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四 开始
简初夏有时候就跟霍广君抱怨。
人家穿越带的系统都牛的不行,只有她这个,废物本废。
霍广君听了老是在笑,但是一会简初夏又说:“但也确实帮了不少忙,就是没人家的逆天。”
简初夏带的系统,先是费劲才激活,然后费劲换东西。
换到现在,简初夏也不知道到底自己挣了多少几分,只是到边城后来的时候,积分都是几千几千的涨。
简初夏在边城很忙,有时候忙的都懒得看积分的涨幅,只是有特别需要的时候再去换点东西。
换句话说,她不是很以来系统。
总觉得这些东西不切实际的很,虽然自己确实从这里面得到过实惠。
到了以后,简初夏更是很少去碰,反正生活还算富足,不需要额外的东西了。
这就是简初夏对系统的态度。
而那个系统也是一如既往的安静,并不打扰简初夏的正常生活,仿佛真的只是个附属品。
简初夏上辈子没有父母,没有兄弟姐妹,有时候看着人家一家团聚就觉得羡慕。
好不容易长大成人,又来到了大茂。
但真的问她,愿不愿意留在这里,她愿意,纵然上辈子千般好,也没有这里的亲人跟爱人。
这样的想法很愚蠢,但摸摸孩子的们的小脑袋有觉得都值得。
简初夏对生不生孩子,看的真的很淡,首先她不认为结婚是人类的必需品,也不认为生孩子是女人应该做的事。
而且对孩子们的到来并没有太深刻的感觉,只是承担了一份责任。
既然是自己跟霍广君选择让孩子们来到这个世界上,那她就有责任,抚养孩子,给孩子良好的教育跟环境。
这是一个为人父母应该做的事情。
要说简初夏真正选择的,就是跟霍广君在一起,可能这么说不符合氛围,又有些恋爱脑。
但简初夏真的感谢这个世界有霍广君。
一个人总是孤独的,上辈子简初夏享受过,也不认为孤独有什么不好,这是一个人的生活常态。
被辈子热闹了许多,简初夏也是乐意在这里的,如果一定要比较。
简初夏是觉得这并非是比较出来的。
各有各的不同,也没什么选择。
人生很多时候是没有选择的,简初夏一直这么觉得。
就像这些在护城府住着的人。
这个冬天异常的寒冷,边城里家家早早的点上炉火,直到家里烧的暖烘烘的才罢休。
跟边城距离不远的草原上就是另一番景象了。
大批的牛羊被冻的僵硬,草原上的部落只好尽量把羊群赶到护城府跟简初夏他们交易。
现在的人都知道,一到国家,边关四座城,现在是五座城的将士们都是杀猪宰羊,一连五天吃的特别好。
算是犒劳边城的将士们了。
许多养羊的大户都等着这个时候把羊群卖给简初夏,简初夏基本上来者不拒,最差也手下羊毛。
现在的羊毛衫跟大衣,远销西域诸国,还有大洋彼岸,大茂人拿的价格会比别的地方低上很多。
这也是大茂人都夸边城的地方。
不管怎么说,这个冬天实在是太难熬了,不知道是谁,现在护城府的墙角下搭起了小帐篷。
用护城府的城墙挡挡风,士兵们看了去跟霍广君报告,霍广君想了想,并未阻止。
有一就有二,不少草原上的牧民都在这里住下。
如果幸运的话,到护城府里面做交易,还能在护城府里面住上一晚。
护城府好啊,有高高的水泥墙,有结实不会被大雪压塌的房子。
要是能在这里面住上一个冬天,家里肯定不会冻死人。
牧民们选择在护城府周围住下不是没有原因的,草原的冬天,除了风雪,还有狼群。
一墙之隔,是舒服的炭火,这边是寒风的风雪。
可能许多草原上的小部落想的都是有朝一日能住进护城府吧,再进一步就是边城,至于江南跟都城,他们都不知道是什么地方。
你说什么?我们的祖先曾经驾着铁骑征服过这几座城?不知道不知道,你看这城墙有多高,你看着城门有多坚固。
我们?不行的,我们只想成为大茂的子民。
小部落们如是像。
霍广君自然会给他们这个机会,只是不能做的太明显,首先告诉他们,用活羊,可以换水泥。
我们这边的人还可以帮你们在护城府附近建房子。
只要等到开春了就行。
你们可以让家人在这边的房子住下,谁去牧羊,就几个人一起在草原上牧羊。
到了冬天,卖了羊群,大家就可以一起在这里的房子住下。
似乎很吸引人,至少家人可以很平安的生活。
小部落们在商量这样的可行性,大部落则喊着这是阴谋。
这是阴谋吗?不是,是阳谋。
只要在这里住上三年以上,就可以送孩子去护城府的私塾读书,住了十年以上,孩子可以去科举。
若是有了功名,就可以带着全家一起住进边城。
边城多好啊,听说人人有活干,还有两年一次的蹴鞠比赛,成片免费的果林。
诱惑吗?太诱惑了。
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事情,但是草原上的牧民们都在动摇。
这就是简初夏跟霍广君给他们心中埋下的种子。
原本牧民们都是穷苦的很,打起仗来自然什么都不怕,毕竟他们什么都没有,也没什么不可以失去。
一旦让他们在护城府附近住了下来,有了家,有了自己的恒产,那就不一样了。
要是将来有一天,别的部落要攻打边城,那首当其中的就是草原上部落的房子。
他们能眼睁睁的看着家园没了吗?没有人会舍得的。
让他们成为大茂第一道天然屏障,这依旧是个没有选择,弱肉强食的世界。
这个冬天,简初夏最多关注的还是边城里面的百姓。
她跟霍广君这是待在边城的最后一年。
到了开春,就有另外的人来接手边城,来者信心满满,是个年轻人。
边城这边的作坊简初夏也不知道应该交给谁,最后统一了意见,还是由边城府衙管理。
大茂的国企单位,也算不错吧。
现在消息还没传出去,可想而知,等大家都知道了此事,边城会有多轰动。
简初夏跟霍广君一遍一遍的从边城里走来走去,似乎总觉得这里需要完善,那里还不够好。
这是他们待了十五年的边城,从一个年轻人到一个中年人,人生能有多少个十五年?
