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俩执政
“大人,您且稳住,不妨看看魏忠贤能做到啥样?以晚辈看,大明朝弊端多多,看魏忠贤能去掉几样。我总认为,大明朝的治理该换个法子了。自朱重八创立明朝起,已经历了二百多年,世事变迁很大。明朝开国时定下的制度,已经不适合现在的需要了。就是在当时看,一些很好的制度,到现在也已经过时了,需要修正了。明朝的治理,是该换个法子了。”袁野劝慰说。
孙承宗摇摇头,“以威霆看,到底该怎样变啊?”
“你先说说,明朝有啥弊端吧!”熊廷弼端起茶杯,稳稳地喝了一杯茶说。
“这事,小孩没娘,说来话长。一曰,皇室宗亲子弟像猪一样养。估计现在皇室的宗亲子弟已经超过十五万了。养这十五万头猪,耗费太多。二曰,免征田亩税的数量太大,估计现在已经超过五千万亩,按最低一年半两银子算,也有两千五百万两了。如果每年有这些税收,明朝就十分强大了。就能办很多的事情了。三曰,卫所制度名存实亡,卫所养得兵打仗不行,还得募兵,卫所土地养肥的是那些徒具虚名的武将。四是八股取士,招来的大多是只会爬格子,写馆阁体文章的庸碌之士。这些人成为了明朝官员的主体,在朝廷和民间形成了一个上渗不透,下顶不开的板结层。既不能上传民意,也不能下达天听。朝廷就是有再好的治世良策,也无法执行。想要办点事,只有像张居正一样的权臣才行。可是世间能有几个像张居正这样的奇人奇才啊!”袁野深深地叹了口气说。
“威霆说这话有些道理。”孙承宗默默地点点头。
“行了,有这三条,大明朝的衰败也是必然的了!”熊廷弼感叹说。
“还有吗?”孙承宗鼓励说。
“四曰,内阁无实权。最有权势的皇帝是在老皇帝的儿子中选出来的,甚至不用选,皇长子自然就是。龙种再好,那也是在一家人中间选。首辅及辅臣呢,是从千千万万中人选出来的。按大概率论,首辅及辅臣的智力水平是要高出皇帝的。可是,首辅及辅臣却要事事秉承皇帝的意思来办。这就有些颠倒了。要治理好国家,必须给首辅、辅臣以实权,皇帝就应当是一个牌位。”袁野侃侃而谈。
“行了,你说的这个行不通的。”孙承宗摇摇头说。
“继承皇位的皇帝不同于创业的皇帝,朱元璋、朱棣都是雄才大略,可他们的子孙并不是一样有雄才大略。龙可以生龙,也可以生老鼠的。”袁野这一句话把两人都逗笑了。
“五曰,漕运之害。吃粮的在北,产量的地儿在南。元朝都可以主要依靠海运,三宝太监下西洋都行,为啥大明还主要依靠漕运呢?海运比漕运便宜很多,傻子都知道,可大明朝为啥依旧抱着漕运不放呢?这主要是依靠漕运发财的人,以种种理由要挟了朝廷。大明花在漕运上的钱占南方税收的三成以上,这肥了多少人啊!因为要走运河,运河又和黄河交叉,致使黄河入海不畅,黄河决口泛滥,淮河下泄不畅泛滥,好好的黄淮河大平原的产出,收不抵支,修建黄河堤坝又耗糜了大量的钱财,国库日渐空虚,国力日渐衰弱。”袁野谈兴再起。
“黄淮之害,历朝有之。”孙承宗有些不赞同袁野的说法。
“六曰,死要面子活受罪。属国进贡,哪是他们应该尽的义务,为啥还要厚赏。以至一礼十赏,这是明显的赔本生意啊!属国有事,大明还要出兵相助,有这样的属国只是累赘,要其何用?大明如果要彰显国威,把这些属国占了就是。如果想要得利,收的进贡就不应该回重赏。想想出兵朝鲜,耗费了大明多少国力。到最后呢,等到大明有难时,他们又能帮得多少?”袁野有些气愤地说。
“行了行了!你有理还不行吗!”熊廷弼打断了袁野的话。
“再讲一条。”孙承宗倒鼓励说。
