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求来

第188章 求来

仁帝眼中的光芒也莫名起来,但他显然收敛得多,“姚家毕竟不同,这是咱们最后的线索了,我打算亲自去一趟云州。”

王皇后一听,大惊,“这怎么行?还是我前往吧。”

朝中正是风云变幻之时,这个时候,一国之君要是离开,王皇后不敢保证会不会有什么乱子。

虽是十有八九,但万一呢?

仁帝的安危和大余的安稳,还是要先排在首位的。

王皇后坚决不同意仁帝亲自去。

自自立为王十余年来,仁帝还从没有离开过皇城,踏足过大庆,虽说如今大庆的威胁不足为虑,可正因为如此,大余自己内部的安稳反而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定是要慎之又慎的。

仁帝脑子里的思绪翻过一段又一段,须臾,他轻轻一叹,“你也不便前去,让大哥去吧。”

这嘴里的大哥正是王皇后的嫡亲兄长,昌远侯世子王稷山,他也是除仁帝和王皇后之外唯二知道大皇子只是替身这个秘密的人了。

另外一个自然是昌远侯,此事干系重大,必须要保持缄默,这替身的人选,还是昌远侯亲自寻的,本是为防万一,哪曾想还真的派上了用场。

昌远侯年迈,自然不能远途跋涉,所以这事,交给王稷山,再合适不过了。

“那也只能如此了,我这就让黑衣卫将密信送去。”

黑衣卫办事隐秘,她就不亲自宣大哥进宫来或者明面上叫人递信了,一定有人盯着她和王家的动静的,还是小心为上。

王稷山有世子之名,但并没有另授任何官职,就是一个闲散世子,主要负责王氏宗族的内部事宜。

因而,说走就走,是十分自由的,也不用跟谁告假,在收到密信之后,他同昌远侯在书房密谈近一个时辰,然后第二日一早,就轻车简行,出门去了。

或许有关注王家动静的人,但王稷山经常出门,各地走动的,此番出门,也并没有引起更多的注意。

……

九月将***葙也越来越紧张,生平只一回的大婚,便是她同陆奇相识多年,了解甚笃,可该紧张还是要忍不住紧张的。

苏纺早就将该准备的都准备的妥妥当当了,是以现下也不显慌忙,只等婚期到来就行,见平葙紧张的做事都没有什么心思了,难免打趣几句。

见她实在紧张,干脆,趁着天气凉爽,一起出去玩一玩呗。

于是乎,这日一早,贺琛赶车,陆锦纶同坐车座,车厢内,苏纺四人分坐两边,乌篷小马车倒也不嫌拥挤,晃晃悠悠的就自南城门出去了。

河西府出了南城门再行上三十来里,有个清幽谷,那处风景宜人,静谧舒适,最是适合游玩散心的了。

谷内有一片青草地,傍着一条曲形的小溪延绵数里,依草地缓行,溪水潺潺,空气清新。

走了一圈,累了,就直接铺了油布席地而坐,带了点心茶水来,一边看着风景,一边吃茶就点心,倒也十分惬意。

不多时,嫌坐不住的辛夷就拉着寻青瑛漫山遍野的玩去了,贺琛和陆锦纶自然是麻溜的跟上。

原地只剩下苏纺和平葙,都是安静的性子,懒得动弹。

看着四个人跑远的身影,不知怎么地,平葙这心里觉得有一丝怪异,她忍不住道:“姑娘,你说辛夷这是真的还没开窍呢,还是陆小弟一厢情愿了?我倒瞧着她对着贺师弟软和些。”

这话说得前言不搭后语的,但苏纺一听就听明白了,她抿抿嘴,“都是大人了,知道为自己考虑的,慢慢看吧。”

