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赵国的乱政与秦国的集权(1)
《史记·楚世家》载:“楚顷襄王(熊槐之子熊横)二年,楚怀王亡逃归,秦觉之,遮楚道,怀王恐,乃从间道走赵以求归。赵主父在代,其子惠王初立,行王事,恐,不敢入楚王。楚王欲走魏,秦追至,遂与秦使复之秦。”
此年,是为赵惠文王三年,距离赵武灵王沙丘宫之变仅余不到一年。
赵惠文王‘赵何’初登王位,根基不稳,军权上有其兄‘赵章’及其父‘赵主父’(赵武灵王)赵雍掣肘,而在政局上,许多赵国臣工依旧遵赵主父为主。
说来一代雄主‘赵武灵王’赵雍,倒也颇为有趣,其年幼即位之时赵国贫弱,其父‘赵肃侯’善战,东征西讨把诸侯得罪了个光,死后秦、楚、燕、齐、魏就各出上万军队兵临赵境,名为奔丧,实际上是想瓜分赵国,然幼主‘赵侯’赵雍(此时尚未称王)临危不乱,领军镇守邯郸并亲会诸侯,于是魏惠王、齐威王、秦惠王皆讶其气度,诸侯之围遂解。
赵雍虽然解了赵国的‘亡国之危’,却也深刻意识到赵国的羸弱,当时的三晋(赵、魏、韩国),以魏国最强,赵国领地虽大,但却被其境内的‘中山国’割成了两半,赵雍不得不谋求对‘中山国’的灭亡。
于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不仅加强了赵国的‘中央集权’,也使得赵军战力大增,赵武灵王赵雍为了专心灭亡‘中山国’,同时也是为了‘君位传接可以平稳过度’,竟然提前将其王位传给太子,自称赵主父,自领大军讨伐‘中山国’。
而论起赵国的太子之争,则更是令人啼笑皆非。赵武灵王人到中年梦到一美女,觉其祥瑞,第二天就有大夫‘吴广’献其女‘吴娃’。于是赵武灵王‘因母宠子’,废嫡长子‘赵章’而立‘吴娃’之子‘赵何’为太子,史称赵惠文王。
此时,‘赵主父’赵雍已然灭亡‘中山国’,正在北方代地与其长子‘赵章’行庆功宴,自然不知晓中原事务。
而已经登基三年的赵惠文王‘赵何’也颇有手段,成功拉拢了一班以相邦‘肥义’为首的赵国臣工,在邯郸俨然已是独掌大权。对于逃亡前来的‘老楚王熊槐’,赵国宫廷在经过商榷之后一致认为不能接纳‘老楚王’入境。
因为赵国刚刚经历了‘灭中山国之战’,而‘中山国’背后有强齐的影子,‘赵灭中山’已经得罪‘强齐’,当然不敢再得罪‘霸秦’,更何况此时赵国王廷在国际上的态度乃是‘亲秦’,于是可怜的‘老楚王’满怀希望的来寻觅他的老伙伴‘赵主父’赵雍,结果人都没碰上,就被他小儿子赵惠文王给挡了回去。
赵惠文王甚至还送了秦国一波顺水人情,直接遣赵卒及相邦肥义‘护送’老楚王‘回秦’。当真在国家利益面前,所谓的‘礼仪孝道’全然可以视如粪土了。
......
秦国‘中更’(中更,秦军功爵之一,白起此时为‘左更’)将‘向寿’正立于沙丘之上驻足眺望远处的赵国境内。
他身后是一队五百人规模的‘秦骑’。
秦人崇水德,《汉书·律历制》云:“今秦变周,水德之时。昔文公出猎,获黑龙。此其水德之瑞。”
因此秦人崇尚‘黑服’,军中甲士皆套黑甲、履黑屣,戴黑袍,披黑氅,就连战马,也是清一色的覆盖黑甲鳞片,远远看上去就能组成一团黑乎乎的‘钢铁巨兽’,尤其凝练肃杀。
而向寿之所以立在‘秦赵边境’,也正是得到了赵使者的知会,前来‘迎回’‘老楚王’。
对于此刻一脸漠然的中更将,他身边的副将‘舆’却是有些疑惑,可这些疑问,他却想问又不敢问,因为他隐约也猜到了些什么。
将军向寿明明早就知晓‘老楚王’在赵,却还故意配合‘左更’将白起佯攻魏国要塞‘蒲阪关’并因此而丢下了上百具秦卒的尸体。
这些秦卒,也许就是所谓贵族斗争的牺牲品了。
在秦国众所周知的事情便是:宣太后芈月以其同母芈戎、异父弟魏冉,及昭襄王的兄弟嬴芾、嬴悝为重臣共同把持着秦国朝政,后世便称其为‘四贵’。
然而‘四贵’掌权,那昭襄王嬴稷做什么?嬴稷表示,我作为王,难道我就不要权利了?
因此在‘范雎’入秦之前,昭襄王嬴稷与‘四贵’的矛盾就由来已久。
就之前的几件事情来讲的吧,‘老楚王熊槐’本是宣太后芈月的本家人,是嬴稷的亲戚,按照‘四贵’执行的‘秦国国策’,理应亲近‘楚国’。
可昭襄王嬴稷非但不亲近,还把人家骗来给扣押了起来,令秦楚两国的邦交瞬间恶化。
再比方说魏冉为相,嬴稷也觉得浑身不舒服,非要去请个赵人楼缓过来做相邦,后来楼缓被免相,又千里迢迢的去请‘孟尝君田文’来做秦相,田文的脸面被‘四贵’甩的‘呱呱响’,回去之后就组织三国合纵伐秦,把秦国的打的被迫割地求和。
秦昭襄王这做的桩桩件件,看似荒诞不羁,但实际上都是在和‘四贵’争权。而在军权方面,他自然也有所准备来与‘四贵’抗衡。
白起与魏冉相识于秦国军中,可以说是穿一条裤子的战友情,魏冉得势之后也丝毫未曾忘记这位曾经共患难的战友,白起更是战功不断,一路晋升为如今的‘左更将’,成为秦国年轻一代中最有威望的将领之一,
白起作为魏冉的战友,秦昭襄王自是无从招揽,只得另行培养将领。
《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云:“夫向寿之于秦王,亲也,少与之同衣,长与之同车,以听事。”
向寿作为昭襄王的‘发小’兼‘亲戚’,便成为了昭襄王培植于军中的势力,用来与魏冉提拔的‘左更将’‘白起’相抗衡,在白起获得‘伊阙之战’的大胜从而封‘国尉’之前,向寿曾多次与其争功。
例如《史记·秦本纪》中载:“昭襄王十三年,向寿伐韩,取武始。左更白起攻新城。”
由此也可以看出,秦国虽表面强大,其实内里依旧矛盾重重,尽管商鞅以《秦律》来将秦王室、秦贵族以及秦民的利益强行靠拢在一起,但这并不能避免秦昭襄王因为试图‘集权’而去打击国内贵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