“明朝以科举取士,这并无不妥。但是,朝廷不求治国策,反而将考题局限在对四书五经的阐释上就不对了。朱重八的本意是想以儒家道德来约束官员,进而约束百姓,形成一个重视道德,大家都安分守己的社会。可是这是不行的,如果一个国家只靠这来治理,就显得太无能了。长期的抬举儒家道德,致使一些诚实的官员,十分看重自身的道德修养,他们都从修身齐家做起,这是好的。可一些不诚实的官员,投机取巧,天天把儒家道德挂在嘴上,而私下干些龌龊的勾当。儒家的本质,不是一种治国术,只是一些修身术。也就是说,通晓了它,能做一个好人,并不是自然就有了治理国家的能力。朱重八本末倒置,将其作为治国术了,焉能治理好国家。儒家的老祖宗当年都治理不好一个小小的鲁国,其信徒子孙也就治理不好一个大明朝了。”袁野深深地叹息了一声。
“大胆!狂徒!”熊廷弼十分恼怒地大喝一声。
“事实就是如此吗?历史上有几个开国皇帝信奉儒家学说的。连朱重八都不信。他办的几次大案,株连了哪么多的人,又有多少儒家的温良恭俭让在其中呢?”袁野小声说。他不惧熊廷弼,却不得不给熊廷弼面子。
“威霆的话,还是有些道理的。想想吧,飞白兄,本朝几个有作为首辅、辅臣的所作所为,都是有违儒家道德规范的,特别是张居正。也就是说,他们都不是完人。”孙承宗还是很讲道理的。特别是对袁野。按辈分,袁野是他的子侄,但其现在的身份却是一国之君。他不能像熊廷弼一样训斥他。人家两人有特殊的关系,是翁婿啊!
“两位大人,想想吧!您们两位在大明是大家公认的能臣,可是您们两位在施政的时候,从儒家经典里,到底得到了什么益处!或者什么提示?”袁野很认真地问。
“这个····这个,还是有一些的。”孙承宗一下子被问住了。
“有也可能有,或者不少!但是,您用到的这些,在您考中秀才以前,您就已经知道了。这和您以后中举、中进士之前所学的,已经没有任何关系了。在我看来,对儒家学说的学习,有一个秀才底子就够了,完全不应该再把其当做举人、进士考试的考题。想想,这耽误了多少人的青春年华啊!有这精力、这时间,他完全可以去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就是去做工、耕种,也能给社会创造财富啊!”袁野很痛心地说。
一说起来考举人、进士考题的不是,孙承宗是一肚子的苦水啊!孙承宗四十一岁才考中进士。“威霆说的有道理。”孙承宗立即肯定说。
“我一个童生都不是,不也创立了这么一个国家吗?”袁野有些得意地说。
“能得你吧!”熊廷弼白了袁野一眼。可是在这责备中,带的更多是喜爱。
“你是奇人,另当别论!儒家经典还是要学一些的。”孙承宗缓缓地说。
“两位大人,对大明,我想静观其变,当然还是要做一些准备的。可是现在大明朝目前的局势,却也没有达到要我出兵收拾糜烂局面的程度。毕竟现在西北的局面已经稳定下来了。南方各省也没有动乱。大明朝还在运转。皇帝还是原来的皇帝。”袁野淡然说。
“我看不得魏贼越来越猖獗啊!”孙承宗叹息一声。
“这个您老就放心好了!您不在,不是还有其他人吗?历朝历科的举人、进士,那是车载斗量啊!没有一万,也得有几千吧?他们不是自诩为是国家的栋梁之才吗?有哪么多的举人、进士、大儒、名家,他们不会连这点小事都办不成吗?一个魏忠贤何须道哉?”袁野坏坏地笑了。
孙承宗、熊廷弼只得报以苦笑。
“咱们新汉国,现在有四个区一个独立的台湾省,各区是在原来四个国的基础上组建的,现在各区的主管人员,都称丞相,还分左右。他们各自都管各自的一摊。我全管。现在的新汉国,在国家层面只有我、阮岳丈、黑金沙三人。阮岳丈管的是物资,黑金沙管军队。现在两位大人来了,就不要走了。我诚邀两位大人就职左右执政。两位大人治国经验丰富,以后我在前面闯,您俩负责替我守好后路。”袁野十分诚心地相邀。