辛夷是个爱耍的性子,依她看,不管是贺琛还是陆锦纶,都是适合她的,就看辛夷如何开窍了。

这种事情,旁人还是不要插手的好,以免适得其反,让她自己去看清自己的心,更好。

平葙听自家姑娘这么说了,也就不担心此事了,今儿是专门出来散心的,她就好生的看风景就行。

姑娘来年嫁人,也是要在河西府继续生活的,这事她就不愁了,之所以还紧张,完全是因为嫁人的喜悦感充斥的,让她不知该如何才好。

毕竟,一辈子就这么一回,嫁了人肯定就是不一样的了,怎么不紧张呢。

有着这一番散心,平葙的紧张感倒是散去了一大半。

也不给她继续紧张的机会了,九月初六来得很快,整个阎罗堂张灯结彩,喜气洋洋。

因为是送嫁,阎罗堂并不办酒宴,到了吉时,陆奇一身喜服骑着高头大马带着喜轿到了,辛夷和寻青瑛一边一个扶着盖着盖头的平葙,给苏纺磕了头,就将人送了出去,坐进了喜轿。

为了不让平葙哭的更凶,该说的话苏纺都提前说过了,此刻也只点点头,目送平葙出门而已。

难为新郎官什么的,就不必要了,陆奇他们多熟啊,也不必絮絮叨叨的叮咛万分,总之,陆奇是一定会将平葙捧在手心的呵护的。

苏纺坐在堂中,看着花轿起轿,吹吹打打的热热闹闹的离开,难得的红了眼眶。

陪了她这么多年的平葙,终是嫁了。

以后各成一家,相夫教子,就再也不能同一个屋檐底下朝夕相对的生活了。

想想还真是有些伤感呢。

平葙出嫁的当晚,吃着徐婶做的饭菜,饭桌上少了一个人,大家都有些不习惯。

平葙出嫁的第二天,没有一会儿又一会儿的点心和爽口的小吃,大家同样都有些不习惯。

平葙出嫁的第三天,嗯,陆奇带着平葙,带着回门礼高高兴兴的回门来了。

阎罗堂就是平葙的娘家,三朝回门,这是应该的。

大家坐在一起,高高兴兴的吃了一顿饭,稍坐片刻,平葙和陆奇就要告辞了,回门当天,就必须要走的,可不能留下来过夜的,这是规矩。

平葙出嫁的第四天,辛夷暗戳戳的在厨房里忙活了一上午,想要做出些点心来给苏纺吃,但差点没把厨房烧了,吓得徐婶赶紧将人给赶出了厨房,然后自己动手,做了一盘点心来。

她这些年也没少跟着平葙一起做点心,虽然吃着没有平葙的那个手艺,但好在也是不差的。

此后,每天徐婶子都会变着花样的捣腾平葙做过的那些点心。

很快的,大家也都习惯了。

九月中的一天,梁府突然来人,来的是三房的嬷嬷,专程来请苏纺过府看诊的。

苏纺一听梁心慈病了,想起上元节的事,还真是有些感叹,说是永远不会生病,就是生病也不会找她的人,竟来找了?

“你家九姑娘是不是已经病得不省人事了?”

那嬷嬷见苏纺也不说去不去,反而一开口就问这个,只以为她是讽刺了,心里也有些恼,但这会儿不敢不敬着,“是,九姑娘自昨晚起就昏迷不醒了,还请表姑娘快快过府看诊才是呀!”

九姑娘昏迷前曾咬牙切齿说过绝对不要找表姑娘看病的,但自昏迷后,河西府该请的大夫都请遍了,大家都束手无策,没办法,老夫人只好让她来请表姑娘了。

原来不省人事了啊,难怪。

她就说嘛,要是梁心慈自己清醒的,恐怕绝对不会让人上门来的,这小姑娘多傲气,怎么会自己打自己的脸呢。

苏纺端坐不动,从外头进来的辛夷附耳过来低语了几句,苏纺听着,挑挑眉,嘴里道:“我的规矩,贵府应该也是知道的。”

那嬷嬷急的不得了,见她还有功夫在这慢吞吞的说这些,也是气得要发疯了。

“知道的,老夫人已经交代过了。”

老夫人就是知道这表姑娘肯定不会轻易上门,才提前交代了她,按规矩办事,她们梁家又不是出不起诊费。

“知道就行,那前边带路吧。”苏纺缓缓起了身。

乌篷马车晃晃悠悠跟在后头往梁府去,辛夷凑在苏纺身边,这会儿是完全不遮掩的笑出了鸭叫声。

“听说满城的大夫昨儿都聚在梁府了,八方会诊,可惜,梁心慈现儿还昏迷着呢!”

“我都打听清楚了,说是去了一趟凤西府,回来就全身长满了红色的疹子,紧跟着就上吐下泻,还不等请大夫呢,人就直接昏迷了过去,大夫们都看遍了,也没看出是个什么原因。”

“梁心慈昏迷前还叮嘱了丫鬟,千万不能请姑娘你看诊,所以梁老夫人才将全城的大夫都请遍了,大家都没法子,这才让人上门来了呢。”

“梁家不差钱,姑娘,现在是他们求咱们呢,咱收多少诊金?”

梁心慈脾气不好,嘴巴也不省心,满梁府的姑娘,辛夷最不喜欢的就是这个九姑娘梁心慈了。

现在人犯在了他们手上,可不能放过这个机会啊。

“她不是说打死都不会找姑娘看诊吗?咱就治好她,让她尝尝自己打自己脸的滋味。”

锱铢必较,向来就是辛夷的风格。

苏纺忍不住笑了笑,“我正好也想让她打打脸,不是一分银子都不收也不求我治病吗?我偏偏收她银子,还得治好她,让她瞧瞧。”

这么一说,还真是叫人有些期待呢。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一本医经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台言古言 一本医经
上一章下一章

第188章 求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