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新帝登基
洪亮的钟鼓鸣声打破了大顺皇城的安宁,代表着一代帝王的覆灭,也代表着另一个繁荣时代的开启。
摄政王身金黄色的衮服,龙袍上绣着九条五爪金龙,想比于其兄长来说,他整个人更有君临天下的风范。
不,此时不应该叫其为摄政王了,而是这天下权力最高的皇帝,亦是后世名留青史的武帝。
《大顺史》记载:“武帝元年,携皇后入殿,”司设监陈御座于奉天门,钦天监设定时鼓,尚宝司设宝案,教坊司设中和韶乐,史称武孝之治。
这武帝自然指的是叶流云,而孝帝则是皇后之子,叶景枫,父子二人一武一文,开创了大顺百年间又一个繁荣的时代。
钟鼓声三响过后,在文武百官的期盼下,终于是迎来了盛大的登基典礼。礼部的官员们在尚书和侍郎的引领下已经结束了在天坛、先农坛与太庙的祭祀,这是最繁杂的典礼,不过也是不可避免的礼节,即便是新帝也对此无可奈何。
叶流云的步伐均匀,他的每一步都坚定沉着,而身边站着的亦是其最心爱的女人,苏情婉,也是后世人人称颂的圣仁皇后。
其实按道理来说,在这尊卑贵贱和女子低微低下的古代,苏情婉是没有资格同皇帝站在一起的,要稍微后于帝王。
但是在新帝的一在坚持下,礼部官员和谏官们险些都吹胡子瞪眼了,还是没有扭过皇帝的意思。
不过还是皇后的兄长冷冷的说了一句:“皇后娘娘仁德,在军中的时候治好了无数将士,对待百姓倾囊相助,还于皇上有救命之恩,又如何担待不起?”众人还想在争执一番,不过仔细想想这历代的皇后,除了开国的那位顺德皇后曾在战场上随着帝王杀敌外,历代的后宫女子,竟是无一例外的都是些世家小姐。
即便是武将世家的姑娘做了宫中的娘娘甚至是皇后,但在长时间的利益驱使和权力的争斗中早就忘记了自己的一身本领,哪里又会像是苏情婉一般,随着丈夫冲杀在前线。
这可不是简简单单的做戏,战场敌人可不管你是不是女性,甚至作为摄政王的妻子,会更加让敌人眼红。
而苏情婉却不辞辛苦,宁肯放弃后方优越的生活,也要帮助广大将士。因为有了她,军中伤亡竟是少了很多。
曾经有士兵传闻,这皇后娘娘身怀异术,能从口袋中凭空掏出许多东西,像是道教中传说的仙子一般,虽然少有人相信,但传来传去,众人心中对苏情婉的尊重竟是又多了一层。
早就等在钟楼门前的大顺官员都身着朝服,在洪胪寺官员的引导下,他们经过护城河进入了宫中。
苏情婉忍不住想要扶自己头上戴的凤冠,只是想到现在的身份,只能无可奈何的作罢。她现在还怀有身孕,不过好在还没有到达临产期,今天累些也是无所谓的。只是叶流云却看不得自己妻子辛苦,在草率的入座后,就让妻子坐在了龙椅上,而他自个儿却还是站着完成了整个典礼仪式。
这把底下的官员看的目瞪口呆,虽然当年摄政王宠妻的名声传遍了天下,但是今日一见才觉得有些离谱。
一个谏官摇着头说道:“这怎么能符合规定呢?让女子坐在这皇位上,岂不是有干预朝政的意思,实在是不妥啊,不妥啊。”
一旁的礼部侍郎有些鄙夷的看了一眼这个胡子花白的老顽固:“大人,您这消息实在是闭塞啊,皇后娘娘都有六七个月的身孕了,不坐着难道还能站着吗?若是皇子出了问题,大人承担的起?”
闻言,那谏官的嘴嘟哝了两声,最后也只是叹了口气,嘴中只得念起那四书五经中的之乎者也和女子规矩,但也是不敢在对皇后加以评论了。
大臣们依着官阶高低鱼贯进入,对新皇帝上表道贺。不过让众人欣慰的是,叶流云对于昔日的仇家除了极个别蹦跶的厉害的,基本都是保持宽容的心态,并没有太多为难这些人,因而朝堂中基本保持了原班人马,算的上是稳住了朝政。
对于叫嚣的最厉害的李家,新帝也没有理会,这群愚忠的臣子等到新鲜血液的更换后,会让这个家族好上许多。毕竟李开之死,实在是让叶流云的触动很大,便没有惩处这个百年来一直忠心耿耿的家族。
最后还是李家的一个年轻的将军站了出来,公然承认了新帝的地位,自此以后,整个家族便慢慢倾向了新帝。
毕竟作为武将之家,心中虽然忠于旧帝,可是叶流云的魅力和本事实在是太大,对于家族中的年轻人有着莫大的吸引力。
司礼太监尖细着嗓子,正式宣读了诏书,确认新皇帝的身份:“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而下面的官员也十分顺从的齐齐磕头:“恭贺吾皇荣登大宝,新皇万岁万万岁。”
叶流云淡漠的看着座下的臣子,最后才朗声说道:“众爱卿平身。”对于这个位置,他并没有那么渴望,但是事到如今,既然接受了天下之主的位置,那便要对所有百姓和官员们负责。
好在,自己一直都有妻子相伴。
接下来的仪式让苏情婉有些昏昏欲睡,她突然心中有些好笑,自己算不算穿越人士中的魁首?虽然比不得那个千年前过来广开疆土建立国家的“神女”,但是自己也总算没枉费穿越人士的身份。
她在十六岁穿越的时候,想做的只是一条咸鱼,能混在江湖中给人看病医治就很满足了,在嫁个对自己好的丈夫。
但是实在是没有想到,不过三年的时间,她竟然坐上了皇后的位置,如今想起来,竟是觉得在梦中一般,一时间回不过神来。
太阳慢慢地透过云霞,露出了早已胀得通红的脸庞,一缕缕金光倾洒在大地之上,也照明了这个王朝。
自此以后,便正式开启了武孝之治,百年之兴。