他们竭尽全力建造了如今的边城,人口接近八万人,来来往往的商旅不知道多少。
每天从边城运出的水泥,羊毛制品,玻璃器皿,为这个边城创造了多少财富。
这里的私塾是他俩晚上一点一点设计出来的,现在也容纳几千学生,先生又是新科状元。
可能从蒋状元开始,后来意外来了个新科状元在这里历练一番回到都城,茂和安觉得还挺好用。
一有状元就想丢到边城,刚开始,还有人嫌弃边城穷苦,越发展,状元们还都愿意过来了。
毕竟繁华的边城景象,不知道多少人向往想过来看看。
这都是简初夏跟霍广君一手办下来的。
更别说现在出名的两年一次九月中旬到十月中旬的蹴鞠比赛。
就说平常的时候也有不少球队在打友谊赛,到了正式比赛,更是座无虚席,最后没办法,开幕式跟最后决赛边城也开始卖门票。
至于其他比赛则是还是座位先到先得。
这也吸引不少对蹴鞠有兴趣的人过来观看,甚至有一年江南的书院带着自己的学生球队要来找边城的球队比赛。
让边城也津津乐道了很久。
图书馆更不用说,有了边城图书馆的先例,大茂的大城市,都做起了同样的事情。
后面维护的好不好简初夏不知道,反正都是在做,想着总应该会有些效果。
读书识字,才是一个国家的出路。
最后就是现在边城最赚钱的玻璃作坊了,如今大茂的有钱人家,都用着玻璃做窗户。
烧制的玻璃杯子更是抢手的很。
边城的东西都是实用为主,既然都做出来了玻璃,制作眼睛也是一时半会的事。
虽然不如现代眼睛的精确,但是做出放大镜老花镜的效果,让朝中的祝阁老们能看见纸上的字迹。
已经是很难得了。
毕竟近视眼老花眼这种不分时代。
想到这些,简初夏总能说出来很多很多相关的事情,要说真的走,简初夏舍得吗?不舍得。
天下无不散的宴席,茂和安那个豆沙馅的心也不会让他们再在边城待下去。
其实对上简初夏跟霍广君已经是留了时间。
泰泗道的刘景行早就调到了东海旁边的府,这几年似乎平定倭寇有功,回了都城。
顺宜府的梁知府也早就升任,朝中也有他一席之地。
他们两个在边城待的足够久了,现在的边城也足够稳固,是时候换地方了。
去哪?只有都城了。
简初夏想的也开,两个孩子年龄渐渐大了,是该去都城认认亲戚,想做什么也方便些.
简初夏跟霍广君互相安慰着回都城的好处,他们离开边城那天走的悄无声息。
一点也没惊动边城的百姓,只有几个跟着的士兵哭个不停。
他们身边的士兵早就换过好几茬,这个小兵是两年前来的,当时又瘦又小,好在为人机敏。
在军队待了不到一年,竟然又长了个子,如今已经是个壮实的小伙,平常做事最是勤快。
他是其中哭的最厉害的人,但是又嘴拙说不出挽留的话,只能眼泪鼻涕一直流。
简初夏看着这个十七八的小伙子,拍拍他的脑袋说道:“别难过,好好当兵,将来若能挣得一官半职,说不定还能去都城跟你霍将军做同僚呢。”
这个兵不知道简初夏是打趣他,愣愣的点点头,让霍广君也有些无奈,摸索了一个短剑送给了这个小伙子。
两人这才踏上回都城的路。
坐在马车上的双胞胎已经是大孩子了,不过他们还是对坐马车去都城有些印象。
小月问道:“娘,我们这次去都城,是不回来了吗?”
简初夏笑道:“我跟你爹是永远不回来了,你跟你哥要是想回来,等再长大些。”
十几岁的孩子,又被简初夏跟霍广君养的好,根本不懂什么是离别,扒着窗户看着远去的边城。
这是他们两个出生的地方,如今要离开了,总有些不舍,他们也分不清楚永远的意思,只知道是个很远的数字。
他们也不知道自己的爹娘到底在这片土地上做了什么,也许以后会知道,但并不影响他们这次的没心没肺。
简初夏跟霍广君也不打算跟他们说自己做过什么,或者说他们来并不引以为傲,只是他俩运气好了一些。
有这个机会来做这些事,这并不代表现在的边城就是他们的功劳。
边城的发展,离开不茂和安在都城稳固朝堂,离不开周围几座城的齐心协力。
更离开不边城百姓的勤奋乐观。
马车的车轮从水泥路上奔向都城,边城的事迹虽好,谁又能说出,霍广君跟简初夏在都城不能另有一番事业吗?
就算不奋斗事业了,养花养鱼,就不是美事了吗?
都城有一群人总觉得霍广君跟简初夏是心不甘情不愿的回都城,等着简初夏他们跟陛下大闹一场,好从中获利。
可惜最终的结果是一定会让他们失望了。
霍广君跟简初夏正盘算着要不要再养几条狗,就跟当霍家村的一样。
之前的小狗,早已经老的去世。
他们一家人回到都城再养两条小狗,岂不是就新的开始?
※※※※※※※※※※※※※※※※※※※※
真的真的结束了
感谢一直陪伴的大家。
我们下本再见啊~
专栏几本预收!
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看看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