玉阶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明月照玉阶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百三十四章 龙子在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