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6章 他们应该是最有发言权的
所以她也不去“测”,她对他的心思只是一种感觉和感知,是只可意会的那种。从学生时代那次讲演,到后来在禾城和秦淏相遇,她对他的崇拜有增无减。
有的时候还真像自己那次跟郑亮说的那样:秦总的内心岂是我等小民能揣测得出的?当时说这话的时候他也在旁边,因为他们从三关坝回来的路上接到郑亮电话的。呵呵,经历了这么事,时间过去了这么多年,如今,再把这句话当他的面说出,不知他会做如何感想?
想到这里,关菡扑哧乐出了声。
听见她痴迷的自顾自的笑,爸爸偷看了妈妈一眼,妈妈也掩嘴暗笑。他们没有出声,知道女儿肯定是在回忆有趣的事。她的这种笑在爸爸妈妈眼里仍然是这么的天真无邪、纯净和美好。
关菡感到自己乐出了声,赶忙看了爸爸和妈妈一眼,发现他们都在低头偷笑,就知道自己刚才失态了,想说什么又没说,说什么都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爸爸刚才的问题也勾起了她的许多心事。想堂堂秦淏,禾城乃至锦安有为的年轻官员,竟在事业高峰的时候辞职,想必他的内心也是暗流涌动极为不平静,但是他从来都没有流露过一丝抱怨和不满,更从来不去评说任何人,别人在为他抱打不平愤愤不公的时候,他也只是一笑了之,甚至在她面前,他从来都没有流露过什么,难道他就真的没想法?没抱怨?想到这里,关菡的心中隐约有一丝疼痛。也可能因为自己的病,他无暇考虑和规划自己的前程问题。她感到是自己的病拖了他的后腿。如果自己能够平安的从美国回来,她准备好好和他谈谈这个问题。
尽管自己不懂权力场上的事,但是表达一下态度还是可以的。秦淏说自己离开权力场,会有更灿烂的人生等着他,他可以为自己燃烧一次,他依然可以活的精彩。但是话是这么说,他并不拒绝家里人对他的安排,说明他对权力场还是有所依恋的。至少关菡是这么认为的。
“外公、外公,大家叫你下楼,有事。”宝宝气喘吁吁的跑上楼,嘟着小嘴,一板一眼的跟外公说道。
“呵呵,还是‘大家’叫我?好的,真乖。外公这就下去。”外公很欣赏宝宝用词的准确,摸摸他的小脑袋,然后站起身,拉着宝宝的小手就下楼了。
原来,秦垚接到了一个企业界好朋友的电话,说是明天晚上在天城王府饭店举办儿子出国酒宴,叫秦垚带夫人出席。秦垚说夫人身体不便,自己一个人去就行啦。
秦淏认得秦垚的这个朋友,原来也听秦垚说过他想把儿子送出去留学,儿子学习不错,这次以绝对优势考入了天城一家重点中学。朋友的妹妹也在国外,朋友笃信孩子越小出国越好,及早的接受西方文化,融入西方社会中。
放下电话后,三个男人就这个问题展开了讨论。秦淏说孩子太小,不利于身心成长。
秦垚说朋友说的,早晚世界都得大同,还是及早融入进去好。
李伟说那要看家长希望孩子达到一个什么高度、有一个什么样的发展了?
秦淏说道:“咱们国家的基础教育还是相当不错的,许多西方国家就很推崇咱们的小学和初中的基础教育。德国就此专门研究过。搞不懂为什么这么多家长把孩子那么早的送出去?”
这时,一直在舅舅怀里听大人说话的宝宝,听见爸爸似乎“反对”孩子出国上学,他就既忙离开舅舅的怀抱,来到爸爸的跟前,拍着爸爸的膝盖说道:“爸爸,爸爸,宝宝还要出国呢,上美国的西点军校。”
大家都笑了,爸爸说:“等你去西点,你早就长大了。”
秦正方笑的脸上都开了花。
秦垚对宝宝说:“看你爷爷笑的,终于有人延续爷爷的军人梦想了。”秦垚总是不失时机地说这样的话,以博得爸爸的欢心。
李伟说:“盲目崇拜国外的教育也不好。还要看孩子的潜质。”
秦正方连忙说道:“宝宝的潜质不错,我比较过也观察过。”
李伟一听,才知道秦爸爸误会了:“宝宝?咱们的宝宝当然没问题了!我是说小垚的朋友。”
秦垚笑了,他说道:“爸爸,您刚才说您比较过宝宝,是不是和院里的孩子进行过比较呀,别是拿着宝宝的长处比人家的短处吧?”说完,就哈哈大笑了。
众人也都笑,坐在沙发上的杨雪和周月也不由地笑了。
秦正方说道:“绝对不是你说的那样,我是客观公正的比较。宝宝的智力就是比别的孩子强。他看到别的孩子让大人抱着,很是不屑的样子。前两天他对着外面的沙堆说道:“爷爷,你把这沙子盖好,给周月阿姨的宝宝留着,我不玩了。我说你怎么不玩?他说,我长大了,这都是小孩子玩的。你们看,这是我的偏心眼吗?”
听爷爷夸自己,宝宝靠在爸爸的怀里,他抬头看了一眼爸爸,发现爸爸正在微笑着看着自己,就不好意思的咧开小嘴笑了,小手调皮的捏了一下爸爸的下巴
秦正方说道:“我看咱们都是外行,还是请教专家吧。关老师和敏老师,听听他们的意见,他们应该是最有发言权的。”
杨雪说:“别叫了,他们难得和小关待会儿,反正咱家目前不存在孩子出国的问题。”
秦正方说:“目前不存在不等于以后不存在?这是个普遍问题,探讨一下没有坏处。还是听听搞教育的人是怎么说的吧。宝宝,去叫你外公去。”
宝宝听爷爷这么说就离开爸爸的怀抱,小跑着上楼叫外公去了。
关爸爸听了大家的意见后略微想了想说道:“关于孩子出国的事,我比较赞同小秦的观点,这个问题也是我一直在考虑的,因为我接触到许多老板,经济条件不错,又很注重对孩子的培养,有的很早就把孩子送出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