“既然来了,就不想回去了。我得问问这左右执政应该管什么事?”孙承宗没有再推辞说。
“宋朝的丞相管啥事,你们就管啥事!我也不懂什么治国之术,就是会建几个工厂,造几样新奇的玩意!”袁野十分低调地说。
“飞白兄,敢不敢应?”孙承宗问。
“你是左执政,你说了算!”熊廷弼很谦逊地说。
见孙承宗还要谦让,袁野说话了:“岳丈大人这是避嫌。孙大人就不要再推辞了。”
孙承宗也不再推辞了,就接下了左执政这个职务,这也是他预料中的事情。袁野令人叫来阮大铖、黑金沙和俩人相见。当场公布了四人的新职务。左执政孙承宗,右执政熊廷弼,执政兼物资存储调拨总公司总经理阮大铖,执政兼新汉区左丞相毕登辅,执政兼中央禁军总指挥使黑金沙。自此,新汉国的六人领导核心形成。六人的事务再进行细分,袁野总揽国家大事,对所有的事情有最终决定权,分管工厂、矿山、军队,阮大铖、黑金沙负责配合;孙承宗、熊廷弼、阮大铖负责日常国务运作,毕登辅主管新汉区政务,黑金沙主管军队。在雅加达和茂物之间,建造四个执政府,供四人居住。王宫依旧设在万隆。袁野立即颁发国王诰旨,通告四区各省、台湾省及其各个属国、双喜大年的莫根清,就连半独立的郑芝凤部,邻国望加锡的郑芝龙也都正式的发文通知了。
孙承宗、熊廷弼这次南来,都带有亲随的。袁野问了一下姓名,随即任命孙鋐为左执政府郎中,贾登科为中允。徐尔一为右执政府郎中,熊兆珪为中允,熊兆琏则被袁野要去当副侍卫长了。副侍卫长可是比执政府的中允职位要高。可是,姐夫小舅有话好说,谁叫熊兆珪是大舅子了呢!当然这只是一个临时职务,新汉国的六部还没有建立呢,官员的官位更是混乱,薪酬也高的离谱。这都需要三位执政来匡正。最可惜的可能就是孙元化了,要不,他也能列为执政之一的。
大体事务商量完了后,袁野遂详细介绍了目前新汉国四区的情况,以及他的财政分灶吃饭办法,成立物资存储、调拨总公司的意图和管理办法,成立新汉国家银行的打算等等,当他介绍到现在银行现存有价值三亿五千万元白银的金银铜时,两人十分的震惊,阮大铖、黑金沙则报以得意地一笑。“这不算什么,现有的工厂一年生产的产品如果全部买到大明的话,一年五千万元,是个保守的数字,现在的工厂、矿山如果按照大明的物价卖了的话能值十亿元白银。”听了这话,孙承宗、熊廷弼就再也不淡定了。
“我只说台湾就够好的了!没有想到啊,威霆在这边置下这么大的家当!真是英雄出少年啊!”孙承宗赞到。
“你家的几个儿子很是优秀啊!孙铨是新汉区的户部尚书,孙鉁兄弟是三宝区的户部尚书,孙钥、孙铈、孙镐、孙钅今都是大厂的厂长、经理。”袁野表扬说。
“这都是你带的好啊!”孙承宗感叹说。
“南美那边我还是想让其独立,不过戴云、黄淮河宁死不干。不干就不干吧!我今年想去一趟西边,看看哪边的动静,想在哪边插上一腿,弄个地方当据点。北美那边孙初阳想以辽东当跳板过去,不过他想的有些简单。这事还要从长计议。我的计划是从南美往北逐步推进,待到一定时间后,从北边过去奋力一击,一下子过去至少五万人或者更多的人,彻底打开哪边的局面。”对于自己和孙元化的分歧,袁野也没有回避。
“回辽宁,我以前和飞白兄、徐阁老也议论过的。以前我俩对此是支持的。可是初阳如果想去北美洲,我不知道哪边到底是个啥情况,还是慎重一些好。今天你一说这个计划,我以为还是比较稳妥的。想想吧!离家乡哪么远,万一站不住脚,这损失可就大了。”孙承宗表明了自己的看法。熊廷弼则没有表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